湖南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斩)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衡阳八中2018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斩)》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衡阳市八中 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36题,每题 1分) ‎ ‎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发菜细胞虽具有叶绿素,但是没有叶绿体,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蛔虫细胞内无线粒体,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D. 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到 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B ‎【解析】发菜属于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A错误;蛔虫细胞内无线粒体,所以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血红蛋白不是分泌蛋白,不需要高尔基体,C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未成熟,不含大液泡,不会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答案是B。‎ ‎【考点定位】细胞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易错警示 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4个易错点 ‎(1)在动植物细胞中,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2)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3)在动植物细胞中,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4)在动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的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中心体不能作为鉴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依据,但可以用作鉴别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依据。‎ ‎2.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 B. 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 C.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细胞甲和细胞乙是否为原核生物 D. 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并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甲是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丙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见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的植物细胞里面没有叶绿体。‎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图片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3. 下面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没有物种特异性,而单体构成的多聚体中有部分有物种特异性 B. 与糖类相比,脂肪的氧元素比例高 C. 在蛋白质、核酸中,N分别主要存在于氨基、碱基中 D. 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答案】A ‎【解析】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没有物种特异性,例如氨基酸、葡萄糖等,而单体构成的多聚体中有部分有物种特异性,例如DNA等,A项正确;与糖类相比,脂肪的氧元素比例较低,而氢元素的比例较高,B项错误;在蛋白质中,N主要存在于氨基和肽键中,C项错误;ATP中的“T”代表三个,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4. 水在生物体内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在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下列 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而动物细胞则不能 B. 给黑暗中的植物浇灌含 18O的水,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C. 人由 30℃的环境走进 10℃的环境后,排尿量会增加 D. 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上升,利于越冬 ‎【答案】C ‎【解析】成熟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可以通过渗透作用吸水,A错误;根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4H]+6O2 12H2O+大量能量,所以给黑暗中的植物浇灌含18O的水,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是水,B错误;人由30℃的环境走进10℃的环境后,排汗减少后,排尿量会增加,C正确;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利于越冬,D错误。‎ ‎5.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是从发光水母细胞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据图可推测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 B. 该蛋白R基上的氨基有16个 C. 该蛋白质至少含O原子126个 D. GFP需由高尔基体分泌到胞外 ‎【答案】A ‎【解析】该蛋白质共含有17个游离的羧基,其中有15个在R基中,说明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A正确;该蛋白质有2条肽链,游离氨基总数为17,因此R基上的氨基有15个,B错误;该蛋白质由126个氨基酸,2条肽链,因此含有肽键数目=氨基酸数-肽链数=126-2=124个,所以该蛋白质至少含O原子124+4=128个,C错误;GFP是结构蛋白,不分泌到胞外,D错误。‎ ‎6. 现有一种“十二肽”,分子式为 CXHYNZOWS(Z>12,W>13)。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 下列氨基酸:‎ 对以上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该多肽时,至少需 36个密码子 B. 控制合成该多肽相应的基因至少有 36个碱基 C. 将一个该“十二肽”分子彻底水解后有(Z-12)个赖氨酸 D. 该分子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且必须有 61种 tRNA参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一个密码子编码一个氨基酸,该“十二肽”由1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因此合成该多肽时,至少需12个密码子,A项错误;在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基因中碱基数:mRNA中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所以合成该“十二肽”时,相应的基因至少有12×6=72个碱基,B项错误;题图显示:该“十二肽”彻底水解后得到的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有两个氨基,其它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氨基,由题意z>12可推知,多出来的N元素来自赖氨酸,所以赖氨酸个数为(Z-12)个,C项正确;1种tRNA只能运载1种氨基酸,因该“十二肽”由1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所以在核糖体上合成该分子时,最多需要12种tRNA参与,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及其脱水缩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7. 用卡片构建 DNA平面结构模型,所提供的卡片类型和数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最多可构建 4种脱氧核苷酸,5个脱氧核苷酸对 B. 构成的双链 DNA片段最多有 10个氢键 C. 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与 1分子磷酸相连 D. 最多可构建 44种不同碱基序列的 DNA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代表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的卡片数分别都是10‎ ‎,所以最多可构建10个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种类可推知最多能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4个脱氧核苷酸对,A项错误;构成的双链DNA片段中可包含2个A-T碱基对和2个G-C碱基对,所以最多可含有氢键数=2×2+2×3=10个,B项正确;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但是两端各有一个最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C项错误;碱基序列要达到44种,每种碱基对的数量至少要有4对,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8. 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 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 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 20种 B. 若该图为一段 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 4种 C. 若该图为一段单链 DNA的结构模式图,则 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 有 4种 D.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答案】B ‎9. 下列关于细胞器描述正确是( )‎ A. 发挥功能时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B. 破坏叶肉细胞的高尔基体可使细胞形成双核细胞 C.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增大 D. 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细胞核不是细胞器,A错误;‎ B、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细胞分裂末期新细胞壁不能形成,可能产生多核细胞,但叶肉细胞不再分裂,B错误;‎ C、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增大,C正确;‎ D、酶的本质的蛋白质或RNA,有些激素的本质是固醇类,故并非都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故选:C.‎ ‎10. 如图为某种生物的细胞核及相关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 B. 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 C. 在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浓缩 D. r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 ‎【答案】B ‎【解析】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但核孔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A错误;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B正确;在衰老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增大,不是减小,C错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不是核仁,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在细胞中的分布、细胞衰老的特征。本题易错点是因对核孔的功能理解不透彻而错选A,核孔虽然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但是不是任意大分子都能进出核孔的,核孔也具有选择性,比如:不允许核内DNA外出,而允许转录形成的mRNA外出。‎ ‎11.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所以A项正确;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所以B项正确;生物膜是对细胞中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的统称,所以C项不正确;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各项生理功能,所以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2.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细胞中的囊泡都是来自于高尔基体 B. 健那绿染色后可看到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崤 C. 溶酶体膜使水解反应局限在一定部位,溶酶体正常情况下不破坏任何细胞结构 D. 用台盼蓝溶液来鉴别动物细胞的死活,利用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答案】D ‎【解析】细胞中的囊泡也可以来自于内质网,A错误;线粒体的内部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B错误;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内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的细胞结构及外来物质,C错误;活细胞细胞膜有选择透性,对台盼蓝的透性小,进入细胞慢,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无屏障作用,台盼蓝马上进入细胞而显蓝色,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中表示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l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大量能量主要用于合成ATP B. 图2若是肌细胞内的生物膜,CO2的运输过程为b C.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消耗的能量来源于图3中合成的ATP D. 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其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答案】D ‎【解析】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用于用于合成ATP,为生命活动供能,A错误;图2若是肌细胞内的生物膜,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其运输过程为c,B错误;图3中合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图1中合成的ATP,C错误;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其组成成分分析,主要原因是含有的蛋白质不同,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理解能力,学生需要理解三个图所代表的具体过程: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图2表示一些物质跨膜进出细胞的过程,表示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3、图3表示H2O分解成H+与O2,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1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用黑藻叶片进行试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答案】B ‎【解析】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植物根尖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名师点睛】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 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15. 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 5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进行检 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 A. 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 B. ②和④对比,用碘液检测 C. 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D. 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和③都有蛋白酶,蛋白酶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不能区别,A错。 A错。②蛋白酶不能分解淀粉,④淀粉酶不能将淀粉在短时间分解完,二组的淀粉都能与碘液反应生成蓝色物质,不能区分,B错。④淀粉酶将淀粉分解生成麦芽糖,⑤淀粉酶不能分解麦芽糖,二组的麦芽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C错。③淀粉酶不能分解蛋白质,蛋白质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而④淀粉酶将淀粉分解生成麦芽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能够区分,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专一性实验验证,验证考查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16. 下列关于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能提供反应所必需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 RNA聚合酶能与 RNA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 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 能产生 ATP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A错误;‎ B、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催化DNA转录为RNA发生在细胞内,B错误;‎ C、酶的结构改变会导致酶活性的丧失,C正确;‎ D、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ATP,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酶,例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就不能指导合成酶,但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D错误;‎ 故选:C.‎ 考点:酶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 ‎17. 甲、乙两图均表示氧浓度对呼吸作用(底物为葡萄糖)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氧浓度为 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中有乳酸或酒精 B. 甲图中,氧浓度为 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C. 乙图中,储存种子或水果时,A点对应的氧浓度最适宜 D. 根据乙图可知,氧浓度较低时抑制有氧呼吸,氧浓度较高时促进有氧呼吸 ‎【答案】B ‎18.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 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 5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图中 X为 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 B. 在 20min~30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 6.5mm3/min C. 如将 X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 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 D. 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 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X可能是NaOH,NaOH能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故有氧呼吸过程消耗氧气导致试管内气压降低,液滴应该左移,A错误;20~30 min内氧气消耗的总体积为(130-65)mm×1 mm2=65 mm3,故10 min内的氧气吸收速率为65 mm0 min=6.5 mm3/min,B正确;X换成清水,充氮气也不能测定无氧呼吸速率,因为果蝇幼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无论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液滴都不会移动,C错误;实验对照组应将装置中的果蝇幼虫换成等质量的死幼虫,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测定细胞呼吸速率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9.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中色素都可参与光合作用 B. 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增加 C. 叶肉细胞中只要线粒体能消耗 O2,光合作用就不缺少 ATP和 CO2‎ D. 给植物提供 H218O,随时间延长,含有 18O的有机物种类增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可参与光合作用,A项错误;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叶片黄化,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降低,B项错误;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所需要的ATP来自于光反应,CO2可来自于线粒体和细胞外,叶肉细胞中只要线粒体能消耗O2,说明叶肉细胞进行了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光合作用就不缺少ATP和CO2,‎ C项错误;给植物提供的H218O,被细胞吸收后,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一起被彻底分解成C18O2和H],生成的C18O2又可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因此随时间延长,含有18O的有机物种类增多,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0. 某小组开展多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为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 A、B、C、D、E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 CO2浓度下,马铃薯吸收(+)或释放(-)CO2速率(mg/h) 随温度变化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 40℃‎ B. 依据表格数据,光合速率最低的条件是:弱光、CO2浓度 0.03%、40℃‎ C. 实际生产中欲使大棚中马铃薯长势最佳所需的条件是:全光照、CO2浓度 1.22%、30℃‎ D. 全光照、CO2浓度 0.03%、10℃条件下,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 2倍 ‎【答案】D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同,同一条件下,温度不同,植物的光合速率也不同。根据题意,全光照、 CO2浓度0.03%、10℃条件下,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是呼吸速率2倍,D正确。‎ ‎21. 某研究小组进行某植物的栽培试验,图 1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测得的光合曲线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曲线;图 2为在恒温密闭玻璃温室中,连续 24h测定的温室内 CO2浓度以及植物 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 1中,当温度达到 55℃时,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失活 B. 6h时,图 2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等 C. 18h时,图 2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产生的 O2量大于线粒体消耗的 O2量 D. 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 CO2的量为 0时,在两图中的描述点共有 4个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可知,图中的虚线始终是二氧化碳的释放,因此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实线会低于0,因此表示净光合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从图中看出,当温度达到55度时,实线消失,只剩下虚线,表示植物没有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A正确;图2中,6h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是0,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B正确;18h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是0,表示整个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但植物非绿色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内线粒体消耗的氧气小于叶绿体产生的氧气,C正确;该植株在进行光合作用且吸收CO2的量为0时,在图2中表示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有6h和18h两个点,在图1中有一个点即40℃,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22. 图 1中,Ⅰ~Ⅴ表示某植物细胞某些代谢过程,a~e表示相关物质.图 2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 1cm2重量(mg)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图 1中,Ⅰ~Ⅴ过程,能产生 ATP的是Ⅰ、Ⅲ、Ⅳ、Ⅴ B. 物质 a、b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C. 从图 2分析,该植物呼吸速率为 X,实际光合速率可表示为 Y+2X D. 从图 2分析,维持 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温度维持 16℃,植物不能生长 ‎【答案】D ‎【解析】图1中,Ⅰ~Ⅴ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及呼吸作用全过程都可以产生ATP,Ⅰ是光反应,Ⅴ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Ⅳ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Ⅲ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以I、III、IV、Ⅴ可以产生ATP,A正确;图中a是氧气,b是二氧化碳,c是水,B正确;据图2分析,叶片无光处理1小时前后质量的差值就是呼吸作用速率,即呼吸作用的速率为M-(M-X)=X.净光合速率为(M+Y)-(M-X)=Y+X,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Y+X+X=Y+2X,C正确;温度维持16℃,Y=1,X=4,维持12小时光照,l2小时黑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12×(Y+2X)-24×X=12Y=12×1=12,即1cm2叶片一昼夜增重12mg,大于0,所以植物能够正常生长,D错误.‎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23. 实验表明:交换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的有丝分裂中,这种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 如图是某高等动物一个细胞(甲)发生有丝分裂交换的示意图,该细胞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 细胞(乙和丙)。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图中细胞甲内所有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联会 B. 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 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分别是 Aa和 aa D. 该生物个体的遗传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图示为有丝分裂交换,故细胞甲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A错误;根据分析可知,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B正确;乙和丙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分别是AA和aa,或Aa和Aa,或aa或AA,C错误;该生物个体的遗传性状不一定会发生改变,D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4.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请问最快在第几次细胞分裂的后期,能找到只有1条被35P标记的染色体的细胞( )‎ A. 2 B. 3 C. 4 D. 5‎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上的DNA都是有一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35P,另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不含35P,所以第二次DNA复制后,每一条染色体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含35P,一条不含35P;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如果两个子细胞中,一个细胞得到的染色体都是含35P的,那另一个细胞就全都不含35P;如果两个子细胞中,一个细胞得到的染色体有19条是含35P的,那么另一个细胞就只有一条是含有35P的,这一个只有一条染色体含有35P细胞再进行第三次分裂,就能找到一条被35P标记的染色体,因此最快在第三次细胞分裂的后期,能找到只有1条被 35P标记的染色体的细胞。综上所述,选B。‎ ‎【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DNA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搞清楚DNA复制后每条脱氧核苷酸链的链的标记情况。‎ ‎25. 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 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的部分,则 n等于 1‎ B. 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的部分,则 n等于 46‎ C. 若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 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的部分,则 n等于 23‎ D. 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曲线的部分,则 n等于 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为1或2,因此n=1,A正确;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少时为46个,最多时为92个,因此,n=46个,B正确;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均为92,因此n=46,C错误;人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为2或4(后期),因此n=2,D正确 考点: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及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能结合曲线图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6. 如图为某二倍体(AaBb)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丁可同时出现在卵巢中 B. 甲、乙、丙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 4、2、2,丁的染色体数和核 DNA分子数之比为 1:2‎ C. 丙中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若丁中的 A基因进入同一配子,则由乙细胞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可能是 AAB、B、ab、ab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生殖器官中既可以发生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丙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质分配均等,属于雄性动物,这四图可以同时出现在睾丸中,A错误;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和丙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丙、丁细胞中每一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B正确;丙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正确;含A基因的染色体分裂异常,则两个A基因进入同一子细胞,B基因正常分裂,产生配子基因型是AAB、B,另一次级精母细胞产生配子基因型是ab、ab,D正确.‎ 考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 时期的特。‎ ‎27. 下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传递基因的情况;图2表示该动物的性原细胞在某种正常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和细胞中染色体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根据图1中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情况,可以肯定染色体数目变异发生在细胞①中 B. 在图1中,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只有2种 C. 图2中基因突变和基因的表达主要发生在A点和F点以前 D. 图2中在BC段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D段和GH段变化的原因相同 ‎【答案】D ‎【解析】图1中生殖细胞中同时存在B基因和b基因,该对等位基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未分开,也可能是减一前期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在减二后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未分裂的结果,A错误;在图1中,若不考虑基因突变,细胞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也可能是4种,B错误;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而图2中的AB段即可以表示DNA分子的复制,C错误;由图2中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可知,该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图2中在BC段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图中CD段和GH段变化的原因均为着丝点分裂,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面的知识,本题的易错点是学生往往认为图1中的生殖细胞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的,而忽略了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着丝点未分裂的情况;而图2中,学生要能够根据染色体组的变化确定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而判断各点变化的原因。‎ ‎28. 下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为 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 DNA、染色体和 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粒分裂 B. 基因重组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C. 丙可以代表体细胞,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D. 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C ‎【解析】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此时每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戊),基因突变发生在丙→戊过程(DNA复制)中,B正确;丙可以代表体细胞,甲中染色体只有丙的一半,可能代表精子、卵细胞或极体,C错误;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柱状图理解不清 细胞分裂过程中柱状图信息解读 ‎(1)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的连续过程,则甲为性原细胞;乙为初级性母细胞;丙为次级性母细胞;丁为性细胞。‎ ‎(2)若图2表示二倍体动物分裂细胞,则A可表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性母细胞,以及性细胞;B可表示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性母细胞;C表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性原细胞(体细胞)。‎ ‎29.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 因转录的 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答案】D ‎【解析】成熟红细胞为动物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其代谢产物为乳酸,在此过程中无CO2生成,A正确;网织红细胞虽然不具有细胞核,但是幼红细胞时期合成的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仍然可能存在,B正确;幼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得到的,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故在这两个细胞内,基因执行情况不同,C正确;因为成熟红细胞已不具有细胞核与线粒体,故细胞内不可能在具有基因,也就没有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这一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 ‎30. 动物细胞中的一类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 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下图为 B细胞,关于该细胞中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 A. 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 A抗体基因 B. 其中有一个处于活动状态,即 ATP合成酶基因 C. 其中有Ⅰ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处于活动状态 D. 三个都处于活动状态 ‎【答案】B ‎【解析】胰岛素基因和A抗体基因是特定细胞选择性表达的基因,ATP合成酶基因属于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之一,在活细胞中都可以表达,故题图中ATP合成酶基因在该细胞中是打开的,B细胞中的A抗体基因只能在受到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才能表达,胰岛素基因只能在胰岛细胞中表达,故选C。‎ ‎【考点定位】基因的表达 ‎31. 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 B.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的内容 D.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答案】C ‎【解析】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A正确;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B正确;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 ‎32. 豌豆花的位置分为叶腋和茎顶两种,分别受 T和 t基因控制。种植基因型为 TT和 Tt 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 2∶1。两种类型的豌豆繁殖率相同,则在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 基因型为 TT、Tt、t的数量之比为( )。‎ A. 7∶6∶3 B. 9∶2∶1‎ C. 7∶2∶1 D. 25∶10∶1‎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豌豆与其它植物不同,自然状态下均进行自交,因为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由于两者数量比例为2:1,则TT占2/3,Tt占1/3,TT自交后代仍然为TT,因此TT自交后代占所有后代的TT2/3;Tt占1/3,Tt自交后代基因型有三种:1/4TT、1/2Tt、1/4tt,则整个后代中比例分别为TT=2/3+1/3×1/4=9/12;Tt=1/3×1/2=2/12;tt=1/3×1/4=1/12,因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比为9:2:1。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遗传学的研究中,利用自交、测交、杂交、正反交及回交等方法都能用来判断基因的 显隐性 B.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 F1全为红花的实验,不能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也不能否 定融合遗传方式 C. 基因型为 YyRr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 9/16‎ D. 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 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 1/4,白眼雄果蝇占 1/4,红眼雌果蝇占 1/2,由此可见,果蝇的眼 色和性别表现为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正反交主要判断基因所在的位置,A错误;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出现了粉红色的,不能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也不能否定融合遗传方式,B正确;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中表现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7/16,C错误;由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眼色和性别不能自由组合,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34. 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现型。现有控制某高等植物植株高度的两对等位 基因 A、a和 B、b(已知该两对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 AABB高 50cm,aabb高 30cm。这两个纯合子 杂交得到 Fl,Fl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为 3:3:2:2。自交得到 F2,在 F2中表现 40cm高度的个 体所占比例为( )‎ A. 37.5% B. 34% C. 26% D. 8%‎ ‎【答案】B ‎【解析】依题意可知:植株高度与植株含有的显性基因的数量有关,即含有相同数量的显性基因的个体表现型相同;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高效应为(50-30)÷4=5cm;AABB与aabb杂交得到的Fl所产生的四种配子及比例为AB:ab:Ab:aB=3:3:2:2。Fl自交得到的F2中,株高为40cm的个体应含有2个显性基因,所占比例为3/10AB×3/10ab×2+2/10Ab×2/10Ab+2/10Ab×2/10aB+2/10Ab×2/10aB+2/10aB×2/10aB=34%。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控制某高等植物植株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高度、AABB与aabb杂交,说明A和B连锁、a和b连锁;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说明含有相同数量的显性基因的个体表现型相同;最矮和最高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30cm(aabb)和50cm(AABB),说明每个显性基因的增高效应为(50-30)÷4=5cm;Fl产生四种配子的比例为3:3:2:2,依据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可推知此话隐含了“AB:ab:Ab:aB=3:3:2:2”的信息。最后,结合题意,依据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35. 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 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 1‎ 个正常。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图中h和e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么所生的孩子要么两病皆患,要么完全正常,与题意不符,A错误;B图可以解释“3个患血友病,另外3个患红绿色盲”,另外一个正常是由于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在联会时发生交叉互换,产生了HE的配子,B正确;红绿色盲和血友病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H与h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而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D错误。‎ ‎36. 人的 X和 Y染色体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在同源区段可以找到相同的基因或等位基 因;非同源区段包括X特有区段和Y特有区段,分别有各自特有的基因.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 系谱图,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 A. 该遗传病如果不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一定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若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1/4‎ C. 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 D. 系谱中男性患者较多,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可能只位于 Y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遗传图谱分析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或位于XY同源区的隐性遗传病,A错误;若是伴X隐性遗传病,Ⅲ2为携带者的可能性为1/2,B错误;无论是哪种单基因遗传病,Ⅰ2、Ⅱ2、Ⅱ4一定是杂合子,因为他们都有患病的后代,C正确;由于存在女性患者,所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D错误。‎ 考点:人类遗传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题,58分)‎ ‎37. 如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Ⅰ、Ⅱ、Ⅲ是图乙细胞分裂示意图以及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图甲、图乙所示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填编号)中.‎ ‎(2)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_______(填编号);图乙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 ‎ (填编号).‎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乙所示细胞,发现其对 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 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所示细胞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______条。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 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分子用 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5)图Ⅱ中有_________个染色单体,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 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6)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关系可用图Ⅲ中的____________表示。‎ ‎【答案】 (1). ⑦④ (2). ④ (3). ③④⑨ (4). ④⑥ (5). 破坏了钙离子的载体 (6). 8 (7). 50% (8). 4 (9).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交叉互换 (10). 乙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1)(2(3))小题结合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4)、(5)、(6)小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和柱形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 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同时能判断图Ⅲ中各组细胞代表的时期。‎ ‎(1)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④线粒体、⑨叶绿体和⑦核糖体,在甲、乙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为④线粒体和⑦核糖体;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④线粒体中.‎ ‎(2)甲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是④线粒体和⑨叶绿体③细胞核;乙图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④线粒体和⑥细胞质基质.‎ ‎(3)Ca2跨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与能量,且载体具有专一性,运输Ca2的载体不能运输其它离子;用某种药物处理后,只影响Ca2+的吸收速率,不影响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说明没有影响能量的供应,只抑制Ca2+载体蛋白的功能。‎ ‎(4)由Ⅰ细胞判断,该生物体含有4条染色体,因此染色体最多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为8条;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含有两条DNA分子,经过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都带有15N标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该染色体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中有两个精细胞含有15N标记,占总数的50%。‎ ‎(5)图Ⅱ为减Ⅱ中期,含有4条染色单体,①和②由于染色体的复制,应该具有相同的基因,如果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造成的。‎ ‎(6)图Ⅱ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1:2:2,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可用图Ⅲ中的乙表示。‎ ‎38. 在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图甲表 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玉米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绿色的小 麦叶片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请分 析回答:‎ ‎(1)在一定条件下,若用图甲装置测定获得图乙中的 G点对应的值,则图甲中 B瓶中的液体为____________ (“NaOH”或“NaHCO3”)溶液。‎ ‎ (2)据乙图分析,实验测得的 O2释放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 O2实际产生量,原因是________。适当提高CO2浓度,图乙中的 E点将向____________移动。‎ ‎(3)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丙图中在 5~15min期间,单位时间内小麦叶肉细胞内 C5的消耗量不细胞内 C5的消耗量不断_________(“增加”或“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mol/min(用氧气产生量表示),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 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NaOH (2). 实验测得的O2 释放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O2产生量与呼吸消耗O2量之差 (3). 左 (4). 减少 (5). 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逐渐减少,CO2的固定减弱,C5消耗减少 (6). 6×10-8 (7). 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和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有关计算,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据图分析:图甲中B可以装NaOH或NaHCO3溶液,如果装NaHCO3溶液,该溶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保证容器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该装置可以测定光合作用强度,装置中气体的体积变化量是氧气的增加或减少量;若B中装有NaOH溶液,该溶液可以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此时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装置中体积的减少量可以表示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乙图中:G点时,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E点是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的点;在F点达到光饱和,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不会增加。‎ ‎(1)G点光照强度为0,只进行呼吸作用,测定呼吸速率应在黑暗条件下,利用NaOH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体积的减少量可以表示呼吸作用氧气的消耗量。‎ ‎(2)图乙中,由于实验测得的O2释放量是光合作用过程中O2产生量与呼吸消耗O2量之差,所以实验测得的O2释放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O2实际产生量。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光合速率增大,光补偿点减小,E点将向左移。‎ ‎(3)图中在5~15min期间,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低,二氧化碳的固定减慢,单位时间内小麦叶肉细胞内C5的消耗量不断减少。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其真正的光合速率,0~5min只有呼吸作用,速率为(5-4)×10-7mol/5min=0.2×10-7 mol/min,5~15min内,净光合速率为(8-4)×10-7mol/10min=0.4×10-7mol/min,所以5~15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0.2+0.4)×10-7=0.6×10-7=6×10-8mol/min,因为底部叶片衰老,酶活性降低,所以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 ‎39. “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 的染色体基因型决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 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 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下图所示。现有右旋和左旋椎实螺若干,回 答下列问题:‎ ‎(1)“母性效应”现象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___________。‎ ‎(2)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有_____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 F2自交的遗传图解,并注明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 ‎(4)欲判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请设计相关实验。简要写出①实验思路,②预期实验 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 ‎【答案】 (1).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 2 (3). 要子代螺壳表现为左旋,其母本的基因型只能是dd,该母本和父本(DD、Dd、dd)杂交,子代基因型只能为Dd或dd (4). (5). ①用任意的右旋椎实螺作父本进行交配,统计杂交后代F2的性状;②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右旋;若左旋螺为dd,则子代螺壳应为左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母性效应的遗传,由图可知“母性效应”现象是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母本的基因型来决定子代的表现型,所以要求哪一个个体的表现性,要看他母本的基因型,据此答题。‎ ‎(1‎ ‎)由题目提供的遗传图解可知:“母性效应”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螺壳表现为左旋,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dd,故表现为螺壳左旋的子代基因型为dd或Dd;‎ ‎(3)F2中的DD和Dd的后代均为右螺旋,dd的后代均为左螺旋,其遗传图解及比例见下图:‎ ‎(4)由(2)可知左旋螺的基因型为Dd或dd,故可以用任意右旋螺作父本与该螺杂交,若左旋螺为Dd(即杂合子),则子代螺壳应为右旋;若左旋螺为dd(即纯合子),则子代螺壳应为左旋。‎ ‎40. 某农科院培育出新品种香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其花 的颜色有红、白两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花色性状的核基因 控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若花色由 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该植物种群中自然条件下红色植株均为杂合体, 则红色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__________。‎ ‎(2)若花色由 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其体细胞 中相应基因在 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化流程如图。 ①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___________定律。‎ ‎②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___, 红色植株占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茎的性状由 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有 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 只含有 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那么基因型为 CcDd的植株 自然状态下繁殖,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答案】 (1). 红色:白色=2:1 (2). 分离 (3). 白色 (4). 1/2 (5). 粗茎:中粗茎:细茎=9:3:4‎ ‎【解析】(1)由题意可知,种群中的红色均为杂合体,因此该种群红色是显性,而只有出现显性纯合致死才能有该现象出现,红色Aa自交后代分离比应该为:1AA(致死):2Aa:1aa,所以后代表现型比例是红色:白色=2:1.‎ ‎(2)若花色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如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因此符合分离规律;该植株能合成酶A酶B所以表现型是红色.根据分离规律该植株自交时各产生Ab、aB两种雌雄配子,因此后代基因型和比例为:1AAbb:2AaBb:1aaBB,表现型之比:红色:白色=1:1,所以红色占1/2,纯合体不能同时合成两种酶都是白色。‎ ‎(3)由题意可知: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因此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茎的性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又因为该花是闭花授粉,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是自交,所以后代基因型的比为:9C_D_:3C_dd:3ccD_:1ccdd,由于只有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表型之比为:9粗茎:3中粗茎:4细茎。‎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1. 回答下列与遗传相关的问题: ‎ Ⅰ、某地生活着一种植物,其叶片形状有圆形(A)和针形(a)。若 a基因可使 50%的花粉致死, 则基因型 Aa的植物间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 Ⅱ、某植物雌雄异株(2N=24),其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该植物的隐性基因 a纯合时能够使雌性植株变为雄性植株,但变性植株不可育,雄性植株中无此效应。该植物叶形有披针 形和窄披针形两种,由基因 B和 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雄性植株和一雌性植 株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 ‎(1)可育雄性植株的细胞中可能具有的Y染色体的条数为________。‎ ‎(2)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本雄性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 ‎(3)若亲本雌性植株为窄披针形,F1中雌雄植株随机交配,则 F2中雌雄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 ‎【答案】 (1). 圆形叶:针形叶-5:1 (2). 0或1或2 (3). X (4). aaXBY (5). 5:11‎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能结合题干中信息“a基因可使50%的花粉致死”、“隐性基因a纯合时能够使雌性植株变为雄性植株,但变性植株不可育,雄性植株中无此效应”和表中数据答题。‎ Ⅰ、若a基因使雄配子一半致死,则Aa植物相互交配,父本能产生两种雄配子A:a=2:1,母本产生两种雌配子A:a=1:1,故后代有三种基因型比例为:AA:Aa:aa=2:3:1,故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圆形叶:针形叶=5:1。‎ Ⅱ、(1)可育雄株的染色体组成是10对+XY,正常体细胞中的Y染色体是一条,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2条Y染色体,精子细胞中可能不含有Y染色体,故可育雄性植株的细胞中可能具有的Y染色体的条数为0或1或2条。‎ ‎(2)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子一代中雌性都是披针形叶,雄性中既有披针形又有狭披针形,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披针形是对狭披针形是显性性状,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Y、雌性亲本的基因型是XBXb,又由表格中可知,子一代雌株:雄株=1:3,说明有一半的雌株发生了性逆转,对于A(a)来说亲本的基因组合是Aa×aa,并且只有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才可以出现子一代雌株:雄株=1:3,因此对两对等位基因来说,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Y。 (3)若亲本雌性植株为狭披针形,则基因型为AaXbXb ,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杂交后F1的基因型为AaXBXb 、aaXBXb(成为变性植株,不可育) 、AaXbY 、aaXbY ,F1中雌雄植株随机交配,AaXBXb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1:1:1:1;AaXbY 、aaXbY 产生四种配子AXb:AY:aXb: aY =1:1:3:3,利用棋盘法(见下表),不考虑变性,可知后代中雌雄各占16/32,由于a纯合时能够使雌性植株变为雄性植株,雌性中有6/32的个体变为雄性,所以雌性个体占16/32-6/32=10/32,雄性个体占6/32+16/32=22/32,F2中雌雄的比例为5:11。‎ 产生雌雄配子的概率 ‎1/8AXb ‎1/8AY ‎3/8 aXb ‎3/8aY ‎1/4AXB ‎1/32AAXBXb ‎1/32AAXBY ‎3/32AaXBXb ‎3/32AaXBY ‎1/4AXb ‎1/32AAXbXb ‎1/32AAXbY ‎3/32AaXbXb ‎3/32AaXbY ‎1/4aXB ‎1/32AaXBXb ‎1/32AaXBY ‎3/32aaXBXb ‎3/32aaXBY ‎1/4aXb ‎1/32AaXbXb ‎1/32AaXbY ‎3/32aaXbXb ‎3/32aaXbY ‎42. 利用固定化藻处理生活污水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原绿球藻是海洋中的一种光合 自养型原核生物,分析回答 ‎ ‎(1)原绿球藻固化的方法是_______,若实验中海藻酸钠的浓度过高,则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以原绿球藻组织为实验材料,进行 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实验,实验主要 过程如下图 步骤一中需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_______对洋葱组织进行处理,加入前者是为了瓦解细胞膜结构,加入后者的目的是___________。将搅拌和研磨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即可得到含有 DNA的滤液。‎ 步骤三中向滤液中加入 DNA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的目的是__________。得到纯净的 DNA后,可利用 DNA与__________在沸水浴条件下发生显色反应,来对其进行鉴定。‎ ‎【答案】 (1). 包埋法 (2). 凝胶不容易成形 (3). 食盐(氯化钠) (4). 溶解DNA (5). 析出DNA (6). 二苯胺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固定化细胞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学生生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识记固定化细胞的方法及优点,掌握DNA的粗提取、提纯与鉴定的原理。‎ ‎(1)固定化细胞用包埋法;固定化细胞的过程中,制备海藻酸钠溶液是最关键的步骤,该实验中海藻酸钠的浓度过高,则凝胶珠不易成形,浓度过低,则包埋的细胞数目较少。‎ ‎(2)破碎细胞的步骤中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的洗涤剂和食盐对洋葱组织进行处理,前者是为了瓦解细胞膜结构,加入后者的目的是溶解DNA。步骤三中向滤液中加入 DNA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目的是析出DNA,依据的原理是DNA不溶于酒精,但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并与DNA分离。得到纯净的 DNA后,可利用 DNA与二苯胺在沸水浴条件下发生显色反应,来对其进行鉴定。‎ ‎43. 选修三(专题 2) 如图为某同学根据杂交瘤技术的方法,设计生产破伤风杆菌抗体的实验方案。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方案能达到预期效果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过程②中常用______________‎ 作为诱导剂。如果能成功获得理想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两点) 。‎ ‎ (3)在制备破伤风杆菌抗体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不同,②是通过筛选获得___________,④是通过筛选获得______。‎ ‎【答案】 (1). 不能 (2). 没有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无法获得产生单一抗体的B淋巴细胞 (3). 灭活的病毒 (4). 不仅具有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还有大量繁殖的本领(其他合理两点即可) (5). 杂交瘤细胞 (6). 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包含以下知识点: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将抗原注入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就可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再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则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并能分泌特异性抗体,还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量增殖。‎ ‎(1)要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将抗原注入到小鼠体内,从小鼠脾脏中获得能够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因此图中实验不能成功。‎ ‎(2)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融合,再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该细胞继承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既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又能在体外大量增殖。‎ ‎(3)在制备破伤风杆菌抗体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其目的不同,②是通过筛选获得杂交瘤细胞,④是通过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