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五校2017-2018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成都五校2017-2018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成都市“五校联考”高2015级第三学期期中试题 政 治 ‎ ‎ ‎ ‎ (全卷满分:100分 完成时间:90分钟) ‎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分,共计 48 分) ‎ ‎1、2016年9月15日,位于天府广场旁边,西部地区最大城市博物馆——成都市博物馆新馆正式掀开了神秘面纱。成都市博物馆开馆后将对市民免费开放,让观众感受四川的历史与文化。这样做是因为 ( )‎ ‎①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古代有许多诗人画家对此抒发感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苍润高逸,秀出东南”。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 ‎③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3、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下图所示的相互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 ‎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4、2016年里约奥运会,“铁榔头”郎平再次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从“铁榔头”身上折射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就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传承,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这说明 ( )‎ ‎①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高昂的女排精神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④女排精神影响了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出于各种原因,近几年出国定居、留学等现象愈演愈烈,但是一些海外华人在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后的感慨“国外虽好始终是客。”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有这种感觉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6、有一个记录片专门采访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在回忆自己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由此可见,钱钟书先生主张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②坚持博采众长,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本民族文化鲜明的特色 ‎④文化是世界的,要推动各民族文化实现趋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巴蜀文化,是巴文化、蜀文化、巴蜀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合集,至今已超过两千余年。 巴蜀地区很早就与域外开展文化交流。秦汉年间,巴蜀地区便有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的交通条件,使得蜀地成为我国“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茶马古道的核心地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9、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巨星菲尔普斯带着“罐印”现身赛场,让古老的拔罐疗法立即“蹿红”世界,也让中医文化再次引发世界民众的关注,成为网络讨论的热点话题,许多中国网友借此呼吁“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不断传承和发扬”。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10、剪纸是我国古代的民间艺术,围绕“国是家、勤为本、俭养德、孝为先”等主题创作的剪纸画,是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一艺术创作形式 A.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扩大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 C.打破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 D.推动了文化在实践中变迁 ‎11、《北京味道》是北京电视台的大型人文美食纪录片,它记录了这座城市有关唇齿之间、味蕾之中的情缘与记忆。北京味道兼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和历久弥新的胡同味儿,既有融贯古今中西的饕餮大餐,也有一道道妈妈的拿手菜。这主要体现了北京饮食文化( )‎ A.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具有包容性 C.具有相对稳定性 D.具有独特性 ‎12、春夏秋冬雨露霜雪,2000多年前的先人观天时万物,总结出二十四节气,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人们奉为“圭臬”。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立,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节气中所体现出来的“天地人”合一的共生理念,绵延至今。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②传统文化注重与现代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2016年9月4日中国杭州G20峰会“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这是国内首次在户外的水上舞台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整场演出将在室外水上使用全息投影技术,将科技手段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同时,水也将成为本次演出的最美“底色”。本场演出所有的表演都立足在水上。届时,与会来宾将于湖光山色中,观看水上芭蕾表演,聆听世界名曲,感受中国元素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文化创新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在中国文学博物馆,4D电影《甲骨文》向观众展示着甲骨文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程。还原古代生活场景时,影院画面、音响和座椅巧妙配合,带观众穿越数千年,讲述甲骨文字形时,立体图形灵活转换,让观众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从中看出:‎ A.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C.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5、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 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齐白石的一位朋友曾给他写信说:“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 ‎①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艺术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要充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文化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17、2016年10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某编辑委员会宣布将推出纸质版宣传长征精神的资料,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 ‎①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9、在成都老官山汉墓群中发现的《经脉书》《五色脉诊》《脉数》等医简都属于扁鹊的经典言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和中浚说,扁鹊学派奠定了中国中医切脉诊断的先河,“脉象学的博大精深让中医成为中国特有的瑰宝”。其“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 )‎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20、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螟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 ‎ ‎②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 ‎③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 ‎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在当前流动社会的影响下,广大农村的留守儿童成为“精神孤独的长跑者”,他们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他们渴望亲情,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忍受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无助。因此,要让更多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应该 ‎①发展农村经济,满足留守儿童的物质需求 ‎ ‎②提高社会关注度,开展爱心陪伴关护活动 ‎ ‎③发展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文化修养 ‎ ‎④加强亲子沟通,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 ‎25、材料:第七届西部文博会2015年9月5日至8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延续上一届“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本届西部文博会将更加注重“合作”、“共享”,并突出丝路与文化交流的主题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出了陕西的大型3D网络游戏《黄帝》、台湾“创意时尚汉字”等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此届文博会创下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263亿元的历史新高;展示了大批体现中华文化内涵、整合现代科技的民族文化产业;展示了大批来自海外的文物珍品;吸引了逾百万海内外游客参观,共享了一场文化盛宴。‎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西部文博会举办的文化意义。(12分)‎ ‎26、材料: 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其外壳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现代社会得到大的进步,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角度,说明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12 分)‎ ‎27、材料:2016年11月,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山装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式礼服的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揉合中国传统意识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它是一种文化和象征,是一种中国人的特殊符号,体现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当年中国人脱下中山装是因为在强调个性的年代里,中山装无法给予人们个性的表现。而如今的中山装将大量流行元素与经典版型结合,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元素,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做工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改变。中山装不再是单一的制服,而是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既不落后世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变化使得中山装被视为众多品牌中难以取代的经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山装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12分)‎ ‎28、“天府之国”的四川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文化也不容忽视。某校高二(1)班同学围绕“如何促进四川文化的发展”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下表)。‎ ‎  (1)列出与下表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12分)‎ 建    议 依   据 与周围省市联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段和旅游产品。‎ ‎①‎ 全面启动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以及数字都江堰、数字三星堆等遗产数字化工作。‎ ‎ ②+科+‎ 成都市开展三星堆、金沙遗址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③‎ 成都市在中小学幼儿园倡导“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古典诗文进入了各区县中小学的课堂。‎ ‎④‎ ‎(2)请你结合成都本土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如何促进成都文化的发展”为主题写两条宣传语(至少提出两点,要求言简意赅,每点不超过15个字)(4分)‎ 参考答案 ‎ ‎1-5 DCCDC 6-10 BADBD 11-15 BCCBB 16-20 ABADB 21-24 ACCC ‎25、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举办文博会,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举办文博会,带动多种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分)‎ ‎③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分)‎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举办文博会,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3分)‎ ‎⑤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3分) (任答4点即可给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继承不是原封不动的承袭传统文化,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应挖掘继承传统中医学精华,发扬中医学的特色特长,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学的封建糟粕。(4分) ‎ ‎②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发展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核的基础之上,博采西医之长,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不断推陈出新。(4分) ‎ ‎③继承与发展是文化传承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传承中医药文化,要克服全盘否定传统中医药学的“唯西医论”,也要克服固守传统中医药学而不改变的两种错误倾向。(4分)‎ ‎27、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中山装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文化的基础上,揉合中国传统意识,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3分) (若回答该观点可以同等给分,但不重复给分:新中山装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并揉合中国传统意识坚持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了中式服装文化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山装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是一种中国人的特殊符号。(3分)‎ ‎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新中山装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元素,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分)‎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新中山装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而创造出来的,做到了立足于社会实践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3分)‎ ‎28、(1)①‎ ‎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网络等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传统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 ‎(2)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总分不超过4分)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