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兴庆区2018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请将Ⅰ卷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Ⅱ卷作答在试卷上。
2.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O-16 Na-23 Al-27 Si-28 Fe-56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25×2=50分)
1. 光纤通信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
A. 碳 B. 二氧化硅 C. 锗 D. 硅
【答案】B
【解析】石墨、锗、硅都是单质,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明确二氧化硅良好的光学特性即可解答,注意硅与二氧化硅、硅酸盐用途的区别。
2. 决定金属性强弱的是
A. 1个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多少 B. 1 mol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
C. 1 mol金属失去电子的多少 D. 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金属性。
3. 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Think.Eat.Save. ——思前、食后、厉行节约。爱护环境,呵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下列现象与污染源对应不正确的是
A. 酸雨——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 B. 光化学烟雾——氮的氧化物
C. 臭氧空洞——氟氯烃(即氟利昂) D. 温室效应——SO2
【答案】D
【解析】A、酸雨与人们排放的SO2、氮的氧化物有关,选项A正确;B
、光化学烟雾与碳氢化合物和氮的氧化物有关,选项B正确;C、臭氧空洞与氟氯烃(即氟利昂)有关,选项C正确;D、温室效应与大气中CO2浓度不断上升有关,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4. 下列各项描述正确的是
A. 水玻璃即硅酸钠 B. 铁红即磁性铁 C. 铜绿即明矾 D. 苛性钠即烧碱
【答案】D
【解析】A、水玻璃即硅酸钠水溶液,选项A错误;B、铁红即氧化铁,而磁性铁是四氧化三铁,选项B错误;;C、铜绿即碱性碳酸铜,而明矾是十二水硫酸铝钾,选项C错误;D、苛性钠即烧碱、氢氧化钠,选项D正确。答案选D。
5. 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入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铝箔燃烧 B. 熔化的是Al2O3 C. 熔化物滴落 D. 熔化物不滴落
【答案】D
【解析】金属铝表面存在致密的氧化膜,构成氧化膜的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当加热铝熔化时,氧化铝薄膜依然完好存在,里面熔化的铝不会滴落。故A、铝箔不能燃烧,选项A错误;B、熔化的是铝,选项B错误;熔化物不滴落,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答案选D。
6. 下列试剂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B. 漂白粉密封保存
C. 氢氟酸保存在塑料瓶中 D.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答案】D
【解析】A、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选项A正确;B、漂白粉中有Ca(ClO)2,与空气中CO2、H2O(g)作用生成HClO,HClO易分解,最终导致漂白粉失效,故应密封保存,选项B正确;C、氢氟酸可以腐蚀玻璃,所以应保存在塑料瓶中,选项C正确;D、若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粘连而使瓶盖打不开,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试剂的保存。常见的试剂保存如下:
(1 )氢氟酸应保存于塑料瓶中,其它试剂一般都用玻璃瓶;
(2
)氢氧化钠、水玻璃等碱性物质应用胶塞,不宜用玻璃塞。苯、甲苯、乙醚等有机溶剂应用玻璃塞不宜用胶塞;
不能放置在玻璃瓶中主要是因为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容易和以上碱性物质反应.SiO2不溶于水,但它是硅酸的酸酐。加热可使其溶于强碱的水溶液或与 Na2CO3共熔融, 形成可溶性硅酸盐,如硅酸钠。SiO2 + Na2CO3 = Na2SiO3 + CO2↑, SiO2和 HF 有特殊反应. SiO2 + 4 HF = SiF=↑+ 2 H2O. 所以HF 不能用玻璃瓶保存;
(3 )固体一般用广口瓶、液体一般用细口瓶;
(4 )见光易分解或变质的试剂一般盛于棕色瓶,如硝酸、硝酸银、氯水等。置 于冷暗处。其它一般用无色瓶;
(5 )易被氧化而变质的试剂:①活泼镐钾、钠、钙等保存在爆油中。②碘化钾、硫化亚铁、硫酸钠等平时保存固体而不保存溶液。使用硫酸亚铁或氧化亚铁溶液时内放少量铁粉或铁钉。
(6 )因吸收二氧化碳或水蒸气而变质的试剂应密封保存(如NaOH 、石灰水、漂白粉、水玻璃,Na2O2等)石灰水最好现用现配;
(7 )白磷少量保存在水中;
(8 )液溴保存于细口瓶中,液面上加水,使之“水封”,瓶口并用蜡封好;
(9 )浓盐酸、氨水、碘及苯、甲苯、乙醚等低沸点有机物均保存在瓶内加塑料盖密封,置于冷暗处。
7. 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 ④Al ⑤(NH4)2CO3
A. 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全部
【答案】D
【解析】①NaHCO3属于弱酸酸式盐,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与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故①符合;②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②符合;③Al(OH)3 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水,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故③符合;④Al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与氢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故④符合;⑤(NH4)2CO3,加热条件下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氨气和水,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故⑤符合。答案选D。
8. 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盛有Na2CO3、NaHCO3固体。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A. 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 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
C. 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进行焰色反应
D. 分别加热,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气体产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加入澄清石灰水,Na2CO3、NaHCO3都会生成沉淀,A项错误;B、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Na2CO3、NaHCO3都没有明显现象,B项错误;C、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进行焰色反应,都有钠元素,现象一样,C项错误;D、分别加热,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是否有气体产生,有气体的是NaHCO3固体,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物质的鉴别
9. 将下列各种单质投入或通入CuSO4溶液中,能产生铜单质的是
A. Fe B. Na C. H2 D. Ag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Fe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正确;B、Na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氢氧化铜沉淀和氢气,错误;C、H2与CuSO4溶液不反应,错误;D、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错误。
考点:考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0. 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颜色相同 B. 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 都含有H+ D. 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氯气溶于水,发生反应:Cl2+H2OH++Cl-+HClO,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溶液中含有Cl2、H2O、HClO三种分子及H+、Cl-、ClO-、OH-四种离子。当氯水久置时,其中含有的HClO光照分解产生盐酸和氧气,所以久置后的溶液为稀盐酸。A.新制氯水显黄绿色,而久置的氯水呈无色,颜色不相同,错误;B.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而久置氯水没有漂白性,故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正确;C.综上所述可知在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中都含有H+,正确;D.由于二者都含有Cl-,所以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AgCl白色沉淀,正确。
考点:考查新制氯水与久置的氯水的性质比较的知识。
11.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A. 次氯酸钙 B. 氯化钙 C. 次氯酸 D. 次氯酸钙与氯化钙
【答案】A
【解析】氯气和冷的消石灰反应即产生漂白粉,漂白粉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答案选A。
12. 有关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合金的导电性比成分金属强
B. 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高,硬度小
C. 合金的机械强度比各成分金属小
D. 多数合金比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答案】D
【解析】A、合金导电性就比组分中原来导电性好的金属差,但比导电性性差的金属强,选项A错误;B、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选项B错误;C、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选项C错误;D、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硬度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大,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低,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3.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铝与盐酸反应: Al + 6H+ === Al3+ + 3H2 ↑
B. 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 CO2 + 2OH-=== H2O + CO32—
C. Fe粉加入FeCl3溶液: Fe + Fe3+ === 2 Fe3+
D. 碳酸钠与氯化钙混合: CO32— + Ca2+ === Ca CO3 ↓
【答案】D
【解析】A、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选项A错误;B、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的是碳酸氢根离子,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HCO3-,选项B错误;A、电荷不守恒,离子方程式为Fe + 2Fe3+ = 3Fe3+,选项C错误;D、两者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离子方程式为CO32-+Ca2+=CaCO3↓,选项D正确。答案选D。
14. 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 Na与O2 B. Na2O2与CO2
C. NaOH溶液与CO2 D. AlCl3溶液与NaOH溶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Na与O2在室温下发生反应产生Na2O;在点燃或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Na2O2。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产物不同,错误;B.Na2O2与C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氧气,与二者相对量的多少无关,正确;C.NaOH溶液与少量C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与过量CO2反应产生碳酸氢钠,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不同,生成物不同,错误;D.AlCl3溶液与NaOH溶液,当NaOH溶液少量时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当NaOH溶液足量时发生反应:AlCl3+4NaOH=NaAlO2+ 2H2O,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产生的物质不同,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反应与反应条件或用量关系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物质发生反应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反应条件不同,反应可能发生,也可能不能发生。反应条件可能是物质反应的温度、也可能是物质的量多少的影响、物质的浓度、溶液的酸碱性的影响。如Na与O2在室温下发生反应产生Na2O;在点燃或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Na2O2,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AlCl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NaOH溶液少量产生Al(OH)3沉淀,过量时会产生NaAlO2溶液,是二者相对物质的量的影响;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NO2气体,与稀硝酸发生反应产生NO是溶液的浓度的影响;KMnO4溶液与浓盐酸发生反应产生Cl2,若是强酸性环境,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2+,若溶液的酸性不前,则被还原为MnO2。因此一定要注意写出与反应条件相对应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5. 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有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足量氯水 ②加入足量KMnO4溶液 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①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因为K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Fe2+作用无此现象,可以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有Fe3+,证明原溶液含有Fe2+,即最佳顺序为③①,答案选C。
16. 根据反应式:(1)2Fe3+ + 2I— === 2Fe2+ + I2,(2)Br2 + 2Fe2+ === 2Fe3+ + 2Br—,判断下列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Br—、Fe2+、I— B. I—、Fe2+、Br—
C. Br—、I—、Fe2+ D. Fe2+、I—、Br—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的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①中,Fe从+3价降低到+2价,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即Fe2+为还原产物,I从-1价升高到0价,做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即I-的还原性大于Fe2+。
②中,Br2从0价降低为-1价,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即Br-为还原产物,Fe2+从+2价升高到+3价,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即Fe2+的还原性大于Br-。
综上,还原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I-、Fe2+、Br-。
考点:还原性强弱比较。
点评:此题考核了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我们要熟悉,对于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的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
17. 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脱水性)
B. 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氧化性、酸性)
C.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
D. 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不挥发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溶液的质量增大,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A项错误;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表现的是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B项正确;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表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C项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与浓硫酸不反应的酸性或中性气体,如氢气、二氧化碳等,表现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浓硫酸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明确浓硫酸的三大特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来分析;②根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酸性来分析;③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来分析;④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某些与浓硫酸不反应的酸性或中性气体。
18.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6g氧气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NA
B. 25℃,压强为1.01×105Pa时,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C. 标准状况下,11.2L水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D. 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中含NA个氧原子
【答案】A
19. 用0.1mol/L的Na2SO3溶液30mL,恰好将2×10-3 mol XO4- 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已知:SO32-被氧化为SO42-)
A. +4 B. +3 C. +2 D. +1
【答案】A
【解析】该反应中Na2SO3为还原剂,SO32-中的S被氧化,变为SO42-,化合价从+4升到+6价失电子数=0.1mol/L×0.03L×2=0.006mol,XO4-为氧化剂,其中X元素化合价降低,开始为+7价,得失电子守恒得电子数=3,可见X元素化合价变化为3,即从+7价降到+4价。答案选A。
20.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A. 无水硫酸铜、蔗糖 B. 硅胶、硫酸亚铁
C. 食盐、硫酸亚铁 D. 生石灰、食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B.硅胶能防止食品受潮,硫酸亚铁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B正确;C.食盐不能吸收水分,硫酸亚铁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C错误;D.生石灰能防止食品受潮,但是食盐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干燥剂与除氧剂
【名师点晴】本题要结合食品本身的性质来考虑,重点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两方面分析考虑,防氧化就是防止氧气的进入并与之反应,防受潮就是防止水分的进入,因此要从易吸水、还原性强易氧化且对人体无害的角度分析,据此即可解答。
21. 在强酸性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NO3ˉ、OHˉ、Clˉ B. SO42-、Al3+、NH4+、Na+
C. Iˉ、Ba2+、Mg2+、NO3ˉ D. Clˉ、SCNˉ、K+、Fe3+
【答案】B
【解析】A、H+、OH-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共存,选项A错误;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选项B正确;C、NO3-、H+、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选项C错误;D、SCN-、Fe3+结合生成络离子,则不能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B。
22. 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其中作为氧化剂的是
A. KNO3 B. C C. KNO3和S D. KNO3 和C
【答案】C
【解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被还原,N从+5价还原到0价,S从0价降低到-2价,所以被还原的元素是N和S。被还原的物质作为氧化剂,故氧化剂为KNO3和S,答案选C。
23. 某溶液中含有HCO3-、CO32-、SO32-、Na+、NO3-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粉末,则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 CO32- NO3- Na+ B. CO32- NO3- C. SO32- NO3- D. NO3-
【答案】D
【解析】Na2O2粉末加入溶液中,SO32-因被氧化而减少,因有NaOH生成,则HCO3-与之反应生成CO32-,使CO32-、Na+均增加,HCO3-减少,整个过程中只有NO3-浓度保持不变。答案选D。
24.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把前者逐滴滴入后者与把后者逐滴滴入前者,所产生的现象不相同的是
A. AlCl3 和NH3 .H2O B. Na2CO3和HCl
C. NaHCO3和HCl D. NaCl和AgNO3
【答案】B
【解析】A、无论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都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不消失,现象相同,选项A不选;B、前者逐滴滴入后者时开始就有气
泡冒出,而后者逐滴滴入前者,先没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现象不同,选项B选;C、无论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都是开始就有气泡冒出,现象相同,选项C不选;D、无论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都是开始就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解,现象相同,选项D不选。答案选B。
25. 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因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则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生Mg2++2OH-═Mg(OH)2↓、Al3++3OH-═Al(OH)3↓,则沉淀的质量一直在增大,直到最大;然后发生Al(OH)3+OH-═AlO2-+2H2O,沉淀的质量减少,但氢氧化镁不与碱反应,则最后沉淀的质量为一定值,显然只有D符合,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图象的关系,明确图象中坐标及点、线、面的意义,结合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解答,注意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但不溶于弱碱。根据发生的反应Mg2++2OH-═Mg(OH)2↓、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来分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推断题(包括2小题,共28分)
26.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
①纯碱 ________ ;偏铝酸钾 ________ ;硫化亚铁 ________ ;
KAl(SO4)2.12H2O ________ ;K3[Fe(CN)6] ________;Cu2O ________ ;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
②铜投入氯化铁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
③铜和浓硝酸: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氢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
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硫酸亚铁: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Na2CO3 (2). KAlO2 (3). FeS (4). 明矾 (5). 铁氰化钾 (6). 氧化亚铜 (7). Al2O3+2NaOH2NaAlO2+H2O (8). Cu+2FeCl3=CuCl2+2FeCl2 (9).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10). Cl2+2Fe2+=2Cl-+2Fe3+ (11). Al(OH)3+OH-=AlO-+2H2O (12). MnO4-+5Fe2++8H+=5Fe3++Mn2++4H2O
【解析】(1)①纯碱是碳酸钠,在碳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碳酸根是-2价,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偏铝酸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是+1,偏铝酸根是-1价,偏铝酸钾的化学式是KAlO2;在硫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2,硫元素是-2价,硫化亚铁的化学式是FeS;KAl(SO4)2.12H2O名称是十二水硫酸铝钾或明矾;K3[Fe(CN)6]名称是铁氰化钾;Cu2O名称是氧化亚铜;(2)①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②铜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FeCl3=CuCl2+2FeCl2;③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稀)===Cu(NO3)2+2NO2↑+2H2O;(3)①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Cl-+2Fe3+;②氢氧化钠溶液溶解氢氧化铝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硫酸亚铁生成硫酸铁、硫酸锰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5Fe2++8H+=5Fe3++Mn2++4H2O。
27. 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丙以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F的溶液中加入D溶液后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l (2). HCl (3). 2Na+2H2O=2NaOH+H2↑ (4).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 2FeCl2+Cl2=2FeCl3 (6). 先变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7). FeCl2 +2NaOH=Fe(OH)2↓+2NaCl (8). 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金属A焰色反应为黄色证明为Na,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甲为H2,D为NaOH;金属B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说明B为Al,气体甲和氯气反应生成丙为HCl,物质E为盐酸溶液,物质D氢氧化钠和物质G为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H为Fe(OH)3,G为FeCl3,推断物质F为FeCl2,C为Fe。(1)由上述分析可知, B的化学式为:Al、丙的化学式为:HCl;(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3)向FeCl2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产生的现象是:先变成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2 +2NaOH=Fe(OH)2↓+2NaCl、4Fe(OH)2+O2
+2H2O=4Fe(OH)3。
三、实验题(包括1小题,共16分)
28. 如图是一套制取并验证氯气部分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叫____,该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有少量Cl2通过后,观察到装置C中溶液颜色变成________色;
(4)当Cl2持续通过时,装置D中干燥的有色布条能否褪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5)若要证明Cl2无漂白性,则必须在装置D之前加一个装有_______的洗气瓶;
(6)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浓盐酸 (3). 吸收HCl (4). 蓝 (5). 能褪色,因为Cl2与带出的H2O(g)反应生成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 (6). 浓硫酸 (7). 除去多余的Cl2 (8). Cl2+2OH-Cl-+ClO-+H2O
【解析】(1)分析装置图和仪器,装置A是氯气的发生装置,利用分液漏斗将浓盐酸滴入烧瓶中加热反应,故仪器a的名称叫分液漏斗,该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浓盐酸;(2)浓盐酸易挥发,反应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利用装置B中的饱和食盐水吸收吸收HCl;(3)装置C中通过氯气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气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Cl2+2I -=2Cl-+I2,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4)当Cl2持续通过时,装置D中干燥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因为D中虽然是干燥的有色布条,但氯气通过B、C后氯气不是干燥的,因为Cl2与带出的H2O(g)反应生成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5)若要证明Cl2无漂白性,则必须在装置D
之前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将氯气干燥;(6)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Cl2,以免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装置分析判断,性质实验验证,反应现象和性质掌握是解题关键。
四、计算题(包括1小题,共6分 ,要求有必要的计算过程,否则不得分)
29. 由等物质的量铁、铝、硅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之比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5:7
【解析】由等物质的量铁、铝、硅混合而成的混合物,设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2mol,能与盐酸反应的有铁和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有硅和铝,则根据下列反应知:
2Al+6HCl=2AlCl3+3H2↑, Fe+2HCl=FeCl2+H2↑
2mol 3mol 2mol 2mol
故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2mol=5mol,质量为:5mol×2g/mol=10g;
2Al+2NaOH+2H2O=2NaAlO2+3H2↑,Si+2NaOH+H2O=Na2SiO3+2H2↑
2mol 3mol 2mol 4mol
故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3mol+4mol=7mol,质量为:7mol×2g/mol=14g;
产生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0g:14g=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