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把春秋战国时期四个学派的各自特征分别概括为“超逸”、“冷峻”、“敦厚”、“谨严”。下列与“超逸”相对应的选项是
A.“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城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
C.“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D.“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也”
2.孔子崇拜周公政治,希望“法先王”,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孟子虽主张“法先王”,但不是原封不动地恢复“周礼”,而是装进了新的内容。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传统儒学注重对法家的吸收 B.“周礼”是儒家政治变革基石
C.儒学思想随时代变化而发展 D.孟子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3.韩非子“观往者得失之变”,创作了《孤愤》《五蠹》。秦始皇读后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秦始皇感叹的原因是韩非子
A.主张集权政治和耕战思想 B.适应潮流最早提出法治主张
C.成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D.文章构思精巧并且寓意深刻
4.王杰,曾任军机大臣、太子太保。太子颙琰(嘉庆皇帝)由于不好好读书而被老师王杰罚跪。乾隆见了很生气,让太子站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叹服,令太子复跪。这说明
A.封建帝王十分重视教育 B.清代知识分子地位极高
C.皇权受到权臣有效制约 D.统治者用儒家伦理治国
5.史学界认为,宋明理学家“推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并非以正心
诚意、修身养性为独善其身,而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匹夫之责”。这反映出理学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B.融合了佛道的合理成分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需求 D.注重道德教化的重要性
6.南宋朱熹指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强化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 B.强调个人要加强自身修养
C.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D.倡导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
7.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卢梭的民主思想仅一步之遥,再前进一步,它就会突破儒学的藩篱,进入民主思想的殿堂。”黄宗羲与卢梭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是
A.黄宗羲属于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卢梭是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
B.黄宗羲主张君主专制,卢梭反对君主专制
C.卢梭否定封建王权,黄宗羲只要求限制君权
D.黄宗羲与卢梭所处的时代不同
8.西方一位哲学家说:“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在此,他强调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运用理性思考从哲学意义上认识自我 D.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9.薄伽丘说:“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才能当得起一个贵字;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说明薄伽丘
A.崇尚自由平等和反对宗教信仰 B.认为社会在不断进化
C.不满等级和特权等不合理现象 D.反对教会的禁欲思想
10.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二人思想“异端”的共同之处在于
A.挑战当时的思想权威,主张思想自由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民主
C.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否定传统的信仰,树立新的宗教信仰
11.近代以来,西方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唤醒了人性的复苏 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诠释了理性的内涵 D.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12.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
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雾。启蒙运动对西方传统信仰的重新思考不包括
A.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
C.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 D.反对禁欲主义,讴歌人性
13.英国著名的科技史学者李约瑟称赞道,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培根称之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的伟大贡献。这里所说的“改变世界的伟大贡献”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14.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判断下列四个选项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核心素养
内涵
唯物史观
要通过唯物史观对所认识的史事全面客观进行考察
时空观念
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史料实证
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
历史解释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事情的解释
家国情怀
任何历史阐释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和人文情怀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
C.《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
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5.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古典小说发挥的社会作用是
A.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 B.有利于民主启蒙思想的萌发
C.宣传道德伦理有教化功能 D.冲破传统束缚促进思想解放
16.有学者评论进化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其意是指
A.进化论的提出发展了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B.进化论的提出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C.进化论的提出将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D.进化论的提出在思想界和宗教界引起了巨大震动
17.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人类,而
不致成为祸害。”爱因斯坦认为
A.人文促进了科学发展 B.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指导
C.科学为人文奠定基础 D.科学家必须关注人类身心的发展
18.下图为世界主要能源消费构成比例示意图,其中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使用率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的政策引导 B.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C.蒸汽机的改良 D.自然环境问题的恶化
19.《林文忠公政书》卷4载:“中国所行于外国者,无一非利人之物……况如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而外来之物,皆不过玩好,可有可无,既非中国所需,何难闭关绝市。”这反映了林则徐
A.是“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已清醒地认识到中外的巨大差距
C.仍以“天朝上国”心态自居 D.贬低外国以提高国人抗英的信心
20.国人对洋务运动有如下各种不同的称呼,其中最能体现其是回应西方冲击的是
A. 同治中兴 B. 同光新政 C. 洋务运动 D. 自强新政
21.1895年,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粉碎,酝酿已久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便形成一股富有朝气的政治力量出而领航了。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开始活动了,一个向皇帝上书请愿,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对两者共性认识准确的是
A.渐进改良,君主立宪 B.仿效西方,革命自强
C.反对君主,民主共和 D.制度更新,救亡图存
22.康有为认为:“《春秋》分据乱、升平、太平三世。据乱则内其国,君主专制世也;升平则立宪法,定君民之权之世也;太平则民主,平等大同之世也。”康有为的这一论述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以儒家思想作为变法的理论基础
C.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基础 D.推崇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
23.1918年,李大钊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一文中提出:“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李大钊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新文化运动
A.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盲目追求西方文化
C.倡导多元文化观念 D.担忧西方文化冲击
24.孙中山宣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同时“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孙中山的论述最有可能出现于
A.同盟会宣誓誓词中 B.《临时约法》中
C.国民党一大宣言中 D.《民报》发刊词中
25.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一次是开辟了一条“井冈山道路”,第二次是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条道路都
A.体现了先农村后城市的特点 B.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模式
C.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D.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
26.厉以宁教授曾说:“当年争论的最大问题在哪里呢,股份制再搞下去不就会变为私有制?股份制就是私有制,股份制是资本主义下才有的东西,社会主义下怎么会有这东西呢?”当年的争论说明
A.人们的思想需要进一步的解放 B.股份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核心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正式确立 D.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开始发生变化
27.傅高义《邓小平时代》认为:“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这里“根本转型”的内涵是
A.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完成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8.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对这一变化理解准确的是
A.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 B.新中国有计划地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适应“211工程”建设的需要 D.适应国家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发展示意图,针对图中的几个发展阶段解读正确的是
A.①③⑤阶段与当时的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B.阶段④是由经济发展困难造成的
C.阶段③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
D.②④阶段中国没有出现任何科技成果
30.19世纪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说:“艺术不是对眼前现实的研究,而是对理想真理的追求。”据此观点可知,她的作品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自由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历史试题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其中31题25分,32题18分,33题12分,共55分,请将每道试题的答案写到答题纸相应的空白处。)
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理学自上而下,渗入民间。宋代义门现象的兴盛与朱熹理学的大力倡导有很大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传颂不息,在明代更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其孝义治家的大家庭模式和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奠定了它在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郑氏规范》中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家规族训,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化实践,把朱熹所倡导的伦理道德落实于行动,成为郑氏家族几百年始终坚持不懈的传统,在乡里传为美谈,并且在乡里间形成良好的睦邻氛围。因此几百年来,历经多次战乱,义门郑氏仍在浦江县保存下来,这一奇迹自有它深厚的社会土壤。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12分)
材料二 伏尔泰歌颂理想,推崇文明,希望在清除迷信的“神示宗教”之后,建立起充满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他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他在《查第格》这部哲理小说中说,中国的“理”或所谓的“天”,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他觉得中国人“是在所有的人中最有理性的人”。这种以道德规范为准则,使天赋与理性、文明的发展与理性的进步、历史的前进相统一的“理性宗教”是伏尔泰坚定不移的信仰。
——程利田《朱熹理学对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兼论中国文明对西方文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推崇朱熹的哪些思想?他为什么推崇朱熹的思想?(13分)
3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艺复兴最初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它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社会的情况和价值观。这是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意大利人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这些家族控制了政治、商业和手工业。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复兴,即使这些赞助人中包括诸如米兰的史佛拉这样的公爵家族,以及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庇护二世等。这解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一一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盂德斯鸠在1721年发表了《波斯人信札》,通过波斯人的言论揭露了法国宫廷、贵族和教会的腐朽,以及社会风气的败坏。1734年他发表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提出了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探讨了社会演变的规律,认为社会演变之中最起作用的是政治法律。在1748年发表的《论法的精神》中,他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学观点:“由事物的性质所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就是法。在这一点上,一切存在都有它们的法。”人类的法就是人的理性,而理性就是奠基在人的权利之上的合理的理论。书中还提出政体分类学说,认为人类社会共有三种政体: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专制政体是根本反人性的,应予摒弃。共和政体虽然建立了平等关系,但是君主政体比它更具优点,因为事务由一个人指挥,执行起来就更迅速。在君主政体下,君主应该温和、明智,法律要轻刑宽和,经济上不横征暴敛,尽力发展工商业。为了更好地实现君主政体,孟德斯鸠强调了分权学说,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只有这样才可以防止专制并保障公民的自由。
——摘编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三 晚清知识分子因西方文武制度的输入,以及外力的侵逼,产生了对于时代环境的觉醒,从而展开了思想的转变,这个转变的历程,酝酿着中西观念的激荡,新旧杂糅和更新的创造,同时对于实际政治社会的感染和潜移默化,都随时在扩张其影响。
——王尔敏《晚清商约外交》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的观点。(6分)
(3)棍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举一例说明孟德斯鸠思想传入中国产生的影响。(6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家和理性主义者曾大大有助于在整个西方知识分子的心灵中建立两个相互补充的观念,这两个观念赋予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一种应付社会变化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在今日世界仍具有推动前进的力量,这两个观念是:一、自然秩序的观念。对于那些无所用心的人来说,宇宙似乎充满着不规则与混乱,其实,在不规则与混乱的表象之下,自然是有其一定秩序的;二、人类天赋的观念。这种天赋最好称为“理性”,不过大多数人的“天赋”常常因为错误的传统教育而隐没不彰,恢复“天赋”之道,只要提倡健全的——即理性的——教育就行了。
——《科学与理性的时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史识,围绕“科学发展与启蒙运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D 5.A 6.B 7.A 8.C 9.C 10.A 11.C 12.D 13.A 14.C
15.C 16.D 17.B 18.C 19.C 20.D 21.D 22.C 23.C 24.C 25.A 26.A
27.D 28.D 29.A 30.A
二、非选择题
31.⑴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适合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任答4点即可,12分)
(2)思想:提出“理”是万物本源;倡导格物致知;强调社会伦理道德建设;重视自然探索;崇尚自然和谐。(任答3点即可,6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分);反宗教神学、封建专制的需要(2分);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儒学传入西方,影响巨大;朱熹是儒学的集大成者,思想内涵丰富。(任答1点即可,2分)
32.⑴意大利工商业发达;商业阶层掌控了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社会价值观为追求现世的利益和幸福;与周边地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任答3点即可,6分)
(2)批判了社会和贵族的腐朽;政治法律在社会演变中起主导作用;强调法的本质是保障人权;主张建立君主政体;主张三权分立。(任答3点即可,6分)
(3)参考示例:示例1:
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政体和民权,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提供了理论依据,在19世纪末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兴民权”,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6分)
示例2: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和政治法律的重要性,对中国近代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提供了理论依据。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设立了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三权分立,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大里程碑。(6分)
33.答案示例:论题: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相互推动、相互影响。(3分)
论证: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成为启蒙思想家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家探索自然的精神鼓舞了启蒙思想家探究社会问题,提出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一系列理论。(6分)
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19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一系列科学成就。(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