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九校2017-2018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重庆九校2017-2018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7年秋“九校联盟”高二年级期中测试 政 治 试 题 考试范围:1-6课;考试时间:90分钟; ‎ 一、单选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伦理道德观念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 ③某国议员竞选 ④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文化产品的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④→①→③→② B.①→③→④→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3、中国商品已遍及全球市场。有专家提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 ‎①要借助经济活动推销我国的价值观念 ‎ ‎②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4、人们在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形成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社会服务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这体现了( )‎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 ‎④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5、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即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 ‎②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 ‎③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 ‎④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6、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典故和成语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 ‎①乡音无改 ②孟母三迁 ‎ ‎③卧薪尝胆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7、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 ‎①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 ‎②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回答8-9题。‎ ‎8、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 ‎①中华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完全趋同 ‎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③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占主导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其依据是( )‎ ‎①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 ‎②世界文化包括各民族文化的个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 ‎④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注意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 ‎②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③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 ‎④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古典诗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古典诗词( )‎ ‎①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决定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2、阿拉伯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这说明( )‎ ‎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3、“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A.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④‎ ‎14、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①扩展了人们文化活动的场所 ②方便了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改变了文化的原有传播方式 ④改变了文化的存在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向记者介绍,“评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艺术门类,从东汉开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今后评书也需要融入现代元素改革创新,才不会衰落和消亡。”回答15-16题。‎ ‎15、上述材料说明( )‎ ‎①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假如请你写一份“保护评书文化遗产”的倡议书,你可以运用的观点有( )‎ ‎①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 ‎④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下列对文化创新认识不正确的是( )‎ ‎①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会失去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 ‎④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18、印度国父甘地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句话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 ‎①要实现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维护好本民族的文化 ‎ ‎③文化交流中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 ‎ ‎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9、《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日,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节目一经播出引爆网络,瞬间超过5000万的点击量。《见字如面》的成功启示我们( )‎ ‎①用新传媒取代旧传媒已成为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②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有利于扩大文化影响力 ‎③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文艺节目必将走向艺术的巅峰 ‎④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 ‎20、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 )‎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 ‎③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岭南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广府文化中的广府话,是与海外语融合之后形成的独特方言;潮汕文化吸取海外文化的优秀成分,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客家文化在进入北部湾后也拥有了海洋文化的特色。岭南文化的这种特色表明( )‎ ‎①地理环境决定了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色 ‎ ‎②岭南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 ‎③通过兼收并蓄,岭南文化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特色 ‎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地域特色 A. ①③ B.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2、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 )‎ A.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B.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23、作家王蒙曾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可见汉字具有的重要价值( )‎ ‎①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③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 ‎24、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对“包容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它要求全面接纳外国文化 ‎ ‎②它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 ‎③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集中体现了包容性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迥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让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身后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各国文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 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之争,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二是发扬工匠精神,从精确至0.01毫米的检验标准,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20个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760个气动力学试验……中国高铁的诞生、完善,拼的是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韧性。曾借力巨人的我们,现在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作用与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先行。(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发展道路的认识(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青蒿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 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的原因。(12分)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自汉代开始走向政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孝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 材料二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 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10分)‎ ‎(3)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4分)‎ 九校联考政治答案 一、 单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B D C A B C C D A B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A D A B C D B D B C D ‎26、(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有利于沿线各国经济贸易发展、政治互信、边防安全(2分);‎ ‎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影响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2分)。‎ ‎③有利于展现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或有利于促进沿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或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2分);‎ ‎④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或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借鉴融合中不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2分)。‎ (2)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走中国特色的高铁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2分)。‎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技术突破。我国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 平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最终形成后发优势(2分)。‎ ‎③立足社会实践,在创新的实践中促进技术进步。高铁技术创新建立在仿真计算、气动力学试验等科学实验基础之上(2分)。‎ 如答出:走中国特色的高铁发展道路,离不开团队精神、工匠精神,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之争,团队握指成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但“原因”①必答,“措施”任答两点即可。‎ ‎27、(1)①正确处理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改变传统的水煎熬煮的方法,采用沸点低的乙醚为溶剂,成功提取青蒿素。(3分)‎ ‎②立足实践这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不断的科学实验,才取得了成功。(3分)‎ ‎③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主体作用。500人的科研团队的集体力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3分)‎ ‎④中华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她们的成功提供了丰厚的历史资料。公元前就有了记载,中华民族没有停止过对青蒿的研究。(3分) ‎ 28、 ‎⑴赞同甲的观点(3分)。‎ ‎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核心思想仍然符合现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价值 ‎(3分);‎ ‎②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优秀的传统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能为现代孝文化提供丰富的历史养料(3分);‎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倡导优秀传统孝文化能提升公民的道 德素养,在全社会形成自觉行孝的社会氛围,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3分)。‎ 赞同乙的观点(3分)。‎ ‎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孝文化中的愚忠愚孝是文化糟粕,不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3分);‎ ‎②文化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建立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现代孝文化,才能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3分);‎ ‎③现代孝文化更易于为人民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3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观念、行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4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法治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让人们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更加理性、规范;(3分)‎ ‎③法治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答案示例: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社会(2分);从我做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2分)。‎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