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8-2019高一年级下期第一次月考
物 理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
1.关于曲线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恒力的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C.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2.一质点做曲线运动,速率逐渐减小。关于它在运动过程中P点的速度v和加速度a的方向,下列各图描述准确的是( )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P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Q球被松开而自由下落,P、Q两球同时开始运动,最后两球落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球先落地,P球后落地
B.两球落地的先后顺序由小锤打击力的大小而定
C.这个实验能说明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的规律
D.这个实验能说明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的规律
4.一斜面倾角为θ,A、B两个小球均以水平初速度v0水平抛出,如图所示。A球垂直撞在斜面上,B球落到斜面上的位移最短,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个小球下落时间tA与tB之间的关系为( )
A. tA=tB B. tA=2tB C. tB=2tA D. 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三段细线长OA=AB=BC,A、B、C三球质量相等,当它们绕O点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相同的角速度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则三段线的拉力TOA:TAB:TBC为( )
A. 1:2:3 B. 6:5:3 C. 3:2:1 D. 9:3:1
6.如图所示,有一个半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现给小球一个初速度,使小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则关于小球在过最高点的速度v,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v的极小值为
B.v由零逐渐增大,轨道对球的弹力逐渐增大
C.当v由值逐渐增大时,轨道对小球的弹力也逐渐减小
D.当v由值逐渐减小时,轨道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增大
7.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小物体A、B、C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A、B、C的质量分别为3m、2m、m,A与B、B与转台、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B、C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与A的摩擦力一定为3μmg
B.C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大于A与B间的摩擦力
C.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ω≤
D.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ω≤
8.如图所示,两个用相同材料制成的靠摩擦转动的轮A和B水平放置,两轮半径RA=3RB.当主动轮A匀速转动时,在A轮边缘上放置的小木块恰能相对静止在A轮边缘上.若将小木块放在B轮上,欲使木块相对B轮也静止,则木块距B轮转动轴的最大距离为( )
A.
B.
C.
D.RB
9.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B、C三点,现从这三点分别以不同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三个小球均落在斜面上的D点,今测得AB∶BC∶CD=5∶3∶1。由此可判断( )
A.A、B、C处三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1∶2∶3
B.A、B、C处三个小球落在斜面上时速度与初速度间的夹角之比为1∶1∶1
C.A、B、C处三个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3∶2∶1
D.A、B、C处三个小球的运动轨迹可能在空中相交
10.如图所示,在水平转台上放一个质量M=2kg的木块,它与转台间最大静摩擦力fmax=6.0N,绳的一端系在木块上,穿过转台的中心孔O(孔光滑),另一端悬挂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当转台以角速度ω=5rad/s匀速转动时,木块相对转台静止,则木块到O点的距离可以是(g取10m/s2,M、m均视为质点)( )
A.0.04 m
B.0.08 m
C.0.16 m
D.0.32 m
11.如图所示,有关圆周运动的基本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a,汽车通过拱形桥的最高点处于超重状态
B.如图b所示是一圆锥摆,增大θ,若保持圆锥的高不变,则圆锥摆角速度不变
C.如图c,同一小球在光滑而固定的圆锥筒内的A、B位置先后分别做匀速度圆周运动,则在A、B两位置小球的角速度及所受筒壁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D.火车转弯超过规定速度行驶时,外轨对火车轮缘会有挤压作用
12.如图所示,两个倾角分别为30°、45°的光滑斜面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斜面间距大于小球直径,斜面高度相等。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开始均静止于同一高度处,其中b小球在两斜面之间,a、c两小球在斜面顶端。若同时释放a、b、c小球到达该水平面的时间分别为t1、t2、t3。若同时沿水平方向抛出,初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到达水平面的时间分别为t1′、t2′、t3′。下列关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t1>t3>t2 B.t1=t1′、t2=t2′、t3=t3′
C.t1′>t3′>t2′ D.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