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10《端午粽》课件教案练习(共25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一年级语文下册10《端午粽》课件教案练习(共25套新人教版)》 共有 25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吗?(指名读一遍)‎ 4‎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 ‎(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地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 )?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 )?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 ‎(4)同学们,你们“青青的箬竹叶”和“青的箬竹叶”哪个更顺口呢?那“白白的糯米”和“白的糯米”呢?“红红的枣”和“红的枣”呢?‎ 这类词语都是用颜色来形容事物,并且所用表示颜色的字是重复的,这样更符合我们的表达习惯。这类的词语搭配你们掌握住了吗?‎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得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得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 4‎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4‎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