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德阳市高2015级高三年级联合测试
化 学 试 题
命题学校:德阳五中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i-28 S-32 Fe-56
第I卷 (选择题 共42分)
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1.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及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B.家用天然气中,不需要添加有特殊臭味的气体
C.“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2.以下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F2在暗处遇H2即爆炸,I2在暗处遇H2几乎不反应
B.“NO2球”在冷水中颜色变浅,在热水中颜色加深
C.氯原子与钠原子形成离子键,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
D.H2O在4000℃以上开始明显分解,H2S用酒精灯加热即可完全分解
3.三位分别来自法国、美国、荷兰的科学家,因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而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纳米分子机器日益受到关注,机器的“车轮”常用组件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三碟烯) ② (扭曲烷) ③ (富勒烯) ④ (金刚烷)
A.①④互为同分异构体 B.①②③④均属于烃
C.①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D.①②③④的一氯代物均只有1种
4.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高温下,5.6 g Fe与足量水蒸气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O和11.2 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NA
C.60g乙酸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充分反应后断裂的C-O键数目为NA
D.向含有0.2 mol NH4Al(SO4)2的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至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所消耗OH-的数目为NA
5.一定温度下,向10 mL 0.40 mol·L-1 H2O2溶液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所示:
t / min
0
2
4
6
V(O2) / mL
0
9.9
17.2
22.4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 2Fe3++H2O2 == 2Fe2++O2↑+2H+ ② H2O2+2Fe2++2H+ == 2H2O+2Fe3+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E2
E1
A.Fe3+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C.反应2H2O2(aq) == 2H2O(l)+O2(g)的ΔH=E1-E2<0
D.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3×10-2 mol·L-1·min-1
6.下列制取Cl2,用其氧化含I-废液,回收并提纯I2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过量NaOH溶液,再滴加几滴0.1 mol·L-1 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蓝色沉淀生成
Ksp[Cu(OH)2]<Ksp[Mg(OH)2]
B
将一片铝箔置于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下来
铝箔表面有致密Al2O3薄膜,且Al2O3的熔点高于Al
C
向新收集的酸雨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酸雨中一定含有SO42-
D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
滴加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
Na2O2没有变质
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鉴别己烷、己烯和乙醇,可用溴水
B.乙烯和植物油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反应原理相同
C.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C3H6Cl取代,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9种
D.1mol分子式为C18H26O5的酯完全水解生成l mol 羧酸和2 mol乙醇,则该羧酸分子式为C14H18O5
9.已知H2SO3+I2+H2O == H2SO4+2HI,将0.1mol Cl2通入100mL含等物质的量的HI与H2SO3的混合溶液中,有一半的HI被氧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还原性:HI>H2SO3>HCl
B.H2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
C.若再通入0.05mol Cl2,恰好能将HI和H2SO3完全氧化
D.通入0.1mol 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Cl2+4H2SO3+2I-+4H2O == 4SO42-+I2+10Cl-+16H+
10.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A.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B.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1.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常温下用0.100 mol·L-1盐酸分别滴定10.0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溶液 (二甲胺在水中的电离与氨相似,在常温下Kb[(CH3)2NH·H2O]=1.6×10-4 )。利用传感器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点溶液中:2c(Na+)=3c(Cl-)
B.A点溶液中:c(H+)=c(OH-)+c[(CH3)2NH·H2O]
C.曲线②代表滴定二甲胺溶液的曲线
D.在相同温度下,A、B、C、D四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点
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p、q、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常压下,p为无色无味气体,q为液态,r为淡黄色固体,s是气体单质。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
C.m、n、r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D.m、n、t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13.在室温下,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和等体积、等浓度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至pH=7,前者消耗的盐酸多
B.向NH4Cl溶液中加入少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则的值减小
C.向NaHS溶液中加入适量 KOH 后:c(Na+)=c(H2S)+c(HS-)+c(S2-)
D.将a mol·L-1的醋酸与0.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体积、温度变化),所得
溶液中c(Na+)=c(CH3COO-),则醋酸的电离常数Ka=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14.在Na+浓度为0.9 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K+、Ag+、Mg2+、Ba2+
阴离子
NO3-、CO32-、SiO32-、SO42-
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I.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Cl,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1.12L气体
II.将I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得固体质量为3.6g
III.在II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III能确定一定不存在SO42-
B.K+一定存在,且c(K+)≤1.3mol·L-1
C.实验I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Ag+、Mg2+、Ba2+
D.实验I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2H+== H2SiO3↓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
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个大题,共计58分。请将答案用0.5mm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位置上)
15.(本大题14分)
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的探究实验:
装置
分别进行的操作
现象
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酚酞
ii.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K3[Fe(CN)6]溶液
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
(1)小组同学认为以上两种检验方法,均能证明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①实验i中的现象是 ▲ 。
②用电极反应式解释实验i中的现象: ▲ 。
(2)查阅资料:K3[Fe(CN)6]具有氧化性。
①据此有同学认为仅通过ii中现象不能证明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理由是 ▲ 。
②进行下列实验,在实验几分钟后的记录如下:
实验
滴管
试管
现象
0.5 mol·L-1
K3[Fe(CN)6]溶液
iii. 蒸馏水
无明显变化
iv. 1.0 mol·L-1NaCl 溶液
铁片表面产生大量蓝色沉淀
v. 0.5 mol·L-1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a. 以上实验表明:在有 ▲ 存在条件下,K3[Fe(CN)6]溶液可以与铁片发生反应。
b. 为探究Cl-的存在对反应的影响,小组同学将铁片酸洗(用稀硫酸浸泡后洗净)后再进行实验iii,发现铁片表面产生蓝色沉淀。此补充实验表明Cl-的作用是 ▲ 。
(3)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仍不够严谨。为进一步探究K3[Fe(CN)6]的氧化性对实验ii结果的影响,又利用(2)中装置继续实验。其中能证实以上影响确实存在的是 ▲ (填字母序号)。
实验
试剂
现象
A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溶液(已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B
酸洗后的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未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C
铁片、K3[Fe(CN)6]和NaCl混合溶液(已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D
铁片、K3[Fe(CN)6]和盐酸混合溶液(已除O2)
产生蓝色沉淀
(4)综合以上实验分析,利用实验ii中试剂能证实铁发生了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方案是:
连好装置一段时间后,取铁片(负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 ▲ (回答相关操作、现象),则
说明负极附近溶液中产生了Fe2+,即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16.(本大题14分)
I、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另外的同一种元素。请回答:
(1)A的化学式是 ▲ , Z的电子式是 ▲ 。
(2)当X是强酸时,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 ▲ 。
(3)当X是强碱时,写出E的稀溶液和铜反应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 ▲ 。
II、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摩尔盐晶体[(NH4)2SO4·FeSO4·6H2O]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92),该晶体比一般亚铁盐稳定,不易被氧化,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4)为了洗涤(NH4)2SO4·FeSO4·6H2O粗产品,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 (填字母代号)。
A.用冷水洗 B.先用冷水洗,后用无水乙醇洗
C.用30%的乙醇溶液洗 D.用90%的乙醇溶液洗
(5)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a 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用浓度为c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均为25.00mL,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25.52
25.02
24.98
①上表中第一次实验中记录数据明显大于后两次,其原因可能是 ▲ (填字母代号)。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滴定结束有气泡
B.第一次滴定用的锥形瓶用待装液润洗过,后两次未润洗
C.该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液保存时间过长,有部分变质,浓度降低
D.实验结束时俯视刻度线读取滴定终点时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
②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的该产品纯度为 ▲ (用字母a、c表示)。
17.(本大题16分)
I、三氧化二镍(Ni2O3)是一种灰黑色无气味有光泽的块状物,易碎成细粉末,常用于制造高能
电池。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生产NiCl2,继而生产Ni2O3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开始沉淀的pH按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ol·L-1计算)。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Al(OH)3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1
6.5
3.5
7.1
沉淀完全的pH
3.2
9.7
4.7
9.2
(1) ①为了提高金属镍废料浸出的速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升高温度,搅拌,
▲ 等。
②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含有Ni2+、Cl-,另含有少量Fe2+、Fe3+、Al3+等。在沉镍前,需加Na2CO3控制溶液pH范围为 ▲ 。
(2)“氧化”生成Ni2O3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工业上用镍为阳极,电解0.05 ~ 0.1 mol·L-1 NiCl2 溶液与一定量NH4Cl组成的混合溶液,可得到高纯度、球形的超细镍粉。当其它条件一定时,NH4Cl的浓度对阴极电流效率及镍的成粉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则NH4Cl的浓度最好控制为 ▲ 。
II、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4)已知反应I:C(s)+H2O(g)CO(g)+H2(g) ΔH=+135 kJ·mol-1,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
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 。
(5) ①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
气体,分别是H2S和 ▲ 。
②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溶液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6)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2 mol CH4(g)
和4.8 mol CO2(g),发生反应:
CH4 (g)+3CO2 (g)2H2O(g)+4CO(g) ΔH>0
实验测得,反应吸收的能量和甲烷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图像如右图。计算该条件下,此反应的H= ▲ 。
18.(本大题14分)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利用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与化石燃料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 (答出两点)。
(2)与氢气直接燃烧相比较,设计成镍氢电池可以大大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在镍氢电池充电过程中
储氢合金(M)吸氢转化为MH2,总反应为:xNi(OH)2+M xNiOOH+MH2,试写出放电过程中负极反应式 ▲ 。
(3)施莱辛(Sehlesinger)等人提出可用NaBH4与水反应制氢气:BH4-+2H2O == BO2-+4H2↑,已知NaBH4与水反应后所得溶液显碱性,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 。
(4)在容积均为V L的Ⅰ、Ⅱ、Ⅲ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分别放入a g的储氢合金(M)和b mol H2发生如下反应:2M(s)+xH2(g)2MHx(s) ΔH<0。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1min时M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此时Ⅰ、Ⅱ、Ⅲ三个容器中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当三个容器反应都达到化学平衡时,H2转化率
最大的反应温度是 ▲ 。
(5)储氢还可以借助有机物,如利用乙苯与苯乙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维持体系总压恒定,在温度T时,物质的量为n、体积为V的乙苯蒸气发生催化脱氢。已知
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为α,则在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 (用α等符号表示)。
德阳市高2015级第一次联考参考答案
化 学 2017. 11
第I卷 (选择题 共42分)
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C
D
D
C
B
C
D
D
B
A
C
B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8分)
15.(本题满分14分,每空2分)
(1) ①碳棒附近溶液变红(答溶液变红给1分) ② O2+4e-+2H2O === 4OH-
(2) ① K3[Fe(CN)6]可能氧化Fe生成Fe2+,会干扰由于电化学腐蚀负极生成Fe2+的检验
② a. Cl- b. Cl-破坏了铁片表面的氧化膜
(3) AC (4)滴加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
16.(本题满分14分,每空2分)
I.(1) (NH4)2S ②H2O的电子式(略) (2) 2SO2+O2 2SO3
(3) 3Cu+8H+ +2NO3- === 3Cu2++2NO↑+4H2O
II.(4) D (5) ① B ② ×100%
17.(本题满分16分,每空2分)
I.(1) ①增大盐酸的浓度(或将镍废料研成粉末等) ②4.7≤pH<7.1
(2) 2Ni2++ClO-+4OH-=== Ni2O3↓+Cl-+2H2O (3) 10 g·L-1 (没带单位扣1分)
II.(4) 氧气与碳发生燃烧反应放热,放出的热被可逆反应吸收利用,促进反应正向移动
(5)①CO2 ② CO32-+H2SHS-+HCO3- (6)+330 kJ·mol-1(没带单位扣1分)
18.(本题满分14分,每空2分)
(1) 原料来源广、燃烧热值高、污染小、可再生等(或其他合理答案给分)
(2) MHx +xOH--xe-=== M+xH2O
(3) c(Na+)>c(BO2-)>c(OH-)>c(H+) (“c”没写或不规范均扣1分)
BO2-+2H2 OH3BO3+OH- [硼酸写成B(OH)3也给分]
(4) Ⅲ T1 (5) nα2/ [(1-α2)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