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表中人民币外汇牌价的变化可能带来的经济现象是
①我国对美国的投资和消费将会加大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购买力④我国对美国的进口减少而出口增加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材料中体现了相同的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在减少,体现了美元相对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相对提高,有利于我国进口,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购买力,我国对美国的投资和消费将会加大,①③正确,选B;②不选,因为美元贬值,不利于提高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④不选,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
2. 2017年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6月份CPI环比下降0.2%。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0%,其中,鲜果价格下降4.2%,猪肉价格下降3.4%,鲜菜价格下降1.1%。下图(P表示价格,Q表示数量,S表示供给,D表示需求)与食品价格变动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相符合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但是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材料中相关食品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其需求弹性较小,A代表了价格下降,需求弹性较小,选A;B的需求弹性较
大,不选;C和D强调了价格不变,不选。
【点睛】曲线试题关键在确定数量关系,借助辅助线分析判断。第一,明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即正相关还是反相关,有的曲线在临界点前成正向变化,在临界点后成反向变化,抑或相反。第二,确定不同数量关系对应的图象,注意曲线的变化规律。要读懂曲线,仔细观察随着横轴(自变量)的变化,纵轴(因变量)的变化。但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除外,这些曲线的纵坐标是自变量,横坐标是因变量。一般正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上,反相关图象曲线走向向下。第三,数形对照,看其是否一致。把题干中的数量关系与曲线对照,直接排除不一致的误项,再对剩余选项进行分析,确定正确选项。第四,如果曲线发生平移,可添加辅助线,分析引起平移的因素,借助辅助线比较判断。
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3. 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2016年同期名义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2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2元,增长8.5%。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4元,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931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174元,增长8.1%。由此可见
①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能够增加居民收入
③增加居民收入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增长
④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点睛】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认识如何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
(2)政府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需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特别提示:用全面的观点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和物价水平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
4. 在2017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数字经济以令人口眩的新技术、新产品,告诉人们: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正日益凸显。这表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方式,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发展
③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数字经济以令人口眩的新技术、新产品,告诉人们:数字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选A;③④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不选。
【点睛】高考对生产与消费辩证关系的考查主要侧重在辨别上。这种辨别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所谓宏观层次就是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生产决定消费,还是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所谓微观层次就是分析材料反映了生产决定消费的哪一具体表现或者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哪一具体表现。
5.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17年6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底,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一年来,营改增共减税6 993亿元,98. 7%的纳税人实现税负降低或持平。实行“营改增”
①增加了税收来源,提高了财政收入
②减轻企业负担,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③缩小了收入差距,防止了偷税漏税
④避免了重复征税,促进社会分工协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增值税的作用。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并且营改增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②④正确,选C;①不选,因为营改增没有拓展税收来源;③不选, 因为缩小收入差距是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6. 2017年5月26日至27日,七国集团峰会在意大利举行。七国集团领导人在贸易议题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各方在联合公报中表示,将保持市场开放,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
①更加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②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③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④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选C;①不选,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弊端是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贸易保护主义不会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④不选, 贸易保护主义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无关。
7. 2017年8月3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显示,总体来看,我国旅游国内旅游市场规模长期保持在15%左右的增长速度,而旅游收入总体保持12%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A. 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B. 优化消费结构→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C. 优化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发展格局→助力精准脱贫
D. 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消费观念转变→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旅游业属于是第三产业,所以旅游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选A;B不选, 因为优化消费结构和增加居民收入无关;C和D不选, 旅游消费和精准扶贫、缩小收入差距无关。
8. 2017年6月,西安市出台《新农合健康扶贫政策》,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全面实行零住院押金,办理人院手续不缴纳预付款。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的权益日益得到充分实现
②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③政府不断加强社会建设,保证病有所医
④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树立政府权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政府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材料中“先诊疗、后付费”,是我国尊重人权的表现,是我国人民民主真实性的表现,体现了政府积极履行是社会建设职能,维护人民利益,①③正确,选B;②不选,因为我国政府的工作作风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④与材料主旨无关。
9. 2017年7月14日,香港高等法院就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提请的司法复核案做出判决,裁定刘小丽等四名立法会议员的宣誓没有法律效力,取消四人立法会议员的资格。上述判决
①凸显香港的法治精神,落实了依法治国方略
②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表明香港的自治机关可以完全独立于国家的统一管辖权之外
④表明香港高等法院是香
港特别行政区的最高权力机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治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我国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任何人违法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裁定刘小丽等四名立法会议员的宣誓没有法律
效力,取消四人立法会议员的资格”体现了我国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凸显了法治精神,落实了依法治国方略,选A;③不选,任何自治权都要接受中央的领导;④不选, 因为香港的法院是司法机关,不是权力机关。
10. 2017年8月28日至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29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一七十三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表明
①在我国,国家主席对重大事项行使决定权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
③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④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活动
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民主集中制、人大的职权。人民大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具有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29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权,国家主席据此签署第一七十三号主席令,体现了民主集中制,选C;①强调了决定权,不选;③与材料主旨无关。
【点晴】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表现在: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修改以及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定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国家的行政机关,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政府;国家的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4、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就是极少数人对大多数人的绝对服从。
民主集中制其实就是把本应由大多数人都享有的民主权利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来实行,虽然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工作的稳定性,但是由其产生的少数人专制不可避免,与古代中央集权制类似。
11. 针对菲律宾国防部长称,中方将不在南海占领新地物,我外交部2017年8月16日回应,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中方将继续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谈判磋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同东盟国家继续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这说明
①自卫权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②当今世界的总体局势仍然不安宁
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我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外交部2017年8月16日回应,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我国积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选D;①强调了自卫权,与材料无关;②错误,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总体和平。
12. 某企业坚守“服务领先,走在最前”的企业精神,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改善服务设施、服务环境,屡屡获得行业权威奖项及荣耀,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并成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该企业的成功告诉我们
A.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竟争力
C. 企业精神能够促进企业职工的全面发展
D.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政治,优秀的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企业坚守“服务领先,走在最前”的企业精神而得到市场认可,体现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竟争力,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13. 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输出、孔子
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这
A. 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B. 反映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C. 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 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文化交流“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体现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选B;A中的“认同感”表述不当;C与材料无关;D强调了吸收外来文化的态度,材料强调了中华文化走出去。
【点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4. 2017年8月8日,2017书香天津·读书月系列活动启动。读书月期间,天津开展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文化讲堂、阅读分享、阅读论坛、好书推荐、读书交流、评选征集等近13。项活动。开展上述活动的理由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受到文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所
以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以发挥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因为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①②正确;③不选,因为优秀文化才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④不选,开展读书活动是对人的直接影响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本题选A。
15.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这说明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这一励志寄语,尽管寥寥数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人震撼,激励了无数的人”体现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激励人心,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选A;③不选, 因为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④与材料主旨无关。
16. 2017年9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为鼓浪屿颁发世界遗产证书。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达到52项,成为世界第一大“世界遗产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表达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
③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③是对文化遗产的正确表达,选C;①不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混淆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的作用,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7. 2017年9月18日至10月10日,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文艺展演在敦煌举行。此次文艺展演,既有《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经典剧口,又有新创排剧口;
既有国内、国外剧口,又有国内外联袂演出剧口;既有重要演出剧口,又有群众性展演活动,可谓是一次多元文化的集中大展示,是一次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这一活动
①表明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②体现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③是我
国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为中华文化传播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既有国内、国外剧口,又有国内外联袂演出剧口”体现了该活动为中华文化传播和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有《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经典剧口”等剧目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②④正确;①强调“文化逐渐融合”,与材料无关;③不选,因为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本题选C。
18. 2017年8月30日,教育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口前,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 23万所,共开设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这进一步证实了
①教育在人的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③建设学习
型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教育使我国“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体现了教育在人的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①②正确,选A;③强调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④强调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与材料无关。
19. 2017年8月18日至19日,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共同主办的“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围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主题,分享从相“加”迈向相“融”的经验成果,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把脉媒体融合进程,探路媒体融合前景。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由于
①各种传媒都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③现代传媒能超越时空局限汇集世界信息
④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我们重视媒体融合发展是因为大众传媒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③④正确;①没有强调大众传媒的作用,不选;②不是原因。本题选D。
20. 2017年8月27日至9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天津市举办。本届全运会的吉祥物“津娃”,取材于享誉中外的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的人物形象,它身着象征着富贵、吉祥、幸福的牡丹花,脚踩虎头鞋,挥舞红色绸带,寓意繁荣富强,红红火火的团结奋进的景象,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和浓郁的天津特色。从“津娃”的设计可以看出
A.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C. 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D.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材料中的津娃的设计“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和浓郁的天津特色”体现了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点睛】高考中对文化多样性知识的考查需要特别注意两点:
(1)认为世界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总和是错误的。任何文化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并不是搞“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21. 电影《战狼Ⅱ》的话题比2017年夏日的酷暑还要火热。它的成功是一丝不苟的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成功。在一流的制作的基础上,《战狼Ⅱ》还具有时代感和主流价值观的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强调个人英雄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融合性,体现了对现实及中国民众精神需求的回应,满足了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这启示我们
A. 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 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 文化创作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D.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为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强调个人英雄与国家利益之间的融合性,体现了对现实及中国民众精神需求的回应,满足了许多观众的英雄梦想”体现了文化创作要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选C;其余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
22. 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动让龙袍亮起来、让建筑动起来、让瓷母时尚起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引爆网络,获得网友纷纷点赞;还有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公众号,使孔子的形象生动可感……这些方式,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中,而就在人们鲜活的生活里。材料主要强调的是
①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发展
②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繁荣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上的创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的途径。通过一系列文化创新“让人感觉到传统文化并没有沉睡在历史中,而就在人们鲜活的生活里”,体现了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
繁荣,“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以漫画形式出现的传统文化公众号”体现了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上的创新,②④正确,选D;①强调了文化创新对实践的作用,③强调了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均与材料无关。
23. 中宣部等四部委2017年7月31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指出,2017年,有条件的中学以及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实现所有学生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18年,实现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1场优秀戏曲演出。2020年,戏曲进校园实现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样做的口的是
①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②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选D;①强调了文化产业,材料强调了文化事业,不选;②强调了中华文化走出去,与材料无关。
【点睛】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1)从传统文化自身看: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推动社会的发展,腐朽的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我们只有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才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2)从时代的需要看: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时代变革,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变化,必然要求文化与之相适应。所以传统文化只有顺应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入时代元素,才能推动社会发展。如果一成不变,反而会阻碍社会发展。
24. 2017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能够转化为民族振兴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7月,我国对外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非理性对外投资得到有效遏制。房地产、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1.2%和79.1%,仅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2%和1%,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分别为28.7%、18. 4%、12. 9%和11. 2%。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0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76.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3. 4%,比2016年同期增加5. 7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352.7亿美元,同比增长18.7%,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84个,合计1072. 7亿美元,带动货物出口84. 6亿美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幅。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呈现出哪些特点?我国企业应如何应对?
【答案】①对外投资更加理性。②对外投资行业结构持续优化。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④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显著带动货物出日增长。(每点1分,共4分)①面向国际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②优化对外投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④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发展机遇。⑤理性对外投资的同时,积极走出去。(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要求考生指出材料反映出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呈现出哪些特点,并分析我国企业该如何做,考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企业经营与发展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问, 要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加以概括,根据材料的层次,考生从对外投资理性、对外投资结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特点、对外承包项
目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问要求回答企业如何应对,本题涉及到对外投资,所以考生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方面分析即可。
【点睛】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长远的、总体的策略)。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如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这些优势的取得,或是由于企业掌握了独特的技术和技能,或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水平较高,或是由于企业采取了较好的经营策略,或是以上因素的综合。因此,企业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作为。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经过长期的努力形成的。它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新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企业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面向市场,坚持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战略。
⑤公司抓住时机做好兼并和强强联合。
⑥遵循市场规律,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者,治之端也。”2017年8月18日以来,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在中央电视台和融谋体平台热播,掀起收视高潮的同时,其中传达的法治理念也在社会上激发广泛共鸣。
第六集《全民守法》强调,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法治建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全民守法,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始终对宪法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只有这样,这个“关键少数”才有底气给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法治”,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政治生态,构建和谐社会、奔向全面小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①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传递、沟通和共享功能。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③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全民自觉守法。④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⑤发挥人民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建设法治中国,就要加大法制意识的宣传,所以需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我国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以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所以需要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需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法治国家,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内化于行,外化于形,所以需要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的时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1)抓住主体
“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人大、政协、不同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去想想:找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社会舆论;找找具体措施:宏观上从两个方面想想:发挥市场的作用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方面想想: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宏观调控、舆论监督、道德约束、法律法规等。
(2)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方法。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看看唐诗宋词里那些对乡村的咏叹,便可知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
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江苏省委省政府给出的答案是,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乡村建筑“西洋化”、乡村生活“空心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一是在风貌塑造上留住乡村的“形”。在探索乡村复兴的路径中,要遵循乡村外在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二是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斑驳的庄台祠堂、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乡村蕴含着社会变迁中的一切基因,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才能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三是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乡村的核心是人,乡村复兴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在“生态、风貌、文化”三个层面建设上下功夫,展现乡村魅力,让农民重新认识家园,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才能防止农村“空心化”。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江苏是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江苏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的积极影响。
(3)请为“守住有根的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省委提出防止“三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②政府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作为战略抓手,抓住三个要素。③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防止乡村建设的“三化”。④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⑤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传承文化,呈现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⑥政府加强社会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的农村。⑦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把人作为乡村复兴的目的。
(2)①促进乡村复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③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④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⑤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⑥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发展。
(3)①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②建得好农村,记得住乡愁。(每条2分,共4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以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为背景考查党的领导地位和党的宗旨、政府依法行政、政府职能、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
(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江苏是如何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的,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要从材料中找出江苏省的具体做法,
然后从中提炼出理论知识。根据材料中的“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关键词,可知本题要从党和政府两个角度加以分析。
(2)本题要求考生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江苏留住独特的田园牧歌的积极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考生的思维要具有发散性,切忌围绕一个方面回答。江苏省留住田园牧歌,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考生要从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方面来分析;另外,乡村的核心是人启发考生用从对人的角度分析,从文化塑造人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另外,充分发掘乡村的个性和特色则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通联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则有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凝聚力。
(3)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要求考生为“守住有根的现代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是要注意用于规范,围绕主题。
【方法锦囊】 关于“意义”类主观题的一般解法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4)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5)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