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第I卷(选择题45 分)
第I卷共30小题,你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题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荷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这反映了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C.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D.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2、王夫之说:“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其意在说明
A.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
3、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认为:“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古史期愈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盒放愈大”,例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圣贤是禹,到了孔子时代出现了尧舜,及至战国时代义出现了黄帝、神农,到了秦代又出现了“三皇”,到了汉代以后则出现了“盘古”。按照顾颉刚的说法,下列哪一朝代中关羽的形象最光辉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4、“合议即成,举国争商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在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
5、教育部要求,2017年有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是基于
A.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B.中共抗战的历史功绩
C.突出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D.中国抗战的长久悲壮
6、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所产生的影响是
A.亚非会议的顺利召开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初步提出
7、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最能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主权在民 B.直接民主 C.民主监督 D.依法执政
8、古罗马的法律谚语:“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这一法律谚语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遵循
A.证据法则 B.民主法则 C.程序法则 D.自然法则
9、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A.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B.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
C.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D.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
10、“玛丽安"(Marianme)是法国的标志,但在历史上她的命运却不尽相同。法国大革命时期,“战斗的玛丽安”形象影响法国各地;第二帝国时期,对玛丽安形象的描绘被迫转人地下;1880年,玛丽安的雕塑被置于巴黎市政厅前。从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判断玛丽安最可能是
A.法国时代女性的代表 B.法国民族的象征
C.法国自由民主的象征 D.法国贵族的代表
11、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总是把对土地和人口的直接控制放在他全部行动的首位,“限田”、“占田”、“均田”、“方田”等记载,史书中接踵而至,承继不断。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巩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C.稳定基层统治秩序 D.限制封建地主对农民剥削
12、下而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需要的是
A.宋代官窑 B.家庭手工业 C.福州船政局 D.发昌机器厂
13、侯建新在《社会转烈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说:“他们(微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徽商这种做法
A.冲出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B.补充和强化了自然经济
C.是宗法制度动摇的体现 D.是政治地位下降的反映
14、据载,山东济宁清初开始种植烟草,道光年间济宁“环城四五里皆种烟草……大约膏腴皆为烟所占,而五谷反为瘠土”。山东寿光等地亦“转相慕效”,“不数年而乡村遍植,负贩者往来如织”。这反映出当时山东
A.深受列强贩卖烟土的毒害 B.手工卷烟技术领先于全国
C.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解体 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15、《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 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16、1956年,毛泽东写道:“一九五四年我国部分地区因水灾减产,我们却多购了七十亿斤粮食。这样一减一多,闹得去年春季许多地方几乎人人谈粮食,户户谈统销,农民有意见。”毛泽东意在
A.说明农业支持了“一五”计划的完成 B.指出农村统购统销应取消
C.反思经济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误 D.批评合作化进展过于缓慢
17、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销。……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市场刈资源配置起恭础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18、“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已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
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
C.论英园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 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19、《罗斯福传记》的作者弗雷德尔评论道:“尽管他希望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以克服萧条,
他仍然步其他业强国的后尘,走向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计划指导,国家干预 B.放弃企本位制,美元贬值
C.以工代賑,刺激消费 D.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20、全球化时代对全球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任重道远。下列项中不属于全球治理的问题是
A.环境污染 B.民族文化 C.能源危机 D.粮食短缺
21、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B.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D.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22、《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而不是“法治”,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求控制臣民罢了。下面不属于中国古代法律精神的是
A.注重等级观念 B.注重理性平等理念
C.重视刑罚惩治 D.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
23、下面是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 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3
0.33
21.28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39
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学而优则仕观念渐趋淡化 B.书院的办学主体渐趋单一
C.书院的办学体制新趋僵化 D.思想文化的专制渐趋强化
24、1913年,康有为等在山东曲阜召开孔教会第一次全国大会。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还相继成立了一些名目不同的尊孔组织,如“孔社”、“宗圣社”、。孔道会”等。时人张尔田在《为定孔教为国教事敬告两院议员》中主张:“欲谋长治久安,非从根本上解决不可。”这从侧面反映了
A.民从参政意识普通提高 B.民国政府维护宗教信仰自由
C.启发民众觉悟的迫切性 D.“尊孔复古”逆流终究不得人心
25、20世纪初,孙中山在《排外与国际法》一文中提到:“各国交际,未尝不视国力之強弱以为进退,而相与结不对等之约”“不平等条约”概念呼之欲出。这反映了孙中山
A.看清了列强侵略的本质 B.已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
C.具备一定国家主权意识 D.它张废除不平等的条约
26、陈旭麓先生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楫美追欧”的结果。其具体求现为
A.以二权分立限制总统权力 B.以启蒙思想反对封建专制
C.以三民主义实现民族平等 D.学习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27、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8、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做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的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29、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国家权力应相近制约与平衡 B.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D.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30、爱因所坦曾说,“不让任何人猜测这一点,牛顿的伟大成就真的会被其他的什么理论所代替。他伟大而明晰的思想将永远作为我们整个现代概念构架的基础而保留下来”。这句话旨在强调
A.牛顿力学被狭义相对论所取代的意义 B.牛顿力学是近代物理学最先成熟的体系
C.牛顿学说对科学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D.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框架
第II卷 (非选择题55分)
3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的监举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走御史台制度,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是皇帝自上而下的监督、统治百官的一种工具;凡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不法之事,无所不察、无所不纠。另一种监察制度是谏官制度,谏官的监察则是自下而上的。以皇帝为监察对象。皇帝的个人生活直至王国大政都在谏议之列;还封立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这样就形成了以上察下,以下督上的双向监察机制。
——摘编自吴胜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不少昏庸无能之辈在国王的庇护下仍然在政府中身居要职,政治丑闻屡见不鲜。由于英国实行政党轮流执政制,无论哪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都把官职作为奖品在自己的支持者中进行分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廉洁而有效率的政府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经济发展,近代公务员制度逐渐产生了。19世纪,英国政府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迄今为止它通过的最重要的反腐败立法包括:1889年的《公共机构构政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等,二战后通过的多部法令中均有针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法律条文。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其具体权力包括质询权、调查权、例阁权和弹劾权等。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在英国,舆论和新闻媒体素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传统。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摘编自李靖《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监察机构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英国建立反腐败制的背最及其成功推行的原因。(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完善我国监察制度建设的看法。(3分)
3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材料二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三 顾、黄两人所提倡的这种学风,对清代学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他们也成为清朝学术的开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義、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评价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末清初
地理
利玛娑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
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天文历算
汤若望、徐光启编订《崇祯历书》
水利技术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火炮制造
徐光启将火炮运用到辽东战场
欧洲古典哲学
李之藻、傅汎际合译《谈天》(亚里之多德著)
艺术
西方绘画技法、西洋乐器、教堂、圆明园
鸦片战争后
林则徐(饮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浩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李善兰翻译《方园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衡芳翻译《地学浅识》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甲午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民国以后
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
(注: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时期或两个时期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0:DBDBA BADCC 11-20:BDBDC CCDBB 21-30:CBDCC BDB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31、(25分)
(1) 职责:御史台监察百官;谏官有对皇帝的谏议和封驳权。(4分)
意义: 监察百官的违法行为,有利于促进吏治清明;有利于约束皇帝的极端专制,减少决策失误;形成了双向监察机制,表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和成熱。(6分)
(2) 背景:“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政党分脏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廉清高效的政治机制。(6分)
原因: 民主、平等思想的长期影响;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的保障;建立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机制;社公舆论、媒体的监督。(任答3点即可,6分)
(3) 看法: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落实监察制度提供相应的社会环境;反腐措施要切实可行,并在实践中落实完美;要注意学习借鉴古今中外监察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3分)
32、(18分)
(1) 评价
积报意义: ①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②政治上,反对对主专制,冲击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③学术上,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④思想上,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利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8分)
局限性: ①实质: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和改造,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②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末能推动社会转型。③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
(2) 原因: ①经济: 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②政治。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③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理学) 的束缚和影响。(6分)
33、(12分) 评分说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等级
说明
12-10分
拟定论题准确: 史实运用充分有据; 逻辑严密
9-6 分
拟定论题基本准确;能够运用相关史实;逻辑关系较清楚
5-0分
拟定论题不够准确;不能够运用相关史实;逻辑混乱
答家示例一: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有助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
①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先进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
②以中國知识分子为主体,主持翻译西方著作,19世纪60年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全面开展。官方译书系统形成。到19 世纪末20世纪初民间译书剧增,体现了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的时代要求.
③从译书内容看,先是以西方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侧重政治制度,民国以后偏
重翻译西方思想文化。
④从作用和影响看,19世纪40年代的译书有利下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入们解放思想;19世纪60年代的译书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启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译书有利于中国人的政治启蒙,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民主化的探索;而民国初年的译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综上,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思想合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示例二: 中西文化交流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发展到单向引入、主动学习。
(1) 双向交流、平等互动;
①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西方传教士积极传播基督教与推介欧洲先进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他们与中国士大夫合作译书,反映其向中国传播基督教、进行殖民扩张初衷。
②明末清初时,西学东渐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科技知识,同时就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2) 单向引入、主动学习:
③近代以来,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寻求强国御侮,救亡图存之道,先进的中国人积板主动向西方学习,积极参与主持翻译西方著作,从翻译的主体看由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主发展到政府主动参与,译书内容不断丰富,由学习西方器物,发展到侧重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④有利于启迪人们解放思想; 开启中国的近化化并不断深入探索。
总之,中西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