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大考
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共52题,每小题1分)
1.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 C.出征作战 D.缴纳贡赋
2.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
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3.王国维先生曾提出过商代没有宗法制的论断,谓“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理解上述论断的关键在于
A.“封邦建国”制度肇始于西周 B.宗法制存废关乎政治的稳定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关键 D.商代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
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约束兄弟子女,迫求政治平等
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
5.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A.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6.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是指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 D.郡县制度
7
.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见行省制度有助于
A.传达行政命令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大国家的疆域
8.“(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
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
9.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法
A.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
C.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 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10.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制度,皇帝的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A.中央政府提高了工作效率 B.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11.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清朝雍正帝时开始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提高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③军国大事完全由军机处裁决 ④军机处的建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为守令者既不得其职,将欲议其法外之意,必且玩常习故,辟嫌碍例,而皆不足以有为。”对材料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集权过甚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 B.地方势力的膨胀削弱了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官府监察的必要性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13.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以上材料说明了当时士大夫
A.害怕君主专制的迫害不敢表现其不满
B.借用廷杖的影响力来追求忠义的名节
C.买通监督的宦官导致廷杖未对其伤害
D.以臣服于君主的意见接受廷杖为骄傲
14.下表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15.唐代的取士原则事实上兼顾着士人的平日才学与科场表现,有时主考官还派专人采访举子在社会上的才德声望,制成名录以供录取时参考。由此可见,唐代科举
A.沿用九品中正制 B.录取限制较为苛刻
C.存留察举制痕迹 D.考试程序趋向公正
16.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之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17.《清史稿》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 )
A.清朝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小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18.史学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近代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的开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主要表现在
A.中国的政治制度开始趋向民主化 B.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文化所取代 D.中国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重要的一员
19.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
右图空白a、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开埠通商.入超
B.开埠通商.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
C.鸦片走私.自然经济解体
D.鸦片走私.出超
20.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
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
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21.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下图中的租界和使馆区分别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23.1858年6月,清朝某大臣上书:“……国家内匪未净,外患再起,征调既难,军饷不易,此战之不可者四也。”与这一奏折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鸦片战争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
④义和团运动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④⑤
24.《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圣库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入国库,有婚嫁弥月.疾病荒灾等开支,全由国库支给。该制度
A.满足了农民渴望平均的愿望 B.成为太平天国上层建筑的基础
C.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模式 D.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
25.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A.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C.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26.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中国人民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28.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外国人侵入到中国内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9.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30.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光绪皇帝说:“断无同时与各国开衅理……况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合而谋我,何以御之?”这次御前会议涉及的主要议题之一应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近代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来维护其在华利益,它能够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列强与近代中国的反动政府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B.近代中国的反动政府需要得到列强的大力扶植
C.近代列强需要近代中国反动政府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
D.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对列强的沉重打击
32.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 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33.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A.第一个要求推翻清政府
B.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34.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3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其直接出发点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使资产阶级继续掌握国家政权
C.维护共和政体 D.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36.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说明
A.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 B.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C.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 D.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
37.“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的长城抗战。该军队是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38.1937~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军39万多人。这说明抗日战争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C.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D.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9.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 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
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 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
40.右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
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
深受人民爱戴
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41.2014年底,台湾军方推出的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2014年9月份中国大陆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这说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 B.国共联合抗战增强了民族观念
C.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 D.国共两党对抗战评价高度一致
42.2015年9月,中俄双方将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C.国共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
D.美国出兵中国东北,牵制了日本绝大多数兵力
43.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最重大的变化是
A.广大工人农民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政权 B.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阶级矛盾日益退为中国社会的次要矛盾 D.工农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4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
A.祖国大陆与台湾 B.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D.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45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A.限制袁世凯 B.维护共和制 C.扩大内阁权力 D.反对封建专制
46.“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五四运动
47.口口口口的目标是消灭军阀和清除帝国主义的特权,随着口口口口的进展,民族主义使革命阵营团结,而社会革命却使革命阵营分裂。许多城市出现“拥护蒋总司令”.“驱逐鲍罗廷”的相同标语。材料中口口口口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48.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提出了领导工人运动,坚持城市斗争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② ③ ④ B.① ② ④ C.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④
49.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这表明
A.是对中国国情正确分析基础上作出的结论
B.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
D.强调农村与城市革命协调发展
50.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51.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52.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二、主观题:(两大题,48分,53题26分.54题22分)
53.(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民阶级准备怎样解决土地问题?如何评价?(6分)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8分)
(3)按照材料三的研究角度,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辛亥革命。(12分)
54.2017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6周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凯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一文中写到:“1462公里,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材料二: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书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出“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分别指什么?(10分)
(2)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实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请分别列举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一个著名战例。(2分)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行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6分)
南康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第三次大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C
D
D
B
C
B
A
C
D
A
B
C
C
A
A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D
B
C
A
C
D
C
C
A
B
A
D
A
C
C
B
D
C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A
B
C
C
C
D
C
D
B
D
B
A
C
B
C
A
二:主观题
53.(26分)
(1)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2分)
评价: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太平天国运动不断发展;但绝对平均的规定只能是一种空想,不可能真正实施。(4分)
(2)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及其他反侵略反封建斗争。(8分)
(3)①政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定的民主和自由;
②经济:制定颁布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12分)
54.(22分)
(1)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答中共一大也给分)
星火燎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力挽狂澜——遵义会议
灯塔指引——中共七大
力挽狂澜——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共产党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10分)
(2)主要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分)
标志:1937.9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分)
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等。(2分)
(3)标志:新中国的成立。(1分)
民主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