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附中2017-2018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师范大学附中2017-2018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绝密 ★ 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师大附中2017级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 地 理 试 卷 ‎ ‎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017年10月18日清晨, 美丽的“双星伴月”出现在东方的低空,金星、火星与月球组成一张笑脸,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的天体类型包括 A. 恒星和卫星 B. 行星和卫星 C. 恒星和行星 D. 行星和彗星 ‎2. 下列关于图中天体与地球距离描述准确的是 A. 金星距离地球最近 B. 火星距离地球最近 C. 月球距离地球最近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与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 坚硬的岩石圈 B. 适宜的大气条件 C. 强烈的太阳辐射 D. 频繁的地震活动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考查天体类型及生命存在的条件。‎ ‎1. 金星、火星与月球组成一张笑脸,图中的天体类型包括行星和卫星,B正确。‎ ‎2.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距离地球最近,C正确。‎ ‎3. 与金星和火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自身条件,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液态水。B正确。‎ ‎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4. 影响月球表面形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 陨石的撞击 B. 地球的引力 C. 太阳的辐射 D. 太阳风侵袭 ‎5. 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则其可能观测到的现象有 ‎①拖着长尾的彗星 ②绚丽多彩的极光  ③一闪即逝的流星 ④轮廓模糊的星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4. A 5. D ‎【解析】该题考查常见的天体。‎ ‎4. 月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因此受陨石撞击很多,但陨石究竟会撞击到月球表面的哪个区域,是人类难以预估的。A正确。‎ ‎5. 极光是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离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稀薄的大气相互碰撞而出现的;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看不到极光和流星,D正确。‎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的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内部 ‎7. 上一次观察到此种现象的时间大约是 A. 公元前17年 B. 公元17年 C. 公元前39年 D. 公元48年 ‎【答案】6. A 7. C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7. 黑子出现的周期为11年,所以公元前28年的上一次观察到此种现象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9年。C正确。‎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下面小题。‎ ‎8. 云量最少的地区是 A. 赤道 B. 北纬20° C. 北纬40° D. 北纬60°‎ ‎9.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云量 B. 大气组成 C. 日地距离 D. 纬度位置 ‎【答案】8. B 9. D ‎【解析】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8. 根据图示北纬20°地区的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差最小,反映云量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B正确。‎ ‎9. 图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因素影响年平均太阳高度而影响可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D正确。‎ 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这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也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回答下面小题。‎ ‎10. 西藏地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 ‎③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④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 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 风能 B.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 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D.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答案】10. B 11. C ‎【解析】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0. 西藏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天气晴朗,光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B正确。‎ ‎11. 地热能来自地球内能,与太阳能无关,故选C。‎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 ‎①为大气平流层②为岩石圈③为软流层④为下地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③圈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12. C 13. B ‎【解析】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解题关键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及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 ‎12. 图示①表示地面以上12---55KM范围,故判断为平流层;②表示地面以下,陆地33KM以内,为地壳;③表示地下80—400KM范围内,判断为软流层;④表示2900KM以下—5000KM范围内,判断为外核。C正确。‎ ‎13. 结合上题分析,①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②表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平均厚度33KM,海洋平均厚度6KM,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厚;③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是岩浆的发源地,位于地幔,横波能通过;④为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或液态。故选B。‎ 我国某地为保证农作物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双层覆膜技术的主要原理是 A. 增加了太阳辐射总量 B.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D. 减弱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15. 图中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该地寒冷期 A.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B.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最低气温高于-16℃‎ ‎【答案】14. D 15. A 16. B ‎【解析】考查影响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大小的因素。‎ ‎14. 由于大气层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 解答: 解:地膜覆盖,则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使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越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故结合题干即为减弱了地面辐射的散失。故选D。‎ ‎15. 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①曲线符合。所以选A。‎ ‎ ‎ 近年来我国某特大城市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下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图中①~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气温值排序正确的是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②>④>①‎ ‎19. 下列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与“热岛效应”。‎ ‎17. 读图可知,②地气流下沉,且位于近地面,气压最高,故选B。‎ ‎18. 读图可知,③处空气受热上升,②处空气冷却下沉,气温③>②,根据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②>④,高空同高度的气温④>①,所以③>②>④>①,D正确。‎ ‎19. 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建筑物高大稠密,路面硬化等,导致城市内部比热容变小,城市升温快。可以通过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来调节城市气温,故选C。‎ 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关于M、O、P三个气压中心气压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A. M为高压中心 B. O为高压中心 C. P为高压中心 D. 均为低压中心 ‎21. 图中①、②、③、④风力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 A. B. C. D. ‎ ‎【答案】20. C 21. C 22. D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气压与风向、风力、等压面的关系,以及三个力的特点。‎ ‎20. 由图可看出,水平气流流向M、O处,因为风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可以判断据M、O为低压,则可判断P为高压中心。C正确。‎ ‎21. 图中①、②、③、④中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所以③处风力最大,C正确。‎ ‎22. 由甲到乙沿线,M、O两处形成低压中心,近地面气压先减小,再增加,然后减小,高空的等压面相反。根据等压线“凸高凹低”原则, D项符合条件。故选D。‎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冷性气流 B. ②是暖性气流 C. 甲点位于90°N附近 D. 乙点位于90°N附近 ‎24. ①②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A. ①东北风,②西南风 B. ①东南风,②西北风 C. ①西南风,②东北风 D. ①西北风,②东南风 ‎【答案】23. D 24. C ‎【解析】考查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 ‎23.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甲乙均为下沉气流,都为高气压,它们在60°N度相遇,形成锋面。①气流在锋面之上,说明它是暧性气流,即从较低纬度过来的;②为冷干气流(冷空气)说明它源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所以甲为30°N,乙为90°N。D正确。‎ ‎24. 由上题判断可知,甲点位于30°N附近,且为下沉气流,则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90°N,乙地为极地高气压带,所以①是盛行西南风,②是极地东北风。C正确。‎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 ‎③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④地转偏向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6. 大陆西岸,受c气压带和d风带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27. 正确反映e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 B. C. D. ‎ ‎28. 空气上升或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 A. abe B. bcd C. cde D. ade ‎【答案】25. B 26. C 27. B 28. D ‎【解析】考查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5. ‎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形成极地与赤道近地面的气压差异,先可能在赤道至极地之间形成单圈环流;再者大气运动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打破单圈环流,进而形成三圈环流。B正确。‎ ‎26. 大陆西岸,受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d西风带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故C正确。‎ ‎27. e是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其北侧为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东北风),其南侧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西南风),故B正确。‎ ‎28. 图中a e处空气上升,d处空气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度,水汽易遇冷凝结产生降水。故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和风带有ade,D正确。‎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29. 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 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 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 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 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30. 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A. B. ‎ C. D. ‎ ‎【答案】29. C 30. D ‎【解析】‎ ‎29. 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为下沉气流,风速减小,浮尘沉积,A项与图示相符;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尘,所以乙地浮尘来自高空气流,B项与图示相符;乙地为下沉气流,C与图示不符;甲地的扬沙主要是大风所致,D项与图示相符。故选C。‎ ‎30. 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A、B、C三图中乙地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图中乙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故选D。‎ 考点:等压线的判断,天气系统与天气。‎ ‎【点睛】本题以浮尘天气形成过程为背景材料,考查浮尘天气的形成过程和相关的天气系统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8题,要仔细阅读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结合图示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判断;第9题,首先要明确浮尘天气与高压天气系统有关,其次要对选项中的等压线图进行判读、分析并加以判断。‎ 第Ⅱ卷( 4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3道题。 ‎ ‎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 ‎31. 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 ‎ ‎(1)A层的直接热源是_____________。‎ ‎(2)B层以____________运动为主(填“水平”或者“对流”)。‎ ‎(3)在A、B、C三层中,飞机多在______(填字母)层飞行,因为该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填字母)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___________(填字母)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答案】(1)近地面 ‎(2)水平 ‎(3)B 空气盛行水平运动,以晴朗天气为主,且大气稳定。‎ ‎(4)B C ‎【解析】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1)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2)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3)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且大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 ‎(4)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所以B平流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C为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32.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①代表 作用;②代表 作用;‎ ‎(2)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晴天比阴天的气温日较差 (大或小),分析其原因 。‎ ‎【答案】(1)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 ‎(2)C ‎(3)大 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因此气温日较差大。‎ ‎【解析】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1)由图示可以知道①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大气逆辐射;④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2)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所以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①③,C正确。‎ ‎(3)晴天比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大;原因: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因此气温日较差大。‎ ‎33. 山东沿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热力环流”进行了探究学习。依据探究活动,回答问题。‎ ‎(1)由探究活动1推断:白天,陆地增温 (快、慢),海洋增温 (快、慢)。‎ ‎(2)依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下图中添加箭头使之构成一个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圈。‎ ‎(3)探究活动2中,字母M、N表示气压中心,其中 (填字母)为低压中心;该季节,由于该低压中心的形成, 气压带被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4)该图反映了北半球 (季节)的季风环流。此季节,图中所示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 ‎ ‎ (南或北)的位置。‎ ‎【答案】(1)快 慢 ‎(2)逆时针方向 ‎(3)M 副热带高气压带 ‎(4)夏季 北 ‎【解析】考查热力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由探究活动1推断: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 ‎(2)依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图中添加逆时针方向箭头构成一个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圈。‎ ‎(3)探究活动2中,字母M、N表示气压中心,其中M为低压中心;该季节,由于该低压中心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 ‎(4)该图反映了北半球夏的季风环流。由于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此季节太阳直射点的位于北半球,所以图中所示气压带处于一年中偏北的位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