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哈六中2018届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琵琶记》的“玉烛调和”,《精忠旗》的满门旌表,《长生殿》的“蟾宫相见”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以及“浑天如鸡子,天体如弹丸”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韩非在《解老篇》中评析老子思想时说:“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揭示了道的周行循环的特征。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般若真智对世相的观照为“圆照”,称善根为“圆根”,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大美”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儒家的不偏不倚的中庸、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
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都应该圆满无缺,缺则有憾。中国古代悲剧最悲的要算是关汉卿的《窦娥冤》了,剧中不但有血溅白练,而且还有六月飞雪,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窦娥冤屈之大、痛苦之深。但作者笔锋一转,却来个“窦天章为女申冤昭雪”,由悲转喜、由缺为圆。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了一种弥散性的文化——审美理想的规范,“大团圆”即是审美主体对规范的崇尚与屈从,也是审美主体对传统规范的迎合与妥协。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却也遏制了中国艺术,特别是悲剧中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或人物被毁灭的怵目惊心的震撼,以及撕肝裂胆的残酷。尚圆的传统观念不光是“大团圆”审美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而且,它也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于圆态,趋向一种柔性与韧性,以及圆融浑化的中和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团圆”审美心理现象是中国特有的,并且在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大量出现,其形成与华夏民族的尚圆观念有关。
B.“大团圆”审美心理在戏曲小说中以申冤昭雪、报仇雪恨等形式出现,“大团圆”结局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
C.“大团圆”审美心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在其影响下,中国的悲剧往往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使人触目惊心的震撼。
D.“大团圆”审美心理体现了审美对传统规范的崇尚、迎合和屈从、妥协,它促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在技能方面向圆熟精致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以中国古典戏曲为例,重点论证讲究“团圆之趣”是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B.文章最后一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大团圆”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但也遏制了中国文学的发展。
C.文章整体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文章的主体内容主要从易、庄、禅三个角度阐述“圆”在中国哲学的美学内涵。
D.文章首段指出“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接下来进行阐释,最后揭示“大团圆”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四季的往复、日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中,智慧的华夏初民逐渐抽象出“乾为天、为圆”的先进观念,对天的崇拜导致了他们对“圆”的崇尚与亲和。
B.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大概是从天开始的,天之所以成为先民顶礼膜拜的对象,是与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多寡分不开的。
C.“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是因为“圆”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满足。
D.在古代中国,对“圆”的崇尚似乎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审美理想的规范,它使中国审美文化的心理欲求往往更多地趋向圆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高手
吴宏庆
帅子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自己也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帅子出师后,大师要留他下来做帮手,帅子心不在此,婉言谢绝了。
帅子的家乡是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府宅遍地,现在败落了,但那些文物却是不会消失的。
就有人来找他鉴定古玩。来人自报姓名,叫李土方。此人矮壮结实,十指粗糙,肤色黝黑,农民打扮。帅子知道,这种人手中往往有好货。
李土方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来,恭恭敬敬地交给帅子。帅子打开,里面是只青铜酒杯。帅子没看两眼,就顺手扔在桌子上。李土方心痛地拿起来,埋怨地说:“我说你干吗用这么大的力?”
帅子冷笑道:“什么玩意儿!民间仿造的,十块钱一个!”
李土方愣了愣,不甘心地又掏出一个纸包来。这次是块玉佩,帅子眼就亮了,连连细看,口中赞道:“好东西!好东西!”李土方见他这样,欢喜地问:“值多少钱?”帅子轻轻地把玉佩放下,说:“这是汉代的蓝田玉。上面的八条龙栩栩如生,堪称绝品。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应该是汉代哪位王公的爱物。”
李土方呼吸也急促起来:“卖给你怎么样?”
帅子摇头:“买不起。这是无价之宝!”
“我等钱急用,亏一点卖给你?”
“亏一点也买不起。我劝你还是把它收好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卖它。”
李土方感激地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这东西的价值,如果你蒙我,随便给两个我也会卖给你的。可是你既然说出这样的话,就证明你心肠好,值得信赖。我还有几件东西,过几天拿来请你鉴定一下。”
有朋友知道了此事,说帅子是在放长线钓大鱼。帅子不置可否,神秘地笑了。
几天后,李土方又来了。他一进门,就神神秘秘地将门窗关上。帅子知道他等待的东西要出现了。
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帅子一看,脑袋嗡一声响开了,我的老天爷,竟是玉玺!
帅子的手不可抑制地哆嗦起来,接过。玉玺高二十公分,长宽各十五公分。印面阴文刻着“广德王国,永享天恩”八个字。帅子定了定心,幸好不是失踪已久的传国玉玺,否则心脏怕受不了这么大的刺激。玉玺的把手是一条独角龙,形态怪异,造型古朴,隐约可见帝王之气。
一千三百年前,这一带曾出现过一个少数民族国家,史称“广德王国”,三代而亡。广德国的图腾就是独角龙。这个玉玺就是广德国的玉玺。这可是一件真正的宝贝,帅子也难以鉴定它真正的价值。
“还有什么东西?”
李土方又掏出一件东西,是个小小的金鼎,看到它,帅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李土方一定是找到了广德国王的葬地。金鼎上刻着“夏王三年”,也就是这年广德亡国的。“这玩意儿你想怎么卖?”帅子眼盯着金鼎问。
“那这个呢?”李土方指着玉玺问。
“不管那个,我是问这个!”
“这个嘛,我用秤称了称,有一斤二两重,十万元怎么样?”
帅子笑了:“这是包金而不是赤金,哪有用秤称的道理?最多两万元!”
李土方颇难为情地笑了,一跺脚:“好,两万就两万吧!这个呢?”他又指着玉玺。
帅子不回答,从屋里拿出两万元,就要送客。
“别别!有话好说,价钱可以商量嘛,你说清楚,这玉玺到底值多少钱?”
帅子重新坐下来,吸了根烟说:“这玩意真是个古董,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但古董就一定值钱吗?我看未必。实话对你说,这玉质不算太好。你看,上面还有瑕垢疵洼的。”帅子又对李土方说了一大通专业术语。李土方听得头都大了。最后帅子伸出手掌晃了晃:“你要出这个价,我就收下了,否则,另请高明!”
“五十万?”
“五万!”
李土方犹豫起来,半天才说:“你是个公道人,不会太骗我。这样吧,二十万!如果你不答应,我只好走了。”
帅子就用二十万买回了玉玺。第二天,他就带着玉玺赶了几千里路到了大师那里。大师用放大镜足足端详了半个小时,最后开口说:“这东西你用多少钱弄来的?”
“三十万。”帅子撒了个谎。他想卖给大师。大师完全有能力吃下。
“好眼力!”大师拍着他的肩膀说,“你准备卖多少?”
“您是我的恩人,您看着给!”
大师伸出一个巴掌晃了晃。
“五十万?”大师笑了:“五千元。我说的是这假玉玺的手艺,而这玉玺本身大约也就两百元左右。”
“什么?”帅子跳了起来。
大师将他按下,说:“鉴定古玩必先要懂赝品。你跟我学了几年,只学会了怎样鉴定真品,而没有学会怎样鉴别赝品。当初我要你留下来,为的就是要教你这一招,只是你太急于自立门户了,学艺不精,吃亏上当是迟早的事。”大师又拿起“玉玺”,感慨地摇摇头,“玉是老玉,字是新刻的。这造赝人真是高手,想不到现在还有这样的高手!连我也几乎被骗了!”
李土方,高手?帅子瘫倒在地。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题目很有特点,一语双关。“高手”既指小说中的帅子,又指李土方,而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自愧不如。
B.小说中“李土方哆哆嗦嗦地从包里掏出个东西来”,这里的“哆哆嗦嗦”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李土方当时紧张的心理。
C.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全部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D.这篇小说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现了比较深刻的意蕴,让人读后有所感悟
5.小说第一段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6.
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表达效果更好,你认为如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4分)
世博网8月25日消息:8月的上海世博园烈日当空、人潮涌动。过去的3个多月里,累计已有4400万人次参观者,感受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滚滚车轮”。
“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成为来自五大洲的世博会参展方所共同关心的问题。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成为人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场”。
经济转型给危机城市带来“新生”
2010年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与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相遇,在全球各经济体经受危机考验的同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似,都希望在世博会上探寻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之道。
8月的上海黄浦江畔,夜色醉人,水光旖旎,这座正在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的中国特大型城市,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改造,一个百年外滩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在新建地下车行道的同时,还休闲空间于民。
40年前,相似的一幕在德国港口城市杜塞尔多夫发生。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杜塞尔多夫案例告诉人们,这座传统的“钢铁之都”是如何把握时机转型为服务型城市的。
上世纪70年代,面对工业萧条,港口不再盈利的重重困境,杜塞尔多夫政府决定转变港口职能,引导当地居民回归莱茵河边。新建的莱茵河岸隧道总长2公里,每天有55000多辆车能够从地下隧道行驶。在隧道之上,新建的莱茵散步长廊每年举办各种展览,令游客流连忘返。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一些“老牌”大型城市,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能源、交通、生态等要素的局限性逐步突显。增长模式的转变成为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传统工业化城市如何转型、新兴城市的快速扩张如何变得科学、产业结构如何调整等,都是处于快速工业化、后工业化过程中各国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世界许多城市的转型经验也表明,新兴产业对城市转型至关重要。”华东师范大学世博研究院院长林拓说。
城市从来就与乡村密不可分
上海世博会瑞士展区总代表乌利·希克对记者说,城市的每一个“自我循环”,都离不开乡村的支持;今天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所关注的经济转型问题,与良好的城乡互动也有着紧密关联。
城乡之间的良好互动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美好愿景。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专门开辟了一方“乡村”小天地——来自中国浙江宁波的滕头村在此展示。
它代表9亿中国农民和32亿世界各国农民所在的农村,诉说“融城之梦”。
走进宁波滕头案例馆,不仅可以在岁月走廊上,聆听到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从立春到大寒的“天籁之音”,还能欣赏到蓝天白云、鸟语花香,切身体验乡土生活的真朴闲趣。
“村庄”入选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本身就预示着世人对城市命题的反思。无独有偶,西方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希腊在本届世博会上也展示了其对农耕文明的重视。
希腊驻上海总领事馆官员海恩富说,农业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没有乡村,没有乡村对城市的供给,人类的生存、生活将停滞。“希腊在本届世博会上,展示国家对于乡村的尊重,希望带给更多人启迪。”
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城市化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脚步而来。在中国,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只有18%,而到2010年,将超过48%。而在全球,到2030年,世界城市人口可能将占总人口的60%。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在高速融入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面临如何摆脱“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处理好“城乡二元结构”等一系列挑战,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世博会,是一个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发展和城市化经验和教训的好地方。”经济学家樊纲说,尽管世界各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期盼更高质量的生活”是人类追求城市化的动力所在,这是应与肯定的。
世博会期间,前来上海参加书展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强调,在推进经济转型、二元结构等问题时,必须摆脱“把GDP当作政绩”的惯性思维。
在世博园,人们所看到宁波滕头村案例,就试图摆脱城市化进程中的“唯GDP论”。为保持“村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活模式,近年来当地已拒绝了50多个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合作项目。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还是要依靠人的思想转变,进而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王战曾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本届世博会对于孕育人类新的生活方式,意义深远。”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7.下列各项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篇新闻报道没有对上海世博会的盛况作过多交代,而是通过典型案例和专家评论着重探讨了世博会提出的问题,使文章更具深度。
B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如何转型,这既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也是拥有许多新兴城市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C.在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上,东西方国家却不约而同地表示出对乡村的重视,这说明城乡互动逐渐消除城乡差别,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
D.文章通过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多处对比论述“经济转型与城乡互动”,既体现出这一问题的历史性,也体现出这一问题的普遍性。
8.文章开头两自然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结构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5分)
9.从这篇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弊端。结合文本谈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部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丰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诇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曰:“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裹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令”字的旗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荫”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茶马互市”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宁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划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
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汗,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5分)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下列关于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D.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E.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5.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印证了这句话。
第II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庆祝仪式结束后,许多年轻人意犹未尽,大家又拉着来宾一起搞起了联欢,这些外国朋友也不再拘禁了,高兴得载歌载舞。
②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③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予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④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工作作风也将有很大的转变。
⑤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哀吾生之须臾”,是啊,人生天地间,常会有千载一时的幽叹,刘禹锡不也有“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慨叹吗?
⑥面对美日韩联盟的步步紧逼,朝鲜军方常常做出盘马弯弓之态,高调军事威胁频现媒体,但少有实质性的武力对抗。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战略构想的逐步实施,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
B.越南人学习中文的势头近年来蓬勃发展,双方虽然因南海紧张局势而关系恶化,但是越南的“中文热”没有降温。
C.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石材外贸发生了高增长的态势。广东云浮、福建南安作为我国两大石材出口基地,已占到全球石材贸易额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D.整治行动中发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电动车存在超重、超速等违规现象,有些电动车经改装后时速可达每小时60公里。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恩师。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挂念,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今年是我国农历上的鸡年。一直以来,鸡就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说文解字》说它是“知时畜也”。“知时畜”指的是 ① ,所以我国一直有“雄鸡报晓”的说法。雄鸡报晓又称“金鸡报晓”,这是因为作为十二生肖的鸡, ② ,“酉”按阴阳五行属“金”, ③ 。
21. 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淮南子·修务篇》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材料二:《山海经·海内经》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孟子·滕文公上》有言:“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材料三:《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综合三则材料内容确定立意,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D.A“古代”不当,应该是“宋代以后”;B.“很多时候需要借助梦境呈现”错误,应该是“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梦境呈现”;C中国的悲剧“缺乏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不对,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悲剧缺少震撼感,是因为“美的、崇高的、善良的事物和人物被毁灭”而产生的。
2.B.“虽然使中国古典文学领先于世界”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它虽然推进了中国文学艺术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以及向圆熟精致的技能方面的发展”。
3.C.“圆”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推崇,与圆是“循环往复的表现”没有关系。
4.选D. A项“前者在后者面前相形见绌”正确,而“自愧不如”原文没有相关表述。B项 紧张这一细节是他装出来的。C项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
5.①照应题目“高手”(1分)②交代人物身份,是“跟着大师学了几年后,成了鉴定古玩的高手”(1分)③为下文故事情节展开做铺垫(1分)④为故事结尾埋下伏笔。(1分)
6.观点一:不能删去。①从内容结构上看:最后三段借大师的话交代了事情的原委,点出了帅子的失误所在,与第一段内容相互照应,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从主题上看:这三段文字在小说中画龙点睛,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明确。 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对帅子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刻画得更生动。(每点2分)
观点二:可以删去。①从结构上看,加上这三段,使小说不够含蓄,显得过于直白,如果删去,就给读者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 ②从主题上看:删去后使小说的讽刺意味更加明显。 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没有这三段的动作语言描写,人物形象已经很丰满,讽刺性也已经达到了。(每点2分)
7.C
8.属于导语部分。(1分)主要作用有:内容上,介绍了上海世博会的盛况,指出世界城市化的背景。(2分)结构上,引出本篇新闻的要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
9.①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陈旧)使经济发展停滞;“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破坏生态环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生活质量。(3分)②转变城市功能和经济结构;增强城乡互动;注重生态环境;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3分)
10.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1.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思路点拨 “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得到封赏或免罪。与“袭封”不同。
12.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思路点拨 “各自独立作战”错,原文意为: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镇发放旗牌,使巡抚之臣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并没有“各自独立作战”之意。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答案(1)(王崇古)又发檄文(文书)慰劳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领多人来投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慰问安抚。(关键点“劳”“自拔”“存抚”的翻译各1分,主语省略1分,大意1分)
(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晓谕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休养生息。(关键词“诣”“宣谕”“罗拜”“休息”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任安庆、汝宁二府知府。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攻击倭寇,在靖江追上并歼灭了他们。跟随巡托曹邦辅在浒墅作战。不久,与俞大猷一起追倭寇出海。他积功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他改任右佥都御吏,任宁夏巡抚。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爱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隆庆初年,他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吉囊的儿子吉能占据河套做了西部边疆各部落的首领,向南骚扰河、湟番族,周围四镇都遭侵犯。这年冬天,王崇古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陵西、延、宁、甘肃地区的军务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填发放旗牌,使扼按大臣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他还根据地图画出防区,分别交给大将赵岢、雷龙等。他屡次立功,吉能侵犯边关,雷龙等人从花马池、长城关出兵与他们作战,大败他们。吉囊的弟弟俺答收留了叛贼赵全等人,占据古丰州地方,向东攻八蓟、昌地区,向西劫掠忻、代地区。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宜、大、山西地区的军务。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来的人接连不断。这年冬天,把汉那吉来投降。把汉那吉是俺答第三个儿子铁背台吉的儿子。王崇古考虑可以趁此制服俺答,铲除赵全等人,便将把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俺答当时正在辅掠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师,急切地索要把汉,派使者刺探。王崇古让把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俺答很高兴,屏退随从对他讲:“我不作乱,祸乱是赵全等人所为。希望天子分封我为王,永远为北方首领,各部落谁敢生祸乱。即使我不幸死去,我的孙子应当世袭封爵,他接受了朝廷的厚恩,怎敢辜负呢?”于是派遣使者,并请求互市通商。王崇古将这件事上报,皇帝全部答复可以。俺答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王崇古广泛地招集商贩,听任他们做生意。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远从江、淮、湖广密集到了边塞附近。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填,故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右十分之七的费用。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万历十五年,三次封贡都成功了。又过了两年,王崇古去世。封赠为太保,谥号襄毅。
14.AD(选对一项3分,选对两项5分。)试题分析:A.律诗是近体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D.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视听结合,写“野泊”所见之景。天上参横斗转,地上洞庭茫茫,为视觉;角声悲鸣,声断岳阳城,为听觉。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5.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试题分析:首联承题,写“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颔联为“野泊”之境。见星斗横斜、洞庭茫茫,听角声凄凄,皆扣“野泊”,景中见情。颈联和尾联为“野泊”之情,写“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将“野泊”的原因由个人遭际引向国家战乱这一深层根源。“客泪、归心”两词可以看出作者漂泊思归之情。从注解可知,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盗贼尚纵横”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所以诗歌中表达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情。
16.(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学不可以已
17.答案:B(载歌载舞: 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平易近人:指态度谦逊温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蒸蒸日上: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千载一时:形容机会极其难得。盘马弯弓: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18.答案:A(B语序不当,将“虽然”移至“双方”前。C搭配不当,“发生”与“态势”不能搭配,将“发生”改为“坚持”)
19.答案:A(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家严:又称"家君""家尊"。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府上:敬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20.①公鸡(雄鸡)在黎明(早上)打鸣(啼叫)的生物特性
②按天干地支对应的是“酉”
③于是便产生了“金鸡”一说(第一句1分,后两句写出一处给2分)
21.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2分)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2分)。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