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浏阳一中 醴陵一中 南方中学 2017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联考
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 时量:90分钟 考试时间:2017年12月11日
命题人: 审题人: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
1、宋代罗泌说:“封建之事、自三皇建之于前,五帝承之于后,而其制始备。”又说:“列士分茅,自有民始。”按其说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分封等级森严 B.分封并非首行于商周
C.三皇五帝规范了分封 D.封建社会起始于西周
2、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B.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
C.设置军机处加强了中央集权 D.清朝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3.梭伦时期,雅典公民大会召开前的第一项程序是传令官诵读大段咒语,其中有一句是:“让那些想要成为僭主或者打算恢复僭主制的人及其整个家族痛苦地毁灭,”这表明当时的雅典
A.民主政治处于繁荣阶段 B.贵族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C.平民权益得到充分肯定 D.重视维护城邦民主秩序
4.早期罗马法规定,在买卖过程中,一方欺骗了另一方,如果手续齐全,则受骗方仍需履行法律义务。由此可见,罗马法
A.伸缩性很大 B重视法律形式 C.程序性完善 D.观念意识浓厚
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在此,恩格斯
A.鼓动工人阶级进行起义 B强调工人政党自己选举
C.反对德国宪法非法通过 D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
6、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马克思意在表明
A.巴黎公社的成立具有必然性 B法国民众民主参与意识较强
C.巴黎公社的探索有其特殊性 D.巴黎公社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7、1926年,瞿秋白指出:“在阶级斗争中,必要时,利害有相同之点的几个阶级仍然可以暂时联合战线,共同反对别的阶级。”据此可知,瞿秋白
A.肯定了建立统一战线的做法 B.提出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建议
C.认为国民革命符合中国国情 D.正确分析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8、1949年,周恩来指出: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要有一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有战斗力的队伍与世界各国进行交往。材料表明
A.当时外交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 B.新独立国家渴望与新中国建交
C.新中国形成了自主外交的理念 D.新中国外交受到国际形势制约
9、二月革命后,列宁曾说:如果革命者明知挽救革命、提岀媾和、挽救彼得格勒、摆脱饥饿、把土地交给农民等事业都取决于自己,可是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下了滔天大罪。由此可知,列宁主张
A.改变策略,用暴力夺取政权 B.集中力量打击内外敌人
C.退出战争,与德国媾和 D.发动农民,恢复工农联盟
10、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
A.提高了德国等战败国的国际地位 B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
C.形成了帝国主义两分天下的局面 D.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1、1973年11月,尼克松说:“欧洲人总不能两样都要,它们不能既在安全方面要求美国的合作,又在经济、政治方面与美国唱对台戏。”而勃兰特(西德总理)在欧洲政治合作会议上指出:“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从属,美国在中东事务的做法直接影响欧洲的权益。”这反映了当时
A.欧洲与美国的矛盾尖锐 B.欧洲具有共同外交政策
C.美国霸主地位开始丧失 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12.据记载,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之前,私人冶铁工业生产的铁器,质量精良且价格不高;而在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后,“铁器苦恶,贾贵,或强令民卖买之”。材料表明
A.盐铁官营影响了百姓日常生计 B.官营经济的工匠技术水平低下
C.适度竞争有利于经济良性发展 D.盐铁官营制度无益于国计民生
13、据载:唐长安“宫市”为一种官办的专门为宫廷采办物资的特殊机构,宋汴京“宫市”则顺应唐长安“宫市”官办宫廷采办的性质而逐渐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宋代“宫市”的演变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采办机构已经非常完善
C.为宫廷的腐败埋下隐患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14、1902—1903年,英、美、日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
A.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海关税 B.不利于中外企业间公平竞争
C.净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 D.结束了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5、据统计,1839年占英国关税总收入94.5%的商品是原料和食品。由于征收原料税,用这种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提高了;由于征收粮食税,劳动的价格提高了。这反映出
A贸易保护逐渐丧失积极意义 B.英国在当时竞争中处于劣势
C.英国经济呈现出不均衡局面 D.贸易保护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
16、据统计,1958年全国有345万个公共食堂,而在这里头吃饭的人占了全国农村总人口的90%以上,也就是说当时有5亿中国农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该现象
A.是过分强调公有化程度的结果 B.说明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C.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 D.是“大跃进”的必然产物
17、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将原国务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这一机构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A.经济的迅速发展 B.政府权力的增强
C.经济体制的转变 D.主动与国际接轨
18、《全球通史》指出:“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等。”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统治阶层的治国思想 B.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C.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 D.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19、《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指出:没有租让(国家把某些无力经营的企业租让给资本家经营),我们就不能实行我们的纲领和电气化。这表明租让制
A.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举措 B.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模式
C.利用私人资本建设社会主义 D.加快了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20、1904—1908年,政府登记在册的近代中国公司有227家,而到1912年时,达到20749家。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小型或中等规模企业,只有750家企业雇工超过100人。这表明
A.民族企业的发展有较大局限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总体顺利 D.清政府严格限制企业的规模
21、《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江苏宜兴“民国以来……新郎之戴顶履靴者仍属有之。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此记载说明,当时宜兴
A.民众思想保守 B.新旧婚俗观念对立 C.婚俗变革剧烈 D.社会风气渐趋开放
22.老子指出,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祭祀用的草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任凭人们自作自息。材料表明老子
A.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 B.主张对百姓要仁义、宽待
C.认为人类无法战胜大自然 D.强调顺应天道,自然无为
23、董仲舒主张兴学校,提倡儒家教育,把犯罪苗头从心理上消灭掉。他反对秦朝一味强调“刑以杀为威",并且以刑罚作为目的而忽视教育的做法。这体现了
A.法家思想体系的崩溃 B.独尊儒术的思想理念
C.封建礼教的积极作用 D德主刑辅的治国之道
2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后之为君者,以天下之利尽归诸己,天下之害尽归诸人”。后来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将此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他们传播该书的目的是
A.揭露君主面目 B.更新传统儒学 C.抨击君主专制 D.倡导民主革命
25.“当时的西欧,除意大利外,还有尼德兰、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并没有如意大利那样成为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如果只强调经济因素,是无法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据材料观点,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还因为其
A古代文化的传承较为完整 B.天主教势力的日益衰落
C.地处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D.率先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6、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以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卢梭强调
A.政府人员应是人民的公仆 B.成立代表公共意志的政府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的法律 D.国家主权应高于公共意志
27、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这可反映出:
A 自由平等观是近代世界潮流 B.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进步解放
C.民主制度逐步为国人所认同 D.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传统思维
28、康有为在创办万木草堂后进行招生“面试”时,通常是他主动向应试者介绍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宣传孔子改制等一套新说,凡能接受者即予录取,这表明康有为
A.维新思想过于激进 B.以儒学作为教学内容
C.为宣传维新思想而办学 D.走上“教育救国”之路
29、“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惮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急功近利的心态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
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30.有学者指出,伽利略案件绝非如世间所传,仅是科学与教会之间的单纯冲突所致,而真正策划将伽利略弄下台的专权主义,正是统治大学教育的亚里士多德科学观。该学者意在表明
A新科学观念遭到传统学术压制 B.宗教改革中的人文主义被质疑
C.传统学术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D.新兴资产阶级无法抗衡旧势力
31.罗尔特在《詹姆斯·瓦特》中曾写道:“瓦特蒸汽机巨大的、不知疲倦的威力使生产方式以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械化道路。”这可以说明
A.蒸汽机改变了工业发展的模式 B.瓦特改变了早期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C.工业革命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 D.改良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最关键的环节
32、达尔文晚年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不仅用进化的观点分析解释人的生物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从性选择、亲情角度用进化的观点研究人类道德意识的起源和道德行为问题,提出了他的“道德进化论”思想。材料现象反映出
A.生物进化论不符形势需要 B.进化理论应用领域扩展
C.道德进化论成为社会主流 D.达尔文研究方向的变化
二、材料题(33题25分,34题12分,35题15分,共5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据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源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悉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进一步阐述:“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 ”,“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曾一度支持用暴力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1903年他游历美国,在这片曾被他称作“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的土地上,他见到世纪之交的怪物—托拉斯,见到了马克·吐温笔下暗箱操作的“黑金政治”,更见到了华侨社会帮派林立、互相残杀的种种丑陋现象。回国后,他冷静地想了想,认识到以中国之大,国情之复杂,民众素质之低下,搞起革命来,一定是多年大乱。而最终收拾动乱残局的人,一定是极大能量和权术的独裁者,到底还是专制。梁启超给革命开出的公式是:革命——动乱——专制,给立宪开出的公式是:开明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梁启超在政治上是“善变”的,但他坚持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宪政的斗争原则始终没变,既反对守旧不变,又反对急进飞跃。梁启超善于弃旧迎新,他的思想紧随时代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他的善变更是他的可敬之处。
(1)根据材料一并结构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和梁启超思想的异同点,并指出顾炎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政治主张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10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条
1833年8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德国传教士马礼逊主编。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
第二条
1872年4月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
第三条
1895年8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报刊《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第四条
1905年11月
《民报》在东京创刊。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第五条
1931年12月
《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第六条
1941年5月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二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12分)(要求: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3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05年学部建立后,政府公布了女子教育的有关政策,这实际上相当于官方承认了女子教育的合理性和存在权利。江南一些开放城市,先后涌现出女子学校:如上海绅商开办的务本女学、女子蚕桑学堂。社会著名人士也纷纷呼吁妇女教育的重要,如:孙诒让在家乡办女子学堂。严复说:“根本之图,舍女学无下手处。”1907年3月,学部颁布《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值得一提的是,清末的教育改革,受到日本教育制度及经验的启发最大。清廷很注重效仿日本的教育体制。1902年2月,刚上任的吴汝纶就到日本访问了3个月,回国写成一书,即《东游丛录》,详细介绍了日本教育状况及日本重视教育的成功经验,这对清朝的决策者启发很大。清朝颁布的教育体制基本是日本教育体制的翻版。
——摘编自孙希磊《清末教育改革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女子教育改革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教育改革的意义。(9分)
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高二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按材料中罗泌的说法,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时,就有了“封建之事”,材料又说“列土分茅,自有民始”,意思是在有民之初,就有分封,故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没有体现;材料中没有表明“规范”,故C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
2.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军机处。根据材料可知,从雍正帝时起到乾隆帝时,设立和裁撤军机处都是由皇帝决定,都是为了强化君主专制, D项正确;除了军机处之外还有六部等中央机构,排除 A项,材料没有体现军机处和总理事务王大之间的矛盾尖锐,排除 B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专制皇权,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召开前,宣读一段咒语来震慑那些试图威胁城邦民主的人,便他们不敢恣意妄为。可以看出,这一做法是为了维护城邦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是在伯利克里时期,且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民主政治的繁策,故A项错误;梭论改革具有折中性色彩,其改革只是动摇了贵族特权,世袭贵族在城邦政权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平民也没有充分享受参政议政权,故B、C两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材料体现了罗马法重视法律形式,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早期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这说明该法伸缩性小,故A项错误;C项应是材料中现象的结果,非原因,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D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材料可知,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比不合法的斗争更令德意志统治阶级害怕,这说明德意志1871年宪法为工人进行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故其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根据“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
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可知,巴黎公社的探索是与其特殊的历史环境相关联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由“利害有相同之点的几个阶级仍然可以暂时联合战线”可知,瞿秋白赞同建立统一战线,再结合1926年的历史可知,当时国共合作已实现,故答案为A项,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民主革命的策略之一,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之路,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由材料信息可知,周恩来反对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而提倡建立自己的外交队伍,这表明新中国形成了自主外交的理念,故C项符合题意;不启用原外交人马不意味着当时外交存在娇枉过正现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新独立国家的信息,也没有体现国际形势的相关信息,排除B、D两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由材料信息“挽救革命、提出媾和、挽救彼得格勒…,”“放过了时机,那就是犯下了滔天大罪”可知,列宁主张要挽救革命、挽救彼得格勒,就不能媾和,否则就是“放过了时机”“犯下了滔天大罪”,因此只能用暴力夺取政权,故A项正确;B、D两项不符合材料意思;C项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由材料信息可知,两大不同利益集团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重新分化组合,这反映了国际格局的变化,故B项符合题意;德意互相靠拢不能说明德国地位有所提高,排除A项;材料信息只是表明两种类型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逐步分化对立并重新组合,没有体现它们整体上对世界的两分天下,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二战爆发的深层次原因确实跟1929年的经济危机有关,但材料信息并没有反映这一问题。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美欧关系。材料表明,欧洲在经济上冲击美国,在外交上已不愿继续追随美国,这说明当时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矛盾尖锐”在材料中不能反映;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反映且与史实不符。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盐铁官营制度。由材料可知,在实行铁器官营之前,由于民间存在竞争,铁器质量好价格低,而在实行铁器官营之后,由于官营手工业缺乏竞争,铁器质量不仅下降且价格高,故C项符合题意;A项对材料的理解片面;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太过绝对。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材料表明,唐长安“宫市”是专门为宫廷采办物资的官办机构,而到宋代则演变为官商合一的机构,这适应了宋朝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正确;材料表明,相比唐代“宫市”而言,宋代“宫市”有了商业介入,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单凭宋代“宫市”“官商合一”等信息不能说明其就是完善的采购机构,B说法有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华商在自己国家还要“由海关征收‘出厂税’”,实际上加重了民族工业的负担,而洋商通过不平等条约规定的持权,可向内地自由倾销,故材料中的“条款”不利于中外企业间的公平竞争故B项正确,排除C项。A项由材料难以得出;D项与材料无关。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关税政策。由材料信息可知,贸易保护提高了英国商品的生产成本,这不利于英国的经济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绝对,材料信息表明英国在商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与他国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但不能说英国整体上在竞争中已处于劣势,排除B项;英国经济的不均衡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C项。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经济探索。“5亿中国农民都在公共食堂吃饭”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涨,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追求“一大二公”,因此,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过分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的结果,故正确答案为A项。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是“大跃进”造成的,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倾思想发展的结果,与计划经济体制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大跃进”强调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并非“大跃进”产物,排除D项。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模式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到20世纪后期的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再到21世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而材料中国家机构名称的改变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机构改革,不是经济发展速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机构的调整并没有说明政府权力的增强,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由“非商业方面”“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等信息可知,明朝对外远航并不是出于商业目的,而西欧国家对外远航,其经济目的是推动力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和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的,故正确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均不是根源,故排除。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经济政策。租让制是借助私人资本来帮助苏俄兴办公共工业,快速提升工业化水平此,实行租让制实际上是利用私人资本建设社会主义,故正确答案为C项。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关键在于自身的经建设政策而非外力,A项错误;实行租让制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国民经济,与苏俄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无关,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表明,当时国内绝大部分企业规模相当小,发展并不顺利,受到较大局限,A项正确,C项错误;1904—1908年,清政府实施的“新政”放宽了对设厂的限制,其对象不局限于民间,对企业规模也没有严格限制,排除B、D两项。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材料反映了宜兴虽然存在传统旧婚俗,但是也已经出现西式新婚俗,且“时髦”“开通”说明社会风气趋向开放,D项正确;材料中的“喜学时髦”“特别开通者”表明宜兴当地出现了西式婚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思想有所开放,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新旧婚俗在宜兴并存,并没有反映新旧婚俗观念对立,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道家思想。由材料可知,老子认为在天地、圣人眼中,万物都自有其规律,这是老子“顺应天道,自然无为”思想的体现,D项正确;A、B两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对材料理解有误。
23.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治国思想。材料中,董仲舒反对“一味强调"采用苛刑重典、不近人情的以惩罚为目的的法家学说,而是主张“兴办学校,提倡儒家教育",重视“教育的作用”,这实际上体现了儒法兼用的想和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故 D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并未彻底否定法家的刑罚,故 A项镨误;材料未体现独尊儒术的主张,故排除 B项;材料强调的是教育的作用,未体现封建礼教的作用问题,故排除 C项。
2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并提出了限制君权的主张,这些思想受到维新人士的青睐并刊印散布,C项正确;A、B两项与题意不符;维新派并不主张民主革命,D项错误。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题干要求寻求意大利数先发生文艺复兴的全面性因素。A项从文化的角度对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的原因做了补充,符合题意,故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仍从经济方面分析,不符合题意;D项与史实不符。
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卢梭的思想。由材料“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可知,国家必须成立一个政府,而这个政府应代表公共意志,故正确答案为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公共意志与国家法律虽有相一致的一面,但并非等同关系,此外,材料并未涉及国家法律,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显示国家主权与公共意志的关系,故D项错误。
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材料中,进化论代表科学,自由平等代表理性。当时的西学以科学、理性为主要特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由此可反映,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了传统思维,故D项正确。A项说法片面,B项与材料不符,C项非材料主旨。
2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介绍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宣传孔子改制”说明康有为在面试时要求应试者接受自已的维新思想,否则不予录取,这说明万木草堂的办学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项: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2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试图仅靠知识阶层的文化运动改造社会,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所以没有“附和之声”,因此“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也就反映了当时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急功近利的心态。故A项符合题意;广大群众漠不关心,对新文化运动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故B项错误;由“不惮于前驱的勇士”可知,新文化运动对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故C项与史实不符;新文化运动评价事物的方法具有绝对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倾向,D项说法正确,但由材料不能得出。
3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近代科技。由材料信息 “将伽利略弄下台的专权主义, 正是统治大学教育的亚里士多德科学观”可知,以伽利略为代表的新科学观遭到传统学术压制,故A项符合题意;材科中的“教会”“亚里士多德科学观”与宗教改革不是一个概念,B项错在偷换概念;传统学术对新科学观可能存在一定压制,但不能由此得出“传统学术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C项错在没有对传统学木进行辩证认识(或以偏概全);D项材科信息不能体现。
3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由“使生产方式以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规模走上了机械化道路”可知,材料强调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促使工业生产从传统手工作坊发展到机器大生产,即改变了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故正确答案为A项。瓦特是在纽科门蒸汽机的基础上对蒸汽机进行改良的,但其工作的原理没有发生变化,B项错误;蒸汽机的改良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故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3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材料中“达尔文晚年”提出“道德进化论"表明达尔文不仅用进化的观点来解释生物的进化,还用其来解释人类道德意识问题,反映出其进化理论的应用领域的扩展,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A,C两项;D项与材料意思不符。
33.(1)异: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进行了区分;而梁启超则把二者合而为一。(4分)
同: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分)
背景: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时代变迁;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儒学陷入僵化。(8分)
(2)转变:由支持暴力革命建立共和国变为主张渐进式改良实现立宪。(4分)
原因:对美国的社会发展感觉失望;中国国情复杂,民众素质低下,革命会带来内乱与专制;与时俱进,对民主政治和民族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6分)
34、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主题表达准确,解读分析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主题与解读完全一致,史实准确,能够做到史论结合。
二等(9 --5分)主题较为准确,能够结合相关史实解读主题;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主题偏离材料、观点不明确;解读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或者主题与史实之间缺乏关联。
示例1:选择第一、二条信息(1分)
主题:在华外国人开启并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的近代化(2分)
鸦片战争前,在华传教士开启在中国办报先河,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主要内容是传播基督教教义,但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与西方国家扩大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影响有关,同时也具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性的目的。早期报纸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在西学的传播上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4分)
鸦片战争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成为外人办报的重要方向,如《申报》。其主要内容除政论和新闻外报道外,更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申报》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申报》等商业性报刊的创办,适应普通民众阅读需求,受到民众的欢迎。(4分)
总之,鸦片战争前后在华西人兴起的办报热潮,传播了报刊知识,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先进的中国人仿效,开启国人自办报刊的历程。(1分)
示例2:选择第三、四条信息(1分)
主题:甲午战后,政论性报刊成为各派政治主张宣传的重要手段。(2分)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报刊,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这一现象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相关。维新派借助报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4分)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刊物,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民报》成为其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革命派报刊的创办,大大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舆论准备。(4分)
总之,为寻求富国强民之路,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办报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1分)
示例3:选择第五、六条信息(1分)
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的舆论工具。(2分)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色中华》创刊,刊登中央政府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讲话,对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积极宣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正式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该报的创刊,使党的政策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4分)
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创刊,大量刊登党在抗战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益壮大,急需大型日报加强对各地宣传和工作指导,该报应运而生。该报成为党在抗战时期教育人民群众、指导革命工作的武器。(4分)
总之,中共革命报刊的创立,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2分)
35.答案:(1)特点:政府推动,承认女子教育;仿效日本。(6分)
(2)意义:为妇女人才的培养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推动男女之间的平等;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有利于推动教育的近代化。(任答三点9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浏阳一中、醴陵一中、南方中学2017年下学期高二年级联考历史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号
题型
分值
考查主要内容及知识点
难度
1
选择题
1.5分
西周分封制
易
2
选择题
1.5分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
易
3
选择题
1.5分
雅典民主政治
中
4
选择题
1.5分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易
5
选择题
1.5分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易
6
选择题
1.5分
巴黎公社
易
7
选择题
1.5分
国民大革命
中
8
选择题
1.5分
新中国外交
难
9
选择题
1.5分
俄国十月革命
易
10
选择题
1.5分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易
11
选择题
1.5分
欧美关系
易
12
选择题
1.5分
汉代盐铁官营制度
中
13
选择题
1.5分
宋代商业的发展
易
14
选择题
1.5分
近代中国经济
难
15
选择题
1.5分
工业革命
难
16
选择题
1.5分
现代中国经济探索
易
17
选择题
1.5分
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中
18
选择题
1.5分
新航路的开辟
中
19
选择题
1.5分
苏俄经济政策
易
20
选择题
1.5分
近代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易
21
选择题
1.5分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
易
22
选择题
1.5分
道家思想
易
23
选择题
1.5分
董仲舒思想
中
24
选择题
1.5分
黄宗羲思想
中
25
选择题
1.5分
文艺复兴
易
26
选择题
1.5分
卢梭思想
中
27
选择题
1.5分
维新派思想
中
28
选择题
1.5分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易
29
选择题
1.5分
新文化运动
中
30
选择题
1.5分
西方近代科技
易
31
选择题
1.5分
近代科技的发展
易
32
选择题
1.5分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易
33
材料题
25分
顾炎武、康有为思想比较
中
34
材料题
12分
近代以来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中
35
材料题
15分
清末教育改革
中
备注:总体难度系数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