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2017-2018-1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
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中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 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王世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 点可谓通达。
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感方面的不同。
C.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3. 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古体诗的表述。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原文“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几个特点之间并无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论证分析,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准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王世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就是为了说明王世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C项说“有意’反律化’”是“继承汉魏古诗”并无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
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
今年五月,在泉州附近的静峰寺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动一丝恻隐之情。我以为他伟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因为真正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之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
的。他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朽的了。
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
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选自《姹紫嫣红开遍》,有删改)
4.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作者在偏远的山村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
B. “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生动地写出了质朴的民间故事动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
C. 时间的缺失和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
D. 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表明他尚且无法超越自己,更何况一般人,作者借弘一法师的例子旨在宽慰苦闷的自己。
E. 本文回顾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与销蚀的过程,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5. 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6. 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答案】4. CD 5. ①作者以“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以“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表现体力的“渐渐衰竭”。
②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6. ①内容上:以此为题统领全文,凸显了文章主旨。“斯人”指文学创作者,“憔悴”是指文学创作的艰辛,自我超越的艰难,文学创作不只是自我完善也是自我销蚀的过程。②形式
上:引杜甫诗句为题,更具文采,更有文化意蕴。(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4. 试题分析:C.“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理解错误;D.“旨在宽慰苦闷的自己”不当,弘一法师之例强调即使不能自我超越,真实展现人生也是伟大的。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语句含意类的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先从语句的表现手法的角度入手解读,然后再重点解释关键词句即可。如本题的关键词句是“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和“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通过二者的对比,表明作者“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的观点。
6. 试题分析:标题常见的作用有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有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有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等。解答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义双关。
点睛:本题考查分析题目作用的能力,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如本文的题目“斯人独憔悴”在内容上主要是突出主题,在结构上统领全文,在形式上通过引用名句,丰富文章内涵,吸引读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百岁杨绛:坐在人生边缘,看时间跑、地球转
傅小平
有人赞她是著名作家,她说:“没有这份野心。”
有人说她的作品畅销,她说:“那只是太阳晒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暂间。”
有人说得到她的一本书总要珍藏起来,她说:“我的书过了几时,就只配在二折便宜书肆出售,或论斤卖。”
有人请她出国访问,她说:“我和钟书好像老红木家具,搬一搬就要散架了。”她说她最大的渴望是人们把她忘记。
回顾杨绛先生[注]的百年一生,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
(一)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是杨绛非常喜欢的名言。
她和钱钟书的低调,一度被人误读作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披露:有权威人士年初二去拜年,钱家都在做事,钱钟书放下事情去开门。来人说声“春节好”跨步正要进门,钱钟书只露出一点门缝说:“谢谢!谢谢!我们很忙,谢谢!谢谢!”这让来人很不高兴,说钱钟书伉俪不近人情。当然,更多的时候,这种拒绝别人的“苦差事”,还是由杨绛来做,她也因此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
诚如钱钟书堂弟钱钟鲁所说,杨绛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她就想安安静静写作,她还将自己和钱钟书先生的部分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这项基金,以“好读书”三个字命名,迄今已收到两人版税所得近800万人民币。
(二)
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杨绛涉足剧本,始因《称心如意》一炮走红,继因《弄真成假》《风絮》而声名大噪。在评论家徐岱看来,一部《洗澡》(长篇小说)就足以奠定她在百年中国女性写作史上不可轻视的位置。
1958年,杨绛准备翻译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原著是西班牙文,她不懂。就先找来国外的译本看,如英文、法文、德文的,比较了五种译本以后,发现有些地方差别很大。杨绛想到,要想保证原汁原味,只有从西班牙文翻译。就这样,在这一年,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学西班牙文。
两年后,杨绛开始翻译《堂吉诃德》。因为翻译《堂吉诃德》,1986年10月,杨绛获得西班牙国王授予的“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她的译本至今都被公认为佳作,已累计发行近百万册。
(三)
无论在钱钟书生前还是身后,当被问及和他相关的事,杨绛最常用的词就是“我们”。在她心里,钱钟书其实并没有走远。她颇感欣慰地说:“我与钱钟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他说自己‘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杨绛随之从“大小姐”过渡到了“老妈子”,她并不感觉委屈,因为她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钱钟书说要写《围城》,她不仅赞成,还很高兴。她要他减少教课钟点,致力写作。为节省开销,她辞掉女佣,做起了“灶下婢”。“握笔的手初干粗活免不了伤痕累累,一会儿劈柴木刺扎进了皮肉,一会儿又烫起了泡。不过吃苦中倒也学会了不少本领,使我很自豪。”即使在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仍不改初衷,默默地“继承”他未竟的事业。她以惊人的毅力整理钱钟书的手稿书信。2003年,《钱钟书手稿集》(影印本,40卷)终于及时与读者见面。
(四)
回首百年人生,杨绛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从做钱家媳妇的诸事含忍,到国难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的深自敛抑,杨绛总能“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
在杨绛看来,之所以含忍是为了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隐身衣’,别人看不见我,我却看得见别人,我甘心当个‘零’,人家不把我当个东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个透。这样,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张扬个性。所以我说,含忍和自由是辩证的统一。含忍是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学会含忍。”
她这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更多来自于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抗战时期国难当头,生活困苦,她觉得是暂时的,坚信抗战必胜,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她写喜剧,以笑声来作倔强的抗议。到了“文化大革命”,支撑她驱散恐惧,度过忧患痛苦的,仍是这份坚定的信仰。“我确信,灾难性的‘文革’时间再长,也必以失败告终,这个被颠倒了的世界定会重新颠倒过来。”正是这种坚信,让她和钱钟书即使在不幸中,依然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
(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文章开头以排比的形式,通过别人的称赞和杨绛先生的自我回答,形成“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从侧面写出了杨绛先生的美德。
B. 虽然文章只以朴实的笔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杨绛进行勾勒,但人物形象丰满,其各种美德也得到突出的反映。
C. 文章写拒绝别人的“苦差事”主要由杨绛先生来做,她还自嘲是钱钟书的“拦路虎”,这反映出杨绛先生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
D. 纵观整篇文章,作者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书写出杨绛先生的人生历程,表达出作者对杨绛先生的由衷敬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E. 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先生之所以能够度过艰难和痛苦,书写着浪漫的人生传奇,原因在于她对文化信仰,对人性信赖。
8.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杨绛先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7. BE 8. ①低调、谦逊,对名利没有追求。她对别人给予的高度评价进行了否定;对名利没有任何追求,不善也不喜交际应酬,只想安静写作,平静度日。②富有爱心。将自己的稿费和著作权交给清华大学托管,成立基金资助困难学生。③执着,责任心强。自学西班牙文,努力原汁原味地翻译《堂吉诃德》。④富有牺牲和奉献精神。钟爱丈夫,为支持丈夫的事业甘愿付出。⑤含忍,豁达。她诸事含忍,才保其天真,获得自由,书写浪漫的人生传奇。
【解析】(1)试题分析::A项“从侧面”错误;C项应为反映出杨绛为丈夫分忧,并不反映 “相濡以沫”;D项“写出杨绛先生的人生历程”表述欠妥,文章重点不是概述她的一生。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因此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文章,把握主旨,理清结构,研究技法。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传主性格特点的分析,注意抓住传主的典型事例分析,分条回答。此题可以从杨绛的生活为人、工作成就、爱国情感等方面结合文本分析。博学有才,文学功底浑厚。淡泊功名,生活低调俭朴。意志坚强、感情忠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富有“老派”
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在理解句子含义的时候,既要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又要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文中的含义。本题中,“坐在人生边缘” 表层是指杨绛先生满100岁了,走到了自然寿命的边缘;文中意是指杨绛先生在家庭中为自己定位配角,“甘心生活在钱钟书的光环底下,默默当着‘钱办主任’”,为丈夫做学问而牺牲自己;深层意是表现杨绛先生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低调,达观,“不喜交际应酬”,“看时间跑,地球转”,欣慰于自己“甘当一个零”。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传记的题目要能体现传主的精神,答题基本方向有三:一是展现传主人生经历,再现当时社会现实和时代风貌;二是展现传主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或平凡的一面,再现传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表达作者对传主的钦佩之情;三是从传主身上得到关于人生、社会、生命的独特感悟和认识。
(4)试题分析:本题为含意理解与探究综合题。“以笑声来做倔强的抗议”其实就是乐观面对生活的意思,然后结合文本和现实乐观面对生活的看法,把自己的做法与杨绛的做法进行比较,从中吸收精神力量。学生的答案可以百花齐放,但是一定要以文本为基础,不要任意生发。如本题可以从“出身”“趣味”“品格”“机遇”方面去谈都可以,但一定要有观点,有分析,使人容易接受。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题题型开放,但观点必须紧扣文本要求,并与现实结合起来。做这类题,既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又要遵循“容易论证”的原则。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
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要点全面,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此题得分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解系,字少连,济南著人也。父修,魏琅琊太守、梁州刺史,考绩为天下第一。武帝受禅,封梁邹侯。系及二弟结、育并清身洁己,甚得声誉。时荀勖门宗强盛,朝野畏惮之。勖诸子谓系等曰:“我与卿为友,应向我公拜。”勖又曰:“我与尊先使君亲厚。”系曰:“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勖父子大惭,当世壮之。后辟公府掾,历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史,迁尚书,出为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
会氐羌叛,与征西将军赵王伦讨之。伦信用佞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朝廷知系守正不挠,而召伦还。系表杀秀以谢氐羌,不从。伦、秀谮之,系坐免官,以白衣还第,阖门自守。及张华、裴頠之被诛也,伦、秀以宿憾收系兄弟。
梁王肜救系等,伦怒曰:“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肜苦争之不得,遂害之,并戮其妻子。
后齐王冏起义时,以裴、解为冤首。伦、秀既诛,冏乃奏曰:“臣闻兴微继绝,圣主之高政;贬恶嘉善,《春秋》之美谈。孙秀逆乱,灭佐命之国,诛骨鲠之臣,以斫丧王室,肆其虐戾,功臣之后,多见泯灭。至如张华、裴頠,各以见惮取诛于时,系、结同以羔羊①被害,欧阳建等无罪而死,百姓怜之。陛下更日月之光照,布惟新之明命,然此等未蒙恩理。臣备忝右职,献纳愚诚,若合圣意,可群官通议。”八坐议以“系等清公正直,无罪横戮。如大司马所启,彰明枉直,使冤魂无愧无恨。”
永宁二年,追赠光禄大夫,改葬,加吊祭焉。
(选自《晋书》卷六十,有删改)
【注释】①羔羊:语出《诗经•召南•羔羊》,称赞士大夫操行洁白、进退有节。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B. 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C. 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D. 不奉先君/遗教公/若与先君厚/往日哀顿/当垂书问亲厚/之诲非所敢承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系和他的两个弟弟解结、解育都修身自洁,享有声誉,清公正直,但被奸邪之人嫉恨,无罪而横遭杀害。
B. 氐羌叛乱时,解系与征西将军赵王司马伦讨伐叛军,与孙秀为作战事宜发生争执,争相上表呈奏,朝廷准许了解系的奏请。
C. 齐王司马冏起兵时,把裴頠、解系兄弟的事情作为最大的冤案,并且上书朝廷,希望为他们平反。
D. 梁王司马肜想要解救解氏兄弟,但苦苦争执没有成功,不久解氏兄弟便被司马伦杀害了,并且他们的妻室子女也没能幸免于难。
11. 将下面的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伦、秀谮之,系坐免官,以白衣还第,阖门自守。
(2)我于水中见蟹且恶之,况此人兄弟轻我邪!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答案】9. C 10. B
11. (1)司马伦和孙秀诬陷解系,解系获罪免官,以平民的身份返回家中,关起门来洁身自守。
(2)我在水中见到螃蟹尚且厌恶它们,何况解氏兄弟还轻视我呢!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
【解析】
9.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断句一般做法,“标名代,定主语;标虚词,定位置”,此题在通读上下文之后,先确定人称“公”应做第二句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 、D 选项;“往日”时间词,应连用,故排除B 。
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如本题确定人称“公”应做第二句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 、D项。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原文是“与征西将军赵王伦讨之。伦信用佞人孙秀,与系争军事,更相表奏”所以,“与孙秀为作战事宜发生争执,争相上表呈奏”错,应是与赵王司马伦,之后朝廷也未准许解系的奏请。
11.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1)“谮”译为诬陷,“坐”译为获罪,“白衣”译为平民的身份。(2)“轻”译为轻视,“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典故出《晋书·解系传》。
参考译文:
解系,字少连,济南著人。他的父亲解修任魏朝的琅琊太守和梁州刺史,在官吏考核中成绩是全国第一。晋武帝受禅登基后,封解修为梁邹侯。解系和他的两个弟弟解结、解育都很重视沽身自好,在当时享有很好的名声。当时,荀勖家族势力强盛,朝廷官员和百姓都畏惧他们。荀勖的几个儿子对解系兄弟说:“我们与你们是朋友,你们应该向我们的父亲行礼。”荀勖也说:“我与你们的先父关系很好。”解系回答道:“我未曾听先父生前说过。您若是与我父亲交好,我父去受苦时您就应当修书问候。与我父亲交好这样的话,在下不敢接受。”荀勖父子很是惭愧,当时的人认为解系很有勇气。解系后来被征召任命为公府掾,先后担任中书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豫州刺史,升任尚书,出京任雍州刺史、扬烈将军、西戎校尉。
适逢氐羌叛乱,解系与征西将军赵王司马伦讨伐叛军。司马伦任用奸佞孙秀,和解系为作战事宜发生争执,二人争相上表奏请。朝廷知道解系是个笃守正道不屈服的人,就召赵王司马伦回朝。解系上表请求杀掉孙秀向氐羌谢罪,朝廷没有允许。司马伦和孙秀诬陷解系,解系获罪免官,以平民的身份返回家中,关起门来洁身自守。等到张华、裴頠被杀的时候,司马伦、孙秀因以前的怨恨拘捕了解系兄弟。
梁王司马肜意图营救解系等人,司马伦发怒道:“我在水中见到螃蟹尚且厌恶它们,何况解氏兄弟还轻视我呢!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司马肜苦苦相争没有成功,最终司马伦杀害了解氏兄弟,他们的妻室子女也一并被杀。
后来齐王司马冏起兵时,把裴頠和解系兄弟的事作为最大的冤案。赵王司马伦和孙秀被杀后,司马冏就上奏道:“我听说使衰微的兴盛起来,中断了的延续下去,是圣明君主的德政;贬斥邪恶褒奖良善,是《春秋》中的佳话。孙秀叛逆作乱,灭绝辅佐创业的封国,杀正直的臣子,来削弱损伤王室,极尽暴虐,功臣的后代,大多被谋杀。至于张华、裴頠,都因为被恶人畏惮而在那时被杀,解系、解结都因为品德高洁而受到迫害,欧阳建等人无罪而死,百姓对这些人深感怜惜。陛下替代前王治理天下如日月光照,颁布了圣明的革新命令,然而这类贤人未能承蒙恩泽。我愧居重要职位,进言表达自己的忠心。如果符合圣上的心意,可以让各位官员议论。”朝廷的高官们商议后认为“解系等人清廉公正,没有罪过而惨遭杀戮。应按照大司马启奏的,表明他们的冤情,使冤魂不再怨恨。”
永宁二年,追封解系为光禄大夫,并为他改葬和追加吊唁祭奠。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13. 下列诗句中与“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描写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 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14.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12. A 13. B
14.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之美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西村》是在抚今追昔,《游山西村》则是由眼前之景引发对未来的遐想。
【解析】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然后抓住诗歌关键词,从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作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钟鼓入耳,星月入目。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唐玄宗因思念杨贵妃而彻夜难眠的孤寂形象。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功业未竟的惋惜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之情。
(3)陆游《书愤》中用________,________形象概括地描绘了两幅开阔、壮丽的战场画卷。
(4)__________,荡荡空中景。(《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5)宫女如花满春殿,__________。(《越中览古》李白)
(6)__________,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人类的存在如江月般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杜甫)
(10)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旅夜书怀》杜甫)
【答案】 (1). (1)迟迟钟鼓初长夜, (2). 耿耿星河欲曙天 (3). (2)出师未捷身先死, (4). 长使英雄泪满襟 (5). (3)楼船夜雪瓜洲渡, (6). 铁马秋风大散关 (7). (4)遥遥万里晖 (8). (5)只今惟有鹧鸪飞 (9). (6)此情无计可消除 (10). (7)人生代代无穷已, (11). 江月年年望相似 (12). (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3). 使我不得开心颜 (14). (9)吴楚东南坼 (15). (10)天地一沙鸥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曙”“襟”“渡”“晖”“惟”“坼”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6.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轻歌慢舞 六宫粉黛 云栈萦迂 风姿绰约 金鐏青酒
B. 春江滟滟 闲潭落花 鸿雁长飞 魂悸魄动 烟涛微茫
C. 渌水荡漾 浩翰磅礴 豆蔻词工 春霄苦短 虚无飘缈
D. 霁麦青青 予怀怆然 迤逦而行 玉盘珍馐 轰然中开
【答案】B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国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不应该被放弃;同时,由于国内政治背景、中外力量对比、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中国外交需要在战术层面更有所作为。
②近几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棚户区改造。居住条件艰苦的群众,都兴奋地搬进新居,告别了长达数十年萍飘蓬转的窘迫生活。
③现在很多城市寸土寸金,但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④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山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⑤市体育馆举办的“2017中国李白诗歌节”开幕式,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的视听体验,开幕式结束时,全场爆发出了如雷贯耳的掌声。
⑥总书记指出,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决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在领导同志工作过的地方进行反腐工作不能投鼠忌器,不管谁触犯法律都要问责。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萍飘蓬转:比喻远离家乡,在外漂泊。不合语境。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
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透耳朵,一般形容人的名声非常大。
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他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研究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B. 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
C. 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 说真的,我对自己的请调报告能否被批准没报太大的期望,因为当时正赶上对职工进行“安心本职工作”的教育,而且我和人事科长也发生过不小的冲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操作者皮下”前面加介词“在”;B项“主要”和“以…为主”重复;D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没报太大的期望”的只能是“请调报告被批准”。
19. 填入下面文段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 ”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 ”;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 ”;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
”。但要达到这种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A. ③①④② 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②①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本题还需要理解诗句内容,此段文字是写流浪的话题,第一个空前面是“以家自慰”喜欢在家,所以用③,第二个空留恋外面的春花秋月,不愿回家所以是④,第三个空写的是远离名利场和②守寂寞掩园扉相照应,最后一个空就是归隐田园,和①一致。
20. 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引用诗文,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引用恰当,语意连贯。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挚爱,是“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放松;① ;② 。
【答案】幸福是能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是能拥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气。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可仿照例句中的“挚爱”“放松”来确定描述对象,如气节、志气等,选取的诗句要与描述对象在内容上相吻合。
四、写作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为防止考试时考场外喧哗和提前交卷考生向考场内考生传递答案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某校规定禁止考生考试期间去洗手间和提前交卷。许多老师都对这一改善考试环境的有力举措表示支持。然而,在监考过程中总有一些监考教师面对个别考生的软磨硬泡,忽视以上规定。这便一下引发了“多米诺效应”,导致一些遵守规定的监考老师在现实面前背负心理压力,不得已“随大流”了事。
请联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答案】请敬畏规则
敬畏规则,否则规则就将把你抛弃——题记
规则无处不在,孟子曰:“不以规则,不能成方圆。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向大地,是规则就一定要遵守,不然就不能成以正果。
家庭生活中有家庭生活的规则,如作息制度、卫生要求、礼貌习惯等;社会生活中有社会生活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公共秩序等;规则,虽然不起眼,但它却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在一次工作中,他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同志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他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这位同志见眼前的正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他便和蔼地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生活中,我们赢遵守的规则很多,人之所以成熟,就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进了“规则”当中,不论是谁,规则就是规则,雷打不动,伟大的周总理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规则的重要性。
在一次理发中,很多人都在等候理发,但是时间宝贵的他却没有接受别的同志让他先理发的请求,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不对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排到最后一位同志的后面,耐心等候理发了。
正是有了像列宁这样遵守规则的人,才有了一幅幅和谐的画面,有了和谐的人们、有了我们今天和谐、美好的社会。
一位父亲带着年幼的孩子去钓鱼。河边的告示牌上写着:“钓鱼时间从上午九点至下午四点。”父子俩从上午,钓了很长时间终于钓起来一条大鱼。父子俩很高兴。突然,他看了一眼手表,严肃地对孩子说:“现在已经是四点十二分了,按规定我们只能钓到四点,因此我们必须把这条鱼放回河里去。虽然孩子很不情愿,但父亲最终毅然把鱼放了回去。
规则本身无美感可言,但是有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才拥有和谐有序的美好景观,才能显示规则的好处与美丽。这位父亲用行动向教育了孩子:每个人要遵守规则!
敬畏规则是一种态度;敬畏规则是一种方式,它使我们的生活和谐有序;使我们的世界和平美好;
敬畏规则,就是敬畏自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作文。首先,理解材料的意思,材料主要从教师、学校、学生的角度阐述考试规定。理解学校的规定的目的性,但是学校忽视了执行的力度和依据。“个别考生的软磨硬泡”,没有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许多老师都对这一改善考试环境的有力举措表示支持”,遵守原则、敬畏规则;“在监考过程中…… ‘随大流’了事”,是否应该“随大流”呢,如何坚守自我等。参考立意:教师:坚守原则;对“随大流”的思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学校: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学生:规则并非无懈可击,但道德底线必须坚守。
点睛: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如本题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等角度立意,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