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安徽省已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课程计划。下列研学旅行的学生活动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答案:D
2.(2018·安徽名校大联考)我国纪念2018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下列做法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
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
C.用水管不断冲洗汽车
D.研究开发海水淡化技术
答案:C
3.美国加州大学在加速器中用氦核轰击锿原子,制得了101号元素。为纪念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它命名为钔(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0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01个电子
D.氦核轰击锿原子,制得钔原子过程中,质子数发生了改变
答案:A
4.学生具备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5.健康的身体需要良好生活习惯为保证。你认为小雨同学一家人的下列有关做法合理的是( )
A.小雨冬天经常不愿起床、不吃早餐
B.爸爸喜欢运动,运动后常常饮用一些淡盐水
C.妈妈爱美保持身材,长期节食不吃晚餐
D.爷爷爱喝酒,每天三餐至少都要饮用两餐酒
答案:B
6.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建构模型。下列有关模型错误的是( )
7
答案:D
7.丙烯酸(C3H4O2)是制造婴儿“纸尿裤”的原料。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B.一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项,丙烯酸(C3H4O2)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1∶8,故正确;B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错误;C项,丙烯酸(C3H4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312×3+1×4+16×2×100%=50%,故正确;D项,由丙烯酸(C3H4O2)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丙烯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8.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C
解析:A项,向一瓶空气和一瓶人体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项,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项,图中实验,烧杯中试管外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项,两支试管中其他条件相同,第一支试管的铜能与二氧化碳、水和氧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只与氧气、水接触,根据是否锈蚀,可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7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2
B.生成物是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由上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故A错误;生成物的分子是由三种原子构成,不可能是氧化物,故B错误;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C正确;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10.足量的蜡烛在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见图甲),用氧气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见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集气瓶内氧气含量是21%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该实验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只有CO2和水蒸气
答案:B
解析:A项,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故选项说法错误;B项,由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C项,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项,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还应有水蒸气、燃烧前瓶内的其他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从化学的角度看问题。豆浆机由于快捷方便而进入千家万户。如图是某品牌豆浆机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制作材料中的铝合金属于 (填“纯净物”“混合物”或“单质”),铝是活泼金属,而该铝合金外壳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制作手柄的塑料属于 (填“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
(3)用铜质材料制作电源插头的插脚是利用铜的 性。
(4)“科学膳食”是人类健康的保障,营养学家建议每天早晨喝一杯豆浆,主要是为了摄入 (填序号)。
7
①维生素 ②蛋白质 ③油脂 ④糖类
答案:(1)②③ 混合物 4Al+3O22Al2O3
(2)热塑性 (3)导电 (4)②
12.(6分)根据下列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
(3)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气泡 时开始收集。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5)用B装置制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 ,以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答案:(1)锥形瓶
(2)2KClO32KCl+3O2↑
(3)连续均匀冒出
(4)D (5)伸入液面以下
13.(7分)生石膏[化学式为CaSO4·2H2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工业上用含SO2的烟气制备生石膏的简要流程如图:
(1)在反应①时,常将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原因是 。
(2)已知CaSO3不易溶于水,它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如果在实验室中进行分离操作a,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 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
(2)盐 +4 2CaSO3+O22CaSO4
(3)漏斗 (4)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1)在反应①时,常将NaOH溶液喷成雾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2)CaSO3是由钙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2)+x+(-2)×3=0,则x=+4;反应②是亚硫酸钙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SO3+O22CaSO4。(3)操作a是将溶液与固体进行分离,是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4)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生产流程中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14.(7分)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后,小冬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她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查阅资料1】(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实验探究】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 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阅资料2】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
7
单位/℃
Fe3O4
Fe2O3
铁
分解温度
1 538
1 400
—
熔点
—
—
1 535
(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 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Fe2O3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产生的是Fe3O4。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 ;
(2)Fe2O3高温时会分解成Fe3O4和一种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 就说明包装盒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答案:【实验探究】稀盐酸(或硫酸铜等) 冒气泡(或生成红色固体等)
【理论探讨】1 535~1 538 ℃
【拓展延伸】
(1)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
(2)6Fe2O34Fe3O4+O2↑
(3)由黑色变成红棕色
解析:【实验探究】要想证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可以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或硫酸铜等溶液,如果出现冒气泡成生成红色固体等现象,就证明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理论探讨】根据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首先铁需要在融化状态下反应,所以应该是高于1535℃,其次是要防止四氧化三铁分解,所以温度应该是低于1538℃,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1535~1538℃,由于Fe2O3的分解温度低,这时Fe2O3已经分解了,铁在氧气里燃烧产生的是Fe3O4。
【拓展延伸】(1)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或沙子,就能防止热的固体溅落炸裂集气瓶;(2)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反应,配平即可:6Fe2O34Fe3O4+O2↑;(3)如果包装盒破损进气,空气中的氧气就把氧化亚铁氧化,黑色粉末就变成红棕色氧化铁。
15.(8分)某兴趣小组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发现固体仍有剩余。
[提出问题]剩余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填化学方程式),同学们一致认为剩余液中一定有CaCl2,小芳认为剩余液中的溶质还可能含有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1)小芳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选择pH试纸进行实验。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2,说明溶液显 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 。
(2)小明选择了另外一种物质进行实验,也得到了与小芳同样的结论,他所选用的物质可能是 。
[交流讨论]
(3)小芳将反应后的剩余混合液加热,冷却后,取上层清液测pH,发现pH略有上升,请简述产生此现象的可能原因 。
(4)若想要处理剩余液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小芳选择向剩余液中加入过量的 (填选项序号),反应完全后过滤。
A.碳酸钙粉末
B.氢氧化钠
7
C.熟石灰
D.生石灰
[注意: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拓展应用]
利用传感器对二氧化碳性质再探究。
步骤1:如图1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 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等体积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等体积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步骤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图2所示。
(1)导致曲线1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利用现有的装置,在不使用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请你写出继续降低E点的操作方法: 。
(2)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答案:[作出猜想]CaCO3+2HClCaCl2+H2O+CO2↑ HCl
[实验探究](1)酸 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Zn粒(或其他合理答案)
[交流讨论](3)碳酸分解,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减少 (或加热使HCl挥发等) (4)A
[拓展应用](1)振荡烧瓶 使烧瓶内物质冷却
(2)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解析:[作出猜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盐酸可能过量,所以废液中的溶质还可能含有HCl;
[实验探究](1)小花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选择pH试纸进行实验。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2,说明溶液显酸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2)Zn粒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可证明剩余液中的溶质含有盐酸。(3)碳酸不稳定,受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将反应后的剩余混合物加热至沸,冷却后,取上层清液测pH,发现pH略有上升;(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过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对于氯化钙来说仍是杂质,所以想要处理剩余液得到只含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小花应选择向剩余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反应完成后过滤。
[拓展应用](1)振荡烧瓶会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温度降低压强也会减小。(2)曲线2与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的量很少,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6分)
16.(6分)小滨同学为了测定某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2.5 g珍珠粉样品,进行四次高温煅烧、冷却、称量剩余固体的重复操作(杂质不参加反应),记录数据如下:
操作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剩余固体质量/g
10.8
9.6
8.1
8.1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求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4.4 (2)80%(计算过程见解析)
解析:(1)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2.5g-8.1g=4.4g。
7
(2)设碳酸钙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x 4.4g
100x=444.4gx=10g,
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12.5g×100%=80%,
答:珍珠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