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常见非金属元素
[考纲要求] 1.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清知识主线
H4 ← ― O―→O2
H4←― ― ―→O2(H2SO3)
(2)形成网络构建
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通常原子晶体不导电,但硅是很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制作光电池的材料。SiO2不导电,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
(2)工业上制备粗硅,是用过量的C和SiO2在高温下反应,由于C过量,生成的是CO而不是CO2,该反应必须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3)氢氟酸不能用玻璃容器盛放;NaOH溶液能用玻璃试剂瓶,但不能用玻璃塞。
(4)酸性氧化物一般能与水反应生成酸,但SiO2不溶于水;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2能与HF反应。
(5)硅酸盐大多难溶于水,常见可溶性硅酸盐是硅酸钠,其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硅胶(mSiO2·nH2O)是一种很好的无毒干燥剂。
(6)H2CO3的酸性大于H2SiO3的,所以有Na2SiO3+CO2(少量)+H2O===H2SiO3↓+Na2CO3,但高温下Na2CO3+SiO2Na2SiO3+CO2↑也能发生,原因可从两方面解释:①硅酸盐比碳酸盐稳定;②从化学平衡角度,由高沸点难挥发固体SiO2制得低沸点易挥发的CO2气体。
31
(7)水泥、玻璃与陶瓷是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碳化硅、氮化硅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题组一 重要反应规范书写
1.用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Mg在CO2中燃烧。
2Mg+CO22MgO+C。
(2)“水滴石穿”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aCO3+CO2+H2O===Ca2++2HCO。
(3)“钟乳石”的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4)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的离子方程式。
2Na++CO+CO2+H2O===2NaHCO3↓。
(5)氢氟酸不能用玻璃瓶盛放,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SiO2+4HF===SiF4↑+2H2O。
(6)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SiO2+2OH-===SiO+H2O。
(7)侯氏制碱法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CO2+NH3+NaCl+H2O===NaHCO3↓+NH4Cl。
题组二 高考选择强化练习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2016·海南,4C)
(2)Ge(32号元素)的单晶可以作为光电转换材料用于太阳能电池(√)(2016·浙江理综,7B)
(3)因为HF与SiO2反应,所以可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2016·全国卷Ⅲ,7D)
(4)在CO2中,Mg燃烧生成MgO和C。在该反应中,Mg的还原性强于C的还原性(√)
(2015·江苏,4C)
(5)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2015·全国卷Ⅱ,7A)
(6)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CO2(×)(2015·天津理综,2D)
(7)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2015·海南,7B)
(8)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9)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31
(2014·天津理综,3B)
(10)因为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所以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2014·江苏,4A)
(11)玻璃容器可长期盛放各种酸(×)(2014·海南,9A)
(12)高温下用焦炭还原SiO2制取粗硅(√)(2013·广东理综,11C)
3.(2016·江苏,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水用电
答案 A
解析 煤炭燃烧会生成大量CO2,加剧“温室效应”,A正确;风力发电,不产生CO2,B错误;增加植被面积,植物会将CO2转化为O2,C错误;节约用电用水,不影响CO2,D错误。
4.(2016·全国卷Ⅱ,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答案 B
解析 A项,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正确;B项,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废气,会造成大气污染,错误;C项,用液化石油气减少燃油中硫等杂质燃烧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正确;D项,燃料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正确。
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清知识主线
H―→Cl2―→HO ―→HO2―→HO3―→HO4
(2)形成网络构建
31
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液氯密封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2)1 mol 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可能为2NA、NA或小于NA(Cl2和H2O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3)实验室制Cl2,除了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KMnO4、KClO3、NaClO与浓盐酸反应且都不需要加热,如ClO-+Cl-+2H+===Cl2↑+H2O。
(4)酸性KMnO4溶液,用的是H2SO4酸化而不是盐酸。
(5)ClO-不论在酸性环境中还是在碱性环境中均能体现强氧化性,如ClO-与SO、I-、Fe2+均不能大量共存;
ClO-体现水解性,因HClO酸性很弱,ClO-水解显碱性,如Fe3++3ClO-+3H2O===Fe(OH)3↓+3HClO,所以ClO-与Fe3+、Al3+均不能大量共存。
(6)向Ca(ClO)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生成CaSO4而不是CaSO3,其离子方程式为
Ca2++3ClO-+SO2+H2O===CaSO4↓+Cl-+2HClO(少量SO2),
Ca2++2ClO-+2SO2+2H2O===CaSO4↓+2Cl-+SO+4H+(过量SO2)。
(7)当Fe和Cl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时,不论Fe过量或不足,由于Cl2的强氧化性,产物一定是FeCl3。
(8)“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漂粉精的有效成分为Ca(ClO)2。“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ClO-+Cl-+2H+===Cl2↑+H2O。
(9)由于电离常数Ka1(H2CO3)>Ka(HClO)>Ka2(H2CO3),所以向NaClO溶液通入CO2,不论CO2过量还是少量,均发生CO2+H2O+ClO-===HClO+HCO,但CO2(少)+Ca(ClO)2+H2O===CaCO3↓+2HClO。
(10)液溴需要用水封,溴蒸气呈红棕色,液溴呈深红棕色,溴水呈橙色,溴的CCl4溶液呈橙红色。
题组一 重要反应规范书写
1.用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31
(2)将浓盐酸滴到KMnO4固体上(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MnO+16H++10Cl-===2Mn2++5Cl2↑+8H2O。
(3)将Cl2通入石灰乳中(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在空气中漂白粉漂白的原理。
Ca2++2ClO-+CO2+H2O===CaCO3↓+2HClO。
(5)向FeBr2溶液通入少量Cl2的离子方程式。
2Fe2++Cl2===2Fe3++2Cl-。
(6)向FeBr2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Cl2的离子方程式。
2Fe2++2Br-+2Cl2===2Fe3++Br2+4Cl-。
(7)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的离子方程式。
2Fe2++4Br-+3Cl2===2Fe3++2Br2+6Cl-。
(8)将SO2和Cl2混合,漂白性减弱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SO2+Cl2+2H2O===4H++SO+2Cl-。
题组二 高考选择强化练习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2016·全国卷Ⅰ,10D)
(2)因为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所以可用漂白粉漂白织物(√)(2016·全国卷Ⅱ,7C)
(3)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可以将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2016·全国卷Ⅲ,9C)
(4)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应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2016·全国卷Ⅲ,9D)
(5)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因为溶液颜色不变,所以该食盐中一定没有添加KIO3(×)
(2016·四川理综,2C)
(6)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I2反应生成FeI3(×)(2016·上海,21C)
(7)NaCl与浓H2SO4加热可制HCl,推测NaBr与浓H2SO4加热可制HBr(×)(2016·上海,21D)
(8)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2015·四川理综,3B)
(9)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是因为漂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8B)
(10)验证Br2的氧化性强于I2,可以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2014·四川理综,4C)
(11)除去Cl2中的HCl(g)可通过饱和食盐水、浓H2SO4进行洗气(√)(2014·大纲全国卷,10C)
3.(2014·江苏,13)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31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答案 D
解析 A项,Cl2的颜色为黄绿色,正因为氯水中溶解了黄绿色的Cl2,才使得氯水显示了浅黄绿色,正确;B项,Cl-与Ag+结合生成AgCl白色沉淀,正确;C项,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H+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气体,正确;D项,氯水中的Cl2也能将Fe2+氧化为Fe3+,错误。
4.(2015·全国卷Ⅱ,1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答案 C
解析 A项,向苦卤中通入Cl2 时发生反应Cl2+2Br-===2Cl-+Br2,故其目的是为了提取溴,正确;B项,可将粗盐溶解、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然后向滤液中加入沉淀剂,过滤后调节滤液pH以除去可溶性杂质,最后重结晶可得精盐,正确;C项,工业生产常选用廉价的Ca(OH)2作为沉淀剂,错误;D项,由于通入Cl2后所得溶液中Br2的浓度很小,因此利用Br2的挥发性,可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Br2,再用SO2将其还原为HBr进行富集,正确。
5.(2016·上海,9)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增强溶液漂白能力的是( )
A.碳酸钙粉末 B.稀硫酸
C.氯化钙溶液 D.二氧化硫水溶液
答案 A
解析 在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若反应使溶液中c(HClO)增大,则溶液的漂白性会增强。A项,由于酸性HCl>H2CO3>HClO,所以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会发生反应:2HCl+CaCO3===CaCl2+H2O+CO2↑,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HClO)增大,则溶液的漂白性会增强,正确;B项,若加入稀硫酸,使溶液中c(H+)增大,使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的漂白性减弱,错误;C项,加入氯化钙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溶液中的水对氯水起稀释作用,使溶液的漂白性减弱,错误。
31
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清知识主线
H2 ―→ ―→O2―→O3(H2O4)
(2)形成网络构建
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除去附着在试管内壁上的硫,除了用热的NaOH溶液,还可以用CS2,但不能用酒精。
(2)SO2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表现S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O2的漂白性;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SO2与H2S反应,表现SO2的氧化性;SO2和Cl2等体积混合通入溶液中,漂白性不但不增强,反而消失。
(3)把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没有沉淀生成,但若通入NH3或加入NaOH溶液,或把BaCl2改成Ba(NO3)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前两者生成BaSO3沉淀,后者生成BaSO4沉淀。
(4)浓HNO3和Cu(足量)、浓H2SO4和Cu(足量)、浓盐酸和MnO2(足量)在反应时,随反应进行,产物会发生变化或反应停止。注意区分Zn和浓H2SO4的反应。
(5)C与浓硫酸反应时,反应产物的确定应按以下流程进行:无水CuSO4确定水→品红溶液确定SO2→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净→澄清石灰水检验CO2。
题组一 重要反应规范书写
1.用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热的烧碱溶液可以除硫,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S+6OH-2S2-+SO+3H2O。
(2)将SO2气体通入到FeCl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1
SO2+2Fe3++2H2O===SO+2Fe2++4H+。
(3)S2-和SO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H2SO4后,则不能大量共存,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S2-+SO+6H+===3S↓+3H2O。
(4)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无现象,若加入KNO3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SO2+3Ba2++2NO+2H2O===3BaSO4↓+2NO↑+4H+。
(5)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将H2S气体通入到CuSO4溶液中。
H2S+CuSO4===CuS↓+H2SO4。
②将SO2通入H2S溶液中。
2H2S+SO2===3S↓+2H2O。
③Cu和浓H2SO4混合加热。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④C和浓H2SO4混合加热。
C+2H2SO4(浓)CO2↑+2SO2↑+2H2O。
⑤实验室利用Na2SO3和浓H2SO4制SO2。
Na2SO3+H2SO4(浓)===Na2SO4+H2O+SO2↑。
题组二 高考选择强化练习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2016·海南,7A)
(2)配制稀硫酸时,可以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2016·全国卷Ⅲ,9A)
(3)SO2具有氧化性,所以可用于漂白纸浆(×)(2016·江苏,3A)
(4)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2014·大纲全国卷,8A)
(5)利用,根据①浓硫酸、②蔗糖、③溴水,证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B)
(6)利用,根据①稀盐酸、②Na2SO3、③Ba(NO3)2溶液,证明SO2
31
与可溶性钡盐均可生成白色沉淀(×)(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C)
3.(2015·上海,5)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 )
A.还原性 B.氧化性 C.漂白性 D.酸性
答案 A
解析 二氧化硫能使溴水褪色,是由于发生反应:Br2+SO2+2H2O===H2SO4+2HBr。二氧化硫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4.(2016·上海,18改编)一定条件下,一种反应物过量,另一种反应物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是( )
A.过量的氢气与氮气
B.过量的浓盐酸与二氧化锰
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
D.过量的锌与18 mol·L-1硫酸
答案 A
解析 A项,H2和N2制备NH3是可逆反应,反应物始终不能消耗完;B项,可以加入过量的浓盐酸,使二氧化锰彻底反应完全;C项,浓硝酸与铜开始反应产生NO2,随着反应进行,浓硝酸变稀,再与铜反应产生NO;D项,18 mol·L-1的浓硫酸与锌开始反应产生SO2,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再与锌反应产生H2。故选A。
1.树立物质转化思想
(1)理清知识主线
H3―→ ―→2O―→O―→O2―→HO3
(2)形成网络构建
2.扫除易忘知识盲点
(1)NO只能用排水法或气囊法收集。
(2)在NO2或NO与O2通入水的计算中常用到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两个方程式。
(3)浓HNO3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而工业上制备的盐酸显黄色,是因为溶有Fe3+。
31
(4)硝酸、浓H2SO4、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属于氧化性酸,其中HNO3、HClO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5)强氧化性酸(如HNO3、浓H2SO4)与金属反应不生成H2;金属和浓HNO3反应一般生成NO2,而金属和稀HNO3反应一般生成NO。
(6)实验室制备NH3,除了用Ca(OH)2和NH4Cl反应外,还可用浓氨水的分解(加NaOH固体或CaO)制取,而检验NH需用浓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以确定NH的存在。
(7)收集NH3时,把一团干燥的棉花放在试管口,以防止与空气对流;收集完毕,尾气处理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以吸收NH3。
(8)铜与浓HNO3反应在试管内就能看到红棕色的NO2,而与稀HNO3反应时需在试管口才能看到红棕色气体。
(9)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有白烟生成,常用于HCl和NH3的相互检验。
(10)NH3、HCl、SO2、NO2可用水进行喷泉实验,水溶性小的气体可用其他溶剂(如CO2和NaOH溶液)进行喷泉实验。
题组一 重要反应规范书写
1.用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将NH3通入到AlCl3溶液中。
3NH3+3H2O+Al3+===Al(OH)3↓+3NH。
②将NO2通入到NaOH溶液中。
2NO2+2OH-===NO+NO+H2O。
③将炽热的炭放入浓HNO3中。
C+4H++4NOCO2↑+4NO2↑+2H2O。
(2)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实验室用Ca(OH)2和NH4Cl制氨气。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②将NH3通到灼热的CuO中,固体由黑色变红色。
2NH3+3CuON2+3Cu+3H2O。
③用NH3可以检验Cl2管道是否漏气,若漏气则有白烟生成。
8NH3+3Cl2===N2+6NH4Cl。
④制硝基苯。
31
+HO—NO2+H2O。
题组二 高考选择强化练习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2016·江苏,3B)
(2)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现象为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可以得出稀HNO3将Fe氧化成Fe3+(×)(2015·全国卷Ⅰ,10A)
(3)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CaCl2也可干燥NH3(×)(2015·全国卷Ⅱ,7C改编)
(4)将浓硝酸溶液滴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中,则产生红棕色气体(×)(2015·全国卷Ⅱ,13B)
(5)利用,根据①浓硝酸、②Na2CO3,③Na2SiO3溶液,可证明酸性:硝酸>碳酸>硅酸(×)(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D)
(6)利用,根据②中酚酞试液变红,能证实①中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发生反应生成NH3(√)(2014·北京理综,11B)
3.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实验室制取氨(×)(2015·重庆理综,4C)
(2)NH3的发生装置(×)(2012·上海,16A)
(3)NH3的发生装置(√)(2012·上海,16B)
(4)NH3的收集、检验装置(×)(2012·上海,16D)
31
4.(2015·全国卷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强水”能溶解大多数金属和矿物质,所以为硝酸。
5.(2016·上海,22)称取(NH4)2SO4和NH4HSO4混合物样品7.24 g,加入含0.1 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H3 1 792 mL(标准状况),则(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比为( )
A.1∶1 B.1∶2
C.1.87∶1 D.3.65∶1
答案 C
解析 利用极值法分析,可知0.1 mol氢氧化钠不足,故先将NH4HSO4反应完,再反应(NH4)2SO4,因共生成NH3 0.08 mol,故与H+反应的氢氧化钠为0.02 mol,则可知道NH4HSO4为0.02 mol,则(NH4)2SO4质量为7.24 g-115 g·mol-1×0.02 mol=4.94 g,其物质的量为4.94 g÷132 g·mol-1≈0.037 4 mol,故(NH4)2SO4和NH4HSO4的物质的量比为0.037 4∶0.02≈1.87∶1。
题组三 联氨(N2H4)
6.[2016·全国卷Ⅱ,26(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 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O2________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________。
答案 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 1 N2H4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或N2H4的产物是N2和H2O,而Na2SO3的产物为Na2SO4)
解析 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AgBr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银,则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加入联氨溶液,可观察到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防止锅炉被腐蚀,发生的反应为N2H4+O2===N2+2H2O,理论上1 kg 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为1 kg÷32 g·mol-1×32 g·mol-1=1 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N2H4的用量少,且不产生其他杂质,N2H4反应后的产物是N2和H2O,对环境无污染,而Na2SO3的产物为Na2SO4。
31
1.直线型转化关系
ABC
(1)X为O2
Na―→Na2O―→Na2O2
N2―→NO―→NO2或NH3―→NO―→NO2
S―→SO2―→SO3或H2S―→SO2―→SO3
C―→CO―→CO2或CH4―→CO―→CO2
醇―→醛―→羧酸
(2)X为CO2
NaOHNa2CO3NaHCO3
(3)X为强酸,如HCl
NaAlO2Al(OH)3AlCl3
Na2CO3NaHCO3CO2
(4)X为强碱,如NaOH
AlCl3Al(OH)3NaAlO2
2.交叉型转化
3.三角型转化
4.注意反应形式与物质的关系,特别是置换反应
(1)金属―→金属:金属+盐―→盐+金属,铝热反应。
(2)金属―→非金属:活泼金属+H2O(或H+)―→H2,2Mg+CO22MgO+C。
31
(3)非金属―→非金属:2F2+2H2O===4HF+O2,2C+SiO2Si+2CO↑,C+H2O(g)CO+H2,X2+H2S===2HX+S↓。
(4)非金属―→金属,用H2、C冶炼金属。
5.抓住化学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多数化学反应需要一定条件,条件不同化学反应也不同。
(1)“催化剂”:无机化学反应需要的催化剂不同,但是根据“催化剂”这一条件,可将氯酸钾分解、双氧水分解、工业合成氨、SO2催化氧化、氨催化氧化联系起来,形成知识链。
(2)“通电”或“电解”:可以锁定在电解水、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铜、硫酸铜、硝酸盐等溶液,熔融氯化钠和氧化铝范围内。
(3)“高温”:常见的有碳酸钙分解、SiO2和C的置换反应、制造普通玻璃的反应、铝热反应等。
6.抓住特征颜色和特殊状态
(1)(淡)黄(棕)色固体:Na2O2、S、FeCl3;黑色固体:MnO2、C、CuO、FeO、Fe3O4;紫(黑)色固体:KMnO4、I2;红色固体:Cu;绿色固体:Cu2(OH)2CO3。
(2)有色气体:NO2(红棕色)、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SO2、NH3、HX(X为F、Cl、Br、I);无色无味气体:H2、N2、O2、CO2、CO、CH4、NO。
(3)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Br2(非金属单质)、Hg(金属单质)、H2O、H2O2等。
(4)易升华的物质:I2。
(5)溶液中的有色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紫(红)色]。
(6)Br2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
(7)有色沉淀:①白色沉淀:H2SiO3、AgCl、BaSO4(不溶于酸)、BaSO3、Mg(OH)2、Fe(OH)2、Al(OH)3、BaCO3、CaCO3、CaSO3、MgCO3等;②(淡)黄色沉淀:AgBr、AgI、S;③红褐色沉淀:Fe(OH)3;④蓝色沉淀:Cu(OH)2;⑤砖红色沉淀:Cu2O。
7.抓住特征反应现象
(1)燃烧:H2+Cl2(苍白色火焰),C2H2(C6H6)+O2(明亮火焰,大量黑烟),Al+O2,Mg+O2(耀眼白光,白色固体生成),金属焰色反应。
(2)淀粉遇碘变蓝,蛋白质遇浓硝酸变黄。
(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Cl2、SO2等。
(4)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气体的是NO。
(5)Fe3+遇OH-生成红褐色沉淀,遇苯酚显紫色,遇SCN-显红色。
(6)Fe2+遇OH-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2+遇SCN-无明显现象,在通入Cl2后溶液显红色。
31
(7)与碱反应加热产生气体的溶液中一般含NH。
(8)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并产生气体的物质:Al、弱酸的铵盐(碳酸铵、硫化铵等)、弱酸的酸式铵盐(碳酸氢铵、硫氢化铵等)。
(9)燃烧能生成烟:Na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红棕色烟,Cu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烟。
题组一 逐项验证,突破“转化关系”选择题
1.(2016·江苏,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SiO2SiCl4Si
B.FeS2SO2H2SO4
C.N2NH3NH4Cl(aq)
D.MgCO3MgCl2(aq)Mg
答案 C
解析 SiO2不与盐酸反应,A错误;SO2与水反应生成H2SO3,不是H2SO4,B错误;N2和H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NH3,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C正确;电解MgCl2溶液得不到Mg,D错误。
2.(2015·江苏,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粗硅SiCl4Si
B.Mg(OH)2MgCl2(aq)Mg
C.Fe2O3FeCl3(aq)无水FeCl3
D.AgNO3(aq)[Ag(NH3)2]OH(aq)Ag
答案 A
解析 B项,电解熔融的MgCl2可制得镁,电解MgCl2溶液:MgCl2+2H2OMg(OH)2↓+H2↑+Cl2↑,错误;C项,FeCl3溶液蒸干过程中发生反应:FeCl3+3H2OFe(OH)3↓+3HCl↑,错误;D项,蔗糖是非还原性糖,不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生成银,错误。
1.注意总结反应规律,熟记特殊转化关系。
31
2.做此类题目,往往是把选项一一带入,按照箭头指向看是否能转化,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题组二 寻找突破口,破解“综合框图”推断题
3.A、B、C、D、E是常见化合物或单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略去条件和副产品)。
(1)若D为氧气,C为NaAlO2,试写出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为气态单质,B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具有漂白性。试写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组成单质A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均为钠盐的水溶液,D、E均为卤素单质,请写出B转化为C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常温下为固态单质,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且D、E为同一物质,则B为________。
(5)若B、D为质子数小于18的元素原子形成的单质,A、E、C均为氧化物,且D所含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B的2倍,A转化为B与B转化为C两个反应均属置换反应,请写出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l2O3+2NaOH===2NaAlO2+H2O
(2)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2Br-+Cl2===Br2+2Cl-
(4)SO2
(5)2Mg+CO22MgO+C
解析 (1)若D为氧气,C为NaAlO2,则A是Al,发生的反应为4Al+3O22Al2O3;Al2O3+2NaOH===2NaAlO2+H2O。(2)若A为气态单质,B为漂白粉的有效成分,C具有漂白性,则A是Cl2,B是Ca(ClO)2,C是HClO。发生的反应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Ca(ClO)2+CO2+H2O===CaCO3↓+2HClO。Cl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顺序可知:若A、B、C均为钠盐的水溶液,D、E均为卤素单质,则符合要求的物质:A是NaI;B是NaBr;C是NaCl;D是Br2;E是Cl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2NaI===2NaBr+I2;Cl2+2NaBr===2NaCl+Br2。(4)若A常温下为固态单质,化合物B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5,且D、E为同一物质,则A是S;B是SO2;C是SO3;D、E是O2
31
。(5)若B、D为质子数小于18的元素原子形成的单质,A、E、C均为氧化物,且D所含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B的2倍,A转化为B与B转化为C两个反应均属置换反应,则A是CO2;D是Mg;B是C;E是SiO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2MgO+C;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2CO↑+Si。
4.已知A~I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D为金属单质,反应过程中需要或生成的水及其他部分产物已略去。请回答以下问题:
(1)B和F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与B在高温下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在空气中转化为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G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已知常温下,H的溶度积常数Ksp=8.0×10-16)。
答案 (1)Fe2O3、Al(OH)3
(2)①Fe2O3+2Al2Fe+Al2O3
②4Fe(OH)2+2H2O+O2===4Fe(OH)3
(3)c(Na+)>c(AlO)>c(OH-)>c(H+)
(4)Fe2++2H2OFe(OH)2+2H+ 1.25×10-13
解析 根据框图中转化关系及题干信息,可以确定I为氢氧化铁。A、D为金属单质,根据A和B的反应条件就可以联想到铝热反应,推测A、D为铝和铁,即A为铝,B为氧化铁,C为氧化铝,D为铁,E为偏铝酸钠,G为氯化亚铁,F为氢氧化铝,H为氢氧化亚铁,I为氢氧化铁。偏铝酸钠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c(Na+)>c(AlO)>c(OH-)>c(H+);FeCl2溶液中,Fe2+发生水解:Fe2++2H2OFe(OH)2+2H+,平衡常数K====1.25×10-13。
31
“框图”推断题的答题要领
1.思维要有整体性:解答时必须认真研究题目的总体要求,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结合限制条件,弄清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串联整个过程,回答力求完整。
2.假设推断要合理:在框图推断中,抓住关键环节,进行合理假设是必须的,按照题目要求理顺后再确定,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3.检验一遍很重要: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推断出结果后,将结果放入原题中进行检验,完全符合才正确,如有一处不符,可能是哪个环节出现了纰漏,则需再思考。
4.思维发散有必要:注意多解,有时符合题意的解可能不止一种或一组。
1.装置的连接
(1)装置顺序: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反应或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组装顺序:由下向上,由左及右,先塞后定。
(3)操作顺序:装配仪器→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
2.气体的净化
(1)判断气体中杂质的方法
①看反应介质。若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则制取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水蒸气;若反应物中有气体反应物,由于气体不能充分反应,则制取的气体中一定含有原来的气体,如用CO2与Na2O2反应制取的O2中一定含有CO2杂质。②看反应物的性质。如用浓盐酸制取的气体中含有HCl气体。③看生成物的成分。如用氯化铵和消石灰反应制取的氨气中含有水蒸气。
(2)气体干燥剂的选择
酸性
碱性
中性
干燥剂
浓硫酸、P2O5
碱石灰、CaO
CaCl2
气体
CO2、SO2、Cl2、NO2
NH3
H2、CO、N2、NO、CH4
注意:选取干燥剂时,除了常规的从酸碱性角度考虑外,还要考虑特殊反应,如浓硫酸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H2S、HI等),可用P2O5干燥;中性干燥剂CaCl2不能干燥NH3,因为二者会发生络合反应(这些知识可能成为高考的设题点)。
3.气体的收集
(1)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长进短出”;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则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31
(2)易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的气体,如NH3、HCl、NO2等,需用排空气法或排其他溶剂法收集。
(3)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如NO),密度与空气接近的气体(如N2、CO、C2H4等),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4)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可以用排饱和溶液的方法收集,如CO2——排饱和NaHCO3溶液;SO2——排饱和NaHSO3溶液;H2S——排饱和NaHS溶液;Cl2——排饱和NaCl溶液。
4.尾气的处理
尾气处理装置:
(1)装置甲适用于溶解度较小的有毒气体,如Cl2、NO2、H2S等。
(2)装置乙适用于溶解度较大的气体,如HCl、NH3等。
(3)装置丙适用于某些可燃性气体,如CO、H2等。
(4)装置丁采用收集法处理尾气,适用于NO、CO等。
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兴趣小组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写下列步骤的标号)。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收集气体并检验其纯度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1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判断,上述实验确有CaH2生成。
①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i →e→f→d→c→j→k(或k→j)→a
(2)BADC
(3)①CaH2+2H2O===Ca(OH)2+2H2↑ ②金属钙与水反应也有类似现象
(4)取适量样品,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氧气反应,将反应气体产物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观察到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则为氢化钙;若观察不到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则为钙
(5)氢化钙是固体,携带方便
解析 (1)用盐酸和锌反应制取氢气,除去杂质HCl并干燥除去水后,再与钙反应制得氢化钙,制取氢化钙的装置要与盛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连接,从而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反应。
(2)首先收集氢气并验纯,然后加热使其反应,反应结束并冷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停止通H2。
(3)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金属钙与水反应也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4)区别金属钙和氢化钙,可根据氢化钙中含有氢元素,让其燃烧生成水,并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
2.(2016·全国卷Ⅰ,26)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2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②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聚
打开K2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答案 (1)①A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或B NH3·H2ONH3↑+H2O)
②d→c→f→e→i
(2)①红棕色气体颜色慢慢变浅 ②6NO2+8NH37N2+12H2O ③Z中NaOH溶液发生倒吸现象 ④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Y管中压强小于外界压强
解析 (1)①在实验室通常是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用发生装置A,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或选用发生装置B,直接加热浓氨水生成氨气:NH3·H2ONH3↑+H2O;②氨气是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密度小于空气,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尾气处理时应防止倒吸,则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仪器的连接顺序:发生装置→d→c→f→e→i。
(2)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将氨气缓慢通入Y管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6NO2+8NH37N2+12H2O,随着反应的发生,Y管中红棕色气体颜色变浅;反应生成的水蒸气液化后,NO2和NH3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反应容器中的压强减小,打开K2,Z中的溶液倒吸入Y管中。
31
专题强化练
1.用氯气和绿矾处理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气起杀菌消毒作用
B.氯气氧化绿矾
C.绿矾具有净化作用
D.绿矾的氧化产物具有净水作用
答案 C
解析 A项,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可以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正确;B项,绿矾中二价铁离子具有还原性,氯气能够氧化二价铁离子生成三价铁离子,正确;C项,绿矾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极易被氧化生成氢氧化铁,所以绿矾不具有净水作用,错误;D项,绿矾的氧化产物为硫酸铁,硫酸铁中三价铁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够净水,正确。
2.《Inorganic Syntheses(无机合成)》一书中,有一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以制备某种干燥的纯净气体。该装置中所装的药品正确的是( )
A.a中装浓盐酸,b中装浓硫酸
B.a中装浓硫酸,b中装浓盐酸
C.a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装浓氨水
D.a中装浓氨水,b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
答案 A
解析 A项,a中装浓盐酸,b中装浓硫酸,浓盐酸滴入到浓硫酸中,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使HCl逸出,故A正确;B项,a中装浓硫酸,b中装浓盐酸,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会放热,HCl挥发,但是得到的气体没有被干燥,不能得到干燥的纯净气体,故B错误;C项,a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b中装浓氨水,把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到浓氨水中生成的氨气较少,而且没有被干燥,故C错误;D项,a中装浓氨水,b中装氢氧化钠浓溶液,把浓氨水滴到氢氧化钠浓溶液中能生成氨气,但是氨气没有被干燥,故D错误。故选A。
3.下图是用点滴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后,立即用培养皿罩住整个点滴板。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31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NH3极易溶于水
B
浓硫酸附近无白烟
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铝溶液变浑浊
NH3与AlCl3溶液反应:Al3++3OH-===Al(OH)3↓
D
浓盐酸附近有白烟
NH3与挥发出的HCl反应:NH3+HCl===NH4Cl
答案 D
解析 A项,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原因是与水反应生成NH3·H2O,电离生成OH-,溶液呈碱性,而不是NH3极易溶于水,错误;B项,氨气为碱性气体,与浓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铵,错误;C项,氨气与氯化铝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如氯化铝溶液变浑浊,可能生成难溶性氢氧化铝,Al3++3NH3·H2O===Al(OH)3↓+3NH,错误;D项,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氨水易挥发,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会产生氨气,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现象是有白烟生成,正确。故选D。
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H2SO4滴加到
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棕黄色,有红棕色气体生成
HNO3分解生成NO2
B
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溶液、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不褪色
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
C
常温下将大小相同的铝片分别加入到浓硝酸和稀硝酸中
浓硝酸比稀硝酸反应更剧烈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将H2O2溶液滴加到酸性KMnO4溶液中
紫色溶液褪色
H2O2具有氧化性
答案 B
31
解析 A中反应实质是稀硝酸与二价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与一氧化氮,一氧化氮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B中二氧化碳通入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无二氧化硫产生,说明碳酸无法制得亚硫酸,说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C中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与稀硝酸则不会钝化;D中双氧水会将高锰酸钾还原,而非氧化。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发生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发生的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的亚硫酸钡是难溶于水的沉淀
B
将SO2通入滴有酸性高锰酸钾的溶液中
溶液紫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C
常温下铜片插入硝酸中
产生红棕色气体
常温下铜和硝酸反应一定产生NO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HCO3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可能含有氢氧化钡
答案 D
解析 A项,应产生BaSO4沉淀;B项,应表现SO2的还原性;C项,因为NO和O2反应生成NO2而显红棕色,所以铜与硝酸反应也可能产生NO。
6.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备气体(酒精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列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①中药品
②中药品
③中药品
④中药品
制备气体
⑥中药品及作用
A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Cl2
NaOH溶液,尾气吸收
B
稀硝酸
Cu
烧碱溶液
浓硫酸
NO
NaOH溶液,尾气吸收
C
浓盐酸
大理石
饱和Na2CO3
溶液
浓硫酸
CO2
澄清石灰水,检验
D
浓盐酸
Zn
水
浓硫酸
H2
撤去
答案 A
31
解析 不能用氢氧化钠吸收NO,故B错误;应用饱和碳酸氢钠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故C错误;收集氢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故D错误;选A。
7.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选项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装置中现象
A
NO2
蒸馏水
试管充满无色溶液
B
SO2
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逐渐变为红色
C
NH3
AlCl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Cl2
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 A
解析 A项,3NO2+H2O===2HNO3+NO,水不会充满整个试管,故说法错误;B项,SO2溶于水形成H2SO3,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说法正确;C项,Al3++3NH3·H2O===Al(OH)3↓+3NH,产生白色沉淀,故说法正确;D项,Cl2+H2OHCl+HClO,HCl+AgNO3===AgCl↓+HNO3,故说法正确。
8.工业上常用如下的方法从海水中提溴:浓缩海水粗产品溴溴蒸气物质X 产品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①的主要反应:Cl2+2Br-===Br2+2Cl-
B.物质X为HBrO
C.步骤②③的目的是富集溴元素
D.步骤②利用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答案 B
解析 浓缩后增大溴离子的浓度,与氯气发生2Br-+Cl2===Br2+2Cl-,用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出,并用SO2氧化吸收,从而达到富集溴,③中发生Br2+2H2O+SO2===2HBr+H2SO4,④中发生Cl2+2HBr===Br2+2HCl;A项,步骤①中用氯气氧化海水中的Br-,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Br2+2Cl-,正确;B项,步骤③中向溴水中通入SO2,发生的反应为Br2+2H2O+SO2===2HBr+H2SO4,则X为HBr,错误;C项,利用步骤②③达到富集溴元素的目的,正确;D项,利用溴易挥发的特点,向浓缩并经氯气氧化后的海水中通空气和水蒸气,可吹出溴蒸气,正确。
9.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31
A.Al2O3NaAlO2(aq)Al(OH)3
B.SSO3H2SO4
C.Mg(OH)2MgCl2(aq)无水MgCl2
D.FeFe2O3FeCl3
答案 A
解析 A项,该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正确;B项,S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SO2,错误;C项,MgCl2能够水解产生氢氧化镁和氯化氢,加热氯化氢易挥发,所以将MgCl2溶液蒸干可得固体氢氧化镁,无法得到氯化镁固体,错误;D项,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错误。答案选A。
10.甲、乙、丙、丁、戊 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箭头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下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戊
A
NH3
Cl2
N2
H2
B
C
SiO2
CO
CuO
C
Al(OH)3
NaOH溶液
NaAlO2溶液
CO2
D
乙酸乙酯
NaOH溶液
乙醇
乙酸
答案 B
解析 A项,8NH3+3Cl2===6NH4Cl+N2,3H2+N22NH3,能实现转化,故A不选;B项,SiO2+2CSi+2CO↑,CO+CuOCu+CO2,不能实现转化,故B选;C项,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能实现转化,故C不选;D项, CH3COOCH2CH3+NaOH―→CH3CH2OH+CH3COONa,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能实现转化,故D不选。
11.(2016·浙江理综,13)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下流程:
3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1中主要含有Ca(OH)2、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处理含NH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NO===N2↑+2H2O
答案 B
解析 气体1是不能被过量石灰乳吸收的NO、CO和氮气,NO和NO2按1∶1的体积比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硝酸钠,所以X可以是空气,但不能过量,答案选B。
12.某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溶液100 mL,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加入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2SO4浓度为4 mol·L-1
B.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C.原混合酸中NO浓度为0.2 mol·L-1
D.AB段反应为Fe+2Fe3+===3Fe2+
答案 C
解析 由图像可知,由于铁过量,OA段发生反应为Fe+NO+4H+===Fe3++NO↑+2H2O,AB段发生反应为Fe+2Fe3+===3Fe2+,BC段发生反应为Fe+2H+===Fe2++H2↑,D项正确。A项,最终消耗Fe为22.4 g,此时溶液中溶质为 FeSO4,则n( FeSO4)=n(Fe)==0.4 mol,由硫酸根守恒得n(H2SO4)=n( FeSO4)=0.4 mol,则c(H2SO4)==4 mol·L-1,正确;B项,由上述分析可知,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最终为FeSO4溶液,正确;C项,OA段发生反应为Fe+NO+4H+===Fe3++NO↑+2H2O,硝酸全部起氧化剂作用,OA段消耗Fe为11.2 g,所以n(NO)=n(Fe)==0.2 mol,则c(NO)==2 mol·L-1,错误。
13.两个学习小组用如图装置(固定装置及橡胶管略去)探究乙二酸(HOOC—COOH)受热分解的部分产物。
31
(1)甲组:
①按接口顺序:a-b-c-d-e-f-g-h连接装置进行实验。B中溶液变浑浊,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溶液变浑浊,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
①将接口a与j连接进行实验,观察到F中生成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F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F中选用装置进行实验,证明甲组通入D的气体能否与Na2O2反应。
最简单的装置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后用F中的固体进行验证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另选试剂)。
答案 (1)①CO2 充分除去CO2 溶液褪色(或变浅) CO ②HOOC—COOHCO2↑+CO↑+H2O
(2)①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②a-d-e-j 取F中的固体,滴加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发生了反应;若不变浑浊,则未发生反应
解析 (1)甲组:根据仪器连接顺序可知,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NaOH溶液的作用是完全除去CO2,由E中现象可知,从D中进入E中的气体是CO2
31
,则乙二酸分解产物中含有CO,可以和D中KMnO4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据此可以写出乙二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乙组:通入F中的气体有水蒸气和CO2,可以和Na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O2,要确认CO能否与Na2O2反应,可用NaOH溶液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排除干扰,然后再向F固体中滴加少量酸看是否有CO2产生,即可证明CO与Na2O2是否反应。
14.为了探究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完成下列填空:
(1)棉花上蘸有的试剂是NaOH溶液,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B、D两个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通气后,分别加热B、D两个试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将制得的SO2和Cl2按体积比1∶1 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理想。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E中用________(填化学式)和浓盐酸反应制得Cl2,生成2.24 L(标准状况)的Cl2,则被氧化的HCl为________mol。
(5)实验结束后,检验蘸有试剂的棉花含有SO的实验方案:取棉花中的液体少许,滴加足量的稀HNO3,再加入几滴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吸收Cl2或SO2等尾气,保护环境
(2)①品红溶液褪色 品红溶液褪色
②褪色的品红又恢复红色 无明显现象
(3)SO2+Cl2+2H2O===H2SO4+2HCl
(4)KMnO4 0.2
(5)不合理 蘸有试剂的棉花中可能含有SO,用HNO3溶液酸化时会干扰SO的检验
31
解析 (1)氯气、二氧化硫都是污染性的气体,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可吸收Cl2或SO2等尾气,保护环境。(2)①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二氧化硫和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两者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B、D装置中品红都褪色。②二氧化硫漂白后的物质具有不稳定性,加热时又能变为红色,而氯气的漂白是利用了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具有不可逆性,所以看到的现象是B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D中无明显现象。(3)SO2和Cl2按体积比1∶1 通入,SO2和Cl2恰好反应,二者反应生成H2SO4和HCl,生成物都无漂白性,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4)常温下,用KMnO4和浓盐酸反应制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Mn元素由+7价降低到+2价,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到0,高锰酸钾得电子是氧化剂,HCl失电子是还原剂,每生成5 mol氯气被氧化的HCl是10 mol,生成2.24 L(标准状况)Cl2为0.1 mol,所以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2n(Cl2)=2×0.1 mol=0.2 mol。(5)亚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硝酸具有氧化性,能把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蘸有试剂的棉花中可能含有SO,用HNO3溶液酸化时会干扰SO检验,所以该方案不合理。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图中a、b、c表示止水夹。
请按要求填空:(可供选择的试剂有:Cu片、MnO2粉末、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1)A、C、E相连后的装置可用于制取Cl2并进行相关的性质实验。
若在丙中加入适量水,即可制得氯水。将所得氯水加入到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观察到溶液褪色,甲同学给出的结论是氯水溶于水生成了酸,将NaOH中和后溶液褪色。
①写出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认为褪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何验证甲、乙两同学的结论(写出所加试剂、现象、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E装置相连后,可制得NO2并进行有关实验。
①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为先关闭止水夹________,再打开止水夹________,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试管丁中的NO2与水充分反应,若向试管内缓缓通入一定量的O2,最终试管全部充满水,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气体按标准状况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①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的物质,将溶液漂白
③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若溶液变红,则甲正确,若溶液不变红,则乙正确
(2)①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②a、b c 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NO2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 ③0.045 mol·L-1
解析 (1)①在实验室是用浓盐酸与MnO2混合加热制取Cl2,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MnCl2+Cl2↑+2H2O;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认为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漂白性的物质,将溶液漂白而使物质的颜色褪去;③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溶液显碱性,根据溶液的颜色变化来确定。若溶液变红,则甲正确,若溶液不变红,则乙正确。(2)①B中Cu与浓硝酸发生反应,产生硝酸铜、NO2、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②欲用D装置验证NO2与水的反应,其操作步骤:先关闭止水夹a、b,再打开止水夹c,使烧杯中的水进入试管丁的操作:双手紧握(或微热)试管丁使试管中气体逸出,当NO2气体与水接触后即可引发烧杯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丁;③假设试管的容积是a L,则NO2的物质的量是n(NO2)=a L÷22.4 L·mol-1= mol,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O2+O2+2H2O===4HNO3可知n(HNO3)=n(NO2)= mol,溶液的体积是a L,所以得到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c(HNO3)= mol÷a L= mol·L-1≈0.045 mol·L-1。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