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淄川中学高一过程性检测
语文试卷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明代章回小说的特点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现存宋元平话的目录,字数参差不等,未作修饬。至明代,目录文字越来越讲究。今见最早的嘉靖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每回标题都是单句七字。《水浒传》每回的标题已是双句,大致对偶。崇祯本《金瓶梅》,回目已十分工整完美。明代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
②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同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标志着明代章回小说艺术表现也日渐成熟。
③创作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西游记》,大都经过文人记录、民间各种艺术形式的流传、文人加工整理这样一个漫长的集体编著的过程。从成书的方式来说,一是滚雪球式,以《三国演义》为代表,从陈寿的《三国志》开始,至唐末流行于民间的三国故事,北宋讲史说话人的“说三分”,到元人杂剧,终于滚动成鸿篇巨制。二是聚合式,以《水浒传》为代表,它糅合了戏曲、话本等诸多艺术中的水浒故事聚集而成。《金瓶梅》则与上述三部不同,之前没有蓝本可供借鉴,是第一部文人模拟章回小说的艺术形式而独立创作的长篇世态人情小说。
④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寓言寄托,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关注人生。《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以历史人物、传奇英雄为表现对象。《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在神幻、诙谐中蕴涵哲理,人必须经历千难万险才能获得最终完善和幸福的意义。而《金瓶梅》重点写日常凡俗家庭生活,着眼于生活场景,选取生活细节,描摹出一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在对生活场景的细密描画中,保持生活鲜活的“原生态”,拉近了小说与生活的距离,强化了文学的写实功能,为小说美学带来了新的风貌。
⑤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元论是《三国演义》的帝王将相,《水浒传》的英雄豪杰,还是《西游记》中集物性、神性与人性于一身的神魔鬼怪,都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金瓶梅》不一样,它描写的人物是生活在读者身边的普通人,书中描写的生活片段也都是个人日常性的、支离破碎的。
⑥明代章回小说为清代两部伟大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与《红楼梦》的诞生奠定了体制和艺术表现的基础,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1.根据第①段,下列对明代章回小说体制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
B.回与回故事间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C.回目文字讲究者,都采用双句,十分工整完美。
D.保存了宋元话本中的开场诗和散场诗的体制。
2.关于明代“四大奇书”,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国演义》《水浒传》经过了文人记录、民间各种艺术形式流传、文人加工整理这样一个漫长的集体编者过程。
B.《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塑造了一群集物性、神性与人性于一身的神魔鬼怪,在神幻、诙谐中蕴涵着人生哲理。
C.《金瓶梅》重点写日常家庭生活,着眼于生活场景,书中描写的生活片段都是个人日常性的、支离破碎的。
D.“四大奇书”不管是写英雄人物还是平民百姓,都着力保持生活鲜活的“原生态”,强化了文学的写实功能。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回小说在明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体制上得到了定型,艺术表现也日渐成熟。
B.《金瓶梅》是第一部由文人模拟章回小说的艺术形式独立创作的长篇世态人情小说。
C.题材上着眼于兴废争战的历史小说的文学价值要远远高于写个人日常生活的小说。
D.明代章回小说的艺术成就为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与《红楼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共3小题)
陈 泥 鳅 汪曾祺
邻近几个县的人都说我们县的人是黑屁股。气得我的一个姓孙的同学,有一次当着很多人褪下了裤子让人看:“你们看!黑吗?”我们当然都不是黑屁股。黑屁股指的是一种救生船。这种船专在大风大浪的湖水中救人、救船,因为船尾涂成黑色,所以叫做黑屁股。说的是船,不是人。
陈泥鳅就是这种救生船上的一个水手。
他水性极好,不愧是条泥鳅。运河有一段叫清水潭。因为民国十年、民国二十年都曾在这里决口,把河底淘成了一个大潭。据说这里的水深,三篙子都打不到底。行船到这里,不能撑篙,只能荡桨。水流也很急,水面上拧着一个一个漩涡。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游水。陈泥鳅有一次和人打赌,一气游了个来回。当中有一截,他半天不露脑袋,岸上的人以为他沉了底,想不到一会,他笑嘻嘻地爬上岸来了!
他在通湖桥下住。非遇风浪险恶时,救生船一般是不出动的。他看看天色,知道湖里不会出什么事,就呆在家里。他也好义,也好利。湖里大船出事,下水救人,这时是不能计较报酬的。有一次一只装豆子的船闸炸了,炸得粉碎。事后知道,是因为船底有一道小缝漏水,水把豆子浸湿了,豆子吃了水,突然间一齐膨胀起来,“砰”的一声把船撑炸了——那力量是非常之大的。船碎了,人掉在水里。这时跳下水救人,能要钱么?民国二十年,运河决口,陈泥鳅在激浪里救起了很多人。被救起的都已经是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了,陈泥鳅连人家的姓名都没有问,更谈不上要什么酬谢了。在活人身上,他不能讨价;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
人淹死了,尸首找不着。事主家里一不愿等尸首泡胀漂上来,二不愿尸首被“四水捋子”钩得稀烂八糟,这时就会来找陈泥鳅。陈泥鳅不但水性好,且在水中能开眼见物。他就在出事地点附近,察看水流风向,然后一个猛子扎下去,潜入水底,伸手摸触。几个猛子之后,他准能把一个死尸托上来。不过得事先讲明,捞上来给多少酒钱,他才下去。有时讨价还价,得磨半天。陈泥鳅不着急,人反正已经死了,让他在水底多呆一会没事。
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有的时候,也偷偷地周济一些孤寡老人,但嘱咐千万不要说出去。他也不娶老婆。有人劝他成个家,他说:“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淹死会水的。我见天跟水闹着玩,不定哪天龙王爷就把我请了去。留下孤儿寡妇,我死在阴间也不踏实。这样多好,吃饱了一家子不饥,无牵无挂!”
通湖桥桥洞里发现了一具女尸。怎么知道是女尸?她的长头发在洞口外飘动着。行人报了乡约,乡约报了保长,保长报到地方公益会。桥上桥下,围了一些人看。通湖桥是直通运河大闸的一道桥,运河的水由桥下流进澄子河。这座桥的桥洞很高,洞身也很长,但是很狭窄,只有人的肩膀那样宽。桥以西,桥以东,水面落差很大,水势很急,翻花卷浪,老远就听见訇訇的水声,像打雷一样。大家研究,这女尸一定是从大闸闸口冲下来的,不知怎么会卡在桥洞里了。不能就让她这么在桥洞里堵着。可是谁也想不出办法,谁也不敢下去。去找陈泥鳅。
陈泥鳅来了,看了看。他知道桥洞里有一块石头,突出一个尖角(他小时候老在洞里钻来钻去,对洞里每一块石头都熟悉)。这女人大概是身上衣服在这个尖角上绊住了。这也是个巧劲儿,要不,这样猛的水流,早把她冲出来了。“十块现大洋,我把她弄出来。”
“十块?”公益会的人吃了一惊,“你要得太多了!”
“是多了点。我有急用。这是玩命的事!我得从桥洞西口顺水窜进桥洞,一下子把她拨拉动了,就算成了。就这一下。一下子拨拉不动,我就会塞在桥洞里,再也出不来了!你们也都知道,桥洞只有肩膀宽,没法转身。水流这样急,退不出来。那我就只好陪着她了。”
大家都说:“十块就十块吧!这是砂锅捣蒜,一锤子!”陈泥鳅把浑身衣服脱得光光的,道了一声“对不起了!”纵身入水,顺着水流,笔直地窜进了桥洞。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只听见嗖地一声,女尸冲出来了。接着陈泥鳅从东面洞口凌空窜进了水面。大家伙发了一声喊:“好水性!”
陈泥鳅跳上岸来,穿了衣服,拿了十块钱,说了声“得罪得罪!”转身就走。
大家以为他又是进赌场、进酒店了。没有,他径直地走进陈五奶奶家里。
陈五奶奶守寡多年。她有个儿子,去年死了,儿媳妇改了嫁,留下一个孩子。陈五奶奶就守着小孙子过,日子很紧巴。这孩子得了急惊风,浑身滚烫,鼻翅扇动,四肢抽搐,陈五奶奶正急得两眼发直。陈泥鳅把十块钱交在她手里,说:“赶紧先到万全堂,磨一点羚羊角,给孩子喝了,再抱到王善人那里看看!”说着抱了孩子,拉了陈五奶奶就走。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对陈泥鳅的描写,没有浓重的刻绘,而是寥寥数语,轮廓井然,栩栩如生,收到了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B.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他不置产业,花钱散漫,喝酒赌钱,未曾留下积蓄,也不考虑娶妻生子,这都说明他是一个缺乏责任感和承担意识的人。
C.作者笔下的陈泥鳅不过是市井小民,所叙之事亦是日常琐事,但从中能令人感到他对底层人物的深切悯怀,对凡俗人生的悠长感喟。
D.作者选择生活中的某些原生态的碎片加以连缀,使这篇小说具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矛盾冲突,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灵与情感。
E.这篇小说的语言既追求生活语言的色、香、味、活、鲜,令人感到清新自然,又讲究文学语言的绝、妙、精、洁、雅,令人读来韵味悠长。
5.请简要分析陈泥鳅的性格特点。(4分)
6.像陈泥鳅这样身怀绝技,“一辈子没少挣钱”的人,却过着“不娶老婆”“不置产业”的生活,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意蕴?请加以探究。(6分)
(三)实用文本阅读(11分,共3小题)
路遥,一位充满着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家 郭军平
山原起伏、沟壑纵横的陕北高原既是一块贫瘠落后的地方,也是一块英雄辈出的地方。明末最大的农民起义就是从这里发起,撼动、摧垮了腐朽、垂死的朱明王朝。高迎祥、李闯王的故事在这里代代流传。再向北,就通向了浩瀚的沙漠、辽阔的草原,成吉思汗的英雄故事也在这里代代流传。处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叉地带的陕北人民,既有着固守家园的传统思想,也有着粗犷豪放、改变穷苦命运的游牧文化思想。在这里,特殊的地理文化环境既孕育出了温婉动情的陕北民歌艺术,也孕育出了像安塞腰鼓那样雄浑壮丽、吞天吐日的高原文化。这里曾经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一个曾经集中了全民族最优秀的人才的渊薮地。饱受
战争洗礼的人民往往饱含革命激情与革命信仰,他们曾经用自己的热血捍卫了红色革命政权,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块深受英雄精神洗礼的土地,一块饱受苦难与抗争浸染的土地,这是路遥精神成长的母土。路遥,就是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英雄的马兰花。一方面,它有着顽强的生命抗争力;另一方面,它又能给苦难中的人们带来美好和希望。在路遥成长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到精神导师柳青对他的指引作用。他在书信中曾经为柳青说过的这段话而激动:“从黄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故里和成吉思汗墓,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够了,然而,这么伟大的一块土地没有陕北自己人写出两三部陕北题材的伟大作品,是不好给历史交代的。”柳青的话深深地嵌入路遥的内心,令他激动不已。当然,柳青对路遥的期待与寄予的厚望,自然不言而喻。要说柳青在当代中国文坛的地位,尤其对陕西作家的深刻影响,那不亚于一面旗帜、一位精神导师、文学教父。因此,柳青的话以及柳青的伟大指导也就自然成为激励他冲刺文学高峰的精神动力。当然,这里还有诸如曹谷溪、陶正等一大批热爱文学的挚友们对他的文学帮助和启发,也有一大批欣赏他、帮助他的编辑老师的指导与教诲。正是受着他们帮助与激励,路遥一步步走向了事业巅峰。
苦难的土地给予了路遥坚韧不拔的精神,也给予了他昂扬向上的动力。在其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里的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等身上,我们总能看到路遥的影子——一个个充满着奋斗精神的形象,一个个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精神的形象。对于苦难的摆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是多么地热切啊。是啊,对黄土地苦难的深深理解与承受、反叛,一直主导路遥寻找美好的人生,路遥在寻找美好人生的途中,遇到了文学缪斯的青睐。这让他深深地迷恋下去。没有想到,他的一次次努力,都给他带来了荣誉与希望,是文学让他走出了苦难深重的黄土地;也是文学,让他深深地痴迷于其中而最终累垮在人生的路途上。
他反叛黄土地,但他更热爱黄土地。黄土地的苦难让他抗争、奋斗、反叛;然而,黄土地上勤劳、朴实、善良的人民,又令他深深感恩。他是一位不满足于现状的夸父,倒在逐日的路上。在文字的征伐上,他就像英雄成吉思汗一样,有着崇高的目标、宏伟的蓝图。可惜,经年累月的勤奋著作,终于让他积劳成疾,留下了诸多遗憾。他虽然英年早逝,但人生无憾,正如作品内容简介里写到的:“路遥的短暂人生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光焰,其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千千万万的普通读者。”
路遥是强者,是文坛硬汉。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洋溢着崇高英雄主义精神的人生。这种精神,对现今物质大丰富却缺少崇高精神追求的人们来说是最好的激励。我们的时代依然需要崇高信仰,依然需要崇高的人生追求。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不能做拜金主义的奴隶,更不能在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中度过。我想,这也是《路遥传》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精神启示。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宕开一笔,并没有直接去写路遥勤奋苦练的精神,而是从路遥生活的母土写起,虽为闲笔,其实不闲。
B.文章引用柳青的话,反映了柳青对路遥的影响力,路遥的文学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
C.本文语言生动、凝练,形象地表述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有些句子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D.文章最后点明路遥身上英雄主义精神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树立崇高信仰,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生命力顽强的马兰花来比喻路遥的文学精神,生动形象、鲜明准确,赞颂了路遥身上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
B.以夸父逐日之精神来比拟路遥攀登文学高峰的精神,恰到好处,突出了路遥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学的崇拜。
C.“文坛硬汉”是对强者的生动概括,也是对路遥精神的准确生动地描述,突出了路遥的英雄主义精神。
D.作者用《人生》《平凡的世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暗示读者,文中的主人公就是路遥,借此突出他的奋斗精神。
9.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路遥是一位充满着英雄主义精神的作家”?(5分)
二、古诗文阅读(50分)
(一)文言文阅读 (23分,共4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居下邳,为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群臣争功,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人或谓吕后曰:“留侯善画计策,上信用之。”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
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泽强要曰:“为我画计一。”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遮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以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劝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
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佯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齿,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日:“烦公幸卒调护太子。一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威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子不疑代侯。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坐不敬,国除。
10.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 劫:威逼、胁迫
B.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 爱:吝惜,吝啬
C.及燕,置酒,太子侍 燕:燕地
D.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 慢:傲慢、轻视
11.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 (3分)
A.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 /死者故臣等来耳
B.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C.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D.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人,良曾与客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逃到下邳,为人任侠。
B.汉六年正月,汉高祖刘邦封功臣,张良虽未有战斗功,但因“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高帝让其择留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C.张良深知“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在群臣争功的情况下,他“不敢当三万户”;刘邦对他的封赏,他极为知足。
D.本文节选部分有详有略,主要记叙了张良在刘邦智囊团中,特别是刘邦称帝后,帮助吕后出谋划策,保住了太子名位的故事。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一句出自试卷中的文言文)(14分)
(1)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4分)
(2)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4分)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分)
(4)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2分)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共2小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4.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父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5.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6分)
(三)名句默写(16分,每空1分)
16.(1)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 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
(8)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夸张手法来写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6分,共2小题)
1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浪潮集团有关人士认为,打车软件销售市场不瘟不火,根本原因不在于软件优劣,而在于目前广大乘客使用打车软件召车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②他前几年主动放弃了政府机关稳定的工作,下海经商发了财,成了暴发户,就目中无人起来,待人接物总是侧目而视,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
③文学家创作辅导材料汗牛充栋,而真正依靠这些辅导材料步入文学途径的人却可谓是寥若晨星。
④长期以来,我国的家电售后服务市场对服务企业、从业人员以及安全要求等都没有明确的规范,相关标准的缺失,使得家电企业服务各自为阵,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⑤许多人或许没见过这两位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
⑥人才选择去环境好、待遇高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无可非议,这促使我们做好留住人才的体制改革,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考古工作者在新发现于成都的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的古蜀人船棺墓群中,总共发掘了1800多件装饰精美的文物,成为研究古蜀地区的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现代社会,国家的每一分进步都需要亿万女性一起推动,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让广大妇女平等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的结果。
D.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流行并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的经济形态,近二十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两化融合、信息经济等概念也属于这一概念的范畴。
四、写作(60分)
19.有人说,生命不仅是燃烧,更是照亮。
对此你有何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语文答案
一、
(一)(9分,每题3分)1.C 2.D 3.C
4.【答案】(4分)B、D
5.(4分) ①好义也好利。他水性极好,经常在风浪中救助溺水之人,不取酬劳,是个善良仁义的水手;但也好利,“在死人身上,他却是不少要钱的。”②陈泥鳅是一个具有一般乡民的嗜好、自由散漫的浪荡子弟。他平时爱喝酒赌钱,不屑置办产业,没有多少人生追求。③陈泥鳅扶危济困,敬老爱幼。他经常在风浪中救助溺水之人,不取酬劳;暗中还会接济一些孤寡老人,却不事声张。④他对自身的生存境遇具有较为清醒的意识,对人生拥有一份责任感(要点1分,解析1分,答出两条即可)
6.(6分)①作者对以陈泥鳅为代表的劳动者怀有同情与忧虑之情。(2分)陈泥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虽有绝技,思想里总离不开“瓦罐不离井上破,大将难免阵头亡”的威胁,他对人生与未来有着担忧与焦虑。(1分)②作者表达了对淳朴的民风民俗,特定的地域文化中孕育成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怀念之情。(2分)陈泥鳅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但无论是救助溺水之人,抑或捞取尸首,无论喝酒,抑或赌博,他的人生揭示出一种独特的民间原生态及深刻的生命意识。(1分)(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7. (3分)B。“路遥的文学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形成”有点武断,作者并没有点明,只是谈到了柳青的话对路遥的触动和思考。
8.(3分)D
9.(5分)(1)受这块土地上英雄主义精神的熏陶;(2)柳青的话激励他冲刺文学高峰。(3)路遥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具有昂扬向上的力量;(4)文字的征伐上,像英雄成吉思汗一样,有着崇高的目标、宏伟的蓝图;(5)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洋溢着崇高英雄主义精神的人生;
10、C(3分)(“燕”通“宴”安闲) 11、B(3分)
12、B(3分)(错是高帝让其择齐三万户,张良拒绝说“不敢当三万户”,愿封留足矣。)
13、(1)(4分)当初皇上多次处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安定,由于偏爱的原因想更换太子,这些至亲骨肉之间的事,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又有什么益处。
(译出大意給1分“困急”“爱”“骨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一分)
14.AB(5分,A 3分, B 2分) A.乐景写哀请,反衬B.上下句内容反了。
15.(6分)①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2分);②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
(2分);③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2分);④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2分)。(任答3点,每点2分)
。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以乐景写哀情,诗人登楼所看之景与此时诗人自身之痛相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伤痛;联系背景可知,国家危难与自身之痛的对比,根据这几点概括作答即可。
17.(3分)D(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这里误用为销售不火;
侧目而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这里误解为鄙视地看着;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这里误用为水平高低不等;
寥若晨星,稀少得像早晨的星星。形 容数量稀少。 此处使用正确。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此处使用正确。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使用恰当。
18.(3分)B(A选项暗换主语,应该在“文物成为重要资料”,而不是“考古工作人员成为重要资料”;C选项一面对两面不当,“经济社会的建设”能够“参与”,但“改革发展的结果”只能是“共享”;D语序)
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隐居下邳期间,喜欢结交游侠之士。项伯在杀人之后,也曾到张良这里躲藏过。
十年之后,陈涉等起兵反秦,张良也拉起了一支百多人的队伍。听说景驹在留自立为楚王,张良便率领队伍去投奔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刘邦。刘邦正率领着几千人,在下邳以西扩张势力。于是张良便归属了他,刘邦拜张良为军中主管马匹的官。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讲给刘邦听,他都十分接受,还常常使用其中的计策。然而张良又常给其他人讲,他们却不理解。张良说:“沛公真是上天所赐。”于是便决定追随他,不再去见景驹。
汉六年正月,刘邦分封有功之臣。张良并未立下战场上杀伐的功劳,但汉高帝刘邦却说:“在军帐中出谋献策,使千里的战场取得决战的胜利,这是张良的功勋。让他自己在齐选择
三万户。”张良却说:“我从下邳起事,在留会见皇上这是天意让我归属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并不时取得成功,我自愿分封到留就感到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分封。”刘邦便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很多大臣进谏劝阻,都没能改变高帝确定不移的想法。吕后很惊恐,不知该怎么办。有人对吕后说:“留侯善于出谋划策,皇上信任他。”吕后就派建成侯吕泽胁迫留侯说:“您一直是皇上的谋臣,现在皇上打算更换太子,您怎么能垫高枕头睡大觉呢?”留侯说:“当初皇上多次处在危急之中,采用了我的计谋。如今天下安定,由于偏爱的原因想更换太子,这些至亲骨肉之间的事,即使同我一样的有一百多人进谏又有什么益处。”吕泽竭力要挟说:“一定得给我出个主意。”留侯说:“这件事是很难用口舌来争辩的。皇上不能招致而来的,天下有四个人。这四个人已经年老了,都认为皇上对人傲慢,所以逃避躲藏在山中,他们按照道义不肯做汉朝的臣子。但是皇上很敬重这四个人。现在您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让太子写一封信,言辞要谦恭,并预备安车,再派有口才的人恳切地聘请,他们应当会来。来了以后,把他们当作贵宾,让他们时常跟着入朝,叫皇上见到他们,那么皇上一定会感到惊异并询问他们。一问他们,皇上知道这四个人贤能,那么这对太子是一种帮助。”于是吕后让吕泽派人携带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和丰厚的礼品,迎请这四个人。四个人来了,就住在建成侯的府第中为客。
汉十二年,皇上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留侯劝谏,皇上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叔孙太傅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死命争保太子。皇上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那四人跟着太子,他们的年龄都已八十多岁,须眉洁白,衣冠非常壮美奇特。皇上感到奇怪,问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四个人向前对答,各自说出姓名,皇上于是大惊说:“我访求各位好几年了,各位都逃避着我,现在你们为何自愿跟随我儿交游呢?”四人都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义理,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皇上说:“烦劳诸位始终如一地好好调理保护太子吧。”
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皇上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说道:“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抽泣流泪,皇上起身离去,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他儿子张不疑袭封为侯。
留侯张不疑,在孝文帝五年(前175)因犯了不敬之罪,封国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