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8届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测试试题
★提醒:请将试题答案写于答案卷对应位置,注意填写时不要错行或移位。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第一卷 选择题(共1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分,共14分)
1.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秀美宜兴,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A.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 B.鼓励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
C.发展公共交通,提出低碳出行 D.禁止焚烧秸秆,减轻雾霾影响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用于医疗消毒 B.石墨用于制造铅笔芯
C.金刚石用于切割大理石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5. 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这里的“钙”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6.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表示混合物的是
12
7. 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遇到明火后,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天然气 B.氮气 C.氢气 D.一氧化碳
8.某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IrO4+),已知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由此判断铱元素的化合价为
A.+9 B.+7 C.+5 D.+3
9.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Fe B. N C. H2 D. 3C
10.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人物
B.化学之最
①相对原子质量测定:张青莲
②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拉瓦锡
③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门捷列夫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②相对分子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③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
C.物质鉴别所用的试剂
D.物质的用途
①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②二氧化碳与氮气:澄清石灰水
③水与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①氧气:炼铁、医疗急救
②一氧化碳:炼钢
③二氧化碳:灭火、气体肥料
1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八月桂花香飘四溢——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CO有毒而CO2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受热变大
12. 根据右图的有关信息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1
B.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D.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到1个电子
13. 作防腐剂使用的苯甲酸化学式C7H6O2,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12
A.苯甲酸中含有氧元素,但它不是氧化物
B.苯甲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
C.苯甲酸是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6个氧元素组成
D.一个苯甲酸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14.小丹同学对所学知识进行了下列总结归纳:
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②金属生锈、白磷自燃、食物腐败都属于缓慢氧化 ③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④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⑤二氧化碳气体是空气污染指标项目之一 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一氧化碳作还原剂。
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①③⑥ D.①④⑥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36分)
15.(8分)根据题目信息填写下列空格
(1)普通酸性锌锰干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MnO2可作____▲____,
MnO2中Mn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
结构中含有的NH4Cl氯化铵是由离子构成的,氯化铵中阳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
干电池在工作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Zn + 2NH4Cl + 2MnO2 = ZnCl2 + 2NH3↑ + X + H2O,则X化学式为__▲__。
(2)如下图A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A试管产生的气体化学式是___▲____,保持B试管中气体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
如下图B所示,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常用澄清石灰水,则检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6.(10分)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2
a
A B C D E F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
(2)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
如右图所示,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 若观察到 ▲ ,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和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同一套装置组合是____▲_____,用该装置组合制取氧气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制CO2,若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 (答出一点即可)。
(4)如下图所示,A管中盛有干燥的炭粉,C管中盛有干燥的氧化铜粉末,B、D两个U型管中装有碱石灰固体,用来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现将3.0g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缓缓通入A管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B管质量增加0.8g,D管质量增加3.3g,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计算进入C管和离开C管的一氧化碳的质量各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分)
17.(8分)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的时候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
12
_______和玻璃棒。
(2)操作②是向液体C中加入_____▲____,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3)经过操作①和操作②之后得到的液体D是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泡沫很少且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 (填“硬水”、“软水”)。
(4)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它能降低水的硬度,而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
(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常用氯气(Cl2)来进行消毒,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HCl)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8.(10分)古人云“处处留心皆学问”,你若善于观察,就会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发现问题】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在吹气的过程中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于是小强又将纯净的二氧化碳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1)小强做第二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强从老师那里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Ca(HCO3)2。
由此,小强推测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CO2与CaCO3和H2O反应生成Ca(HCO3)2的方程式_____▲_______。
此外,小强还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提出了如下猜想:
【提出猜想】Ca(HCO3)2受热能否分解?
【查阅资料】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CaCO3、H2O和CO2
【设计方案】小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来加热Ca(HCO3)2,加热时试管口要略____▲______倾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小强在实验室找到一瓶Ca(HCO3)2粉末,取少量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口附近有小液滴产生。据此,小强得出结论:Ca(HCO3)2受热能够分解。
【反思评价】(1)小波认为小强的实验不能证明Ca(HCO3)2受热一定分解了,小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热过程中有CO2产生。
12
选用试剂
实验操作方法
预想实验现象
结论
澄清石灰水
取适量Ca(HCO3)2粉末于试管中进行加热,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______
有CO2生成
(3)小红发现 CO2与CaCO3和H2O反应生成Ca(HCO3)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与Ca(HCO3)2受热分解的方程式在形式上近乎相反,于是联想到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也有类似情况,进行了如下课后小实验:
①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现象;
②将第①步实验得到的溶液置于酒精的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则下列选项中与小红进行的①②两步实验中石蕊溶液颜色变化情况相符的是_____▲_________(选择序号填写)
A. 紫色→红色→无色 B. 红色→紫色→无色
C. 红色→紫色→红色 D. 紫色→红色→紫色
写出小红第①步实验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第②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反应类型)。
12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二)
九年级化学答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u-64
第一卷 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1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二卷 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算4分,共36分)
15.(1)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a名称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组合:___________;
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①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计算及过程:(进入C管和离开C管的一氧化碳质量各多少)
17.(1)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1)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12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2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二)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
第一卷 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1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B
A
C
D
D
B
B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A
C
D
B
C
C
第二卷 非选择题(每空1分,计算4分,共36分)
15.(1)___催化剂____, __+4___, ____NH4+___, ___Mn2O3___。
(2)_____H2____, _______O2_______,
__________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__________,
____CO2 + Ca(OH)2 === CaCO3↓ + H2O____。
16.(1)a名称____锥形瓶____; (2)__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冒出__;
(3)装置组合:____BD____;
MnO2
方程式: ___2H2O2======= 2H20 + O2↑____;
优点:_____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______。
(4)①方程式:____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_______;
②计算及过程:(进入C管和离开C管的一氧化碳质量各多少)
解:设与木炭反应生成的CO质量为x
m(二氧化碳) = 3.0g—0.8g = 2.2g (1分)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
X = 2.8g (1分)
12
D管增加m(二氧化碳) = 3.3g
设还原氧化铜生成3.3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CO质量是y
利用方程式计算得到:y = 2.1g (1分)
m(一氧化碳)= 2.8g—2.1g = 0.7g (1分)
答:进入C管和离开C管的一氧化碳质量分别为2.8g和0.7g
17.(1)______过滤_______, ________漏斗________;
(2)_____活性炭_________;
(3)_____混合物__________, ______硬水_________;
(4)______蒸馏__________, _______煮沸___________;
(5)方程式:______Cl2 + H2O === HCl + HClO_______。
18.(1)目的:_____多次实验,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_________;
(2)物理性质:____能溶于水/易溶于水____
方程式:__CO2 + CaCO3 + H2O === Ca(HCO3)2__,
【设计方案】
____向下____, __防止试管口冷凝水流入试管底,使试管破裂___,
【反思评价】
(1)理由:_若碳酸氢钙粉末潮湿,加热后试管口也会产生小液滴,
(2)现象:_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
12
(3)____D_____,
方程式:___CO2 + H2O === H2CO3___
_____分解_____。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