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附答案山西太原五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附答案山西太原五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太原五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二 历 史(文)‎ 出题人、校对人: 张友、李晨 时间:2019.4.2‎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会盟属于西周的古礼,当时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至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这主要反映了:‎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B.分封制度逐渐崩溃 C.华夷秩序最终确立 D.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2.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C.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A.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 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 C.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 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 ‎4.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 A.旨在建立完整的赋役体系 B.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 C.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D.能够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5.魏晋南北朝时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材料中三省制演变:‎ A.从制度上消除了腐败的根源 B.是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是权力分割与制约的产物 ‎6.唐代中后期,御史台的御史在言事监察之前,一定要向御史台的长官汇报将纠弹什么事情。宋代取消了这一规定,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这一变化:‎ A.使监察官员敢于监察一切事务 B.有利于扩大御史台的监察范围 ‎ C.使监察机构摆脱了外在的制约 D.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 ‎7.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8.乾隆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并标榜,“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上述材料表明,乾隆帝时期:‎ A.政治统治比较清明 B.注重对官员的控制 C.官员管理比较严格 D.善于提高官员品德 ‎9.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 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 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10.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 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 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 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 ‎11.宋天圣元年,设置益州交子务,开始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以时间计算分界发行,每三年为一界,界满则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发行限额每界是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宋朝这一做法:‎ A.制约了交子的使用范围 B.表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C.造成了货币制度的混乱 D.有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12.明代法律规定民间典卖土地,自行立契,按则纳税,通过黄册、鱼鳞册的编制,使民田得以典卖、继承、赠予等方式流转,“田宅无分界,人人得以自买自卖”。这一规定:‎ A.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金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权属制度 C.有效解决了当时的人地矛盾 D.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集中体现 ‎ ‎13.《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 。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商业行为需要规范 C.不法商人遭到严惩 D.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14.在吐鲁番地区考古中发现大量唐代文书,其中公文书内容涉及土地、户籍、赋役、军事、诉讼和馆驿等,私文书内容多为借贷、买卖契约等;此外还发现《千字文》等蒙书。这反映了当时:‎ A. 西域地区全面接受中原文化 B. 唐朝有效加强对西域的管理 C. 唐朝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D. 西域地区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15.17世纪,郑成功所属的郑氏集团从葡萄牙控制的澳门购进丝织物运往日本,再从日本买进货物运到菲律宾转售给西班牙人;或从中国满载货物运往中南半岛和马六甲等地贸易。再换回苏木、胡椒等。这反映出当时:‎ A. 朝廷利用地方势力进行外贸 B. 中国是远东贸易的主导国 C. 海禁政策逐渐得到放松 D. 国际经济区域具有互补性 ‎16.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话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促进争鸣局面的出现 B.使得土地逐渐私有化 C.有利于维系分封体制 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17.《淮南子》记载,“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即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论”。该记载认为儒、墨两家:‎ A. 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B. 把六艺看作先圣之术的精华 C. 主张维护礼乐制度 D. 要求地主阶级重视先圣修养 ‎18.战国以来,“人自为礼,家自为俗,岂知古之司服有制哉”,秦汉以来统治者着手整饬冠服,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冠服体制逐渐成型了。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 B.中华文明缺乏必要的持久连续性 C.礼乐制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 ‎19.董仲舒认为:君主统治百姓,让他们有欲望追求,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让他们纯厚朴实,但不能没有欲望。有欲和无欲,各自都能得到满足,则君主之道就有了合适的尺度。材料反映了:‎ A. 天子应该关注百姓并实行仁政 B. 为君之道需注重“无为而治”‎ C. 百姓的欲望应当符合三纲五常 D. 利益杠杆是君王的驭民之术 ‎20.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 A. 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 B. 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 C. 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 D. 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 ‎21.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材料信息说明:‎ A. 理学本质是儒家学说 B.理学吸收了佛道学说 C. 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D.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 ‎22.宋代,在养亲法令的保障下,官员履行养亲义务拥有较多的选择。他们可以迎侍祖父母、父母,也可以中请闲职解决养亲问题。同时还可以致仕、辞官养亲。据此可知,宋朝统治者:‎ ‎ A.以孝养作为考核官员的主要标准 B.重视儒家的忠孝品格 C.弱化了血缘亲情对社会的影响力 D.意在强调官员知行合一 ‎23.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前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B.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4.黄宗羲曰:“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而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思想相近的是:‎ A.“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 C.“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D.“个人如果把私利凌驾于社会利益至上,他就应受强制去遵守公共意志”‎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 清朝奠定了近代中国领土疆域的基础。这个统一是在清王朝的统治下实现的,但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完成的。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近代,随着外国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边疆危机、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掀起救亡图存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血与火的斗争中,中华各民族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对立者,其整体性更加突出,各族人民由自发联合走向自觉联合,中华民族由一个自在的整体升华为一个自觉的整体。“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凝聚民族、维护统一、保卫边疆的强大精神力量。‎ ‎——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发展为一个自觉整体的历史原因。(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最具影响的四种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这一说法最早由英国科技史学家、汉学家李约瑟于1942年正式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 ‎ 早在1550年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最具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也提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19世纪六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将这些发明的意义推到了一个高峰。到了19世纪末,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了造纸术。 ‎ 结合材料本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四大发明”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 材料 魏晋南北朝(220 一 589)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这一时期,道教经过分化与改革,使道教从早期道教那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发展为有相对完整的经典、教义、戒律、科仪和教会组织的成熟宗教,并由早期民间宗教团体逐渐转变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东晋的葛洪(284~364 或 343)无疑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抱朴子·内篇》是道教史上一部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有多种方术的包罗万象的重要著作。” ‎ 东晋的葛洪一生成就很多,其著作主要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在《抱朴子·内篇》中他还具体地描写了炼制金银丹药等多方面有关化学的知识,例如“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 在《肘后备急方》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葛洪还提出了不少治疗疾病的简单药物和方剂,其中有些已被证实是特效药: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在《抱朴子内篇·仙药》 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葛洪的主要贡献。(7 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官方化的时代背景。‎ ‎(8 分)‎ ‎2019.4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ABACD DDBAD DBBDD AADDD ABAD 二.材料题:‎ ‎25.答案:(1)发展:剔除华夷之辨;推崇君主专制;推崇“大一统”政权;构建政权承绪(延续)的正统论;确立“大一统”的历史评判标准。(7分)‎ 影响: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融合;加强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6分)‎ ‎(2)原因:‎ 文化因素:发端于先秦的“大一统”思想影响深远;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政治条件: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大一统”政权;清朝奠定近代中国领土疆域;长期的民族交融;清代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直接原因:近代列强入侵,各族人民共御外侮;近代民族危机深重,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积极传播“中华民族”观念。(12分)‎ ‎26.(略)‎ ‎27.(1)道教系统化官方化;推动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影响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任答两点 5 分,三点 7 分) ‎ ‎(2)国家分裂 ,社会动荡;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以儒学为核心的三教合流趋势的逐渐形成;葛洪对道家的改造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任答四点 8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