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第六次考试试题(带解析河南南阳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历史第六次考试试题(带解析河南南阳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1. 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荷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 A. 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 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 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 道家主张天人和谐 ‎【答案】B ‎2. 汉代察举制实行初期,被察举者都有一年的试用期,只有胜任者才能转为正式官员,若不胜任,则就要被撤换掉,而且推荐者也会因此受罚。由此可知,当时察举制 A. 形成了严格的选拔程序 B. 旨在培养正式合格官员 C. 注重保证察举“质量”‎ D. 将察举权收归到了中央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被察举人不是直接任命为官,而是先试用再正式任命,并且对不合格者的推荐人也要负连带责任,这既防止了滥举现象,又提高了官员的实际能力,体现了对官员质量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任用程序,而不是选拔程序,A项错误;察举制主要是在选拔官员,进行试用是在培养合格官员,B项错误;察举制下察举权在地方,而任用权在中央,D项错误。‎ ‎3. 唐代天宝初年,政府曾在长安举办一次史无前例的盛大的“得宝”展览会,所展览物品多来自南方,其中相当部分是南方各郡的丝织品。这反映了 A. 南方成为纺织业中心 B. 北方生产技术严重落后 C. 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 D. 南方各郡经济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得宝”多来自南方,说明各种工农业生产品已优于北方,这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虽体现了南方妊织技术较高,但不能说明是妊织业中心,A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北方技术的落后,B项错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宋代以后,C项错误。‎ ‎4.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 农业仅赖百工 B. 百工亦为本业 C. 农工比重适当 D. 农工任其消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农末适均”即农业与工商业协调均衡发展,这一思想符合工商业发展的社会潮流,C项正确。中国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材料中的思想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不可能扭转重农抑商政策、较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A、B、D三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经济政策·工商节本 ‎5. 辛亥革命期间,许多省份是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如1911年11月5日,在张謇等人推动下,江苏巡抚程德全在苏州就以宣布“独立”的形式实现了“和平光复”。这反映了 A. 暴力革命受到极力排斥 B. 封建统治基础已瓦解 C. 革命派的力量不断壮大 D. 革命形势的发展迅速 ‎【答案】D ‎【解析】张誊是立宪派,程德全是旧官僚,他们也宣布“独立”和“光复”,说明一些非革命党人也加入到了革命潮流中,这是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和平光复说明清政府统治已失去各地的支持,但不能说明暴力革命不被接受,A项错误;封建统治基础是封建经 济,因而不能说明封建经济的瓦解,B项错误;材料中的人物不属于革命派,因而不能说明革命派力量的壮大,但能说明革命形势的发展,C项错误。‎ ‎6. 据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统计,中国17个省市的纺织资本在工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为12.5%,总产值为15.9%,工厂数量为39.5%,工人数为61.8%。由此可知,当时 A. 纺织工业技术最为先进 B. 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C. 传统纺织业已完全崩溃 D. 遏制了西方的商品倾销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近代工业中纺织业占到了近一半的比重,这说明其他近代工业发展较弱,工业部门没有得到均衡性发展,是工业结构不合理的体现,B项正确。妊织工业所占比重大不等于技术先进,A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传统纺织业的崩溃,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对西方商品倾销的影响,且中国近代纺织品技术落后,无法与西方纺织品竞争,D项错误。‎ ‎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表中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 制度名称 国民革命时期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时期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抗日战争时期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解放战争时期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答案】C ‎【解析】从表中看出,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就注意建立广泛性人民代表,建国后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对之前制度的继承和发展,C正确;因为抗战时期的三三制,就包括一切抗日力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A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工农团结及苏维埃代表制度就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不能说是独创性,排除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制度,而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性质,排除D。‎ ‎8.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 A. 国有企业改革已确立 B. 对外开放开始启动 C. 改革与开放同步加大 D. 国内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建立经济开放区是为了以对外贸易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加大了力度,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体现国有企业改革,A项错误;对外开放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开始了,B项错误;材料现象不能说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能带动国内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9. 《十二铜表法》规定,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后来法律又规定,生来自由人与解放自由人不得通婚。这说明 A. 法律存在一定的保守性 B. 公民间存在严重不平等 C. 平民权利缺乏法律保障 D. 注重保护罗马的公民权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罗马法律将婚姻缔结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社会各阶层缺乏互动和交流,这是法律保守性的体现,A项正确。平民与贵族不得通婚不能说明公民间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因为平民作为公民,他们彼此间是可能通婚的,B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平民的权利,只限制其通婚范围不能说明权利不受法律保护,C项错误;公民权是指政治经济权力,材料既不能体现公民权受损,也不能说明保护公民权,D项错误。‎ ‎10. 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对于达成宏观国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避免两者共同成员的权利义务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两个国际组织已经在日常工作和各自 的管辖范围方面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合作关系。这两个组织的相同职能是 A. 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 探求汇率稳定防止江汇率贬值 C. 维护国际贸易公平秩序 D. 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两项所描述的都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故AB项错误。所描述的只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可以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 ‎11. 下图是1923年~1926年间苏联私商等售贸易额在整个零售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 A. 新经济政策日益走向了废止 B. 苏联国民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C. 苏联社会消费需求日益萎缩 D. 工业化建设压缩了消费空间 ‎【答案】A ‎【解析】示意图中私商零售贸易额的持续下降,说明私营商业受到了压制,这明显与新经济 政策中鼓励发展私营工商业政策不符,从而说明新经济政策走向了废止,A项正确。私商零售贸易额的下降,并不能说明经济的衰退和社会消费需求的萎缩,B、C两项错误;此时期苏联工业化建设还没有开展,D项错误。‎ 点睛:一般以统计表、柱状图、饼状图等形式作为载体,给出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而命制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题技巧:四步法 第一步:读图文,看求答抓信息。即抓住设问角度及题干中的有效信息。‎ 第二步:读表头看表注,抓住中心准确定位。即抓住表头、标注、图标反映中心问题。‎ 第三步:读内容逐项看,观趋势比差异。即抓住表格、图片中的细节信息,纵向看趋势,横向找差异。‎ ‎12.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后者一锤定音,解决了长达36天的总统难产危机。这段材料 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表明司法权实际上高于行政权 C. 显示最高法院掌握立法权 D. 说明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无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和民主党候选人戈尔在决定命运的几百张选票上发生争议,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正确。司法权不可能高于行政权,应该是制衡关系,故B排除。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故C错误。总统人选与选民意愿紧密相关,故D错误。‎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权力制衡 ‎1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 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蒲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 ‎——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 ‎——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比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商业上的不同之处。‎ ‎【答案】(1)原因:①山西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是国家政治、军事重地,有利于经济交流。②晋商主动寻求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③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⑤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 ‎ ‎(2)不同 根源:晋商的壮大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产物。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职能:晋商是民间地域性商人群体。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国家职能,拥有政治、经济、文化和颁布法律等权力。‎ 范围:晋商主要是从事国内贸易。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主要从事国际贸易。‎ 性质:晋商的经营是封建经济结构下的商业活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业贸易活动伴随着殖民扩张和掠夺,并具有近代商业的性质。‎ ‎【解析】(1)依据 “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 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得出山西位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汇处,是国家政治、军事重地,有利于经济交流;依据“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得出晋商主动寻求国家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依据“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以得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国内市场兴起;依据“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得出晋商经营领域广泛,善于经营管理。‎ ‎(2)不同:依据材料一、二,以及明清时期晋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出现的史实,从产生根源、性质、职能、范围等方面比较二者不同。‎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多利亚女王(1819年5月24日-1901年1月22日)。1836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继位,在位64年,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从丈夫那里学到“阴谋、收买、强权、先下手为强、武力侵占”等谋略。1857年,一场设计巧妙的阴谋使英国获得了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第二年,在大英帝国沿海殖民地的版图中又增加了印度——帝国王冠上的一颗明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在位期间,英国在经济、科学、文学、艺术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材料二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17岁被选秀入宫,27岁垂帘听政,执政48年。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用李鸿章等汉臣开办洋务运动,庚子后“新政”废科举、倡新式教育,禁止妇女缠足等。慈禧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变动的格局,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等,治理国家的难度要远超历代的帝王。慈禧皇太后的选择,一直是以妇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 比较材料一、二,提取两组有关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治国的对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信息1.都重视发展近代化。维多利亚促进了英国经济、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君主立宪政体最终确立;慈禧太后重用汉臣开展洋务运动,近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信息2.政治制度不同。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已经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工业革命;慈禧太后时期中国依然是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仍然占主体地位。‎ 信息3.治国重点不同。维多利亚注重实力扩展;慈禧太后注重内政控制。‎ 信息4.执政效果不同。维多利亚时期积极开展对外扩张活动,形成了“日不落帝国”;慈禧 太后时期屡遭外国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日益深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 ‎......‎ 考点:近代史·中西方近代史·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 ‎1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官位世袭和学术世传等种种关系,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风气日薄,政令日败。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除死亡外,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大量流入豪家大姓,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在这两重恶劣环境的交迫下,曹操进行了改革。他禁止士族结党连群,用屠戮手段削弱大族势力;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建安元年开始,他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通过民屯制度,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 ‎——摘自蒙思明《曹操的社会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曹操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改革。‎ ‎【答案】(1)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豪强地丰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战乱、饥馑、疾疫导致人口急剧减少;豪强地丰隐匿人口,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剧减。‎ ‎(2)曹操改革沉重打击了世家人族势力;“唯才是举”,大胆选拔人才;创立屯田制度,恢复农业生产,增加赋税收入。 改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根本扭转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的趋势。‎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风气日薄,政令日败。”可知其背景为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根据材料中“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可知其背景为豪强地主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根据材料中“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可知其背景为战乱、饥馑、疾疫导致人口急剧减少,豪强地丰隐匿人口,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剧减。‎ 第(2)问根据材料中“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可知其作用为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根据材料中“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的信息,可说明其作用有促进了人才的选拔;根据材料“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说明创立屯田制度,恢复农业生产,增加了赋税收入;根据“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说明改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但没有根本扭转东汉以来政治日益腐败的趋势。‎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曹操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的解读技巧: 注意材料的出处、作者、注释,特别要注意材料的首尾两句话;对比较长的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并归纳层次大意;对比较短的材料进行分句,并归纳句子大意;注意材料当中所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转折词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