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 (共计34分,每空2分)
1.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
图(1) 图(2)
2.如图(2)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选填“音调”或“响度”、“音色”)
3. 你留意过吗?刮风的时候,如果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便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 (选填“高”或“低”)。
4.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 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 和实验。
5.单位换算:某种纳米颗粒直径约10 nm= m;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大约500 ml= m3。
6.八年级的小玉同学在学习了测量长度知识后,她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分别为:18.25cm、18.26cm、18.25cm、18.27cm,她测量的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
7.读出图(3)中温度计的示数: 。
图(3) 图(4)
8.现代城市街道上都会设置噪声监测设备。如图(4)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
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这个数字反映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9.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巢湖市获得2017年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巢湖的变化很大。图(5)是城市中的公共厕所内安装的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湿手吹干,它是应用了 的物理原理。
图(5) 图(6)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八年级的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6)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6)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1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
二、选择题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共10×3分=30分)
12.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八年级的小梅同学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她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梅同学“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B.进行实验 C.收集证据 D.分析论证
13. 近年来,雾霾波及我国更多的省份,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可吸入颗粒物PM2.5是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的粒径小于或等于2.5( )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4.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7)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大约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图(7) 图(8) 图(9)
15. 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8)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16.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9)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17.如图(10)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18. 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冰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0
1300
-259
A.在-260℃时,氢是固态 B.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C.水银温度计在-40℃时能够使用 D.在0℃时的水不一定是固体
19.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
图(11)
20.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1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图(12)
21.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小水珠及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的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再凝固成固体冰粒,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
(共27分,22题每空1分,23题每小题2分,24小题每空1分,25、26小题各4分)
22(8分).八年级的小华同学与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13)所示。
图(13)
在此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
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 的问题;
(1)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关系;(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或“实”);
(4) 小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 小组的晓敏同学将玻璃板倾斜了一定角度, (选填“能”或“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一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
23(6分). 如图(14)是八年级小燕同学在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图(甲)中她将自己佩戴的400度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烛焰的清晰实像。
图(14)
(甲) (乙)
(1) 在图(乙)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
(2) 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C.远离透镜 D.靠近透镜
(3)小明同学所佩戴的眼镜的焦距是 。
24(5分). 小明用图(15)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
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60
67
73
79
80
80
80
84
88
93
图(15)
(1)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盛有某种物质的大试管、盛有适量水的烧杯、酒精灯、火柴、玻璃棒、石棉网、铁架台、 、 ;
(2)根据实验结果,你判断该“某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条件是: 、 。
25(4分). 图(16)是八年级小敏同学开展的一次课外小实验。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她将冰块放人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加黑的文字作出解释:
(1) ; (2) 。
图(16)
26(4分).如图(17)是凸透镜所成的像A'B ' ,F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图中成像情况,完成光路图,并找到物体AB。
四、简答和计算题 (共9分,27题5分,28题4分)
27(5分).汽车沿平直公路匀速驶向一座高山,汽车的速度为10m/s。途中司机按一次喇叭,2秒后司机听到回声,司机按喇叭时汽车距山脚的距离是多少?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28(4分).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并达到节能的目的。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简要解释。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1. 1.76cm(符合均可) 2.响度 音调 3.高 4.规律 观察
5. 10-8 5×10-4 6.18.26cm 7.-22℃ 8. 响度
9.温度高、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蒸发加快
10.10cm~20c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