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期末检测(二)2018、1
一、选择题
1. 一个无风的早晨,小明骑着自行车去上学,在快速行驶的途中觉得有风迎面吹来,此时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公路两旁的房屋C.小明他自己 D.公路两旁的树
2. 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共用时10秒;测得第5秒末的速度为9.0m/s,第10秒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来源:Z&xx&k.Com]
3. 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4. 以下措施中,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厦门岛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B.鼓浪屿禁止商家导游使用扩音器
C.地铁施工时给机器加润滑油D.部分BRT路段两侧设有透明板墙
5. 科研人员发现,将一种合金液添加到两金属块之间,合金液固化后能把金属块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常温焊接.这种合金液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现象相同的是
A.初春,薄雾缥缈 B.盛夏,夜深露重C.深秋,天降浓霜 D.寒冬,滴水成冰
6.下列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
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
7.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8. 视力检测时要求被测的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如图所示,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是3m.为满足测量要求,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1m B.1.5m C.2m D.2.5m
8题 9题
9. 如图在一块玻璃砖内,一束平行光线恰好正对着玻璃内铁饼形状的空气泡射去,则光束通过空气泡( )
A.仍为平行光束 B.变为发散光束C.变为会聚光束 D.无法确定[来源:学。科。网]
10. 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不是
C.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
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红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当她把蜡烛移到距透镜1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12. 使用幻灯机时,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应该怎么样调节( )
A.同时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B.同时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C.增大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缩小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D.缩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增大幻灯机到屏幕的距离
13. 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球内气体的体积与密度的变化情况
是( )
A.体积减小,密度增加 B.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C.体积增加,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不变
14. 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来源:Zxxk.Com]
15. 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3.0×103kg/m3 10g B.1.7×103kg/m3 10g
C.1.4×103kg/m3 20g D.1.0×103kg/m3 20g
16. 如图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在0℃~4℃范围内具有热缩冷胀性质
B.水在4℃~10℃范围内具有热缩冷胀性质
C.水在任何时候都只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D.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
二、填空题
1. 如图1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如图2所示,木板的长度为___________cm.
1题 3题
2. 小明用塑料卷尺测一张桌子的长度,他不怕麻烦测了五次,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75.1cm、75.2cm、75.1cm、77.2cm、75.3cm,但以上测量记录有一次记错了,是第________次.剔除错误数据后,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有关.
4. 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_______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______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______℃.
5. 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即___________,以实现对电视的控制.如果不把遥控器对着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调整角度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利用了光的_____.彩色电视画面上的色彩是由红、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6.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___(左/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7. 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图甲是她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水球相当于______镜,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种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李佳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10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照片(如图乙),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的条件是f____10cm(选填“>”“<”或“=”).
8.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_____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_________图.
9. 水具有反常膨胀的特性,在0~4℃范围内它是热缩冷涨的,因而水在_______℃时密度最大.寒冷的冬天湖里的水总是首先从________(选填“水面”或“水底”)开始凝固.
10. 质量为0.5kg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2.0kg,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1.7kg,此液体密度为___________kg/m3(ρ水=1.0×103kg/m3 )
三、作图题
1. 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2.
如图,根据近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3. 如图所示,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1. 小红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关系.
(4)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小红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她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使蜡烛火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上,这样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如图乙,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 10cm 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 35cm 处,光屏应向_____(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当蜡烛移动到标尺 45cm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标尺 45cm 处_____(左/右)侧附近,可以使虚像更大;
(5)在图乙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凸透镜/凹透镜)才能实现.______(近视/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6)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透镜前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_.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
3. 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做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时,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分度盘的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左/右)端调节.
(2)在测量石块质量时,他发现往右盘中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他应移动______使天平平衡.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3)在量筒中装入50mL的水,把石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体积是__cm3,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4)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小蜡块的质量为89g,用铅笔把小蜡块刚好摁进水中,排开的水质量为0.1kg,则小蜡块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4. 小华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将内容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_______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使托盘天平平衡.(均选填“左”或“右”)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1所示,则他的操作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
(3)重新调节好天平,小华称得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4.8g,然后将一部份酱油倒入量筒中,如图2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得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________cm3,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是______g,酱油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4)如果小华将酱油倒入量筒时发生了飞溅,有少许酱油残留在量筒内液面上方的筒壁上,一直未流下去,则他所测得的酱油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5)如果实验中量筒打碎而无法利用,小华灵机一动说,只要再添加一些水,不用添加其他器材,同样可以测出酱油的密度.他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五、计算题
1.一个铁球的质量是1.58kg,体积是0.5dm3,通过计算判断这个铁球是空心 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体积有多大?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酒精,则该球的总质量是多少?(已知ρ铁=7.9×103kg/m3、ρ酒精=0.8×103kg/m3)
2. 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底面积2×10-2米2.容器A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距容器底部0.1米;B容器中盛有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ρ铁=7.8×103千克/米3)
求:
(1)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若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等于A容器中水的质量,求酒精的体积.
(3)若2700克的铝块和质量未知的铁块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后,两个容器中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液体不溢出),求铁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