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高一历史第五次月考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卷选择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其意图是
A.扩大地方的权力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整饬地方的吏治 D.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
2.右图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故宫》中的一幅截图。该纪录片还介绍称“三司”分掌地方
军政、行政、监察。这一画面主要反映了
A.明朝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及职能 B.明清时期故宫里所设机构的演变
C.明朝行政、议政、决策民主化特征 D.明朝中央行政机构
3.宋代文天祥说:“本朝惩五季之乱,消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浸弱,故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文天祥在此强调的是
A.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 B.宋代中央集权软弱无力
C.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 D.宋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
4.“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是中国“家天下”的开始 B.周代分封制的对象全是王室子弟
C.分封制与宗法制两者紧密结合 D.周政权是垄断性的中央集权
5、据《旧唐书职官》记载:“有唐以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
算。其次以流外入流(未被编入正式官职,但任满2一定年限之后,经过考试合格,可以到吏部参加栓选后授官)。若以门资入仕,则先授亲勋翊卫,六番随文武简入选例。又有斋郎、品子、勋官及五等封爵、屯官之属,亦有番第,许同拣选。”据此可知
A、唐代的选官途径有三种 B、未被编入正式官职的小吏无缘做官
C、科举制是当时最重要的选官途径 D、以才学取代门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6.1859年,清军与英国和法国军队大沽口之役后,咸丰帝说:“惟驭夷之法,究须剿抚兼施,若专事攻击,恐兵连祸结,终无了期,不如乘此获胜之后,设法抚驭,仍令就我范围,主为妥善。”这说明( )
①清政府不愿与英法激化矛盾 ②咸丰帝对进行大沽口之役有所悔意
③咸丰帝决心一心对外 ④清政府对英法缺乏了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③④
7.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8、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被列强接受后,美国认为“外交上从来没有比此更辉煌和更大的胜利。”“它保护了现在的利益,保护未来的利益,使美国立于一个牢不可破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于
A、形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同盟,确立了美国盟主地位
B、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商品自由开放,美国凭借其精美商品扩展中国市场
C、防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既得了利益又获得中国政府的感激
D、是美国侵华政策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9.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是对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华北交通要道的破袭;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任务是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扩大战果;第三阶段(10月6 日至翌年1月24 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百团大战 D.徐州会战
11.“他(孙中山)进校以后,天天谈革命……常常谈起洪秀全,称其为反清第一英雄,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兴中会革命史要》)孙中山崇拜洪秀全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将暴力斗争矛头直指满洲贵族统治 B.彻底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C.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的剿杀 D.表达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1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13.“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①消灭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③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宣言》1922年7月)该纲领表明中共( )
A.第一次确定了自己的社会主义革命纲领 B.找到了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
C.对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了正确的认识 D.是一个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14. 1926年7月4日,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宣言中说:“居今日之中国,除少数军阀、官僚、买办、财阀之外,全国人民入则有老弱待哺之忧,出则无立业谋生之地,行则逢掳身丧命之变,居则罹举家冻馁之祸,灾害深于水火,困苦甚于倒悬,凡此皆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卖国军阀之窃权之所致也。”为此,国民政府( )
A.召开国民党“一大” B.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C.整编国民革命军 D.发动北伐战争
15.《西方文明史》中记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历史使人们越来越难以像以往那样对进步深信不疑……,这是令人幻想破灭和感到绝望的年代。”但在这一时期的中国,有的人却感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喷薄欲出”,这是因为( )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诞生,让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
②国民革命彻底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正面战场迎来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④
16.“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17.“‘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
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9.1945年7月黄炎培与毛泽东进行了窑洞对话。黄炎培在谈到历史发展时,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 B.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进行三大改造,努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开展抗美援朝运动,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
20.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1.“可以将上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 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22.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明显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
A.制定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确立“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D.提出“打倒美帝苏修”的主张
23. 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24.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年)
1957
1965
1972
1972
1973
1974
1978
1980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美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5.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26.约翰.索利在《雅典的民主》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会议成员是如何选出的,但似乎是由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显然,会议握有相当实权,尤其在监督国家官员和制订公民大会议程时,更是一 言九鼎。”“三个上流阶层的代表组成”的是()
A.梭伦时期的元老院 B.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
C.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D.伯里克利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27.“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 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 D欧美的代议制度
28.《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了立法者不得为个人利益立法,贪官污吏应受到惩罚,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被处死刑;第八表限制了利率,每月利息不得超过1%;第三表规定了还债的30天“恩惠期”等等。有关《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 )
A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 B保护了自由人的利益
C强调司法程序的严格 D突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9.“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在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30.西方学者哈里斯感叹道:“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在读了古代的相关记述之后,就会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雅典的法庭是在具有说服力的演说者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它们较少关注法律条文。”这表明当时古代雅典 ( )
A.缺乏明确的法律意识 B.法庭注重民主程序的操作
C.出现“强人政治”局面 D.突出辩论在司法中的影响
31.《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 )
A.诸法合体、私法为主 B.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
C.体现了理性原则、平衡观念 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32.罗马法体现了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特点,在程序法方面作了很多规定。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托辞不去或企图逃避,原告有权拘捕之;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防止司法部门以权谋私 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
33.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流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A.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
C.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34.恩格斯说:“后世的立法,没有一个像……古罗马的立法那样残酷无情地、无可挽救地把债务者投在高利贷债权者的脚下,——这种立法,是纯粹由于经济强制,作为习惯法而自发地产生的。”
材料说明古罗马的法律
① 保护私有财产为宗旨 ②保留了一些习惯法的法规
③ 着重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④强制调解经济生活中纠纷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36.珍妮弗∙托尔伯特∙罗伯茨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一书中论及“权力和威望是来自少数几个富有家族之人所具有的特权,这一观念在任何人记忆所及的时间里,都是希腊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制定“陶片放逐法” B.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C.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D.实行公民津贴制度
37.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实行“陶片放逐法”
司法独立
C
克利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D
伯里克利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
民主监督
38.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本国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法律化是近代社会在政治上的突出特征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39.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 资产阶级害怕代议制 ② 代议制具有历史进步性
③ 工人阶级斗争方式出现新变化 ④ 普选制使得阶级斗争学说失去依据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40.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表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 实
推 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
B
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美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第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C
178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
法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41.1832年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激进分子甚至制订了秘密的武装起义计划,由于代表贵族势力的托利党的让步,议会改革终于获得成功。下列不属于斗争的成果的是()
A.取消许多衰败选区 B.新兴工业城市取得更多议席
C.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了王权 D.英国的议会制度更加完善
42.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1832年 《议会改革法案》
1867年 第二次议会改革
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1948年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
A. 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43.据报道,由于民主党、共和党在移民问题上分歧严重,美国参议院于2015年2月23日第四次未能通过国土安全部新一财年预算案。这意味着,如果美国国会不能再该周内通过新预算案或临时拨款案,国土安全部十多万雇员将从2月28日起停薪。据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影响了国土安全部的正常运转
B.美国两党在某些问题上互不相让,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美国两党交替执政、互相监督,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美国两党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严重威胁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44. “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它是被造的,但它可以破坏;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
在行动中它却具有毁灭性。”这里的“它”是指( )
A.国王 B.议会 C.内阁 D.首相
45.《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利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出作者的核心主张是 ( )
A.维护各州的权利 B.争取民族独立 C.强化中央政府权力 D.建立民主制度
46.阅读下列鸦片战争前英国国内政治活动的大事记:
1840年1月16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议会演说时声称中国禁烟使英商蒙受损失,并影响英王“尊严”。
1840年4月7日至9日,外交大臣巴麦尊在议会辩论中提出出兵进攻中国。
1840年4月10日,英国议会下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对华战争军费案。
1840年4月10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项论述正确的是
①英王在议会演讲但不立即决策说明元首是虚位,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英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说明国王在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③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说明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④议会通过对华战争费案后英王同意对华宣战,说明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7.1934年6
月,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这—规定反映出
A.美国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
C.美国总统行使外交权力将不受限制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
48.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杰斐逊代表的共和党主张限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实行平民政治;汉密尔顿代表的联邦党支持建立强力政府和精英政治。最终国会由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组成。国会建设方案体现了
A.联邦制共和政体尚未完善 B.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妥协理念
C.美国制度设计的集权原则 D.政治精英掌控了权力的中枢
49. 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有民主政治特色的封建主义国家 D.现代工业较发达的封建军事国家
50.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先后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①实行责任内阁制 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 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二卷(50分,三道材料题)
51.(20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古今中外人类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的《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三
人类几千年政治文明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要与一国的国情相适应。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伟大实践,是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选择。——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走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这条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而且正在逐步实现把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
——2005年10月19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比较雅典公民大会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不同之处。(6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确立的特点。(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政治民主化进行了怎样的探索。(6分)中国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艰辛历程有何启示?(2分)
52.(18分)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就伯利克里时代来说,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约四万人,其中有二万三千人从军常驻国外,还有一些人派驻盟国境内任监察官。留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公民,老弱病残者不少,加之乡下农民和城镇手工业者难以与会(公民大会)。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自由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材料三 《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这种机制实际上是由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关系组成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雅典在公民权的法律规定方面有何缺陷?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享有和行使公民权两方面加以说明。(6分)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内容。说明这种机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8分)
53.(12分)近代以来,各国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逐步发展和完善。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教版教材》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民主精神?(4分)
(3)材料三以法律形式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4分)
高一历史月五答案
1-5BACCD 6-10CABDC 11-15ABCDC 16-20ADDAD 21-25BCBCD 26-30BBADD 31-35ABCCC 36-40BBABD 41-45CBDCC 46-50DABBC
51.(20分)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专政。(6分)
(2) 特点: 通过立法来确立民主政治;
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
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6分)
(3)扩大城乡基层民主的选举制度;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等。(6分)过程漫长、曲折前进,需要不断发展完善;具有时代性、阶级性。(2分)
52.(18分)
答案 (1)缺陷:只有少数人享有和行使公民权。
说明: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
由于对外驻军、派驻盟国、农民和手工业者难以与会,真正能够行使公民权的也只是少数公民。(6分)
(2)趋势:王权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扩大。(4分)
(3)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度。
影响: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8分)
53. (12分)
答案(1)原则:三权分立(分权制衡);(2分)
目的:防止专制的出现,巩固民主政权(2分)
(2)精神: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权利(任何两点即可得4分)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