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三模试题(共4套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四)‎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宁夏吴忠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对宇宙深化、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味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玄学的“忘言得意”论,无论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文学艺术的欣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主观随意性。这从一方面来说,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缺乏精确性的弱点,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和灵活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如玄学本身,即是借用这种思维方式,才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从而开创了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宋明理学正是继承着这一方法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楼宇烈《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忘言得意”中的“言”不仅可指语言,还可指形象,“意”则可理解为本质、韵味。‎ B.“忘言得意”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 C.“忘言得意”论对中国传统文艺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影响巨大,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D.“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这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引述的王弼、郭象有关“本”“始”“迹”“所以迹”的观点,是揭示“忘言得意”实质的依据。‎ B.文章先论述“忘言得意”作为认识方法的意义,再论述“忘言得意”对文艺欣赏的影响,最后总结。‎ C.对于“忘言得意”论在思维方式和文艺欣赏上表现出的主观随意性,文章辩证分析,指出利弊。‎ D.文章引用苏轼论画诗中的句子,可直接证明中国人在艺术欣赏中有注重得意于言外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根据王弼的思想,如果仅仅着眼于事物的“近”“显”之处,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根本。‎ B.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 C.对如何才能“得意”,王弼与郭象看法有所不同,但都强调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D.若不借用“忘言得意”的思维方式,玄学就很难把人们的思想从两汉今文经学的荒诞和古文经学的繁琐中解放出来。‎ ‎(二)(宁夏吴忠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这是喜还是忧?‎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利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才进入公务员队伍的离开,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 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在出现了倒寒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融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摘编自訾岸坪《公务员“跳槽”是对“国考热”理性回归》)‎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是喜是忧”这问题持谨慎观望的态度,既指出了公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突出强调遵循市场规律的重要性。‎ B.材料二认为,社会对待“公务员跳槽热”这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材料在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也向用人单位和政府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C.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的分析侧重于为政府提供相应的应对思路,认为政府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 D.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道,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或意义,读者综合参考可以比较全面地把握新闻事件的价值。‎ ‎5.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三“公务员跳槽热”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越来越多的年轻公务员希望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以达到与自身能力和需求相匹配的收入水准。‎ B.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动作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强化了对公务员行为的规范和限制,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 C.人们对公务员职业工作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D.社会各行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作为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务员的正常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6.对“公务员跳槽热”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会带来哪些问题?它们的分析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6分)‎ ‎(三)(山东滨州2019届高三期末质量检测)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秦 腔 马晓红 ‎“祥云闪闪起寒光,春风摆动草木香。竹帘高卷现神像,惩恶扬善把名扬……”‎ 这是秦腔。唱戏的是我二舅,一个在广东生活了三十几年的陕西农民,又矮又黑,粗胳膊大脚丫,宽肩膀厚胸膛,一看就是在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 二舅大字不认几个,却酷爱秦腔,也记得很多戏词。高兴了,田头屋后吼几句,比戏台上大花脸唱得还好。‎ ‎20世纪80年代初,珠三角率先开始现代化建设。先修路架桥,把弯曲的路捋直,把两岸的码头接通。‎ 二舅甩开家里婆娘和两个小姓的三双手,跟着乡亲们南下“淘金”。‎ 田地里长大的汉子,没几个读过书。没文化,没技术,却有的是力气。水泥、钢筋、沙石,在他们的大手掌和宽肩膀上流动,在宽阔的江面架起一道“彩虹”。‎ 第三年入冬,桥建成了,二舅却进了医院。他上驳船时,一脚踩空,掉河里去了。好在抢救及时,命算是保住了。‎ 我去医院看他。他没叫痛,只觉得冤。“天哪!你不辨贤愚枉为天。地呀!你不分好歹何为地,辜负了苍茫茫绿水青山……”‎ 唠唠叨叨半天,到我离开时,他却莫名地想开了,唱腔也高昂起来:“想当年卧龙岗散淡高隐,讲三坟论五典博古通今……”‎ 等他出院,身板虽看起来还是那么宽厚,却没有原来结实了,还落下了咳嗽病。‎ 工头还算有良心,给他在码头找了份工作。他就留在珠三角,也算是新广东人了。‎ 桥虽通了,但河网密布的珠三角还是离不开船,离不开码头,离不开靠力气吃饭的汉子。在江边,在码头上,来回穿梭着这么一个又矮又黑的西北汉子。甘蔗、橙子、瓷器、沙石、木炭、煤气、机器……黑的白的,轻的重的,吃的穿的,在他渐弱的肩上从船到岸,或者从岸到船。傍晚时,浅水处,时不时会荡起几勺压低了声音的秦腔戏词。千里之外的两个娃娃,也在他浸着汗味的钞票上长大。‎ 二十几年来,轮船越来越大,起重机越来越高,集装箱越来越多,他能干的活儿却越来越少,日夜奔波,也只能勉强挣个温饱。‎ 旧码头日渐荒芜了。他终于决定回老家了。‎ 我开车送他去火车站。一路无话,不知道该说什么。打开音响,塞进一张CD。‎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长袍子短袍子都是衣裳,走一步退一步等于没走……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能爬起来爬起来,爬不起来可趴下……”‎ 二舅笑了:“秦腔也有新调子了,挺好听的!说的倒是大实话,好一天坏一天都是一天,哭一声笑一声也就是一声……”‎ 后视镜里,他仍然又矮又黑,却不再那么壮实了。才五十出头,却苍老得像六七十岁。只有一头灰白的短发仍倔强地立着。‎ 二舅回了乡下,前后有两三年。‎ 乡下男人,一辈子也就是几件大事:修房子娶老婆,生儿子养儿子,给儿子修房子娶老婆,准备棺材老衣等死。‎ 刮尽所有积蓄,修了两层小洋楼,刷好墙装好门窗,钱也差不多用完了。‎ 勉强给大儿子说了门亲事,小儿子的亲事就没了门路。‎ 这几年农村娶个媳妇不容易!动不动十几二十万的彩礼,又把他逼出了家门,跟远房侄子去新疆卖面皮。‎ 秦腔,面皮,本是他的最爱,也是他一身力气的根。‎ 可是,从小到大吃的面皮,却变了味儿。侄子拿出了一包东西,说调米浆时加一撮,蒸出来的面皮又白又薄,光滑筋道,不破不裂,过夜不坏。辣子蒜水里再加上点儿罂粟壳磨成的粉,更是又香又辣,让人吃了这碗想下一碗。‎ 第二天,侄子的面皮店开张,二舅却走了,回老家去了。听说走之前,他在厨房里学包公吼了一句:“王朝马汉禀一声……”,把侄子吓得愣了半天。过了几个月,他打电话给我,要我去一趟旧码头,就在旧码头的对面,二舅开了间小吃店。小小的铺面,只有三四张木桌。‎ 他擦擦凳子,让我坐下。向里间叫了一声:“田娃,给你哥拌一碗面皮!”‎ 一个憨厚敦实的后生走出来。和二舅年轻时一模一样。‎ 白白的面皮,青青的黄瓜丝,红红的油辣子,熟悉的家乡味。‎ 他放下碗,转身招呼着其他客人,嘴里轻声哼着听不清词的秦腔。‎ 我吃着面皮,脑海里却回旋着另一句词:“我大舅我二舅都是我舅,好一天坏一天都是一天……”‎ ‎(选自2018年第22期《小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舅建桥时受伤住院,“他没叫痛,只觉得冤”,并借助戏词,表达了自己对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冤屈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B.“只有一头灰白的短发仍倔强地立着”,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二舅虽然年过半百但仍然不为生活所屈的可贵品质。‎ C.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二舅“能干的活儿却越来越少”“勉强挣个温饱”,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靠体力劳动维持生计的农民工面临的困境。‎ D.小说以秦腔贯穿全文,大量戏词的穿插运用既表现了人物的情感态度,也使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文化气息。‎ ‎8.小说塑造了二舅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在小说结尾,戏词由“他”换成了“我”,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中寄寓的“我”的情感态度。(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山东滨州2019届高三期末质量检测)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渡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营后,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也。”霸曰:“‎ 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节选自《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C.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土/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D.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史书中常用谥号来代指皇帝本人。‎ B.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也可用于官员的贬谪或流放。‎ C.拜,古代指授予某种官职。如《陈情表》中“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D.邑户,指封地上的田户。邑是古时赐给诸侯、功臣的领地或食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霸为人忠诚。在颍川跟随光武帝的人都离开了,唯独他留了下来,被封为王乡侯。‎ B.王霸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 C.王霸精于谋略。马武求救时,他起初坚守不战待敌军疲惫之时从背后袭击敌人,使敌人败逃。‎ D.王霸临危不乱。苏茂向他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他面前的酒杯他安然端坐不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霸为功曹令史,从渡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 ‎(2)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二)(宁夏吴忠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晓发公安①‎ 杜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②亦不迟。‎ 邻鸡野哭③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注】①大历三年,诗人离开公安前往岳阳。②明星:启明星。③语出《孔子家语》: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的“击柝”“明星”点明标题中的“晓”字,“复”字便见得此前已饱闻。‎ B.第二句中的“亦不迟”意谓柝声一歇,启明星也出现了,仿佛催人早早出发。‎ C.颔联写听到邻鸡之鸣和野外的哭声而引发感慨,“能几时”透露出幻灭感。‎ D.全诗叙写晓发公安之见闻感受,以人生感触为主线,景中融情,语言老到。‎ ‎15.本诗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三)(山东滨州2019届高三期末质量检测)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子张》中,子夏强调学习方法与仁德之间的关系,认为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那么仁德就在其中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一句,突出了剑门关易守难攻的非凡气象,诗人同时也提醒统治者,“______________”,就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阿房宫各种房屋依形而建又与中心建筑紧密相连的特点。‎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宁夏吴忠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 。因此,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就显得 。美国史学大师威廉·麦克尼尔的《瘟疫与人》就是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出版于1976年,被翻译成各种文字,1998年被引进中国,最近,第三个中译版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时至今日,( )。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不过,《瘟疫与人》在普通民众中的受欢迎程度更高。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以往学者对历史的书写无外乎人与人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你来我往、沉浮荣衰。麦克尼尔却 ,从疫病缘何成为史学家的遗漏谈起,把传染病放在视野中心,去探讨人与病菌的关系。他 ,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因为他总能通过因果溯源,证明疫病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B.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得过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 C.大概因为大多数读者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D.因为大概大多数读者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恐惧又好奇,所以《瘟疫与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B.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很难被遗忘 C.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很难遗忘一个领域的开创性著作 D.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一个领域的开创著作,很难被遗忘的开创性著作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易之论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顺藤摸瓜 B.金科玉律 硕果仅存 异军突起 抽丝剥茧 C.不易之论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抽丝剥茧 D.金科玉律 弥足珍贵 独辟蹊径 顺藤摸瓜 ‎20.(山东滨州2019届高三期末质量检测)下面是一封感谢信的正文部分,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你找出来并加以改正。(5分)‎ 昨天我不慎将钱包掉了,正在我万分焦急之时,您无私地将钱包奉还给我,令我倍感欣慰。您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让我敬谢不敏!今后,我要以您为榜样,与您共勉。‎ ‎21.(山东滨州2019届高三期末质量检测)下面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办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山东滨州2019届高三期末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8个人用“托孤”的方式立下生死状,从而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 答 案(四)‎ ‎1.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混淆概念。“也是一种简约而深邃的义理之学”错,从原文最后一句看出,“义理之学”跟“忘言得意”不是一个概念。C项,“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自由”范围扩大。结合文本内容“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分析可知,原文只说到“忘言得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未提及给“创作者”也带来了“极大的自由”。D项,“‘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内容“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分析可知,“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重要的特点”是指“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于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而不是该项所说的“‘得意’的深浅,取决于认识主体素质的高低”。故选A。‎ ‎2.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可直接证明……”理解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分析可知,“可直接证明”的应是“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故选D。‎ ‎3.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无中生有。从原文内容“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分析可知,“欣赏作品时,欣赏者的体会若与创作者的意图完全不同”推不出“……就会更有新意和价值”这一结论。故选B。‎ ‎4. ‎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选项内容“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过于绝对。结合原文内容“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可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故选C。‎ ‎5. ‎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另一方面也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于文无据。结合文本内容“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分析可知,原文只是说“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选项“取消了公务员的各种实惠”文中没有依据。故选B。‎ ‎6. ‎ ‎【参考答案】材料一认为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二则认为人才流失会造成人才短缺问题。‎ 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是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这是一道文意的概括题目,要立足全文,找到文中的主要事件,答题时要尽量运用文中词语分条作答。结合题干分析,本题为两问。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抓住关键语句“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分析概括,“公务员跳槽热”现象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结合材料二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的”等分析可知,“公务员跳槽热”现象可能导致人才流失,造成人才短缺问题。它们的分析角度有何不同,结合材料一“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等可知,从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结合材料二内容“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等可知,是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 ‎7.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对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冤屈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错误。文中说“我去医院看他。他没叫痛,只觉得冤……唠唠叨叨半天,到我离开时,他却莫名地想开了,唱腔也高昂起来……”,二舅负伤住院,虽一时“觉得冤”,但能很快地“想开了”。这些表现了坚强乐观的精神。故选A。‎ ‎8. ‎ ‎【参考答案】①酷爱秦腔。虽然没有文化,但能“记得很多戏词”,“比戏台上的大花脸唱得还好”,也善于借助戏词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②勤劳能干。二舅南下“淘金”,在码头当搬运工,不辞辛苦,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后来为养家糊口,又去新疆卖面皮,在旧码头开面馆。③坚强乐观。二舅负伤住院,虽一时“觉得冤”,但能很快地“想开了”;对“好一天坏一天都是一天”的秦腔新调子也是深有同感。④为人正直。看到侄子对面皮弄虚作假,以致于“从小到大吃的面皮”“变了味儿”,二舅断然离去,并用戏词震慑和警告侄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二舅的性格特点,此类题目答题时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如本文中“二舅大字不认几个,却酷爱秦腔,也记得很多戏词。高兴了,田头屋后吼几句,比戏台上大花脸唱得还好”,包括后文写到他没事就会吼上几句,可见其酷爱秦腔。由“一个在广东生活了三十几年的陕西农民,又矮又黑,粗胳膊大脚丫,宽肩膀厚胸膛,一看就是在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田地里长大的汉子,没几个读过书。没文化,没技术,却有的是力气。水泥、钢筋、沙石,在他们的大手掌和宽肩膀上流动,在宽阔的江面架起一道‘彩虹’”“在江边,在码头上,来回穿梭着这么一个又矮又黑的西北汉子。甘蔗、橙子、瓷器、沙石、木炭、煤气、机器……黑的白的,轻的重的,吃的穿的,在他渐弱的肩上从船到岸,或者从岸到船”这些描写突出了二舅的吃苦耐劳、勤劳能干的品质。“他没叫痛,只觉得冤……唠唠叨叨半天,到我离开时,他却莫名地想开了,唱腔也高昂起来:‘想当年卧龙岗散淡高隐,讲三坟论五典博古通今……’”,可见其坚强乐观。“第二天,侄子的面皮店开张,二舅却走了,回老家去了。听说走之前,他在厨房里学包公吼了一句:‘王朝马汉禀一声……’,把侄子吓得愣了半天”,描写二舅因侄子对面皮弄虚作假,所以断然离去,并用戏词震慑和警告侄子,可见其为人正直。‎ ‎9.‎ ‎【参考答案】①体现着“我”对二舅的敬重之情。面对侄子的弄虚作假,二舅断然离去,后来开了间小吃店,有着面皮“熟悉的家乡味”,二舅为人正直的品德,自然赢得“我”的敬重。②体现着“我”的自豪之情。二舅有着美好的精神品质,“我”与二舅关系亲切,换成“我”字体现了“我”的自豪和骄傲。③寄寓着“我”对二舅的安慰和祝福。二舅生活坎坷,但是他仍然坚韧乐观努力经营自己的小吃店,“好一天坏一天都是一天”寄寓着“我”对二舅的安慰与祝福。‎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题干要求探究在小说结尾,戏词由“他”换成了“我”,其中寄寓的“我”的情感态度。这是对文本主题的考查,情感态度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探究作者的倾向性。回答本题也可从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的人称变化的角度分析。小说的结尾“我大舅我二舅都是我舅……”是由原来的“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改编的,把第三人称换成了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比第一人称更客观,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不便于作者抒发自己对二舅的情感,所以换成第一人称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便于情感的抒发。本文以秦腔贯穿全文,用大量的戏词穿插全文来表现了二舅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能干、坚强乐观、为人正直等,结合文中的“唱戏的是我二舅,一个在广东生活了三十几年的陕西农民,又矮又黑,粗胳膊大脚丫,宽肩膀厚胸膛,一看就是在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只有一头灰白的短发仍倔强地立着”“一个憨厚敦实的后生走出来。和二舅年轻时一模一样”这些句子,可见作者对二舅的敬重之情、自豪之情。所以用“我”能更好地表达我对二舅的这些情感。“好一天坏一天都是一天”本来是二舅说的话,作者用此来寄寓着“我”对二舅的安慰与祝福,二舅虽然生活坎坷,但是他仍然坚韧乐观努力经营自己的小吃店,所以“我”希望二舅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10.‎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不然”意思是“不是这样”,多用于连词,表示转折,有“要不”“否则”的意思,多单独成句,所以排除BD。比较AC两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中,“所谓”是指“所说的”,后面跟说的内容,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宜分开,都做“所谓”的宾语。故选C。‎ ‎11.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也可用于官员的贬谪或流放”错,没有这个用法。故选B。‎ ‎12. ‎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在颍川跟随光武帝……被封为王乡侯”错,根据原文“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可知,“被封为王乡侯”是在追斩王郎之后。故选A。‎ ‎13. ‎ ‎【参考答案】(1)(光武)让王霸担任功曹令史,王霸跟从光武向北渡过黄河。追随王霸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 ‎(2)马武得不到救援,他们的战斗力自然倍增。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以……为”,固定用法,把……作为,此处可翻译为“让……担任”;“从”,跟从;“宾客从霸者数十人”,定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从霸者数十人宾客者”,翻译为“追随王霸的几十个宾客”;“稍稍”,渐渐;“去”,离开。第二句得分点:“捕虏”,亦作“捕掳”,指被俘者;“无救”,古今异义词,此处指“得不到救援”;“承”,趁机;“弊”,疲惫;“乃”,才;“克”,战胜。‎ ‎【参考译文】‎ 王霸字元伯,颍川颖阳人。光武起兵,经过颍阳时,王霸于是跟从光武在昆阳击败了王寻、王邑。等到光武为大司马,让王霸担任功曹令史,王霸跟从光武向北渡过黄河。追随王霸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了。光武对王霸说:“跟随我的颍川人都离开了,唯独你留了下来。努力吧,真是疾风知劲草!”王郎起兵的时候,光武帝在蓟地,王郎发布公告悬赏缉拿光武帝。光武帝就骑马南下至下曲阳。听说王郎的部队在后面追赶,随从们都很害怕。到了信都以后,光武发兵攻破邯郸。王霸追击败军,亲手斩杀了王郎,获得其印绶,被封为王乡侯。王霸跟从光武平定河北,经常与臧宫、傅俊同营驻扎。王霸最为关心士卒,士兵死去,他脱下衣服来为他们收殓,士兵受伤,他亲自为他们疗养。刘秀即位光武帝后,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光武四年秋,光武帝驾临谯地,派遣王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一起向东讨伐割据垂惠称雄的周建。苏茂率领五校军到垂惠援救周建,马武依仗王霸会来增援,不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说:“贼军的士气很盛,我如果出兵,你我两军一定会都被打败,你只有自己努力了!”于是关闭营门,严密戒备。军官们争相要求出战,王霸说:“苏茂的军队很精锐,人数又多,我们的将士内心恐惧,而马武依赖我军,两支军队不一致,这是失败之道。现在我们闭营坚守,表示我们不援助马武,贼军定会乘胜轻举冒进;马武得不到救援,他们的战斗力自然倍增。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苏茂、周建果然出动所有的军队进攻马武。交战了很长时间,王霸军中路润等几十名壮士割断头发请战。王霸知道手下心情坚决,于是王霸打开营垒后门,派出精锐骑兵从背后袭击苏茂、周建。苏茂、周建前后受敌,在惊慌混乱中败阵逃跑,王霸、马武各自回营。苏茂、周建又聚集兵力到营前挑战。王霸坚守不出战,正在营中设宴,犒赏将士,饮酒作乐。苏茂向王霸营中放箭,箭如雨下,射中王霸面前的酒杯,王霸安然坐在那里不动。军官们都说:“我们昨天已经击败了苏茂,现在容易打败他!”王霸说:“不是这样。苏茂的军队从远道而来,粮食不足,所以频繁挑战,想取得一时的胜利。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休整军队,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苏茂、周建既然不能和王霸交战,就只好率军回营。光武十三年,朝廷为他增加封邑和户口,又封他为向侯。光武三十年,确定封地爵位为淮陵侯。永平二年,因为有病而免职,数月后去世。‎ ‎14. ‎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查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野外的哭声”错误。诗中的野哭不是指哭于野外,而是指恸哭或嚎啕大哭。“邻鸡野哭如昨日”,写闻时之感。既闻“邻鸡”,又闻“野哭”,人民苦难,尽在此声中。“野哭”是战争强加于人民的灾祸的反映,所谓“野哭初闻战”。故选C。‎ ‎15. ‎ ‎【参考答案】①对自己滞留他乡数月且衰病一身的遭遇的悲愁。②对乱离时代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③对个人无止境的漂泊生活的感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根据“邻鸡野哭如昨日”分析,邻舍雄鸡报晓,野外发丧或上坟的哭声,仍象往常一样。既闻“邻鸡”,又闻“野哭”,人民苦难,尽在此声中。“野哭”是战争强加于人民的灾祸的反映。“如昨日”,足见日日如此,尤为惨痛。对乱离时代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根据“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分析,含有一去不还之意;又加“眇然”二字,便笼上迷茫的气氛。“江湖远适无前期’’,言漂泊于江湖之止,不知何处是岸,何日底止。对个人无止境的漂泊生活的感伤;结合“药饵扶吾随所之”分析,言老病漂泊的苦况,分析对自己滞留他乡数月且衰病一身的遭遇的悲愁。‎ ‎16. ‎ ‎【答案】(1)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 ‎(2)剑阁峥嵘而崔嵬 所守或匪亲 ‎ ‎(3)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笃”“峥嵘”“崔嵬”“匪”“钩”等。‎ ‎17. ‎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B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结构混乱,句式杂糅,“更能引起读者产生兴趣”可以改为“更能引起读者共鸣”或改为“更能让读者产生兴趣”。C项,搭配不当,“关于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因为”应移到“大概”后面;“和传染病有个人体验”搭配不当。故选A。‎ ‎18. ‎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一看“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和“并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先有“相似的研究不断出现”,然后是“循着学术进步的规律”,排除B项、C 项。二看后半部分是主动句式还是被动句式衔接更紧密,结合后面内容“这部书常被看作是作者对其另一部作品《西方的兴起》搭建起的历史框架的补充,拾起了此前研究的遗珠弃璧”分析可知,选用被动句衔接恰当,排除A项。故选D。‎ ‎19. ‎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不易之论:内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和法律条文。结合“在学术百家争鸣的今天,很少学术观点可以称之为”分析可知,第一处选用“不易之论”。弥足珍贵:更加值得珍爱、重视。硕果仅存:指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珍贵的人或物。结合“能开创一个新的研究体系、言前人之所未言的著作”分析可知,第二处选用“弥足珍贵”。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异军突起:指新的派别或新力量突然兴起。结合“以往学者……沉浮荣衰”“却”等分析可知,第三处选用“独辟蹊径”。抽丝剥茧:形容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结合“把复杂的疫病清晰地呈现出来,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分析与以往的解释大异其趣”分析可知,第四处选用“抽丝剥茧”。故选C。‎ ‎20. ‎ ‎【参考答案】①“掉了”改为“丢失”;②“奉还”改为“归还”;③“欣慰”改为“温暖”;④“敬谢不敏”改为“十分敬佩”;⑤“与您共勉”改为“向您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这是一封感谢信的正文部分,首先用语要规范,要使用书面语,文中的“掉了”较口语,可改为“丢失”;其次要注意用语委婉,表达感谢之意,多用敬辞。“奉还”是敬辞,用于自己归还他人物品,此处是指他人还我东西,改为“归还”合适。“欣慰”形容人心里欢喜而感到很安慰,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者上级对下级,此处不合适,可改为“温暖”。“敬谢不敏”指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用于此处不合适,改为“十分敬佩”。“与您共勉”指共同努力,共同勉励,说自己不合适,改为“向您学习”。‎ ‎21.‎ ‎【参考答案】学生提出申请,班主任审核,若不符合申请条件或不在受理范围内,则不予受理;若资料不全或者有错,则告知学生补正,补正后重新提出申请。班主任审核通过的交德育处受理然后进行校内公示,公示不通过的退回申请人;通过的发放助学金,退还所交学费。‎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流程图是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答题者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特别是箭头方向所表达的意思,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述出来。本题是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办理流程图,所以对象是学生,根据箭头指向,可知审核的过程是先班主任审核,再德育处受理,然后进行校内公示,最后通过的发放助学金,退还所交学费。需要注意的是几个横向的箭头,也要说明白。本题中一是若不符合申请条件或不在受理范围内,则不予受理;若资料不全或者有错,则告知学生补正,补正后重新提出申请。二是校内公示不通过的退回申请人。‎ 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仔细观察,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读懂图示的意思。答题时注意把这些转化为语言,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即可。‎ ‎22. ‎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述了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一起签下了土地承包责任书,怀着美好的愿望开始争夺自己的天空。‎ 材料中涉及到的几个要点:时间跨度,40年,也正是改革开放的40年;人物,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位农民;人物行为,突破高度集中的生产管理体制,一起签下了土地承包责任书,怀着美好的愿望开始争夺自己的天空;人物行为的意义,人敢于冲破桎梏,努力寻梦的思想和动机。‎ 写作的立意角度:‎ 人物行为:催生——打破——解决——解放 人物想法:敢为天下先——怀揣美好——追逐梦想 农村制度的变更: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 可以从十八个农民角度写作:奋斗、逐梦、改变命运、毅然决然 可以从国家评价的角度写作:表彰、方向、共同逐梦 可从个人对社会的影响写作:从小与大的关系谈 写作素材:‎ ①“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这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在人民大会堂宣读100位改革先锋的一段声音。“大包干”带头人荣获“改革先锋”这项殊荣,让全体小岗人倍感振奋,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18位“大包干”带头人的代表、小岗村民严俊昌戴上奖章、颁发证书时,18位“大包干”带头人之一,75岁的严金昌老人难掩激动。‎ ②回顾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的点滴变化,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种很真实的幸福感、自豪感,从破破烂烂的瓦房、平房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从黑白电视到彩电、液晶电视,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动车组,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转变,从BB机、大哥大到5G智能手机……40年岁月如歌,40年奋斗不息,正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生活,也正是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次党中央公示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拟表彰对象,他们都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代表,通过对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进行表彰,对于凝聚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榜样力量引人自勉、强心立志,当我们在为这百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者点赞的同时,更应该向他们自觉对标看齐,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深刻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明前景,振奋精神,强化本领,鼓足干劲,积极投身到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方方面面中去。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广学博览,持之以恒,在如饥似渴的学习中汲取知识、增长智慧、提升本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经受起各种挫折和考验,正确处理好苦与乐、公与私、荣与辱的关系,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责任。‎ ④40年后的今天,当人们走进国家博物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便如同置身改革开放40年的时光机。展厅中赫然摆放着的一尊铜像,将40年前这些“改革英雄”立下“生死状”的历史瞬间永远定格,即便是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80后”“90后”“00后”们,亦能感悟到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⑤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关键期,致敬杰出贡献人物,最好的方式是学习他们的劲头与精神,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在时代洪流中奋勇前进,为扎实推进各项改革贡献力量。‎ 结构示例:这篇作文文体上没有明确要求,可写记叙文,记叙一件自己尝试之后或失败,或成功的故事,然后自己从中悟出了一定的人生道理。叙事要完整,可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在文章的结尾最好有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来突出主旨。可写议论文,可围绕“改革、奋斗、逐梦、改变命运、毅然决然、敢为天下先”等中心展开议论。如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以“敢为天下先”作为中心论点,采用并列的方式,以“敢为天下先,是勇敢”“敢为天下先,是奉献”“敢为天下先,是自信”为分论点进行论述。安排结果时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参考例文】‎ 敢为天下先 古人云:“胸有凌云志,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先”是一种勇气,但并非匹夫之勇,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勇敢。只有拥有这种特殊勇气,才会取得成功。‎ 历史轮回,朝改君换,物转星移,早已是物是人非。时间消蚀了碧瓦金銮,流水带走了枯叶落花。纵使时间掩没了记忆,但总有一种浩然长气存于天地,那就是“敢为天下先”。‎ 敢为天下先,是勇敢。勇者无畏,智者无言。我们不曾忘记那场天灾,我们不曾忘记那个时刻——5·12,我们永远铭记的历史。是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不能忘记一个个英雄。在这场灾难面前,他们没有畏惧退缩,而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第一速度赶赴灾区,用双手挽救了一个个生命。残垣断壁下,他们扒开一块块碎石,挽救一个个生存的气息;余波未停,他们细听每一个生命的声音,从未停止手中的工具。是他们,一群时代的先锋者,不顾生命的危险,敢为天下先,用双手创造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敢为天下先,是奉献。有语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层意思是人人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奉献精神。是的,敢为天下先是一种奉献。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年轻时他漂洋过海到海外求学,学成后欲回国,却被阻挠,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才得以回国。归国后,他一心一意扑在中国航天事业,在没有任何人外国人的帮助下,他勇为人先,挑起重任,劈荆斩棘,带领航天队伍开劈了中国航天之路。他,勇为人先,肩担重任,倾毕生心血,揭开了中国的航天史新篇。‎ 敢为天下先,是自信。勇为人先,是对自己的肯定。自信者,能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镇定自若!自信者敢为人先,占先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他们相信自己,勇为人先。勇为人先往往是自信的表现。自信了,不再为前方处境如何而踌躇不前;自信了,先人一步,成功近了一步。敢为天下先是自信,是对自己的承认与肯定。‎ 敢为天下先,是勇者的无畏,是奉献者的无私,是自信者的昂扬。敢为人先,做生活的主宰!‎ 世界上有三种东西是收不回来的: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失去的机会。只要我们具备“敢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气,加上平时的积极努力和刻苦的学习,并把握时机,抓住机会,就一定会为自己打造出一副结实的臂膀,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从而赢得成功!‎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