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1月月考试卷(附解析山东济南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地理1月月考试卷(附解析山东济南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济南一中高三年级2018新年学业检测 文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北半球四地在夏至日当天所看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丙、丁、甲、乙 D. 丁、乙、甲、丙 ‎2. 夏至日当天,对于分别站立在O1、O2、O3、O4四点的四个人来讲,其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 D 2. C ‎【解析】‎ ‎1. 图中是北半球四地,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甲地太阳位于南部天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说明距北回归线较近。乙图是极昼现象,应位于北极圈内,纬度较高。丙地有阳光直射现象,位于北回归线上。丁图是极昼现象,且一日内太阳高度不变,位于北极点,纬度最高。四地的纬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列,合理的是丁、乙、甲、丙,D对,A、B、C错。‎ ‎2. 夏至日当天,图中乙、丁是极昼现象,O2、O4两人的身影旋转角度最大 ,B、D错。甲比丙的纬度较高,所以站立在O1的人的身影在地面旋转角度较大,A错。O3纬度最低,太阳视运动转过的角度最小,03人的身影在地面的旋转角度最小,C对。‎ 点睛: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直射。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极点一天内的太阳高度不变。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纬度越高,太阳视运动转过的角度越大,地面上人的身影旋转角度越大。‎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4.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 1 B. 2 C. 3 D. 4‎ ‎【答案】3. B 4. B ‎【解析】考查地质构造。‎ ‎3. 读地质剖面示意图,可知乙为断层,该断层形成后,发生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丙,之后才形成甲沉积岩。故选B。‎ ‎4. 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相交,所以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图中左上方给出了M山对应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5. 上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 A. 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B. 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C. 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6. 导致该地区Ⅰ→Ⅳ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A. 地形 B. 太阳辐射 C. 夏季风 D. 地表径流 ‎7. 导致同一个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在M山东、西两坡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 水分 B. 太阳辐射 C. 热量 D. 坡度 ‎【答案】5. D 6. C 7. A ‎【解析】‎ ‎5. 读图可知,Ⅰ、Ⅱ、Ⅲ、Ⅳ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南向北,随着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D。‎ ‎6. 读图可知,Ⅰ、Ⅱ、Ⅲ、Ⅳ均位于我国黄河流域,自南向北,随着降水越来越少,自然带依次为荒漠草原、草原、森林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导致自然带递变的主要因素是受夏季风的影响不同,而导致的不同地区降水的差异,从而引起自然带的变化,故选C。‎ ‎7. 同一自然带在东西坡出现分布高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西坡同海拔高度多,而东西坡同海拔在太阳辐射及热量上没有差异,坡度对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基本没有影响,故选A。‎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分布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分为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带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级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要以热量为基础形成的。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为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是以水分为基础形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规律的更替,主要是以水分和热量不同形成的。‎ 读“我国某城市10年人口自然增长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A. 高高低 B. 高低高 C. 高高高 D. 低低低 ‎9. 图示时期该城市 A. 人口总数持续减少 B. 人口总体迁出为主 C. 2014年人口达到顶峰 D. 自然增长率总体先增后减 ‎【答案】8. D 9. D ‎【解析】‎ ‎8.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据此算出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为现代型,选D。‎ ‎9. 图示时期该城市人口总数持续增加,A错;图中未显示机械增长,B无法判定;2015年人口达到这一段时期的顶峰,C措,经计算,该市自然增长率总体先增后减,D对。‎ 下图为芬兰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芬兰 A. 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 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 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D. 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11. 人口呈图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 南部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 B. 南部地区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C. 北部地区多山地,交通不便 D. 北部地区晴天多,光照较强 ‎【答案】10. C 11.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从图中提取芬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等,结合所学知识来推断其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特点。‎ ‎11. 芬兰纬度较高,气温低,北部地区气温更低,不利于人类生活,南部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相对来说利于人类居住,所以说人口呈图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其他的不是主要原因,选择A。‎ 注意事项:‎ ‎1.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2.作答选考题时,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2B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的原因。‎ ‎(2)PQ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请分析形成的原因。‎ ‎(3)修建连接PQ两城市之间的铁路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答案】(1)受寒流影响和山地影响,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2)P地夏季受副高的控制,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Q地受海陆热力对比的影响;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通过高大的安第斯山,高差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轮廓可知,图示为南美洲,联系等温线的延伸方向,说明其走向,东半段呈东西走向,西半段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半段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气温比同纬度低,是因受安第斯山和秘鲁寒流的影响,所以气温低。‎ ‎(2)P地位于30°-40°的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所以属于地中海气候;而Q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受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降水少,夏季受从海洋吹向陆地风,降水多,所以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3)图示PQ之间修建铁路需穿越安第斯山脉,地形崎岖,且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交通线建设。‎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 ‎(3)说明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度附近)葡萄生长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位于(罗讷河)河流出山口附近。河流出山口前,穿行于峡谷,水流急,可携带砾石;河流出山口后,流速变缓,携带的砾石首先在此处堆积。‎ ‎(3)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照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 ‎【解析】本题以地中海的葡萄种植为背景材料,考查地中海沿岸葡萄生长的优势条件、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首先明确甲地的位置在哪,读图可知甲地位于罗讷河上流的河谷地区,那么河谷地区的地形、气候如何呢?什么样的条件有利于种植 葡萄?从题目文字信息分析,影响葡萄品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与昼夜温差。因此,从地形上说,甲地位于河谷地区,水源充足且利于排水;从气候条件上分析,该地在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注意气候对葡萄种植的影响,一要体现光照和温差两要素,二要指出其对葡萄生长的哪一生长期(阶段)的影响。‎ ‎(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本题是一道具有很好区分度的试题,学生很容易陷入思维定势,很多考生会认为人为原因堆积的鹅卵石,于是顺着这样的思维,继续探讨人们为什么要堆积鹅卵石,这样会与答案背道而驰。根据乙地所处的河流位置,考生只需要弄清,该地为什么会有大量鹅卵石?就可以对正思路。本题实际上在考查地表鹅卵石堆积的自然地理过程。有的考生即便是审题正确,由于平时对地理过程的原因分析类问题把握不好,也会造成答题片面而失分。分析时要明确以下几个要点:乙地位于山口处;河流水流急携带砾石;随流速减慢,逐渐堆积。‎ ‎(3)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复季炎热干燥。夏季是葡萄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比热容非常小,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也快,因而会造成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另外,由于该地夏季炎热干燥,土壤水分已流失,鹅卵石覆盖利于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点睛:该题为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其总体特点是“能力覆盖、知识抽样、思想渗透、方法支撑、图为主要载体”。试题注重地理要素的联系分析、区域空间定位、自然地理过程分析。从第(1)和第(3)两个问题可以看出,甲、乙两地虽然都是优质葡萄产地,但区位条件却不同,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乙地葡萄园有其特殊的自然条件,那就是地表鹅卵石堆积。按此思维,让学生去分析鹅卵石堆积的原因,再现其形成的地理过程。思维严谨,考查细致,设计巧妙。试题难度不大,但却有很好的区分度,特别是第(2)问。在进行气候影响分析时,甲、乙两地又存在差异,甲侧重光照、温差,乙则侧重光照、热量,一方面回应了题目文字信息,另一方面隐含两地在河流的位置不同。试题有思想、有高度、有区分,能力立意,平中见奇,特点鲜明,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 ‎1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陇南位于西秦岭,西部向青藏高原过渡,也是我国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因中药材种类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陇南海拔2400~3500米的深山峡谷的茂密竹林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大熊猫从不冬眠、体态肥硕、憨态可掬,有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视力较差,目光短浅,但是听觉极为灵敏。‎ 材料二  陇南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材料三  九寨沟地处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被纳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以翠湖、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六绝”著称于世。著名的景点有:树正群海、诺日朗瀑布、五花海、犀牛海、五彩池、珍珠滩等等。‎ ‎(1)说明大熊猫的体貌特征与其栖息地白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 ‎ ‎(2)分析陇南地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誉的原因。‎ ‎【答案】栖息地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体型肥硕可以御寒;冬季山上竹林多积雪,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藏,躲避天敌;多山多树,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树;茂密的竹林,阻挡视线,导致视力不发达而听力灵敏。‎ ‎(2)陇南位于西秦岭向青藏高原过渡区域和三大自然地区间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光照、气温、降水差异大,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因而中药材种类多,有“天然药库”之称誉。‎ ‎(2)根据材料,“天然药库”之称是因为药材种类多。陇南位于西秦岭向青藏高原过渡区域,也是三大自然地区间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该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光照、气温、降水差异大,有适宜多种生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所以生物类型复杂多样。因而 中药材种类多,有“天然药库”之称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