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带解析河北定州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带解析河北定州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北定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3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 朱鹮是濒危动物。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下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在食物链中,碳以C02的形式被循环利用 B. 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 C. 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 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C ‎【解析】在食物链中,碳元素以含碳的有机物的形式被利用,A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kg(干重),C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错误。‎ ‎2. 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物种形成的食物链:硅藻→虾→小鱼。下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物种丙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所含能量最少 B. 物种甲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C. 若该水塘内引入捕食小鱼的大鱼,则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且三者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判断物种甲是硅藻,物种乙是虾,物种丙是小鱼。可构成食物链为硅藻→虾→小鱼,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小鱼的能量最少,A正确;物种甲是硅藻,在不同水深处,个体数量不同,主要受光照的影响,B正确;若该水塘内引入捕食小鱼的大鱼,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同时也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物种甲、乙、丙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且在各营养级别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D错误。‎ ‎3. 下列是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几项 ‎①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②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④格里菲思通过对物质的分离提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⑤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⑥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A. 三项 B. 四项 C. 五项 D. 六项 ‎【答案】B ‎【解析】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①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正确;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③正确;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没有用到物质的分离技术,也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⑤错误;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⑥正确。‎ 故选:B。‎ ‎4. 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 ‎②线粒体DNA突变会导致在培养大菌落酵母菌时出现少数小菌落 ‎③三倍体西瓜植株高度不育 ‎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⑤受精卵分裂时个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 A. ①② B. ①⑤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C ‎【解析】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应是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时Y染色体未正常分离, 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无关,①不符合题意;线粒体DNA属于细胞质DNA,不会发生联会行为,②不符合题意;三倍体西瓜植株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 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有关,③符合题意;含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减数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④符合题意;受精卵分裂属于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⑤不符合题意。选C。‎ ‎5. 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丙为噬菌体),正确的是 A. 甲细胞中是含有结构①‎ B.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含有有结构②‎ C. 用电子显傲镜观察,能区分细胞甲、乙是否为原核生物 D. 根据是否含有③,可将图中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 ‎【答案】C 点睛: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的病毒和细胞生物,细胞生物根据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6. 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已知4种基因分别是①晶状体蛋白基因、②胰岛素基因、③呼吸酶基因、④血红蛋白基因。则基因1和基因4分别最可能的是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有关内容。①晶状体蛋白基因可在晶状体细胞中表达,②胰岛素基因在胰岛细胞中表达,③呼吸酶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可表达,④血红蛋白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不可表达。B正确。故本题选B。‎ ‎7.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让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是 A. 9:3:3:1 B. 3:1:3:1 C. 1:l:l:l D. 2:2:1: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形分析已知,圆粒:皱粒=3: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Rr、Rr;黄色:绿色=1:1,说明两亲本的相关基因型是Yy、yy,即两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则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基因型为1/3YyRR、2/3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杂交,F2绿色的出现的概率为1/2,皱粒出现的概率为2/3×1/2=1/3,所以F2的圆粒:皱粒=2:1,黄色:绿色=1:1,故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8. 基因型为AA的高等动物的进行减数分裂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 该细胞中基因a是由交叉互换产生的 C. 该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 D. 该细胞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着丝点分裂,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6条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由于基因型为AA,所以细胞中基因a是基因突变产生的,B错误;‎ C、该细胞中着丝点已分裂,含有6条染色体,C正确;‎ D、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正确。‎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9. 如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染色体的类型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若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最终则可产生四个不同染色体组合类型的精子,其中有两个精子中含有互换的片段。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10. 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做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 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 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答案】A ‎【解析】亲本既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也可以选择纯种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绿色圆粒豌豆,因此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所以A符合题意。‎ ‎11. 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表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②~⑥均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纯合,其它性状均为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品系 ‎①‎ ‎②果皮 ‎③节长 ‎④胚乳 ‎⑤高度 ‎⑥胚乳颜色 性状 显性纯合 白色pp 短节bb 甜ss 矮茎dd 白胚乳gg 所在染色体 I IV VI I I IV VI VI A. 若通过观察和记录后代中节的长短来验证分离定律,选择的亲本组合可以是品系①和②‎ B. 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品系①和④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C. 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表现为长节高茎的植株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9‎ D. 玉米的高度与胚乳的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若通过节的长短来验证分离定律,则说明双亲中只有节的长短性状不同,其余均相同,因此选①和③,故A错;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需要选择有两对性状的不同,且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由于①和④只有1个性状的差异,因此不能用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亲本,故B错;选择品系③和⑤做亲本杂交得F1,基因型为BbDd,F1自交得F2,在双显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9,故C正确;控制玉米的高度和胚乳颜色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因此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2. 下图表示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能正确表示e点时单位时间内棚内植株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图中曲线e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点,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表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总量相等,故选B。‎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13. 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 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为N=10,n=10‎ C. 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 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答案】C ‎【解析】植物甲和乙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说明它们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种生物,A错误;F1为二倍体,具有的染色体为N=5,n=5,B错误;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可使F1幼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所以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正确;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D错误 ‎【考点定位】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名师点睛】物种是指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者能交配,但产生的后代不可育.判断一个个体是否可育的关键是看该个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若是奇数,减数分裂时联会发生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不可育;若为偶数,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正常的配子,可育。‎ ‎14. 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B.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某生物(2n=6)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应为6条,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如图所示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并且2号位置和4号位置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可推知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进入了细胞同一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最终多了两条染色体,故A项正确;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会导致子染色体分布不均匀,出现一极为2条、另一极为4条染色体的现象,故B项错误;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则会出现一条染色体上会出现四条染色单体的现象,这条染色体在减二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一次后还应存在染色单体,C项错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复制,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细胞的原因分析 ‎(1)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3)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有一半异常。‎ ‎15. 在植物→昆虫→鸟的营养结构中,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以鸟类同化的总能量中从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x轴,植物供能总量为y轴,下图中绘制的相关曲线是(  )‎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根据食物链,设鸟获得的总能量为常数a,则鸟从昆虫获得的能量为x,从植物直接获得能量为a-x,可列式为x÷10%÷10%+(a-x)÷10%=y,即y=10a+90x。由于x与y呈一次函数关系,所以D选项正确。‎ ‎【点睛】易错点:没有正确理解传递效率的概念,导致列式错误。‎ ‎16. 下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 该图中的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 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 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 ‎【答案】D ‎【解析】据图判断:图中A为生产者,B、C、D为消费者,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图中 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A正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所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B正确;已知A为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每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3个去向:流入下一营养级(最后一个营养级除外)、被分解者分解和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图中A具有的能量应该大于B、C、D的能量之和,即A〉B+C+D,D错误。‎ ‎17. 下图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乙侧耗能的情况可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 图示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相同 C. 图中a和b不是静止的,其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 D. 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葡萄糖、Na+等物质的运输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进入乙侧的钾离子需要消耗能量,而钠离子出乙侧也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甲侧是细胞外,乙侧是细胞内,A正确。图中的葡萄糖的跨膜方式是协助扩散,而细胞吸收水是自由扩散,B错误。图中的a是磷脂双分子层,都是可以运动的,而b蛋白质大部分可以运动,它们运动的特性有利于物质的跨膜运输,C正确。由图可知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如果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影响到它们的运输,D正确。‎ 点睛:在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外,但还会通过主动运输将钾离子运到细胞内,而钠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也会通过主动运输将钠离子运输到细胞外,可以据此判断细胞的内外侧。‎ ‎18.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 B. 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C. 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甜味肽一定是一种二肽 D. 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链中的氨基数为m-n ‎【答案】D ‎【解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一个中心碳上连着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H和一个R基,如果甲硫氨酸的R基是—CH2—CH2—S—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5H11O2NS,A正确。氨基酸的不同是因为R基的不同,B正确。分析可知甜味肽的分子中中有两个N,一个在末端游离的氨基中,一个应在肽键中,说明只有一个肽键,所以是二肽,C正确。n个氨基酸共有m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链中的氨基数为m-n+1个,D错误。‎ 点睛:一条肽链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多于的在R基上,一条肽链有一个游离的氨基,而R基上有m-n个,所含有的氨基数为m-n+1。‎ ‎19. 马凡氏综合征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病的家族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Ⅲ1和Ⅲ5的表现型相同,其基因型也一定是相同的 B. 若Ⅲ2与Ⅲ4结婚,后代患该遗传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C. Ⅲ5与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1/4‎ D. Ⅲ6与患病男性结婚,生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1/2‎ ‎【答案】C ‎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有中生无的特点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预测后代的发病概率。‎ ‎20.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与水平衡调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 ‎②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 ‎ ‎④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功能,同时能合成、释放e激素 ‎ ‎⑤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肾上腺素,e是抗利尿激素。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①正确。c激素分泌增多,可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②正确。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③正确。e激素是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④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作用于垂体的,不能作用于甲状腺,⑤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 下图是某家族家系图,有甲(由基因B、b控制)和乙(由基因D、d控制)两种遗传病,其中 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已知甲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请回答:‎ ‎(1)控制甲病、乙病的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2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于Ⅰ中的__________号。若Ⅲ2和Ⅲ4婚配,他们生出患乙病小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 ‎(3)若Ⅲ6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小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 ‎【答案】 (1). 遵循 (2). 据图判断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 BbXDXd或BbXDXD (4). 1或2(Ⅰ1或Ⅰ2) (5). 1/8 (6). 1/18‎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及应用,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系谱图和题干信息“Ⅱ1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判断甲、乙的遗传方式;其次根据表现型推断出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利用逐对分析法解题。‎ ‎(1)从系谱图看,Ⅱ3与 Ⅱ4个体无甲病,而其女儿III5有甲病,所以甲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根据Ⅱ1与Ⅱ2婚配生育乙病儿子,即“无有生有为隐性”,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Ⅱ1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故乙病应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控制这两种病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对于甲病来说,Ⅱ1与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B_和bb,由于其女儿Ⅲ2是正常的,因此其基因型是Bb;对于乙病来说,Ⅱ1与Ⅱ2无乙病,而其儿子有乙病,因此Ⅱ1与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XDY与XDXd,进一步推出其女儿Ⅲ2为XDXD或XDXd,因此对于甲乙两种病来说,Ⅲ2的基因型为BbXDXd或BbXDXD。由遗传系谱图可以看出,Ⅲ2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于Ⅱ2,Ⅱ2甲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1和I2,因此Ⅲ2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或Ⅰ2。据图可知Ⅲ4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BbXDY、1/3BBXDY,Ⅲ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BbXDXD、1/2BbXDXd,二者婚配,他们生出患乙病小孩的概率为2/3×1/2×1/4+1/3×1/2×1/4=1/8。‎ ‎(3)对于甲病来说,Ⅲ6基因型及比例为2/3Bb、1/3BB,又已知甲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则根据遗传平衡定律,b的基因频率==20%,B的基因频率=1-20%=80%,由此人群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80%×80%=64%,Bb的基因型频率为2×20%×80%=32%,所以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为32%/(32%+64%)=1/3,因此Ⅲ6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小孩概率为2/3×1/4×1/3=1/18。‎ ‎22. 下图1表示渗透作用的装置,蔗糖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一段时间后溶液a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图2表示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0.3g/mL蔗糖溶液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a蔗糖溶液在实验初始时的浓度大小关系为MA_____M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来达到渗透平衡时MA_____M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如果将图2细胞放人0.3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因失水而出现_______现象。‎ ‎(3)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细胞中的________(填结构名称)。‎ ‎(4)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外界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时MB_____M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若图2为实验加清水后观察到的现象,则我们将此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伴随着该现象的发生,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答案】 (1). 小于 (2). 小于 (3). 质壁分离 (4). 原生质层 (5). 等于 (6). 质壁分离的复原 (7). 减弱 ‎【解析】试题分析:质壁分离指的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再放入清水中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图1中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图2中①为细胞膜,③为液泡膜,②为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们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 ‎(1)实验开始前,漏斗内外的液面相同,但一段时间后,水分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说明漏斗内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漏斗外溶液浓度,即MA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