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
1.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2015年4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列做法不利于该目标实现的是( )
A.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B.用O3替代Cl2作饮用水消毒剂
C.用工业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D.含Cr3+的废水用适量石灰处理后排放
答案:C
2.某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还含有一定量的NaOH,下列用来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中,不合理的是(已知: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 )
A.该消毒液可用NaOH溶液吸收Cl2制备:
Cl2+2OH-===Cl-+ClO-+H2O
B.该消毒液的pH约为12:
ClO-+H2OHClO+OH-
C.该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HCl)混用,产生有毒Cl2:
2H++Cl-+ClO-===Cl2↑+H2O
D.该消毒液加白醋生成HClO,可增强漂白作用:CH3COOH+ClO-===HClO+CH3COO-
解析:A.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正确;B.次氯酸钠中的次氯酸根离子水解,溶液的pH为11,而现在pH=12,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错误;C.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在酸性环境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氯气有毒,正确;D.醋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所以醋酸能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漂白性增强,正确。
6.把一定质量的铁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收集到0.3 mol NO2和0.2 mol 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经过滤、洗涤后,把所得沉淀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得到固体质量不可能为( )
A.18 g B.24 g
C.30 g D.36 g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反应过程中Fe失去的电子与硝酸得到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最后所得到的固体为Fe2O3。n(e-)=0.3 mol×1+0.2 mol×3=0.9 mol。若Fe全部为+2价,则n(Fe)=0.45 mol,根据Fe元素守恒,m(Fe2O3)=(0.45 mol÷2)×160 g/mol=36 g,若Fe全部为+3价,则n(Fe)=0.3 mol。m(Fe2O3)=(0.3 mol÷2)×160 g/mol=24 g,若Fe被氧化的价态为+2、+3两种价态,则最后得到的固体的质量在
12
36 g~24 g 之间。因此最后得到固体质量不可能为18 g。
答案 B
9.在通风厨中进行下列实验:
步骤
现象
Fe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
Fe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气泡后,迅速停止
Fe、Cu接触后,其表面均产生红棕色气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2===2NO2
B.Ⅱ中的现象说明Fe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进一步反应
C.对比Ⅰ、Ⅱ中的现象,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O3
D.针对Ⅲ中的现象,在Fe、Cu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e是否被氧化
答案 C
10.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B.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C.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D.滴加KI溶液时,转移2 mol e-时生成1 mol白色沉淀
解析 由题给条件,可推出发生反应:2Cu2++4I-===2CuI↓+I2;SO2+I2+2H2O===4H++SO+2I-。根据在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还原剂,知物质的氧化性:Cu2+>I2,I2>SO2,故Cu2+>I2>SO2,A选项正确;SO2与I2反应,SO2作还原剂,B选项错误;由SO2与I2反应可知,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C选项错误;根据反应2Cu2++4I-===2CuI↓+I2知,转移2 mol e-时生成2 mol白色沉淀,D选项错误。
答案 A
11.某同学在常温下设计以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12
pH=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说明Na2S2O3溶液中水电离的c(OH-)=10-8 mol·L-1
B.Na2S2O3溶液pH=8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S2O+2H2OH2S2O3+2OH-
C.生成的沉淀B可能是BaSO3或BaSO4,要进一步确认还需加入稀硝酸验证
D.实验②说明Na2S2O3具有还原性
解析 Na2S2O3溶液的pH=8,说明S2O水解,水的电离受到促进,由水电离的c(OH-)=1×10-6 mol·L-1,A项错误;S2O水解是分步进行的,B项错误;因为氯水具有强氧化性,与Na2S2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氯水足量,故白色沉淀B中一定没有BaSO3,只有BaSO4,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 C
14.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及新型材料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a~e是对①~⑤反应中SiO2所表现的化学性质或作用进行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①SiO2+2NaOH===Na2SiO3+H2O
②SiO2+2CSi+2CO↑
③SiO2+4HF===SiF4↑+2H2O
④Na2CO3+SiO2Na2SiO3+CO2↑
⑤SiO2+3CSiC+2CO↑
a.反应①中SiO2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用于刻蚀玻璃
b.反应②中表现了SiO2的氧化性
c.反应③中SiO2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d.反应④符合用难挥发性的酸酐制取易挥发性酸酐的道理
e.反应⑤中SiO2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A.ace B.bde C.cde D.ab
答案 B
12
15.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见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iO2既能与HF反应,又能与NaOH反应,属于两性氧化物
B.SiO2和Si都是光导纤维材料
C.在硅胶中加入CoCl2可显示硅胶吸水是否失效。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16.甲是一种常见的单质,乙、丙为中学常见的化合物,甲、乙、丙均含有元素X。它们有如图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X元素可能为Al
B.X元素不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C.反应①和②互为可逆反应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单质甲与OH-反应生成化合物乙、丙,发生歧化反应;乙、丙在酸性条件下生成单质甲,发生归中反应,说明元素X既有正价,又有负价,为非金属元素,两个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如Cl2+2OH-===Cl-+ClO-+H2O,Cl-+ClO-+2H+===Cl2↑+H2O,则A、B项错误。C项,可逆反应为同一条件下同时发生,两个反应不是同一条件下同时发生,错误。
答案 A
21.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 KI溶液至过量,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CuI,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 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12
A.滴加KI溶液时,转移2 mol e-时生成 1 mol白色沉淀
B.通入SO2后溶液逐渐变成无色,体现了 SO2的漂白性
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答案 D
22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的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还生成另一产物盐酸盐。
E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解析 根据转化关系判断B只能是H2S或NH3,且当X为强酸时,B为H2S,当X为强碱时,B为NH3,当X是强酸时,C是硫,但常温下硫为固体,所以D项错误。
答案 B
27.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混合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验证碳的氧化产物为CO2
B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
探究Na2CO3和NaHCO3溶解度相对大小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硝酸
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SO
12
D
向FeCl2溶液通入足量Cl2,充分反应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
【答案】B
2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制取NO并探究其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甲 图乙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收集到无色气体,由此确定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该同学的推断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另一名同学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①在大试管中放入适量石灰石,加入过量稀硝酸;②待石灰石反应完全,将铜丝浸入过量的稀硝酸中;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试管中气体始终为无色,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其中步骤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过量的铜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再加入20%的稀硫酸,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还原剂 b.氧化剂
c.提供氢离子 d.提供热能
(4)某些资料认为NO不能与Na2O2反应。有同学提出质疑,他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容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a.2NO+Na2O2===2NaNO2
b.6NaNO2+3H2SO4(稀)===3Na2SO4+2HNO3+4NO↑+2H2O
c.酸性条件下,NO能被MnO氧化生成NO
该同学利用图丙中装置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装置可重复使用)。
12
A B C D E
①装置连接的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证明D中生成Na2NO2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NO2+H2O===2HNO3+NO
(2)石灰石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CO2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3)c 3Cu+8H++2NO===3Cu2++2NO↑+4H2O
(4)①B→C→B→D→E 吸收NO防止污染 ②取装置D中反应后的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且该无色气体在试管口上方变为红棕色,则证明生成了NaNO2
2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SO2与FeCl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A B
(1)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实验中产生的尾气应通入________溶液。
(2)实验过程中需要配制100 mL 1 mol·L-1FeCl3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同学向5 mL 1 mol·L-1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溶液最终呈浅绿色,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NaOH稀溶液,则试管B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4)该小组同学在(3)中实验时,发现溶液变为浅绿色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最终溶液呈浅绿色。
查阅资料:Fe(HSO3)2+在溶液中呈红棕色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被Fe3+氧化为SO。SO2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Fe(HSO3)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HSO3)2+与Fe3+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中用5 mL一定浓度的浓H2SO4与适量Cu片充分反应,实验结束后,测得产生SO2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672 mL,向已冷却的A试管溶液中加入4 mol·L-1的NaOH溶液30 mL时,恰好使Cu2+完全沉淀。则所用浓H2SO4的浓度为________。(忽略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
【答案】 (1)气密性 NaOH
(2)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先无现象,后生成白色沉淀
(4)Fe3+与亚硫酸电离出的HSO结合生成Fe(HSO3)2+
Fe3++H2O+Fe(HSO3)2+===2Fe2++SO+3H+
(5)18 mol·L-1
30.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铜与硝酸的反应。
(1)用浓硝酸和水按照不同体积比配成不同浓度的硝酸,各取10 mL硝酸分别与铜片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浓硝酸与水的体积比
实验现象
Ⅰ
1∶1
反应速率快,溶液很快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呈红棕色
Ⅱ
1∶3
反应速率较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Ⅲ
1∶5
反应速率慢,微热后速率加快,溶液变成蓝色,铜丝表面有气泡冒出,气体无色
①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若生成标准状况下0.56 L NO气体,
12
反应中被还原的HNO3的质量为________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依据上表,制备NO气体最适宜的是实验Ⅱ,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有毒气体逸散造成空气污染,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
用该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并验证产生NO气体的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Ⅰ.安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打开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所选浓度的硝酸,至铜丝下沿(不接触铜丝)。
Ⅲ.向上移动B管,使A管液面上升至与橡胶塞恰好接触,关闭旋塞C,反应开始。
Ⅳ.当液面重新下降至与铜丝脱离接触时,反应停止。
Ⅴ.打开旋塞C,移动B管,使A中迅速进入少量空气,关闭旋塞C,观察现象。
……
①步骤Ⅰ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关闭旋塞C,从B管上端加入水,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步骤Ⅲ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使A管内的NO气体完全被溶液吸收,可进一步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能确定NO完全被溶液吸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答案 (1)①3Cu+8H++2NO===3Cu2++2NO↑+4H2O 1.58
②产物是NO,反应速率较快且不用加热
(2)①A、B间形成液面差,且保持不变
②赶走液面上方空气,防止NO被空气中的O2氧化,以便观察生成气体的颜色
③重复步骤Ⅴ的操作(合理即可) 再次重复操作后气体不再变为红棕色
31.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它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SO2气体还原Fe3+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参加反应的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取所需SO2的是________。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浓H2SO4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烧杯
E.玻璃棒 F.坩埚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12
方案②: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往第三份试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Fe2+和SO 1∶2 (2)BD (3)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BF (5)方案① 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2.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Ⅰ.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完成镁和二氧化硫的反应实验。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利用的是浓硫酸的________(填字母)。
a.强氧化性 b.强酸性
c.脱水性 d.腐蚀性
(2)B装置中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可以拆去D装置,你认为________(填“能”或“不能”)拆去D装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燃烧的反应产物
12
(4)反应后取C装置中的固体粉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现象:G装置中产生黑色沉淀,Ⅰ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色,J装置中白色粉末变蓝色。
写出G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I、J装置中的现象说明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取出F装置烧瓶中的混合物,经过滤、干燥得到少量固体粉末,为了探究固体粉末的成分,选择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气体从左至右,选择所需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②能证明固体粉末是硫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实验测定,镁在二氧化硫中燃烧生成产物有硫化镁、硫和氧化镁。如果m(MgO)∶m(MgS)∶m(S)=20∶7∶4,写出镁与S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b (2)浓硫酸 吸收尾气中的SO2,防止空气中的CO2与Mg反应 (3)能 D装置与盛有固体试剂的装置相连,不会发生倒吸 (4)Cu2++H2S===CuS↓+2H+ Mg (5)①d、c、a、b ②品红溶液褪色
(6)5Mg+2SO24MgO+MgS+S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