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写在本试券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的贵族普遍有着多妻的习惯,他们的婚姻,大体避循着一个戒条,便是“同姓不婚”。贵族遵循此戒条
A.不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B.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原则
C.是为了维持宗法次序 D.形成了重男轻女的观念
2.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等级,一律施教。他的弟子现有事迹可考者,大都出身贫贱,如颜渊、子贡、子路等;贵族来求学的,则只有孟懿子等少数几位。这种教育态度
A.改变了世卿世禄的方面 B.使“仁”成为儒学的主要思想
C.开了学术平民化的先河 D.终结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历史
3.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笃,立幼予弗陵为太子,并以霍光等人辅政。他本有几位年长的儿子如燕王旦、广陵王胥等,他们多骄纵不法,而弗陵体健多智,因而立之。他还事先赐死弗陵的母亲钩戈夫人,汉武帝此举
A.意在防止外戚干政 B.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C.体现了“推恩令”原则 D.提高了同姓诸侯王的地位
4.汉代是少数人在宫廷里整理书籍,南朝则不论官私都拥有大量藏书,整理书籍并进而从事文化总结的不再局限于宫廷里的少数人,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得益于
1.隶书成为了通用字体 B.书写材料的革命性改进
C.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D.传统文化进人总结时期
5.唐朝延续秦汉明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的思想。认为自然灾害的发生与人的作恶有关,因此在灾害发生后,皇帝必须修行政德,回应天谴。这反映了
A.“黄老之学”根深叶茂 B.“天人感应”思想制约皇权
C.“敬天保民”思想出现 D.秦、汉、唐治国理念一脉相承
6.“形势户”为有田产有势力的人,这部分人很容易利用手中的权力偷逃税赋。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太祖诏令“诸州府并置形势版簿,令通判专掌其租税”。形势版簿单独设置,专人主管。南宋时改为用红笔在税租薄中特别加注“形势”二字以作区别。这可以用来佐证宋代
A.通判以征收税租为主要职责 B.大地产制发达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濒于解体 D.田庄经济兴起
7.据《泾县志》载,明初时地广人稀,人尚俭朴,丈夫力耕稼,女子勤纺绩蚕桑,“衣不过土布,士非达宦不得辄用纻丝”。但到了成化、弘治之后,“生养日久,轻役省费。民弥滋殖,此后渐侈”。《吴江县志》载:“庶人之妻多用命服、富民之室亦缀兽头”,被称为“僭越”。该变化反映了明代
A.南方人地矛盾日趋突出 B.江南地区日益成为经济重心
C.早期民主思想潜滋暗长 D.经济发展冲击身份等级观念
8.在中国古代,宗族有一套宗规,往往与儒家的道德教条相对应。宗规还警戒一些越轨行为,一些严重触犯宗规的行为将在宗祠内当全体族人之面公开处置。虽然这种处置是非法的,但官府却很少干预宗族的判决。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宗族是基层的行政组织 B.社会管理借助于人伦秩序
C.政府失去了对社会的控制 D.宗规族律凌驾于法律之上
9.甲午战后晚清军事工厂设立情况表
军事工厂
地址
开办年份
军事工厂
地址
开办年份
陵西机器制造局
西安
1894
贵州机器局
贵阳
1899
奉天机器局
沈阳
1896
武昌保安大药所
武昌
1900
湖北军火所
武汉
1896
黑龙江机器局
齐齐哈尔
1900
河南机器局
开封
1897
江西机器局
南昌
1901
新疆机器局
乌鲁木齐
1897
北洋机机器局
德县
1902
山西机器局
太原
1898
安徽机器局
安庆
1907
湖北钢药厂
汉阳
1898
伊犁枪子厂
伊犁
190S
广西机器局
龙州
1899
这一时期清政府大力发展内地军事工业的主要原因是
A.遏制西方列强对中国内地的入侵 B.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C.新军势力发展壮大威胁中央集权 D.国内军事安全意识的增强
10.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钢)中指出:“皇帝该算是至尊极高、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小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特别是先进分子的思想和行动。”材料表明辛亥革命
A.推动了国人思想的大解放 B.打乱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C.使民众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D.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11.1922年1月中共中央创刊的《先驱)在《发刊词》中写道,“我们要知道那种不就客观的实际情形研究,而徒凭个人主现的思想改造社会的人,他们的罪恶在实际上与反动保守派没有什么区别(虽然我们可以原谅他们的心迹)。”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主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B.已正确地认识到中国的社会性质
C.已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 D.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12.毛泽东预测:“1945年应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更大发展的一年,全国人民都希望我们解成区能够救中国,我们也有这样的决心与勇气。”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自信体现出
A.中国战场成为了二战的东方主战场 B.国民党一党独裁不得人心
C.土地改革赢得了农民对中共的支持 D.人民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
13.1948至1952年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侨汇收入简表
1948-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0.65亿美元
1.18亿美元
1.68亿美元
1.7亿美元
据表可推知
A.华侨积极踊跃支持人民解放战争 B.人民政府对华侨资本家进行了改造
C.华侨为国民经济恢复作出了贡献 D.侨汇收入解决了外汇收人拮据问题
14.对亚非会议的召开,苏联发表声明表示支持。但美国官方及其宣传工具不但贬低亚非会议的意义,散布会议不可能成功的论调,还试图以经济援助等手段拉拢分化亚非
国家、挑拨这些国家同中国的关系。这反映出
A.亚非国家赞同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B.大国强权主导国际关系
C.中国尝试用多边外交解决国际问题 D.美国和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5.1977年11月,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在全省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农村的中心问题是把农业生产搞好。各级领导、各个部门,都要着眼于发展农业生产。”1978年4月20日,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特别提到:“企业是生产单位,必须以生产为中心。”这反映出
A.经济建设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B.经济体制改革已从农村起步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成为全党共识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6.在看完《血战台儿庄》之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来看,大附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不久,台湾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公开往来的序幕从此揭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血战台儿庄》可以作为徐州会战的一手史料
B.历史共识助推两岸关系发展
C.是否认同国民党抗战是国其两党分歧的焦点
D.优秀文化作品决定历史走向
17.格里格·安德森在《雅典的试验》中指出:“是否举行陶片放逐投票的权利只属于公民大会,而且在任何一个确定的年份,要启动该程序,至少需要6000位公民的投票。“这表明在古代雅典
A.政治精英间的冲突难以化解 B.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C.政治家需要向全体公民负责 D.公民大会成为常设机构
18.171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要求下院议员必须拥有法定水准以上的收入,而这一水准之高,只有数千人才能达到,而这种收入大都来自地产。这一状况得以改变是由于
A.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宪法运动的兴起
C.责任内阁制的准立 D.两党政治的成熟
19.格里高利历(现行公历)是16世纪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位时颁布的。后来格里高利历才逐渐为人采用,1752年为英国采用,1918年为俄国采用。今天,中国、印度、阿拉伯世界,以及世界各地的大多数民族都使用或承认格里高利历。格里高利历的采用
A.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 B.使其他纪年法逐渐被淘汰
C.说明基督教文明决定世界发展进程 D.有利于全球经济文化交流
20.英国经济学家达德利·诺斯对消费大唱赞歌,也认为人们对奇珍异品的追求,刺激了人们努力地工作,如果人们满足于粗茶淡饭的生活,就将永远生活在一个贫穷的世界里。亚当斯密认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目的。二者的观点
A.都主张政府操控经济事务 B.反映了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
C.关注的重点都是流通领域 D.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21.德意志社会史学派认为,第二帝国时期德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德国的资产阶级不但十分软弱,缺乏革命精神,而且还因为畏惧工人运动,转而与传统的政治势力结盟,出现了一种资产阶级的封建化倾向,使得德国无法实现真正的议会民主制。该学派意在强调
A.工人运动的发展令资产阶级心有余悸 B.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相互制约
C.德国经济、政治现代化未能同步进行 D.容克贵族、官僚等掌握了统治权
22.1928年,苏联政府从农村收购了1080万吨粮食,1929年收购了1600万吨.1930年粮食收购量猛增到2220万吨。1931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比1930年下降16.8%,然而粮食收购量还是达到创纪录的2280万吨。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业全盘集体化推动农业发展
C.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D.苏维埃政权对农村的管控削弱
23.1947年5月8日美国副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在演讲中称:“(欧洲)经济混乱是滋生极权主义的土壤,需要美国运用其经济和财政力量,维护自由和民主制度。”该言论
A.推动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意在推动美国政府对欧洲的援助
C.力图遏制莫洛托夫计划的实施 D.依现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精神
24.下图反映了
A.数字革命日益改变教育制度 B.计算机革命改变了现代文化和教育的形式
C.欧洲成为知识经济的发源地 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7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8~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卖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宋明时期,士大夫通常只扮演政治角色。清朝前期朝延严格限制各地科举考试中举人数的名额。此外,清开国后形成了满、汉八旗贵族子弟垄断了相当数量官职的局面,只有进士才有望谋取一官半职,许多举人及其他低级科举功名的获得者只好另谋职业。许多经济无法自立的学者,在不同官员麾下充任幕僚以维持生计,他们严肃认真地承担起编著经注、史书、方志的任务。大批学者批弃科举功名,到书院及教学级别较低的学堂任教。许多学者把毕生精力献给考证、研究和著述活动。清代学者考据刊印的专著,只有学术价值。没有商业效益,每一个学者都有一位财力雄厚、忠实可靠的赞助者。18世纪,学术因商人的资助繁荣起来,书籍出版数量远超前代。
一一摘编自(美)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人带来了极大的刺激,知识阶层向西方学习的注意力向更深层转变,具有了不同于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新”特色。他们意识到时代之变,危机意识成为整个知识阶层的共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社会的改良等政治意识成为一种时尚。读西书、译西书,了解西方,在知识界渐成时尚,西方文化优越论观念在知识分子中形成定势。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投向西方的社会科学。特别是严复等人把译书之举与救亡图存、变法维新相联系。甲午战败使知识分子认识到科举制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之所在,功名意识日益淡薄。张睿、孙家鼎、张元济等一些知识分子走上了“弃仕经商”的创业道路,或者选择新闻出版、科学技术等职业为新式企业效力,甲午战后出现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一一摘编自程峰、夏绍能等《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士大夫社会角色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甲午战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不同于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新”特色并予以简要评价。(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他明确指出“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他主张国家积极介入
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对盐、铁、酒实行专卖。他还认为商品流道可以“均有无而通万物”。在对外贸易方面,桑弘羊认为货币的多少可以作为财富的象征,但他不把货币的取得作为对外贸易的目的,而是以货币为 “末”、为“虚”,以供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物品为“本”、为“实”。他认为,只要严格控制出口,并大量输出国内丰富的黄金和丝绸,就能从敌国换取国内需要的商品,既可以削弱敌国,还可以保证国内市场的供应。这些措施为汉武帝的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桑弘羊思想在后代王明中虽不时放采用为财政剥削手段。但始终遭到各方面的围政和蔑视,没有上升为经济政策。
一一摘编自《汉代著名的法家一桑弘羊》等
材料二 柯尔伯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最信任和重用的大臣,在任内他先后颁发有关工业生产的法令达190项,通过给工场主发放贷款,封赐特权,颁发补助金,由国家出资兴建皇家和私人手工工场,招揽国外能工巧匠,发展手工业生产,柯尔伯发现各封建领地设置重重关卡,于是建立了14个省的关税同盟,在同盟内部、撤销关卡,实行商品流通自由。柯尔伯尤其保护法国对外贸易,支持建立对外贸易公司、发展对外殖民贸易,并通过外交途径与土耳其、英国等国签订商约、保护法国商人利益。这些政策将重商主义发挥到极致,使法国经济在当时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一一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桑弘羊与柯尔伯经济思想的异同,(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桑弘羊与柯尔伯经济思想的不同历史命运并分析造成不同命运的原因。(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变革表
参教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特征
以蒸汽机为代表,蒸汽时代,机器化,工厂产生
以内燃机和电力技术为代表,电气时代科技含量高,规模化
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人文和社会融合
关键历史事件
拿破仑积极推进工程师教育的发展,先后开办一大批大学校,将巴黎理工、炮兵、路桥等高等专科学校 (称“大学校”)分为基础和应用两种。1805年,拿破仑正式赠予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训:“为了祖国、科学和荣誉”
1934年法国通过法律确定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为工程师学历教育认证机构,强调文凭的发放只能针对真正有实力的领军人才,提高了工程师文凭的含金量。并由此确立了法国及欧洲最早的针对工程师学历教育和工程师文凭的评估和认证体系
包括法国在内的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提出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等教育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到2010年,签约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都将获得其他签约国家的承认
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的发展特征
国家性,应用性,精英性
规模化,规范化,认证制
标准化,国际化,跨学科化
一一摘编自于黎明等《法国工程师学历教育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社会发展与教育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通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在第28、29、30 三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8.「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材料 进入晚清时期,在内忧
外患的冲击下,新疆原先的治理制度遭到重创,不再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治理制度逐步诞生,1884年11月16日清政府决定建立新疆行省。原来的军府制度为行者制度所替代,由巡抚来代替将军统辖新疆行政事务,形成行省制度下的省、道、府、州、县各级治理机构。治理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主要官员也由外地调派,打破了新疆长期存在的各地方民族首领治理本地民族内部事务的状况,废除伯克制度。这样,清朝在新疆的各级治理对构不仅在名称上,而且在官员的设置、职能管理等方面也与全国保持了一致。新疆建省以后,取消了内地人到新疆的限制,大量的汉民、回民到新疆谋生。为鼓励内地无地农民到新疆开基土地,1887年。清朝制定(新疆屯垦章程》,规定每户给地60亩,借给种子3石、8个月口粮以及购耕牛和农具、建房买盐菜钱共73两白银,移民头两年免税,但要还清贷款,第三年缴半税,第四年起缴全税额。整体来说,移民负担较轻,每亩缴银5分或粮8升,这使得移民生产积极性很高。
一一摘编自马平安《中国近代政治得失)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新疆新治理制度的要内容,(6分)
根据材料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新疆新治理制度的主要积极影响。(6分)
25.[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材料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就职演说中,提出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帮助它们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因难,这就是“第四点计划”。到1951年展,“第四点计划”已扩展到33个国家。自1945年7月1日到1967年6月30日,在累计达1172亿美元的美国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中30%的以上是给予非共产主义的不发达国家。美国向这些地区提供技术援助,除经济领战外,还涉及卫生、教育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对受援国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大量的技术人员被派往受援国,使美国的生活方式传播到受援国,加深了美国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以此为契机,美国拓展了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逐新控制了中东,1939年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的比例为13.1%,1956年月增加到65% 。在东南亚地区,则通过“第四点计划”将其变成美国商品及资金的倾销市场。美国将大量过剩的产品向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出售。
一一摘编自谢华《对美国第四点计划的历史考察与分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点计划”出台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四点计划”的影响。(6分)
30.[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分)
材料 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思想最初强调通过理性和说服的方法改变白人种族主义者,在劝说对手认识错误的同时,寻求唤起其道德耻辱感,希望敌人放弃隔离政策。金在1961-1962年的奥尔巴尼运动中进行了实践,结果这场运动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金认识到,联邦立法是有效变革的一个途径,而立法需要得到全国媒体和公众的帮助和支持。他希望激发种族主义者以暴力来对待和平的抗议者。制造危机,吸引媒体对黑人遭遇的关注,迫使地方当局谈判和联邦政府干预。1963年,金在伯明翰对黑人青少年进行非暴力培训。使用黑人学校的孩子作为示威者。5月5日,1000多名黑人孩子从第16 大街浸礼会教堂出发,到大街上游行示威,结果全被逮捕,全国人民在电视上看到了孩子们被水龙冲击和被警犬撕咬的画面,国内外的新闻杂志把伯明翰事件放到了他们的头版头条。这一暴力事件使美国公众大为震惊,推动了遍布南方各地非暴力直接行动浪潮的兴起。肯尼迪总统向全国发表关于民权问题的电视讲话,首次承认黑人民权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6 月,首尼迪向国会提交了一个新的民权法案,它覆盖了公共设施学校、选举权和平等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并在次年得以通过。
一一摘编自于展《论小马丁·路德·金非暴力策略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思想的变化,并分别指出其特点。(6分)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63年后马丁·路德·金非暴力策略进行简要评价。(6分)
1-5CCABB 6-10BDBDA 11-15ADCDA 16-20BCADD 21-24CCBB
25.(13分)
(1)转变:官府幕僚;书院教师;私人研究与著述。(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清朝前期政策的影响(严格限制科举考试中举人数的名额;民族压迫,重满抑汉),清初实学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商人对学术的资助。(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新”特色:时代意识(危机意识)产生;文化思想转型;价值观念转型(功名意识日益淡薄);职业转型。(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简评:危机意识强烈,救亡图存,体现了爱国性;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改良维新,体现了进步性;学习西方,宣传新思想,体现了启蒙性。(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6.(15分)
(1)同:货币是财富的象征;重视工商业;主张对外贸易;强调国家干预经济。(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异:柯尔伯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象征,鼓励出口,追求贸易顺差;桑弘羊不把取得货币作为对外贸易的绝对目的,主张出口黄金以换取国内需要的商品。(2分,每点1分)
(2)命运:桑弘羊经济思想没有上升为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柯尔伯经济思想成为17、18世纪法国的经济政策。(2分。每点1分)
原因:桑弘羊经济思想: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盛行;儒家思想的影响等。(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柯尔伯经济思想:原工业化的兴起与发展;民族国家的兴起;商业意识和资本观念的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7.(12分)
论题: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教育变革(3分)
示例一
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法国高等专科学校分为基础和应用两种,强调教育的应用性、精英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自然科学的新发展,科学与技术结合更加紧密,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推动了教育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或:第三次工业革命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科学、技术、人文和社会融合。科技革命的内容极为丰富及联系密切、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趋势推动了教育的跨学科化,培养了多学科交叉的精英人才。)(9分)
示例二
论题:国家利益推动教育变革(3分)
论证:拿破仑执政期间,为了帝国的迅速强大,先后开办一大批大学校,将巴黎理工、炮兵、路桥等高等专科学校分为基础和应用两种,为帝国源源不断地输送军事科学技术和工业方面的人才,教育的国家性特征明显。二战后,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欧洲各国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复杂,彼此相异,导致跨国人才交流和留学的诸多不便。为实现欧洲高等教育和科技一体化,欧洲各国的教育部门推行了教育的标准化和国际化。(9分)
(“答案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评分标准]
分值
要求
10-12分
所拟观点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2个及2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观点;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现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 —9分
所拟观点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_6分
所拟观点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 — 3分
所拟观点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28.(12分)
(1)内容:建立行省;废除伯克制,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移民实边”。(6分,每点2分)
(2)实现了各省行政制度的统一,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俄国的侵略,使西北边疆得到巩固。(6分,每点2分)
29.(12分)
(1)美苏冷战;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老牌殖民帝国的衰落;美国战后发生经济危机,需要向外拓展市场和原料产地。(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2)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受援国或地区的发展;提升了美国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实际上是美国霸权政策的体现;强化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6分,每点2分)
30.(12分)
(1)变化:从非暴力劝说到非暴力强制。(2分)特点:前者道德理想主义,后者注重实际效果。 (4分,每点2分)
(2)评价:这一策略推动了南方各地非暴力浪潮的兴起;吸引了媒体关注,引发了社会危机;对联邦政府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通过了新的民权法案。(6分,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