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莆田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人:周如萍 审核人:高三历史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2.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
A.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C.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3.元代王祯所著《农书》描写宋、元时期人们到处找地种的情景:“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细民必求垦佃,犹胜不稼。”于是,闽、江、淮、浙等地开垦出许多梯田,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则大量圈湖造田。这种现象折射出( )
A.土地兼并的恶性发展 B.政府对土地开发的失控
C.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D.南方人口的较快增长
4.乾隆时期,地方政府多设立机局,“雇募织工以教民纺织”。乾隆八年,决定“凡各省有可开采之山场”,除金银外,“其余俱听百姓于地方官给照开采”。这些做法( )
A.放弃了重本抑末政策
B.体现出对传统手工业重视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5、“茶圣”陆羽在他写的《茶经》中说:“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据此,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陆羽推崇越州青瓷做茶具
B.唐朝时瓷器已经形成青、白两大系列
C.唐朝时期白瓷开始出现
D.瓷制茶具成为茶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6. 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奏抄为主向以奏状为主的转变。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这一转变( )
A.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亡 B.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
C.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 D.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
7.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 )
A.地方享有自治权 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C.存在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8.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9、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10.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3年,议会中各反对党攻击俾斯麦政府的军事开支。1887年,俾斯麦要求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而议员们只同意批准三年经费,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行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 )
A.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政体遭到破坏
B.议会依法有效行使了对行政的监督权
C.民主意识增长,宰相无力控制议会
D.帝国议会只是君主专制的一块遮羞布
11、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12.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13 .有学者认为:《临时约法》中反对总统制,追求“超议会制”的所谓民权主义制宪目标,忽视了在宪政制度框架中仍然握有实权的总统角色;而且立法与行政机关, “万一发生争执,双方都没有合法的手段来制约对方”。该学者旨在说明约法( )
A.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B.赋予议会过大权力
C.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D.政体构建本身存在缺陷
14. 1941 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该规定( )
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B.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
C.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D.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15. 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据,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材料评述的“战局”( )
A.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 B.表明国民党己失去战争优势
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己解放 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16.1600年前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泰西” 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 )
A.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B.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间的相互了解
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间彼此隔绝
17.观察下表,我们可以得出( )
时间
事件
1865 年
美国卡内基与合伙人创办卡内基科尔曼联合钢铁厂
1865 年
李鸿章向朝廷递交《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1868 年
日本推翻幕府统治,进入明治维新时期
1871 年
德意志帝国成立
A.清政府开始追赶世界进步潮流 B.洋务运动不是“迟到的近代化”
C.内优外患是四国的共同处境 D.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发生
18.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1913~1918年期间外国出口中国的数 量变化,分别是:英国出口量9600万降到4900万两,法国出口量由520万两降到150万两,德国出口量由2800万两降到零。这种变化( )
A. 受到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 B. 反映了英法德与中国矛盾尖锐
C. 深刻影响中国民主革命的走势 D. 原因是西方工业品质量的下降
19.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
C.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
20.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 32 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 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21. 1952 年,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将缅甸、印度、埃及等国列入“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和附属国”范围。同年,周恩來强调要根据各国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来分消敌、我、友,中国外交要争取亚非国家在战时保持中立,在和平时同帝国主义保持距离。中苏的这种分歧表明此时( )
A.中国开始质疑“一边倒”外交战略的正确性
B.中国已不再需要同苏联协调对外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則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中国对外政策的思路出现了局部调整
22、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23、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24、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D.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25、“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二、非选择题(共 3大题,共计 50分。26题 23分,26题 12分,27题 15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后汉书·志第五·礼仪中》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职业文官。如春秋时的管仲、百里奚,战国时各诸侯国国王所重用的大批能言善辩之士,等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日趋成熟。特别到隋唐以后,封建政府录用官员所采取的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的科举制度,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趋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如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早在唐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即已倾倒日本朝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决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
—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材料二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派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加。“他们从资产阶级哲学家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要求国家政府管理工作像工业生产一样,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削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以便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生产领域,发展经济。”当时英国文官体制不仅存在着18世纪文官体制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而且继续膨胀。1830年,边沁发表了题为《用最小的费用发挥官吏的最大能力》的论文集,在抨击政府管理低效、的基础上,提出以考试作用方法录用职员;在《宪法典》一文中,对官吏的任用、薪俸都作了详细论证。全面整顿、改革文官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影响。(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下面是西方三次科技(工业)革命与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简表。
世界
中国
19世纪40〜60年代,英国、法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朝
实业救国思湖兴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爆发
20世纪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至今日,依然方兴未艾
中国在很多項目中脱颖而出,航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走在世界前列!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8.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做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題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租的阶段性分析》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8分)
莆田八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第1—25题,共 50分)
1-5 DCDBC 6-10BCBCC 11-15 DADBA 16-20 CBCBA 21-25DCB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题23分,27题12分,28题 15分)
26、(23分)(1)特点:起源早,不断发展;功能完备,制度翔实,自成系统;以官、绅、教三位一体为核心;充满了孤立性、保守性与专制性;影响深刻,范围广。(5分)
原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日益完备;地方武力割据的历史教训。(3点6分)
(2)原因:政府管理低效,官僚体系紊乱;工业革命完成,经济迅速发展;行政事务增多;英国政治改革的推动;文人学者的呼吁和推动。(3点6分)
影响:提高了官员的行政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适应了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英国的发展。(6分)
27、(12分)论题: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阐述:在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依仗其先进科技,从各方面加紧对中国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正视西方,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开始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维新派和革命派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极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科技(工业)革命对近现代中闰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28、(15分)(1)背景:旧的户籍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限制了人口的迁移;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
趋势:对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的限制逐渐放宽。(7分)
(2)影响: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利于人口之间的迁徙和流动,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