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福建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历史试卷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命题:
集备组
审核:
试卷说明:
本卷共两大题,49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一些省份的简称有悠久的历史。其中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这源于
A.地理特征 B.西周分封制 C.甲骨文记载 D.风俗习惯
2.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B.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3.王国维先生曾提出过商代没有宗法制的论断,谓“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理解上述论断的关键在于
A.“封邦建国”制度肇始于西周 B.宗法制存废关乎政治的稳定
C.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D.商代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4. 监察体制的建立,旨在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贪污腐败。汉武帝时期,设立监督郡国长官的专职官员是
A.丞相 B.内阁大臣 C.刺史 D.军机大臣
5.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的热播,以“子嗣夺嫡”“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古代社会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
是
A.家国一体 B.君权至上 C.宗族制度 D.嫡庶有别
6. 公元前74 年,汉昭帝驾崩,膝下无子嗣,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27 天后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表明汉代
A.君主专制有所削弱 B.皇族内部斗争激烈
C. 侯国曾经归郡管辖 D. 郡国并行弊端凸显
7.鸦片战争后,中国上海的一个美国商人赤裸裸地对他的英国同行讲:“我们不反对你们, 你们只管去捞取好处,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分享这些好处。”美国商人这么说的重要依据是
A.关税商定条例 B.领事裁判权 C.内河航运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8.“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9.1895年广州起义时,革命党人被视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1915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83 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上述变化反映出
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传播 B.清王朝的统治日趋衰弱
D.资产阶级民主逐步完善 C.儒家思想遭到彻底摒弃
10.与图1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南昌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1.太平天国运动中,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相符的事件是
A.定都天京 B.提出《资政新篇》
C.颁布《天朝国亩制度》 D.进行北伐和西征
12.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抗战首先发生在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13.图2是一份报纸的号外,据此推断所报道的事件发生在
A.1918年 B.1919年 C. 1920年 D.1921年
14.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 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这次“胜利“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15.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17.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 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 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 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 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8.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 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 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19.1953年“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通过举手和无记名投票产生。1979年“人大选举法”进行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这一变化
A.说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近程 B.保证公民行使民主权利不受干预
C.有利于公民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D.表明我国开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0.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 实现直接“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践行“一国两制”构想
2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从下面两图的转变,说明
A. 海峡两岸都支持和平统一祖国 B. 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C. 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策略发生了变化 D. 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2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大国关系图,其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读图,可知甲乙丙分别指
A. 中国、美国、苏联 B. 英国、美国、苏联
C. 中国、苏联、美国 D. 美国、中国、苏联
23.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规定了在发生与第三国冲突时互助的义务。在理论上,条约规定中国有义务在全球范围内驰援苏联;而实际上,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周边地区的潜在危机加剧,中国将得到苏联的安全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保障了中苏双方的国家安全 B. 实践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 D.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
24.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热 B. 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 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5.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 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 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 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6.英国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她”是
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27.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改革
A.奠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B.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C.将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黄金时代 D.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28.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29.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宣称:“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伯利克里为了消除这种“障碍”采取的措施是
A. 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 B. 给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 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 D. 对野心家实施“陶片放逐法”
30.“公民大会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轮流坐庄 C. 君主专制 D. 代议制
31.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的,但罗马法更重
要的是成文法。要研究罗马习惯法首选的历史文献是
A.自然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十二铜表法》
32.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
A. 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B. 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
C. 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 D. 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
33.“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B.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转向成文法
C.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D.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34.德国法学家胡果1805年依据罗马法已经阐明的权利主体和各种“适法行为”的必备条件、原则概括出法律行为的概念,这成为现代民法学普遍遵循的概念。据此可知
A. 现代民法以罗马法为主体内容 B. 罗马法中的民法仍被应用
C. 罗马法中部分理念得以传承 D. 现代民法完全源于罗马法
35.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对于国王的存废,英国人经历了反抗国王、处死国王、请回国王和进口国王的不同选择,但是英国的国王一直保留至今。这表明
A. 国王保留了一定的权力 B. 英国人尊重社会传统
C. 英国政治缺乏民主传统 D. 英国民主政治不彻底
36.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其德意志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他不懂英语,不愿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大臣遇事商议出对策后交国王确认。这表明此时的英国
A. 国王的行政权已丧失 B. 为责任内阁制形成提供了契机
C. 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 君主立宪制极易导致大臣擅权
37.在经历马萨诸塞州退伍军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事件后,美国一位重量级领导人表示“事情很明显,如果国会没有充分权力,我们就永远不会取得国家的资格,西欧列强也不会把我们当作一个国家加以尊重”,这一领导人的主要意图是
A. 提高美国的国际地位 B. 实行“分权与制衡”
C. 打造强有力中央政府 D. 平定当时的农民起义
3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宪法修正案在获得国会或者全国性修宪会议的通过后,还需要获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这体现了
A. 人民主权原则 B. 权力制衡原则 C. 民主共和原则 D. 州权至上原则
39.“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的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中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夺取国家政权 B.夺取生产资料
C.无产阶级掌权 D.发展社会生产力
40.列宁在1895年指出:“《共产党宣言》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在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其主要说明《共产党宣言》
A. 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途径 B. 其社会价值会永远存在
C.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D. 值得世界所有工人研究
41.史学家认为:“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见,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巴黎工人没有取得农民的支持 B. 无产阶级的人数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小
C. 巴黎公社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 D. 经济水平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42.杨会军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提到:“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这场“起义”后
A.无产阶级掌握政权 B.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标志着俄国退出了“一战” 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3.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 B. 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 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44.1917年3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A. 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B. 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C. 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 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45.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A.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题:本大题共4小题,46题14分、47题12分、48题16分、49题13分,共55分。
46.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逐步演进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912年3 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材料三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 十 二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 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
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四章
经济政策
第 二 十 六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第五章
文化教育政策
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 五 十一 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城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指出材料一中图3所示中央机构的名称。与图3相比,图4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以下问题。(答案可直接从材料三中摘录)(3分)
材料二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4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特点。(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2分)
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抗日战争
开国大典
试从以上表格所列史事中,任意选择两项,自拟一个论题,并对该论题进行合理的论述。(要求:选出史事,论题明确,论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4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的应对方针。(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简要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5分)
(3)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认识有何不同。(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3分)
49.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即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以华盛顿为代表的开国元勋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新中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为什么“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5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建国之初设计了什么样的治理国家的民主模式?新中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民主政治制度?(5分)
福建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5 BCCCB 6——10 CDDAD 11——15 BCBBC
16——20 BCBBB 21——25 CDACD 26——30 AACBA
31——35 DBACB 36——40 BCBDC 41——45 DBCBC
二、非选择题题:本大题共4小题,46题14分、47题12分、48题16分、49题13分,共55分。
46.(1)三省六部制,废丞相、皇帝掌管六部。说明:君主专制加强。(3分)
(2)原始史料:“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史料解释:“即实行责任内阁
制”。历史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
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3 分)
(3)主要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2分)
地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2分,答其中一点即可)
(4)特点: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5)趋势: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2分)
47.答案1:史事:中共成立,开国大典(2分)
论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分)
论述:中共成立: 受十月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于1921年7月成立。从此以后,各族人民在中共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民主革命胜利。(4分)
开国大典: 经过20 多年的奋斗,中共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1949 年10 月,举行开国大典,宣布新中国的成立。从此,进人新民主义时期,并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4分)
答案2;史事:五四运动,抗日战争
论题:中华民族抗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论述:五四运动: 为了抗议巴黎和会纵容日本侵占中国山东主权,1919 年5 月起,北京爆发并形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学生、工人、商人通过罢课、罢工、罢市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巴黎和约。五四运动体现了各界的爱国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中华民族出现空前的民族危机。七七事变后,逐渐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局面。经过长期抗战,中华民族打败了日本侵略
者,进一步提高了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说明:论述结构可分为串联式与并联式两种。串联式即为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并联式则为两者之间不一定具有因果关系,但与某种主题具有关联性。
48.(1)美国采取了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2分)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2分)
(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2分)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实力增强);西欧、日本崛起(答对3点既得满分3分)
(3)认识角度:材料二中方认为是美国急于改善两国关系;材料三美方认为是中方急于改善关系。(4分)
(4)因素: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利益等。(任意答三点既得3分)
49.(1)“沿袭传统”是指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议会传统;“变革”的含义是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奠定基础,逐步实现民主法治(议会权利凌驾于君主权利之上)(3分)
(2)特点:渐进改革。历程:通过《权利法案》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限制君主权利;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5分)
(3)美国:以联邦制为框架,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2分)
新中国:人民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代协商制度; 民族区城自治制度。(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