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归省(xǐnɡ) 两颊(xiá) 挑衅(xìn) 恬静(tián)
B.纨绔(wán) 蕴藻(zǎo) 脑畔(pàn) 闭塞(sāi)
C.分量(fèn) 冗杂(rǒnɡ) 撺掇(cuān) 踱步(duó)
D.怅惘(chàng) 静穆(mù) 蓦然(mù) 斡旋(w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踊越 争讼 硫黄 门槛
B.幅射 怠慢 领域 羁绊
C.流苏 落幕 皎洁 恣意
D.家眷 概叹 渺远 诱惑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B.春节临近,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C.夜深星阑,一切都安静下来了。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将“各类政府官员”改为“政府各类官员”)
B.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中亚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将“交往”改为“交流”)
C.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青睐。(在“审美”后加上“价值”)
D.我们寻访散落在南粤大地上的古老书院,探访广东文脉昌盛与书院繁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探访”改为“探究”)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不便于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语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8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戏》选自《鲁迅全集》,是鲁迅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B.《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写的一篇著名散文。
C.《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D.《灯笼》是萧乾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两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8.综合实践。(7分)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以上文字的主要信息。(3分)
(2)班里将举办一次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准备几句简短的开场白,要求讲明活动的意义,并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12分)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8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9.为什么平桥村“在我是乐土”?(3分)
10.“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一词在这里有什么意思?(3分)
11.“我”总不敢走近黄牛水牛,“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嘲笑”二字表现了小朋友对“我”的不友好,对吗?为什么?(3分)
12.文中说“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否说明“我”小时候不爱读书呢?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8题。(20分)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8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丫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晃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的“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哧溜哧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回来后,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第5期,有改动)
13.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 、炸香椿、 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2分)
14.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8
15.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6.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7.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3分)
18.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4分)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 悄然绽放》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2)文体不限(有明显的文体特征),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5)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评卷
一、积累与运用
8
1.C 解析A项,“颊”应读“jiá”。B项,“塞”是多音字,此处应读“sè”。D项,“蓦”应读“mò”。
2.C 解析A项,“踊越”应为“踊跃”。B项,“幅射”应为“辐射”。D项,“概叹”应为“慨叹”。
3.A 解析“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为褒义词,用于“诈骗”不恰当。
4.B 解析前后搭配不当,应把“增长点”改为“转变”。
5.B 解析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先确立总领句②,然后根据“直言和婉言”可以确定下文将先介绍“直言”,再介绍“婉言”。接着按照逻辑关系应该介绍什么是“直言”,什么情况下需要“直言”,由此可以确定接下来为③⑦,①为由“直言”到“婉言”的过渡句,因而①在⑦之后,引出“婉言”,按照逻辑关系,仍然是先介绍什么是“婉言”,什么情况下需要“婉言”,因而顺序为⑥④,⑤作为总结句放在最后。
6.D 解析《灯笼》的作者是吴伯箫。
7.B 解析十二生肖中,蛇后面两个是马、羊。小玲的弟弟属羊,不是属狗。
8.解析第(1)题,要明确整段材料的核心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抓住人物对象、事件等关键要素进行整理。第(2)题,开场白要注意结构,有称呼、问候,围绕主题,引出话题,要提到活动的意义,恰当地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譬如引用名人名言做开场白,运用排比手法等。
参考答案(1)中央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思接近即可)
(2)示例各位同学,大家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中国的文化如同一条长河,源远流长,璀璨无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去感受它的魅力吧!
二、阅读理解
9.(1)“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2)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3)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10.“照例”说明以往就如此,体现平桥村人的纯朴好客与友善。
11.解析本文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因此,文中的“嘲笑”只是表现了少年的一种天真无邪的特点。
参考答案不对,“嘲笑”体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
12.解析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我”对平桥村的喜爱之情。据此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不是“我”不爱读书,主要是表现“我”对平桥村生活的热爱,对深奥难懂的封建教育内容的反感。
13.解析文章以香椿为线索,写出了香椿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和享受。第一部分是第①段,盼香椿;第二部分是第②~③段,扒香椿;第三部分是第④段,炸香椿;第四部分是第⑤~⑦段,吃香椿。做这种题,横线上所概括的内容,在形式上要和试题给出的例子一致,比如“盼香椿”结构上为三个字,是动宾短语,答案也应为动宾短语;内容上也要包含线索“香椿”,把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再以一个动词展现出来即可。
参考答案扒香椿 吃香椿
14.解析题目已经明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绽开了笑脸”“热情完美释放”表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位老者”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然后就要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了,要按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作者情感”的形式进行赏析。
8
示例(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15.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的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16.解析本文的第⑦段中有几个很关键的句子:“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这句话特别提到了香椿的味道,这就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本段中母亲在春季让“我”吃上嫩香椿芽,其他季节让“我”吃上干香椿,这香椿里面饱含着深深的母爱,让读者也从中感受到母爱的真挚伟大,所以最后一段很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参考答案照应题目(前文),深化主题。
17.解析“香椿的味道”的含义有两层,一层是表面含义,即香椿本身的香味,这层含义较浅显,容易领悟;另一层是深层含义,这需要深入到文字的底层,挖掘其中包含的情感含义。由文章可知,作者写香椿是从童年写到现在,所以这个“味道”还包含着对母爱、快乐、春天等复杂的情感,回答时一定要考虑全面。
参考答案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18.解析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味道来说出内心的感悟,这种味道可以是具体的美食的味道,但也应该像“香椿的味道”一样,感悟出其中包含的情感之味。也可以是抽象的味道,比如失败、痛苦、幸福等,要点出这种味道具体带给了你怎样的生活体验,让你收获了什么。
示例(1)红烧肉的味道。红烧肉是爸爸的拿手好菜,不过他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都给我做香喷喷的红烧肉,那里面有父亲的味道。
(2)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更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
三、写作
19.写作指导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是一个主谓短语,谓语部分已经呈现了出来,需补充的是主语部分,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语。
题目前的提示语,给出了横线上补充词语的参考示例。既可以直接选用提示语中的内容,也可以另选对象,如“信任让理解之花”“自信让成功之花”“善良让爱心之花”,还可以补充“青春”“文明之花”“好家风”“美”“勇敢”“个性”“生活的诗意”等。在横线上补充内容的过程,就是确定最佳立意、明确写作内容的过程。
作文可选的素材,从“我”到身边的人、事、景、物,如父母的鼓励、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帮助、自我的反思、一草一木等,均可纳入笔端,写读书、修身养性、走进大自然,等等,也可。
因没有文体限制,可写记叙文、小小说、散文、戏剧等,也可以写成书信、日记、访谈等。但我们不鼓励一味地文体创新,毕竟那是“末”,“本”在于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
佳作有约
美,悄然绽放
在花的足音中响起一声轻笑,美穿越流光,悄然绽放。——题记
在燕子的微语中——
8
在家门前的小小的花园里,阳光重重地坠到花瓣之上。她弯着腰,捡拾起那些或粉或紫的小花伞。一瞬间,指尖碰到枝叶上细细的绒毛,阳光被和母亲一样温柔的目光融化,铺洒在露珠上。我站在一旁看着,脚步似乎被牵引着,下一秒就会同她一起拿着小铁锹,在薄薄的绿雾中俯下身子,为每一个种芽松土,“噼里啪啦”,将枝叶上的虫声敲碎,糅进更为柔和的花的梦想中去。
“嗞嗞”,心壤上一阵酸痒,有一些我无法触摸的东西已开始生长,在尚贫瘠的地表之下,我能感受到传来的巨大的心跳声,“怦怦”,强劲而有力。
在柳烟的堆砌中——
在清新的早晨,空气中隐隐浮动着清甜的香气。她依然在那里,在小小的花园。她的双颊被周围锦织的嫣红映得光润,青蓝色的棉布衣衫也浸润着如水一般的温柔。在浓烈张扬的色彩里,她纯净而又质朴。我站在一旁看着,我的笑也似乎被牵引着,下一秒就会飞到嘴角。
“噌噌”,心壤上涌出一片翠绿,枝叶摩挲成阳光的声音。叶儿轻轻颤抖,让我看到天空的隐秘心跳。
在裙摆的盛开中——
在午后微醺的阳光里,她站在一朵一朵的花中。我站在一旁看着,而她唤住了我。我穿过丛丛的花叶,来到她身边。脚下因踩着沃实的泥土,心也一下子松软。
“这个给你。”掌心在她指腹滑过后,被柔软的触觉包裹——是几朵栀子花。层层厚重如丝绒一般的花瓣,揉成小小一朵,到接近花瓣边缘,似是因剧烈燃烧而微微卷曲成柔和的波浪。我凑到花前,嗅了嗅,清丽而又甜美。
我感觉心中的那些东西忽然膨大了起来,胸膛里被装得满满当当,所有的一切都变得饱满起来。
风将花香吹乱,我不由得抬起头去追寻风的足迹。刚一抬头,便对上她的目光。她不说什么,只是站在那里,温温柔柔地笑着,一如温润平凉的玉石,怀抱着柔和的光。
“啪!”一瞬间似乎听到花开的声音,我低头寻找,才发现胸膛中已开满了花,开满了美。它们是在絮絮的时光中的哪一处落脚?或许在裙摆盛开前,或许在柳烟堆砌前,或许在燕子微语前,美,悄然绽放。
点评选材:文章以“她”为描写对象,写了她捡拾花瓣、松土,她的美,她给“我”栀子花,她的目光,描写细腻真切,画面栩栩如生。
立意:文章紧扣“美”来立意,画面优美,美如仙境;人物形象以写意为主。画面美、人性美,水乳交融,升华了文章的立意。
语言:文章运用诗一般的细腻语言,生动形象,如流水,如醴酪,读来清爽。大量的心理描写与景物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交融,增添了文章的诗意美。
结构:文章采用片段点染的写法,三个片段,三个小标题,结构清晰;文章首尾呼应,处处暗扣主题,构思相当精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