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这说明当时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2.《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B.官营产品可以流向民间市场
C.商品交易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D.铜镜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3.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殿试进士新定条制:“举人纳试卷,内臣收之;先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始付考官,定等讫。” “条制”说明宋代科举考试
A.首创殿试制度 B.规定答题方式 C.力求公平公正 D.盛行徇私舞弊
4.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狼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表明
A.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 B.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
C.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 D.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
5.“廷寄”上谕是清代军机处官员日常工作之一,其内容大都是告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法之失当等。这体现了军机处的职能是
A.传达皇帝旨意 B.参与行政决策 C.总领全国政务 D.负责监察百官
6.鸦片战争前,少数士大夫针对鸦片泛滥情况提出:“纹银易烟出洋者不可计数。必先罢例禁,听民间自种莺粟。内产既盛,食者转利值廉,销流自广。夷至者无所得利,招亦不来,来者则竟弛关禁而厚征其税。责商必与易货,严银禁罪名。”下列选项最符合“少数士大夫”主张的是
A.严格禁止外商走私鸦片 B.鼓励民间种植与夷争利
C.反对政府介入鸦片问题 D.利用市场维护经济安全
7.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中国《点石斋画报·牙山大胜》 日本《风俗画报·成欢大激战之图》
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 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
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8.“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罗霄山脉中段(1)有经营了一年多的群众基础;(2)党的组织有相当的基础;(3)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创造了富有斗争经验的地方武装,这是十分难得的;(4)有很好的军事根据地——井冈山;(5)影响湘赣两省。这篇文章论证了
A.国民革命成功的可能性 B.割据政权建立的可行性
C.抗日战争持久的合理性 D.解放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10.美国作家斯诺曾这样记述中共抗日根据地:“许多内战时期远飏(逃窜)的地主,现在重新回家,他们可以像农民一样领受新地;这些人照样有平等的选举权,并有权参加政府的工作。商人和小资本家也一样可以参加政治生活。”这表明当时中共
A.坚持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 B.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
C.抛弃阶级斗争的基本立场 D.保障政治权利的绝对平等
11.1953年2月,中共中央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表明把农民“组织起来”主要是为了
A.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B.克服分散经营困难
C.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D.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12.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13.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外务大法官,处理外国人和罗马市民之间以及外国人相互间事件,其主要职责为“依据其职权给予或不给予诉讼当事人以诉讼权、抗辩权或准予恢复原状等,使合法而不合理的权利丧失其法律上的保障,而使合理而不合法的关系则获得事实上的保护,如同合法的权利一样”。这表明在罗马境内
A.公民与非公民无区别 B.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C.外国人获得司法保障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4.“他是一个探索者。经过一段热烈兴奋的思考和试验,似乎发现宇宙秘密。他把宇宙想象为一个机械装置,像绅士图书室里的流行玩具——一个用黄铜和闪光木料制作的装有发条的天国模型。它由一个上帝的工程师调试,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保持平衡。”“探索者”的成就
A.奠定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基础
B.有利于诠释自然现象的奥秘
C.揭示了物体高速运动的规律
D.标志着科学摆脱神学的控制
15.“1777年,英军在北美萨拉托加失败,首相诺思向国王乔治三世说明,他完全不适合留在职位上充当战争领导人,但被拒绝了。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后,下院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动议,乔治三世被迫允许诺思率内阁成员集体辞职。”这反映当时英国
A.国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 B.君主立宪制尚未建立
C.首相尚未成为内阁首脑 D.责任内阁制逐渐完善
16.埃菲尔铁塔于1887年11月26日动工,1889年3月31日竣工,铁塔的总重量约7000吨,由18038个精密度达到十分之一毫米的部件和250万个铆钉铆接而成。诗人保罗·韦莱纳竟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下列对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工业革命成就 ②反映了建筑材料重大变革
③赢得了国人一致认同 ④印证了工业化多元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918~
1919年间,在苏俄的交通枢纽、城乡结合部出现一批批贩卖粮食或其他物品的“背口袋的人”,从事黑市交易,尽管政府对这些人的处置十分严厉,但始终无法杜绝。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此时期“背口袋的人”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数额达58%~65%。这说明苏俄
A.农业措施没有严格执行 B.余粮征集影响民众生活
C.经济政策不符国家需要 D.自由贸易一直没有禁绝
18.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19.“他们要画的只是他们亲眼目睹的物象,而且也不是在深入仔细的研究以后获得的。他们的绘画不是要唤起观众的同情或通过作品告诉观众什么道理。他们的绘画在于说明绘画仅仅作为绘画所具有的价值和重要性。”与这一观点吻合的作品是
A B C D
20.“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
A.造成德国分裂 B.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C.引发朝鲜战争 D.反映两大阵营对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5分,第24、25题各10分,共计60分。
21.(13分)
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
材料二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三 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5分)
(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3分)
22.(12分)
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不仅对中美两国,还对世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3分)
23.(15分)
世界银行是联合国下属的经营国际金融业务的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为了巩固并进一步发展其经济利益和领导地位,极力主张建立多边贸易体制,并希望借此取消许多国家实行的外汇管制和贸易体制。与此同时,英法等国希望通过建立国际金融机构以获得大量资金,从而为战后的经济重建提供保障。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召开了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的一个主要成果就是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后来称为“世界银行”。
材料二 但是在1948年后,欧洲各国主要依赖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来恢复战后经济。与此同时,随着大批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这些新独立的国家急需大量资金来发展本国经济,由于这些国家数量众多,所需资金巨大,因此迫切需要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开辟资金来源。在这种背景下,世界银行转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贷款,利率一般低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
材料三 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的国家已经是债台高筑,无力偿还世界银行的贷款。世界银行的贷款往往选择那些回报率高,经济活力大、政治环境比较稳定的发展中国家。尽管世界银行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其中上层人物从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好处较多,而下层民众在其中受益较小。此外,世界银行的一些项目破坏了当地的人文和生态环境。
——以上材料均摘自翟涛《世界银行的作用和局限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和欧洲主张成立世界银行的目的。(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银行职能的变化及其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银行的影响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60字左右)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试图保护所有公民和他们的财产。他取消了公民的债务,废止了债务奴隶制,他还通过继承法保护小户人家,使之避免破产的命运。
材料二 根据农业收入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所要承担的义务。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这种将公民划分等级,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地确立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每个公民都是城邦中一个独立的个体,各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拥有一定的权利,享有尊严,承担相应的义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梭伦“废止债务奴隶制”的目的和手段。(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分别简析其“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石”产生的作用。(6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詹天佑的一生,与中国铁路建设相伴始终,因其设计修建铁路的成就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詹天佑深知,要建成这条完全由中国人自造的铁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要把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优秀人才,尽可能多地调集到京张铁路工地上来。詹天佑在调集人才的同时,对筑路经费进行仔细的测算核实后,向清政府申报交涉,得到满意的解决。在招聘施工单位时,也采用了招标的方法,让各工程承包人开展公平竞争,在工期、经费、质量等方面选择最佳者得标,让其承包某项工程。
——摘自经盛鸿《詹天佑评传》
材料二 京张路者,自京师达张家口,长三百七十余里,南口以北,冈峦重叠,溪涧纷歧,地险而工艰,出居庸关则八达岭横蔽于前,其上为古长城峭壁百寻,惊心怵目。君初履勘,拟由石佛寺向西北行,当凿洞六千余尺,其后乃改由东面斜行,就青龙桥施工辟峡,仅凿洞三千五百余尺耳。当是时,君所携习工程学者仅二人。昼则茧足登山,夜则绘图计工,无一息之安。既而其二人者,或以事他调,议者窃以为吾国人未有当此任者,君益冥心孤往,不以无助而少弛其志。凡十八月而山洞藏事,四年而全路告成。
——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撰写的碑文,转引自凌鸿勋《詹天佑先生年谱》
材料三 詹天佑在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时曾说:不论成功与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我们的国家。技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之于工程人员之口。
——钟少华《詹天佑先生的科技方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京张铁路修建成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意义。(7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詹天佑所彰显出的“工匠精神”。(3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D A D C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B D B B C C D
二、非选择题:
21.(13分)
(1)主张:人天性不知礼义(或人性本恶);通过学习、思考获取礼义;礼义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3分¬)
背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封建制确立);礼崩乐坏。(2分)
(2)主张:以法治国;厚赏;重罚;法令统一。(3分,任答三点)
影响: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消极:造成暴政,激化矛盾。(2分)
(3)分歧:元帝重儒;宣帝儒法并用。(2分)
本质:维护统治。(1分)
22.(12分)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4分,任答四点)
(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5分)
(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形势;国际局势。(3分,任答3点)
23.(15分)
(1)目的:美国:巩固霸主地位;欧洲:保障经济重建。(2分)
(2)变化:由致力于欧洲的经济重建转向全球性发展援助。(2分)
原因:西欧国家经济的恢复;新兴独立国家的要求。(2分)
(3)评分标准
论点方面 论据方面 论证方面
7-6分 观点明确,有说服力 论据充分,能联系史料和史实,对观点进行对应论证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流畅
4-5分 隐含有说服力观点 论据较充分,基本能联系史实对观点对应论证 层次较分明;史论尚能结合;但关联性不够
3-2分 论点偏颇 论据不充分,不能较好地联系材料对观点进行论证 非要点式列举;层次缺乏关联性
0-1分 缺少论点 至少涉及一个要点 要点式列举
论点(2分) 论据和论证(7分)
世界银行对世界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 世界银行对世界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1分) 经济 加快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贫困人口的减少);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加快了先进经济技术的推广。 任答三点,每点1分。共3分。
政治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世界银行对世界的发展具有消极影响(1分) 经济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支配地位;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
造成一些不发达国家更加贫穷;
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社会的贫富分化;
破坏了一些发展中家的生态环境。 任答4点,每点1分。共4分。
政治 加快欧洲的分裂;
加剧“冷战”的程度。
文化 破坏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文传统。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目的:保护公民及其财产;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秩序。(3分)
手段:立法。(1分)
(2)措施:实行财产等级制;恢复公民大会;建立民众法庭。(3分)
作用:明确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提升了公民的参政意识;培养了公民的法律(司法)观念。(3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1)条件:调集优秀人才;经费保障;科学管理(工程招标);詹天佑个人贡献。(4分)
意义: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增强民族自信心;推进中国交通近代化;培养一批铁路建设技术人才。(3分)
(2)精神:爱岗敬业,追求卓越、严谨专注、勇于创新、吃苦耐劳。(3分,任答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