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数学二模试卷(4月份)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3 B. C.5×5=5 D.=2
2.阅读材料: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x1+x2=﹣,x1•x2=.根据该材料填空:已知x1,x2是方程x2+6x+3=0的两实数根,则+的值为( )
A.4 B.6 C.8 D.10
3.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在下列代数式中(1)a+b+c>0;(2)﹣4a<b<﹣2a(3)abc>0;(4)5a﹣b+2c<0;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OB中,AB⊥OB,且AB=OB=3.设直线l:x=t截此三角形所得的阴影部分面积为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为(如选项所示)( )
A. B.
C. D.
5.如图所示,△ABC中,AB=AC,过AC上一点作DE⊥AC,EF⊥BC,若∠BDE=140°,则∠DEF
22
=( )
A.55° B.60° C.65° D.70°
6.如图△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是∠ABC,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平分∠ABE B.AB=BD C.AC∥BE D.AC=DE
7.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那么在同一路灯下( )
A.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长
B.小明的影子比小强的影子短
C.小明的影子和小强的影子一样长
D.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
8.如图,矩形ABCD中,AB=3,AD=,将矩形ABCD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矩形EBGF,此时恰好四边形AEHB为菱形,连接CH交FG于点M,则HM=( )
A. B.1 C. D.
9.如图,小明随意向水平放置的大正方形内部区域抛一个小球,则小球停在小正方形内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 )
22
A. B. C. D.
10.现定义一种变换:对于一个由有限个数组成的序列S0,将其中的每个数换成该数在S0中出现的次数,可得到一个新序列S1,例如序列S0:(4,2,3,4,2),通过变换可生成新序列S1:(2,2,1,2,2),若S0可以为任意序列,则下面的序列可作为S1的是( )
A.(1,2,1,2,2) B.(2,2,2,3,3)
C.(1,1,2,2,3) D.(1,2,1,1,2)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若=x﹣4+6﹣x=2,则x的取值范围为 .
12.符号“”称为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d﹣bc,请你根据上述规定求出下列等式中x的值.若,那么x= .
13.如图,把“QQ”笑脸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左眼A的坐标是(﹣2,3),嘴唇C的坐标为(﹣1,1),若把此“QQ”笑脸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则与右眼B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
14.如图,在一个正方形围栏中均匀散布着许多米粒,正方形内画有一个圆.一只小鸡在围栏内啄食,则“小鸡正在圆圈内”啄食的概率为 .
15.如图,在△ABC中,BC=6,以点A为圆心,2为半径的⊙A与BC相切于点D,交AB于点E,交AC于点F,点P是优弧EF上的一点,且∠EPF=5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22
16.△ABC中,AB=4,AC=2,以BC为边在△ABC外作正方形BCDE,BD、CE交于点O,则线段AO的最大值为 .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10分)
1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2+,y=2﹣.
18.解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19.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
(1)求证:AF=DC;
(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0.如图,在Rt△ACB中,∠C=90°,AC=3cm,BC=4cm,以B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
(1)求线段AD的长度;
(2)点E是线段AC上的一点,试问:当点E在什么位置时,直线ED与⊙O
22
相切?请说明理由.
21.(10分)某校八年级为了解学生课堂发言情况,随机抽取该年级部分学生,对他们某天在课堂上发言的次数进行了统计,其结果如下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已知B、E两组发言人数的比为5:2,请结合图中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发言次数n
A
0≤n<3
B
3≤n<6
C
6≤n<9
D
9≤n<12
E
12≤n<15
F
15≤n<18
(1)求出样本容量,并补全直方图;
(2)该年级共有学生500人,请估计全年级在这天里发言次数不少于12次的人数;
(3)已知A组发言的学生中恰有1位女生,E组发言的学生中有2位男生.现从A组与E组中分别抽一位学生写报告,请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所抽的两位学生恰好是一男一女的概率.
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4k+4与抛物线y=x2﹣x交于A、B两点.
(1)直线总经过定点,请直接写出该定点的坐标;
22
(2)点P在抛物线上,当k=﹣时,解决下列问题:
①在直线AB下方的抛物线上求点P,使得△PAB的面积等于20;
②连接OA,OB,OP,作PC⊥x轴于点C,若△POC和△ABO相似,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23.王华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在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31页遇到这样一道题,如图1,在△ABC中,P是边AB上的一点,连接CP,要使△ACP∽△ABC,还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或 .
请回答:
(1)王华补充的条件是 ,或 .
(2)请你参考上面的图形和结论,探究,解答下面的问题:
如图2,在△ABC中,∠A=30°,AC2=AB2+AB•BC.求∠C的度数.
22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中考数学二模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
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A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对B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C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对D进行判断.
【解答】解:A、原式=3,所以A选项错误;
B、与不能合并,所以B选项错误;
C、原式=25,所以C选项错误;
D、原式==2,所以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
2.【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把代数式变形成与两根之和和两根之积有关的式子,代入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求得代数式的值.
【解答】解:∵x1,x2是方程x2+6x+3=0的两实数根,
∴x1+x2=﹣=﹣6,
x1•x2==3,
则+====1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解此类题目要会将代数式变形为两根之积或两根之和的形式,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为:x1+x2=﹣,x1•x2=.
3.【分析】由抛物线开口向上得到a大于0,再由对称轴在y轴右侧得到a与b异号,即b小于0,由抛物线与y轴交于正半轴,得到c大于0,可得出abc的符合,对于(3)作出判断;由x=1时对应的函数值小于0,将x=1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得到a+b+c小于0,(1)错误;根据对称轴在1和2之间,利用对称轴公式列出不等式,由a大于0,得到﹣2a
22
小于0,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a,不等号方向改变,可得出不等式,对(2)作出判断;由x=﹣1时对应的函数值大于0,将x=﹣1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得到a﹣b+c大于0,又4a大于0,c大于0,可得出a﹣b+c+4a+c大于0,合并后得到(4)正确,综上,即可得到正确的个数.
【解答】解:由图形可知:抛物线开口向上,与y轴交点在正半轴,
∴a>0,b<0,c>0,即abc<0,故(3)错误;
又x=1时,对应的函数值小于0,故将x=1代入得:a+b+c<0,故(1)错误;
∵对称轴在1和2之间,
∴1<﹣<2,又a>0,
∴在不等式左右两边都乘以﹣2a得:﹣2a>b>﹣4a,故(2)正确;
又x=﹣1时,对应的函数值大于0,故将x=﹣1代入得:a﹣b+c>0,
又a>0,即4a>0,c>0,
∴5a﹣b+2c=(a﹣b+c)+4a+c>0,故(4)错误,
综上,正确的有1个,为选项(2).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次函数y=ax2+bx+c(a≠0),a的符号由抛物线的开口决定;b的符号由a及对称轴的位置确定;c的符号由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确定,此外还有注意利用特殊点1,﹣1及2对应函数值的正负来解决问题.
4.【分析】由题意得到三角形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而确定出三角形C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出S与t的函数解析式,画出大致图象即可.
【解答】解:∵Rt△AOB中,AB=OB=3,
∴△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直线l∥AB,
∴△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CD=OD=t,
∴S=t2(0≤t≤3),
画出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
故选:D.
22
【点评】此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5.【分析】由DE⊥AC,∠BDE=140°,可计算出∠A,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最后利用EF⊥BC及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DEF的度数.
【解答】解:∵DE⊥AC,∠BDE=140°,
∴∠A=50°,
又∵AB=AC,
∴∠C==65°,
∵EF⊥BC,
∴∠DEF=∠C=65°.
所以A错,B错,C对,D错.故选C.
【点评】考查了垂直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6.【分析】由△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是∠ABC,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BD=BA,BE=BC,∠DBE=∠ABC,即可对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旋转角是∠ABC,
∴BA的对应边为BD,BC的对应边为BE,
∴BD=BA,BE=BC,∠DBE=∠ABC,
所以A,B,D选项正确,C选项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7.【分析】在同一路灯下由于位置不同,影长也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
【解答】解:在同一路灯下由于位置不同,影长也不同,所以无法判断谁的影子长.
故选: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特点和规律.平行投影的特点是: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和影长成比例.中心投影的特点是:①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它的影子短,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②
22
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长;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的长度还短.
8.【分析】由旋转的性质得到AB=BE,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AE=AB,推出△ABE是等边三角形,得到AB=3,AD=,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到∠BAC=30°,求得AC⊥BE,推出C在对角线AH上,得到A,C,H共线,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将矩形ABCD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矩形EBGF,
∴AB=BE,
∵四边形AEHB为菱形,
∴AE=AB,
∴AB=AE=BE,
∴△ABE是等边三角形,
∵AB=3,AD=,
∴tan∠CAB==,
∴∠BAC=30°,
∴AC⊥BE,
∴C在对角线AH上,
∴A,C,H共线,
∴AO=OH=AB=,
∵OC=BC=,
∵∠COB=∠OBG=∠G=90°,
∴四边形OBGM是矩形,
∴OM=BG=BC=,
∴HM=OH﹣OM=
故选:D.
22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矩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菱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9.【分析】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及大正方形的面积,这个比值就是所求的概率.
【解答】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其面积为1.
∵圆的直径正好是大正方形边长,
∴根据勾股定理,其小正方形对角线为,即圆的直径为,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则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则小球停在小正方形内部(阴影)区域的概率为.
故选:C.
【点评】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相应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难点是得到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
10.【分析】根据题意可知,S1中2有2的倍数个,3有3的倍数个,据此即可作出选择.
【解答】解:A、∵2有3个,∴不可以作为S1,故A选项错误;
B、∵2有3个,∴不可以作为S1,故B选项错误;
C、3只有1个,∴不可以作为S1,故C选项错误;
D、符合定义的一种变换,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考查了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亮点,尤其是与数列有关的命题更是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它要求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究,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出关于x的不等关系进而得出答案.
22
【解答】解:∵=x﹣4+6﹣x=2,
∴x﹣4≥0,x﹣6≤0,
解得:4≤x≤6.
故答案为:4≤x≤6.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2.【分析】根据已知得出分式方程﹣=1,求出分式方程的解,再代入x﹣1和1﹣x进行检验即可.
【解答】解:∵,
∴﹣=1,
方程两边都乘以x﹣1得:2+1=x﹣1,
解得:x=4,
检验:当x=4时,x﹣1≠0,1﹣x≠0,
即x=4是分式方程的解,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得出分式方程,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
13.【分析】根据点A的坐标,在点A的右侧2个单位作y轴,点A的下方3个单位作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根据右眼的坐标,求得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对应点的坐标即可.
【解答】解:如图,根据左眼A的坐标是(﹣2,3),建立直角坐标系,
∵右眼B的坐标为(0,3),
∴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右眼的坐标为(3,3).
故答案为:(3,3)
【点评】
22
本题以平移变换为背景,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确定出直角坐标系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14.【分析】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再分别计算出正方形与圆的面积,计算出其比值即可.
【解答】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S正方形=a2,
因为圆的半径为,所以S圆=π=,
所以“小鸡正在圆圈内”啄食的概率为:=.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正方形及圆的面积,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相应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
15.【分析】由于BC切⊙A于D,连接AD可知AD⊥BC,从而可求出△ABC的面积;根据圆周角定理,易求得∠EAF=2∠EPF=100°,圆的半径为2,可求出扇形AEF的面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BC的面积﹣扇形AEF的面积.
【解答】解:连接AD,
∵BC是切线,点D是切点,
∴AD⊥BC,
∴∠EAF=2∠EPF=100°,
∴S扇形AEF==π,
S△ABC=AD•BC=×2×6=6,
∴S阴影部分=S△ABC﹣S扇形AEF=6﹣π.
故答案为:6﹣π.
【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扇形的面积等,求得∠EAF=100°是关键.
16.【分析】以AO为边作等腰直角△AOF,且∠AOF=90°,由题意可证△AOB≌△FOC,可得AB=CF
22
=4,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AF的最大值,即可得AO的最大值.
【解答】解:如图:以AO为边作等腰直角△AOF,且∠AOF=90°
∵四边形BCDE是正方形
∴BO=CO,∠BOC=90°
∵△AO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O=FO,AF=AO
∵∠BOC=∠AOF=90°
∴∠AOB=∠COF,且BO=CO,AO=FO
∴△AOB≌△FOC(SAS)
∴AB=CF=4
若点A,点C,点F三点不共线时,AF<AC+CF;
若点A,点C,点F三点共线时,AF=AC+CF
∴AF≤AC+CF=2+4=6
∴AF的最大值为6
∵AF=AO
∴AO的最大值为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恰当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7小题,满分10分)
17.【分析】根据分式的减法和乘法可以化简题目中的式子,然后将x、y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
【解答】解:()•(﹣)
22
=
=
=,
当x=2+,y=2﹣时,原式==﹣=﹣4.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分母有理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式化简求值的方法.
18.【分析】分别解两个不等式,找出其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的解集,再把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
【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3,
解不等式②,得:x>﹣1,
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
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如下:
【点评】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正确掌握解不等式组的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分析】(1)证△AEF≌△DEB得AF=DB,再证出DB=DC即可.
(2)四边形ADCF是菱形,先证明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再证出AF=AD即可.
【解答】(1)证明:∵AF∥CD,E是AD的中点
∴∠AFE=∠DBE,EF=EB
又∠AEF=∠DEB
∴△AEF≌△DEB(ASA)
∴AF=DB
∵AD是BC边上的中线
∴DB=DC
∴AF=DC,
(2)四边形ADCF是菱形.
22
证明:∵由(1)知AF=CD,
又AF∥CD
∴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
∵AB⊥AC
∴△ABC是直角三角形
∵AD是BC边上的中线
∴AD=DC=DB
∵AF=CD,
∴AF=AD
∴四边形ADCF是菱形.
【点评】本题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
20.【分析】(1)由勾股定理易求得AB的长;可连接CD,由圆周角定理知CD⊥AB,易知△ACD∽△ABC,可得关于AC、AD、AB的比例关系式,即可求出AD的长.
(2)当ED与⊙O相切时,由切线长定理知EC=ED,则∠ECD=∠EDC,那么∠A和∠DEC就是等角的余角,由此可证得AE=DE,即E是AC的中点.在证明时,可连接OD,证OD⊥DE即可.
【解答】解:(1)在Rt△ACB中,∵AC=3cm,BC=4cm,∠ACB=90°,∴AB=5cm;
连接CD,∵BC为直径,
∴∠ADC=∠BDC=90°;
∵∠A=∠A,∠ADC=∠ACB,
∴Rt△ADC∽Rt△ACB;
∴,∴;
(2)当点E是AC的中点时,ED与⊙O相切;
证明:连接OD,
22
∵DE是Rt△ADC的中线;
∴ED=EC,
∴∠EDC=∠ECD;
∵OC=OD,
∴∠ODC=∠OCD;
∴∠EDO=∠EDC+∠ODC=∠ECD+∠OCD=∠ACB=90°;
∴ED⊥OD,
∴ED与⊙O相切.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切线的判定等知识.
21.【分析】(1)根据B、E两组的发言人数的比求出B组发言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再根据条形统计图中B组的人数为10,列式计算即可求出被抽取的学生人数,然后求出C组、F组的人数,补全直方图即可;
(2)根据扇形统计图求出F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再用总人数乘以E、F两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即可得解;
(3)分别求出A、E两组的人数,确定出各组的男女生人数,然后列表或画树状图,再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B、E两组发言人数的比为5:2,E组发言人数占8%,
∴B组发言的人数占20%,
由直方图可知B组人数为10人,
所以,被抽查的学生人数为:10÷20%=50人,
C组人数为:50×30%=15人,
B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100%=20%,
F组的人数为:50×(1﹣6%﹣20%﹣30%﹣26%﹣8%),
=50×(1﹣90%),
=50×10%,
22
=5,
∴样本容量为50人.补全直方图如图;
(2)F组发言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10%,
所以,估计全年级在这天里发言次数不少于12次的人数为:500×(8%+10%)=90人;
(3)A组发言的学生:50×6%=3人,所以有1位女生,2位男生,
E组发言的学生:50×8%=4人,所以有2位女生,2位男生,
列表如下:
画树状图如下:
共12种情况,其中一男一女的情况有6种,
所以P(一男一女)==.
【点评】
22
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本题根据B组的人数与所占的百分比求解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突破口.
22.【分析】(1)变形为不定方程k(x﹣4)=y﹣4,然后根据k为任意不为0的实数得到x﹣4=0,y﹣4=0,然后求出x、y即可得到定点的坐标;
(2)通过解方程组得A(6,3)、B(﹣4,8);
①如图1,作PQ∥y轴,交AB于点Q,设P(x, x2﹣x),则Q(x,﹣ x+6),则PQ=(﹣x+6)﹣(x2﹣x),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S△PAB=﹣(x﹣1)2+=20,然后解方程求出x即可得到点P的坐标;
②设P(x, x2﹣x),如图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OB=90°,根据三角形相似的判定,由于∠AOB=∠PCO,则当=时,△CPO∽△OAB,即=;当=时,△CPO∽△OBA,即=,然后分别解关于x的绝对值方程即可得到对应的点P的坐标.
【解答】解:(1)∵y=kx﹣4k+4=k(x﹣4)+4,
即k(x﹣4)=y﹣4,
而k为任意不为0的实数,
∴x﹣4=0,y﹣4=0,解得x=4,y=4,
∴直线过定点(4,4);
(2)当k=﹣时,直线解析式为y=﹣x+6,
解方程组得或,则A(6,3)、B(﹣4,8);
①如图1,作PQ∥y轴,交AB于点Q,
设P(x, x2﹣x),则Q(x,﹣ x+6),
∴PQ=(﹣x+6)﹣(x2﹣x)=﹣(x﹣1)2+,
22
∴S△PAB=(6+4)×PQ=﹣(x﹣1)2+=20,
解得x1=﹣2,x2=4,
∴点P的坐标为(4,0)或(﹣2,3);
②设P(x, x2﹣x),如图2,
由题意得:AO=3,BO=4,AB=5,
∵AB2=AO2+BO2,
∴∠AOB=90°,
∵∠AOB=∠PCO,
∴当=时,△CPO∽△OAB,
即=,
整理得4|x2﹣x|=3|x|,
解方程4(x2﹣x)=3x得x1=0(舍去),x2=7,此时P点坐标为(7,);
解方程4(x2﹣x)=﹣3x得x1=0(舍去),x2=1,此时P点坐标为(1,﹣);
当=时,△CPO∽△OBA,
即=,
整理得3|x2﹣x|=4|x|,
解方程3(x2﹣x)=4x得x1=0(舍去),x2=,此时P点坐标为(,);
解方程3(x2﹣x)=﹣4x得x1=0(舍去),x2=﹣,此时P点坐标为(﹣,)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7,)或(1,﹣)或(﹣,)或(,).
2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解析式,通过解方程组求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坐标与图形性质;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思想问题.
23.【分析】(1)由∠A=∠A,当∠ACP=∠B,或∠APC=∠ACB;或时,△ACP∽△ABC;
(2)延长AB到点D,使BD=BC,连接CD,由已知条件得出证出,由∠A=∠A,证出△ACB∽△ADC,得出对应角相等∠ACB=∠D,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ACB+∠BCD+∠D+∠A=180°,得出∠ACB=50°即可.
【解答】解:∵∠A=∠A,
∴当∠ACP=∠B,或∠APC=∠ACB;
或,即AC2=AP•AB时,△ACP∽△ABC;
故答案为:∠ACP=∠B(或∠APC=∠ACB),或AC2=AP•AB;
(1)王华补充的条件是:∠ACP=∠B(或∠APC=∠ACB);或AC2=AP•AB;理由如下:
∵∠A=∠A,
∴当∠ACP=∠B,或∠APC=∠ACB;
或,即AC2=AP•AB时,△ACP∽△ABC;
故答案为:∠ACP=∠B(或∠APC=∠ACB),或AC2=AP•AB;
22
(2)延长AB到点D,使BD=BC,连接CD,如图所示:
∵AC2=AB2+AB•BC=AB(AB+BC)=AB(AB+BD)=AB•AD,
∴,
又∵∠A=∠A,∴△ACB∽△ADC,
∴∠ACB=∠D,
∵BC=BD,
∴∠BCD=∠D,
在△ACD中,∠ACB+∠BCD+∠D+∠A=180°,
∴3∠ACB+30°=180°,
∴∠ACB=50°.
【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本题中(2)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作辅助线证明三角形相似才能得出结果.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