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地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请将下面的句子用正楷抄写在书写格内。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田圃(pǔ) 禀请(bǐn) 栈桥(zhàn) 廓然无累(lěi)
B.谀词(yú) 煞白(shà) 诘难(jié) 锲而不舍(qì)
C.抽噎(yē) 恣睢(suī) 勾当(ɡòu) 强聒不舍(qiǎnɡ)
D.拮据(jū) 庖官(bāo) 狡黠 (xiá) 恪尽职守 (kè)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殒落 嬉闹 挖心搜胆 重蹈覆辙
B.妖娆 逞辨 不言而喻 断章取义
C.暄嚷 诓骗 味同嚼蜡 恼羞成怒
D.旁骛 萧索 自知之明 一代天骄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迪士尼 3D动画片《寻梦环游记》,凭借扎实的制作和动人的故事,给众人送来了一碗来自“亡灵世界”的心灵鸡汤,观后使人深感开卷有益。
B.这里展出的书法作品,大多勾联着一段历史记忆。尽管只是寻章摘句式的作品片断,但也渗透着书写者对文学的认知和理解,体现着个人文学史的立场。
C.随着CBA比赛的进程,队员们的身体对抗甚至犯规都不可避免。运动员和教练员要将更多精力放在比赛本身,切勿因为自己的不冷静而因小失大。
D.十九大报告对推进新时代对台工作做了深入阐述,“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破解当前两岸政治关系僵局的不二法门。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她像一部厚重的书,上下七千年,人文精神 ;她像一艘远航的船,纵横九万里,东方神韵牵手世界。她之所以备受青睐,在于一种 的文化底蕴,一种 的生活环境,一种 的市民心态。
7
A. 丰富瑰丽 悠闲舒适 开放包容 一脉相承
B. 一脉相承 丰富瑰丽 悠闲舒适 开放包容
C. 悠闲舒适 一脉相承 开放包容 丰富瑰丽
D. 开放包容 丰富瑰丽 一脉相承 悠闲舒适
6.下列与课文有关内容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B.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元末明初
C. 《故乡》——《呐喊》——鲁迅
D. 《谈读书》——培根——美国
二、(本大题共2小题,第7题6分,第8题4分,共10分)
7.请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 , 。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
(4)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8.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
成语① ②
人物① ②
三、(本大题共8小题,第12、16题各4分,其余每小题3分,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哈!这模样!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我愕然了。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我愈加愕然了。幸而我的母亲也就进来,从旁说:
“他多年出门,统忘却了。你该记得罢,”便向着我说,“这是斜对门的杨二嫂,……开豆腐店的。”
7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但这大约因为年龄的关系,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所以竞完全忘却了。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冷笑说: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
腰里,出去了。
9.第一段中,作者写杨二嫂的话时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请分析其作用。
10. 文中两处“圆规”的修辞手法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11.选文中,“我”眼前的杨二嫂与记忆中的杨二嫂相比,除外貌、年龄外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1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加点的词语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
腰里,出去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 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
7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3.本文提出背书对写作有三种好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7
14.简要分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15. 选文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6. 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分析。
四、(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8.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9.请根据第段内容回答,陈胜具有什么才能?
7
五、(40分)
20.写作。
在成才这个问题上,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古人说得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才能成才;也有人认为有好的条件才能成才。
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围绕这个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鲜明,说理充分。2.不少于500字。
7
参考答案
1.略 2.C 3.D 4.A 5.B 6.D (每小题2分,共12分)
7.(1)槲叶落山路(2)莫道不销魂(3)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4)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每空1分,共6分)
8.成语草船借箭、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吴下阿蒙等;人物略。(4分)
9.加强语气,突出杨二嫂当时说话突然,声音大、尖利、怪异;写出“我”的吃惊;表现了
杨二嫂言语轻率、无所顾忌。(3分)
10.第一处“圆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杨二嫂的体形特点;第二处 “圆规”运用了
借代的修辞手法,指杨二嫂。(3分)
11.动作姿势;说话方式;生活境况;性格品行。(答出三点即可)(3分)
12.“愤愤”写出杨二嫂在要求被拒绝后很生气的样子;“絮絮”写出她抱怨不停的情形;“慢
慢”写她为搜寻可拿之物故意放慢脚步的状态;作者用这三个词语修饰杨二嫂离开“我”
家时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刻画了一个言语尖酸、自私贪婪的庸俗小市民形象。(4分)
13.背书是写作的基础,背书能积累语言材料,背书是创新的基础。(3分)
14.作者先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再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再
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3分)
15. 举例论证,通过具体事例论证“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的观点,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分)
16. 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要使语言准确、生动,
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4分)
17.A(4分)
18.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会有很多响
应的人。(4分)
19.(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4分)
20.略。(40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