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选出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不选、多选、错选均不能得分)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民大附中2017级高一期末考试定于2018年1月29-30日举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本次考试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速度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过近日点,公转速度渐慢 B. 未过近日点,公转速度渐快
C. 正好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D. 正好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
2. 本次考试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 B. 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C. 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 D. 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答案】1. A 2. B
【解析】
1. 本次考试期间,日期是1月29-30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在1月初,此时位置已过近日点,公转速度渐慢,A对。在近日点的公转速度最快,B 、C、D错。
2.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本次考试期间,日期是1月29-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C、D错。且正向北移,A错,B对。
点睛: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然后向北移动。在近日点的公转速度最快,在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驱车从甲地到乙地,早晨出发时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还没有来得及寻找太阳,只见路边所有黑色的树枝全部变成了金枝铜干,……一个白天就这样火石电光般地匆匆打发了。大雾不知从何升起,……只能隐约看到昏黄的雾灯。车窗上又噼噼啪啪响起雨点,从此这雾再也不散,这雨再也不停。(——节选自《行者无疆》作者 余秋雨)阅读选段,回答:
3. 材料中叙述的自然现象可能发生在( )
A. 12月份的开普敦 B. 12月份的漠河
C. 12月份的挪威 D. 1月份的南极地区
4. 该地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冰原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3. C 4. A
【解析】
3. “早晨出发时昏天黑地,恰似子夜,接近中午才曙光初露”,反映了当地近乎出现极夜,故判断该地区的纬度较高,故可能为冬季的挪威。故答案选C项,开普敦和漠河纬度较低,不会出现此现象,1月份南极为极昼,因此ABD错误。故答案选C项。
4. 结合上题结论,该地区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故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答案
选A。
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图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地球由⑤处自转到③处,所需的时间是( )
A. 1小时 B. 2小时
C. 3小时 D. 4小时
【答案】5. A 6. A
【解析】
5. 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读图可知,①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故选A。
6. 读图可知,图中⑤与③所在经线夹角为15°,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5°/每小时,故从⑤处自转到③处,需要时间为1小时,故选A。
【点睛】地球自转时,地表面上任意一点的速度,叫“线速度”.即该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单位用米/秒表示.这个弧线长和地球纬线的方向是一致的.线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纬度及测点的海拔高度都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的地点,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海拔高度相同的地点,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均相等。
7. 世界时是零时区的区时。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读图,回答下题。
一般情况下,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一天中电视收视率最高的时段是当地时间19—20点前后(北京地区为全国新闻联播播放时间前后)。世界时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所以,北京地区收视率高的时段应为世界时的11—12点前后。③曲线符合。排除ABD,故选C。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下列各题:
8. 甲地的地方时为( )
A. 11时40分 B. 12时
C. 12时20分 D. 20时
9. 下列说法,可能与图示季节相符的是( )
A.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
D. 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
【答案】8. B 9. C
【解析】
8.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地球北极,则甲地地方时为12:00,甲地经度为100°E,位于东七区,中央经线为105°E,105°E的地方时为12:20。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9. 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为春秋分日。翡翠园中零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为秋分。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乙常含有化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对图中各代号的说明正确的是( )
A. 甲是岩浆 B. 丙是岩浆岩 C. ③是变质作用 D. ④是外力作用
11. 下列对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举例,恰当的是( )
A. 甲:花岗岩 B. 乙:石英岩 C. 丙:石灰岩 D. 丁:玄武岩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 根据材料,图中乙常含有化石,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乙是沉积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根据箭头方向,丙是变质岩,③指向丙,是变质作用,B、C对。各类岩石都能熔化成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丁只有一个箭头指出,丁是岩浆,甲是岩浆岩,A错。④指向丁,是高温熔化作用,D错。
11. 结全上题分析,甲是岩浆岩,代表事物有花岗岩,A对。乙是沉积岩,代表事物有砂岩等,石英岸 是变质岩,B错。丙是变质岩,石灰岩是沉积岩,C错。丁是岩浆,D错。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A. ①吸收 B. ②吸收 C. ④大气逆辐射 D. ③地面吸收
13. 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 )
A. ①吸收 B. 地面辐射 C. ④大气逆辐射 D. 太阳辐射
14.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使图中( )
A. ①吸收减弱 B. ③地面吸收增强 C. ②吸收减弱 D.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12. C 13. B 14. C
【解析】
12. 图中与“大气保温作用”密切相关的是④大气逆辐射,减少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C对。①吸收的是太阳辐射,对大气影响小,A错。②吸收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是大气升温的主要直接能量来源,B错。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D错。
13. 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图中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对。①吸收的是太阳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很少,A、D错。④大气逆辐射是大气释放热量,C错。
14. 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使图中②吸收减弱,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大气增温减慢,C对。①吸收对大气温度影响小,A错。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不受二氧化碳减少影响,B错。④大气逆辐射减弱,D错。
点睛: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很少。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不受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大气逆辐射,减少了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下列各题:
15. 若此图表示的为地球表面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 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C. 丁地气温高于甲地 D. 丙地气压高于乙地
16. 若此图表示的为城市热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为城市 B. ①地布局化工厂有利于污染物的排放
C. 乙处为郊区 D. ②气流上升使城市的降水略多于郊区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6. 若此图表示的为城市热岛环流,根据箭头方向,甲地气流下沉,为郊区,A错。①地位于城市环流内,布局化工厂不利于污染物的排放,会污染城区,B错。乙处气流上升,气温高,为城区,C错。②气流上升使城市的降水略多于郊区,D对。
昆明市某校地理社团进行了网上模拟探究活动,图中表示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下列地理现象与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与⑦植被相似——大气环流相同 B. ④与⑤气候不同——海陆位置不同
C. ①与②自然带不同——纬度位置不同 D. ⑤与⑥自然带不同——海拔不同
18. 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地终年高温多雨 B. ⑦地位于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
C. ⑤地种植园农业发达,商品率低 D. ⑥地盛产柑橘、葡萄、油橄榄
【答案】17. C 18. D
【解析】试题分析:
17. 图中的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两个地点的植被相似,但是气候类型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大气环流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④是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⑤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这两个地点都在赤道附近,由于海拔不同,形成的气候也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图中的①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这两个地点都在大陆的东侧,是季风气候,但是由于纬度的不同,形成的季风类型也不同,所以自然带也不同,故C
正确;⑤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⑥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这两个地点的纬度不同,大气环流也不同,形成的气候也不同,所以自然带也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 读图可知,②地位于中国的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⑦地位于欧洲的大西洋海岸,位于板块内部;⑤位于非洲的中部,经济欠发达;⑥位于地中海沿岸,盛产柑桔、葡萄、油橄榄.根据题意.故选D。
【考点定位】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及原因。
【名师点睛】主要考查了模拟探究的区域和探险路线,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由图中信息判断地形特征,灵活性强.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纬度相当,但①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②位于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吹东北风,夏季吹西南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为西南季风).③和④经度大约相差30°,地方时大约相差2小时.⑤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其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⑥位于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其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是因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形成的自然带不同.
读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以上四图,与昆明气候特征最相似的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以上四图,河流会出现明显冬汛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 昆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气温、降水特征分析,四图中①是地中海气候,②是热带雨林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昆明气候特征最相似的的是④,D对。A、B、C错。
20. 四图中,①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河流会出现明显冬汛,A对。②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B错。③、④是夏季多雨,河流有夏汛,C、D错。
点睛: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河流会出现明显冬汛。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降水季节变化不明显。季风气候夏季多雨,河流有夏汛。
下图为“我国北方及周边地区2018年1月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图中甲、乙天气系统的名称分别是( )
A. 气旋、反气旋 B. 低压、高压 C. 反气旋、气旋 D. 气旋、低压
22. 与N地比较,M地( )
①气压高②气压低③风力大④风力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3. 图中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可能是( )
A. 降温、大风天气 B. 连续性降水或雾
C. 升温、晴天 D. 降温、晴天
【答案】21. C 22. B 23. A
【解析】
21. 根据等压线数值,图中甲是高压,乙是低压,B错。按气流状况,天气系统甲是反气旋,乙是气旋,C对。A、D错。
22. 根据气压数值,与N地比较,M地气压低,①错,②对。M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③对,④错。B对,A、C、D错。
读下图“太平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关于图中洋流分布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 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 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5. 受洋流影响,甲地( )
A. 草原广阔 B. 附近海域有著名渔场
C. 森林密布 D. 气候常年寒冷干燥
26. 乙地所在国家地热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该国( )
A. 沿岸有暖流经过 B. 气候温暖湿润
C. 周围被海洋包围 D. 地处板块交界处
【答案】24. D 25. B 26. D
【解析】
24. 根据海陆轮廓及洋流箭头方向,图中洋流分布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对。A、B、C错。
25. 甲地位于南美洲西部沿海,沿岸有寒流经过,受洋流影响,甲地附近海域有著名渔场,秘鲁渔场,B对。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沙漠面积广阔,A、C错。气候常年炎热干燥,D错。
26. 乙地所在国家是新西兰,地热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该国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岩浆活动较多,D对。沿岸有暖流经过 、气候温暖湿润、周围被海洋包围不是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A、B、C错。
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7. 该国人口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8. 下列各国,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④阶段相似的是( )
A. 埃及 B. 中国 C. 德国 D. 印度
【答案】27. D 28. C
【解析】
27. 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该国人口数量就增加,达到顶峰的时期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对照图示,为④时,D对。其它时段未达到顶峰,A、B、C错。
28. 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④阶段相似的,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只可能是发达国家,选项中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小于0,与④阶段相似,C对。其它三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A、B、D错。
点睛: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数量就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总数量达到顶峰。小于0,人口总量减少。德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小于0。
2015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死亡率为7.1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 2015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0.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 )
A. 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B. 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C. 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答案】29. B 30. D
【解析】
29. 2015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6‰,死亡率为7.11‰,可以计算出人口出生率是12.07‰,2015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对。A、C、D错。
30.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减轻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D对。不能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A错。不能增加环境人口容量,B错。提高了人口自然增长率,C错。
点睛: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出生率在10‰左右,是低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10‰,属于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三低模式。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两个正确的选项,请选撼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选对一个得1分,一个都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地球上水循环提供了动力 B. 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
C. 扰乱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 D. 对地球气候会产生影响
【答案】CD
【解析】太阳辐射为地球上水循环提供了动力,太阳活动不能,A错。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B错。太阳活动扰乱地球电离层,产生“磁暴”,C对。黑子活动对地球气候会产生影响,D对。
32. 下图所示是两条大河的入海口,若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那么最终将与河的哪侧河岸相连:( )
A. 甲岸 B. 乙岸 C. 丙岸 D. 丁岸
【答案】AD
【解析】两条大河的入海口,若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根据纬度,左图在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乙岸侵蚀,甲岸堆积,小岛最终将与甲河岸相连,A对,B错。右图在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丙岸侵蚀,丁岸沉积,最终将与河的丁侧河岸相连,C错,D对。
33. 下列四幅图反映了地球上南北半球的昼夜情况,阴影表示夜半球,其中日期相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C
【解析】阴影表示夜半球,根据四幅图反映的地球上南北半球的昼夜情况,①北极圈是极昼现象,是夏至日。 ②昼夜平分,是二分日。③是南极图,南极圈是极夜现象,说明北极圈是极昼现象,是夏至日。④是南极,南极圈是极昼现象,是冬至日。A、C对。B、D错。
点睛:夏至日,北极圈是极昼现象,南极圈是极夜现象。昼夜平分,是二分日。冬至日,南极圈是极昼现象,南极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上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为向斜成岭 B. 该地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 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D. 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35. 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
A. 甲一I B. 乙一III C. 丙一II D. 丁一Ⅳ
【答案】34. AC 35. AD
【解析】
34. 读图,根据岩层形态,①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山岭,为向斜成岭,A对。该地岩层发生褶皱,但地质基础很稳定,B错。②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有可能找到石油,C对。 ②处是背斜顶部,③是向斜槽部,岩石比③处岩石松散,D错。
35. 上图中甲处地貌是山岭,I图有角峰,是山岭,A对。乙处是山麓冲积扇,III是沙丘地貌,B错。丙处是河流冲积平原,II是山麓冲积扇,C错。丁处是河口三角洲地貌,Ⅳ是河口三角洲,D对。
36. 由风带和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CD
【解析】由风带和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C、D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A错。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B错。
37. 下列做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B. 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C. 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D. 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BC
【解析】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会导致区域生态破坏,不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A错。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B对。要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C对。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会加剧水土流失,D错。
点睛: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使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协调发展。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破坏植被,会加剧水土流失。
38. 下列现象中,能反映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是( )
A. 南极地区冰川储量减少 B.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位置下移
C. 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D. 地震灾害频繁
【答案】AC
【解析】能反映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是南极地区冰川储量减少,冰川融化,A对。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位置应是上移,B错。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与全球变暖有关,C对。地震灾害频繁与全球变暖无关,D错。
39. 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两极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
B.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人口多分布在热量较较丰富的河谷地区.
C.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D. 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发展中国家人口稀少
【答案】BC
【解析】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两极地区气候寒冷,人口稀少,A错。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人口多分布在热量较较丰富的河谷地区,B对。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人口稠密,C对。发达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人口稀少,发展中国家印度、中国人口稠密,D错。
40.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多煤矿,南方多磷矿
B. 北方热量少,水分多,南方热量多、水分少
C. 西北干旱地区光照多,风力小
D. 西南湿润区光照少,生物种类多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基本规律:南多北少,故B项错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7小题,共50分)
41. 读极地为中心的地球光照图,阴影(斜线)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以 极为中心的日照图,北半球节气是 。
(2)图中弧线BE表示 (晨或昏)线,图示日期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
(3)A、B、C、D四处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昼长最长的是 。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
【答案】(1)南 冬至 (2)晨 66°34′S—90°S(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3)A B (4)(23°26′S,90°E)
【解析】整体分析: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表示的是以南极为中心。南极圈有极昼现象,北半球节气是冬至。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1)此图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表示的是以南极为中心的日照图,南极圈有极昼现象,北半球节气是冬至。
(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中弧线BE表示晨线,图示日期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66°34′S—90°S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3)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四处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A,昼长最长的是B。
(4)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图示经度,位于昼半球中间的经线是90°E,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S、90°E)。
42.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 图。(填字母)
(2)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全国最高海拔所在地形区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 图(填字母)该地貌位于 板块和 板块的碰撞地带,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3)学生丙说道:“我这次在同一个地方,冒着高达40多摄氏度的高温绘制了两幅图,应该数我最艰苦。”你认为 和 (填字母)是学生丙绘制的,它们主要是由 作用形成的。
【答案】(1)B (2)C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位置可互换) 冰川作用 (3)A E 风力作用
【解析】(1)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你认为他所绘制的最有可能是B图,反映海滨景观。A图风蚀景观,位于西北干旱区,C图是山峰,雪峰。D图是河口三角洲,E图是沙丘地貌,位于干旱区。
(2)学生乙绘制的是C图,雪山形态似珠峰,该地貌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作用。
(3)A和E图是学生丙绘制的,风蚀蘑菇、沙丘地貌,它们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的。
43. 读某月亚洲季风环流及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 月份气压形势,此季节图乙中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________ (南/北)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风,此时气候特点是 ,大部分河流进入 (丰水或枯水)期。
(2)该时段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图乙中 (填数字序号)的影响,出现 天气。
(3)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 。
【答案】(1)7 北 东南 高温多雨 丰水期 (2)② 伏旱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解析】(1)图甲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北半球是夏季,表示7月份气压形势,此季节图乙中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风,此时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大部分河流进入丰水期。
(2)该时段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图乙中②,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出现伏旱天气。
(3)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44. 沿海地区的气候往往受到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读图表,回答问题。
(1)据图表可以推断,新潟(xì)的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气候,旧金山气候特征是夏季________,冬季_________。
(2)新潟与旧金山纬度相近,但夏季气温和降水明显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新潟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_____风和流经的_____影响,气温偏高,降水较多;而旧金山夏季受______带控制,加之受沿岸流经的_____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答案】(1)亚热带季风 高温少雨 温和湿润 (2)东南 日本暖流(分支) 副热带高气压 加利福尼亚寒流
【解析】整体分析:最冷月气温大于0℃,属于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大,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1)据图表可以推断,新潟(xì)的最冷月气温大于0℃,年降水量大,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2)新潟与旧金山纬度相近,但夏季气温和降水明显不同,其主要原因是新潟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流经的日本暖流影响,气温偏高,降水较多。而旧金山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加之受沿岸流经的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偏少。
45.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地形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2)乙、丁地的地质构造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和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 循环,该循环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 。
【答案】(1)山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紧密,不易侵蚀,外力沉积形成山地 (2)断层 背斜 (3)冲积扇 流水沉积 (4)海陆间 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解析】(1)从地貌看,甲地地形是山地,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紧密,不易侵蚀,形成山地。
(2)乙地岩层有明显错动、丁地的岩层向上拱起,两地的地质构造名称分别是断层 和背斜构造。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山麓冲积扇,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
(4)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该循环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46. 下图表示的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填字母)
(3)若此图表示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则其典型地貌是_________。
【答案】(1)整体性 (2)C、A、D (3)喀斯特地貌。
【解析】(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C,水文对地貌的影响。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A,表示气候对生物的影响。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D,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3)若此图表示我国云贵高原地区,则其典型地貌是喀斯特地貌。
47.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____为基础。
(2)C地气候类型对应的④地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
(3) “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③和⑦都属于___ (填自然带名称),但是成因不同,③成因是_________,⑦成因是________。
【答案】(1)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变化(仅写水不得分) (2)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不写“带”字不得分) (3)荒漠带(不写“带”字不得分)
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高温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终年干旱,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整体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名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沙漠气候是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1)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⑤⑥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以水分为基础。
(2)C地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④地自然带名称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 “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③和⑦都属于荒漠带,但是成因不同,③成因是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终年高温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⑦成因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终年干旱,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