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2019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12小题,共36分)‎ ‎1.下列选项不属于力的三要素的是(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作用效果 解: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共同影响着力的作用效果。‎ 故选:D。‎ ‎2.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上,下列关于方便面的测量结果符合实际的是(g取10N/kg)(  )‎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 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 C.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 D.天平示数为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解:因为物体的质量与其空间位置无关,所以在“葛利斯581d”行星上方便面的质量仍然为100g;‎ 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G=mg=0.1kg×10N/kg=1N,‎ 由于“葛利斯581d”行星的重力是地球的2倍,‎ 所以在“葛利斯581d”行星受到的重力:2×1N=2N。‎ 故选:B。‎ ‎3.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 B. ‎ 12‎ C. D.‎ 解:A、用回水管阻隔臭气,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故A错误;‎ B、利用微小压强计进行测量,是利用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B错误;‎ C、用几杯水就能撑破木桶,是利用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故C错误;‎ D、利用拔火罐进行治疗,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故D正确。‎ 故选:D。‎ ‎4.小明用双手沿水平方向向两边拉弹簧,左、右手所用的力都是2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 N B.20 N C.10 N D.40 N 解: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受的力均为20N,处于静止状态,挂钩一端受的力为20N,所以示数为20N,故B正确。‎ 故选:B。‎ ‎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4,则它们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之比是,若甲的质量是6Kg,则乙的重力是(  )‎ A.3:4 40N B.4:3 40N C.3:4 80N D.4:3 80N 解:由G=mg可得,甲、乙两物体受到的重力之比:‎ ‎===;‎ 若甲的质量为6kg,则乙的质量:‎ m乙=m甲=×6kg=8kg,‎ 乙受到的重力:‎ G乙=m乙g=8kg×10N/kg=80N。‎ 故选:C。‎ ‎6.运动会的铅球赛场上,一位同学将一铅球奋力掷出,如果铅球飞行过程中一切外力消失。那么铅球将会(  )‎ A.继续做曲线运动 B.立即悬停在太空中 ‎ C.慢慢停下来 D.立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12‎ 解:掷出的铅球是运动的,如果此时一切外力消失,铅球将保持外力消失一瞬间的速度和方向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A、曲线运动是一种方向改变的运动,故不合题意;‎ B、立即悬停在太空中说明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那必须要受到力的作用才行,故不合题意;‎ C、慢慢停下来也表示它的运动状态在改变,故不合题意;‎ D、外力消失时,铅球会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 ‎ B.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C.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跑掉副油箱,是为了减少惯性更加灵活 ‎ D.百米赛跑时,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解:A、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因此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有惯性,故A错误;‎ B、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 C、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因此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更加灵活,故C正确;‎ D、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错误的是(  )‎ A.自由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 B.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 ‎ 12‎ 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 ‎ D.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木块 解:A、自由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重力和桌面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故A正确。‎ B、挂在天花板上的小球受到重力和线的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故B正确。‎ C、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由于木块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所以斜面还会给它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斜面还要对它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木块没有受到下滑的力F;故C错误。‎ D、光滑水平面上滑行的木块,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受重力和桌面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C。‎ ‎9.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的背带做得较宽 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 C.滑雪板的面积较大 D.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 解:A、将书包的背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书包对肩膀的压强,肩膀感到舒服。不符合题意。‎ B、将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列车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不符合题意。‎ C、滑雪运动员穿上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滑雪者对雪地的压强,不至于陷入雪地。不符合题意。‎ D、剪刀的刀刃做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刀对物体的压强,容易把物体剪断。符合题意。‎ 故选:D。‎ ‎10.将一个全部用大理石制成的小桌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用水平力拖动,如图所示的两种拖法中,第一次匀速拖动,第二次加速拖动,则两次小桌所受摩擦力大小关系是(  )‎ 12‎ A.甲大 B.相等 C.乙大 D.无法判断 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故在该题中,对于如图所示的两种拖法,第一次匀速拖动,第二次加速拖动,虽然接触面积变了,但桌子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是不变的,同时压力也是不变的,所以此时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两次的摩擦力相等。‎ 故选:B。‎ ‎11.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物块A,当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的拉力为F1(F1≠0)时,物块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2,物块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N1(N1≠0),水平地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为N2.已知物块A受到的重力为G,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 B.压力N1与重力G的大小相等 ‎ C.压力N1与支持力N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D.拉力F2与重力G是一对平衡力 解:A.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的拉力F1作用在物块A上,物块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上,二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C.物块A受到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的拉力F1、水平地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N2、自身竖直向下的重力G处于平衡状态,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1+N2=G,则N2=G﹣F1,又因物块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N1和水平地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N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即N1=N2=G﹣F1,所以压力N1与重力G的大小不相等,故B错误、C正确;‎ D.弹簧测力计对物块A的拉力F1和物块A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力大小相等,则F2=F1=G﹣N2,所以拉力F2与重力G大小不相等,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C。‎ ‎12.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相同的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入液体中,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0相同,如图,此时两容器内液面相平。若将两金属盒同时竖直向下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后,则此时两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两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12‎ A.ρ甲>ρ乙,△H1>△H2 B.ρ甲>ρ乙,△H1<△H2 ‎ C.ρ甲<ρ乙,△H1<△H2 D.ρ甲<ρ乙,△H1>△H2‎ 解:(1)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0相同,说明此时液体压强相同;‎ 两容器内液面相平,甲液体中金属盒的深度大,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可知:ρ甲<ρ乙;‎ ‎(2)将两金属盒同时竖直向下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后,由于甲液体的密度小,因此甲金属盒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加的比乙小;由于原来的液体压强相等,因此最后甲液体中的金属盒受到的压强比乙小,所以甲液体中压强计U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H1<△H2。‎ 故选:C。‎ 二.填空题(4小题,共16分)‎ ‎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 5 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 5 N。‎ 解:因为物重G=5N,所以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5N的拉力,静止,向左受的拉力也是5N,示数也为5N;‎ 同理,B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5N,示数也为5N。‎ 故答案为:5,5。‎ ‎14.某物理课外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打开A阀门,水流入管道,当水稳定后,a管液面高度 等 于b管液面高度;再打开B阀门,在水向外流的过程中,a管液面高度 大 于b管液面高度。‎ 解:(1)打开A阀门,水流入管道,当水稳定后,a管、b管、大烧杯组成了连通器,装有水,水静止时水面是相平的。‎ ‎(2)当打开B阀门,粗管和细管流量相同,细管的流速大压强小,支持的水柱小;粗管的流速小压强大,支持的水柱大。‎ 故答案为:等;大。‎ 12‎ ‎15.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匀速竖直上升时,受到的浮力是2000N,若在所载重物中再加40kg的物体,这时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变,那么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重力是 1800 N.气球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200 N。‎ 解:40kg物体的重力:G物=mg=40kg×10N/kg=400N,‎ 由题知,气球上升和下降时所受的浮力和阻力大小均不变,‎ 设气球上升时受到的重力为G球,‎ 匀速竖直上升时,气球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下的重力以及向下的空气阻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G球+F阻,即2000N=G球+F阻 ﹣﹣﹣﹣﹣﹣﹣﹣①,‎ 匀速竖直下降时,气球受到向上的浮力、向上的空气阻力、向下的重力,‎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浮+F阻=G球+G物,即2000N+F阻=G球+400N﹣﹣﹣﹣﹣﹣﹣②。‎ 联立①②解得G球=1800N、F阻=200N。‎ 故答案为:1800;200。‎ ‎16.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量液体的密度。将一个带有阀门的三通U形管倒置在两个装有不同液体的容器中,先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然后再关闭阀门K.已知左边液体的密度为ρ1,左、右两边液柱高度分别为h1、h2,则右边液体的密度ρ2= ρ1 (用ρ1、h1、h2等表示)。若将U形管倾斜,请判断左右两边液往高度会不会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 会变化;液柱长度增加,U形管中空气体积减小,管内气体压强增大,两管中液体高度差会减小 。‎ 解:(1)用抽气机对U形管向外抽气后关闭阀门K,管内气体压强(p气)小于管外大气压(p0),‎ 在大气压作用下液体进入两管中,待液体静止两管中压强平衡:‎ p气+p液1=p气+p液2=p0,‎ 则:ρ1gh1=ρ2gh2,‎ 所以,ρ2=ρ1;‎ 12‎ ‎(2)若将U形管倾斜,液柱长度增加,有更多的液体进入两管中,U形管中空气体积减小,管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两管中液体的深度减小(即液柱高度减小);由于h1<h2,ρ1>ρ2,而减小相同的液体压强,由p=ρgh可知△h2>△h1,所以两管中液体高度差会减小。‎ 故答案为:ρ1;会变化;液柱长度增加,U形管中空气体积减小,管内气体压强增大,两管中液体高度差会减小。‎ 三.作图题(2小题,共6分)‎ ‎17.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解:过物体的重心作沿斜面向上的力,即摩擦力f;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与斜面接触面的中点处,过此点与斜面垂直向下的力,即为压力F,如下图所示:‎ ‎18.“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按照如图甲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 质量m/g ‎100‎ ‎200‎ ‎300‎ ‎400‎ ‎500‎ 重力G/N ‎1‎ ‎2‎ ‎3‎ ‎4‎ ‎5‎ 解: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描绘出相应的点,再连成线;如图所示:‎ 12‎ 故答案为:见上图。‎ 四.实验探究题(3小题,共24分)‎ ‎19.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初速度 相同。‎ ‎(2)实验中同一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最长,表明它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 最小 。‎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 ‎(4)如图丙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还可以探究小车的 ②④ 关系(选填序号)‎ ‎①重力势能与质量;②重力势能与高度;③动能与质量;④动能与速度。‎ 解:(1)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在该实验中,木板表面最光滑,阻力就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由上述实验可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4)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可知克服阻力做功的多少,从而可判断小车原来具有重力势能的大小,所以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由于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不同,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达到水平面时的动能大小,所以还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故选②④。‎ 故答案为:(1)初速度;(2)最小;(3)匀速直线;(4)②④。‎ ‎20.小明利用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蓝墨水,当管内的蓝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 相同 。‎ 12‎ ‎(2)他将探头用橡皮管连接到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将探头没入水中,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同种液体 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 ‎(3)如图乙、丙所示,将探头放入水和酒精中相同深度,发现探头在酒精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小 (选填“大”或“小”),说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 大 。‎ 解:(1)图甲中的U形管相当于一连通器,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蓝墨水,当管内的蓝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相同;‎ ‎(2)实验中水的密度不变,将探头没入水中,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如图乙、丙所示,将探头放入水和酒精中相同深度,发现探头在酒精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小,说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故答案为:(1)相同;(2)深度越大,压强越大;(3)小;大。‎ ‎21.在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和“判断重力方向”的实验中:‎ ‎(1)在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时,实验数据如表,‎ 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N)‎ 物体1‎ ‎0.1‎ ‎0.98‎ ‎9.8‎ 物体2‎ ‎0.2‎ ‎1.96‎ ‎9.8‎ 物体3‎ ‎0.3‎ ‎2.94‎ ‎9.8‎ 请根据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天平 、 弹簧测力计 ;‎ 实验中某一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物体的重力G= 3.6 N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得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 正比 ,其关系式是 G=mg ;‎ ‎(2)如图所示是做“判断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a,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不变 (选填“变化”或“不变”‎ 12‎ ‎);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的 。‎ 解:(1)①根据实验目的和表格数据可知,要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需要测量质量和重力,需要利用天平测量质量,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的重力;‎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分度值为0.2N,则物体的重力G=3.6N;‎ ‎②从表中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增大为原来的几倍,物体所受的重力也增大为原来的几倍,所以可得到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其关系式G=mg;‎ ‎(2)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不变(始终为竖直方向);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故答案为:(1)①天平;弹簧测力计;3.6;②正比;G=mg;(2)不变;竖直向下的。‎ 五.计算题(2小题,共18分)‎ ‎22.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这个引力是地球对地面附近同一物体引力的.若一根质量是1.5kg的金属杆被宇航员从地球带到月球,则:(g地球=10N/kg)‎ ‎(1)金属杆在地球表面时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金属杆在月球表面时的质量是多少?‎ ‎(3)金属杆在月球表面时受到月球引力大约是多少?‎ 解:(1)金属杆在地球上的重力:‎ G=mg=1.5kg×10N/kg=15N;‎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位置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即金属杆的质量仍然为1.5kg。‎ ‎(3)由题意知,金属杆在月球上的引力:‎ G′=G=×15N=2.5N。‎ 答:(1)金属杆在地球表面时受到的重力是15N;‎ ‎(2)金属杆在月球表面时的质量是1.5;‎ ‎(3)金属杆在月球表面时受到月球引力大约是2.5N。‎ 12‎ ‎23.相同的柱形容器甲、乙置于水平桌面上,甲中盛有水,乙中盛有另一种液体。现将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物体浸没在两容器的液体中(液体均未溢出),若物体浸入前后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如下表所示。求:‎ ‎①物体未浸入时,甲容器中水的深度h水。‎ ‎②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液。‎ 容器底部受到 的液体压强 物体未浸 入液体 物体浸没于 液体 P甲水(帕)‎ ‎980‎ ‎1470‎ P乙液(帕)‎ ‎1176‎ ‎1568‎ 解:(1)由p=ρ水gh得,物体未浸入时,甲容器中水的深度:‎ h甲===0.1m;‎ ‎(2)物体浸入后甲乙容器中液面升高的高度相同,乙容器中液面升高的高度:‎ ‎△h乙=△h甲===0.05m,‎ 液体密度:‎ ρ液===0.8×103kg/m3。‎ 答(1)物体未浸入时,甲容器中水的深度0.1m;‎ ‎(2)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0.8×103kg/m3。‎ 12‎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