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命题人: 李勇 黄雅芩 审题人:高二历史备课组
(命题范围:Ⅰ卷 必修一、二、三;Ⅱ卷必修一第1~3单元、必修三)
时量:90分钟(Ⅰ卷60分钟,Ⅱ卷30分钟)
满分:150分(Ⅰ卷100分,Ⅱ卷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第Ⅰ卷 必考部分(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
2.《三字经》里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维系西周长久统治的重要制度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察举制的推行 B.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C.科举制的设置 D.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4.“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唐朝的尚书令
C.北宋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大臣
5.《明神宗实录》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这则史料能够说明的是
A.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B.农产品商品化日益明显
C.新型的雇佣关系出现 D.重农抑商观念彻底改变
6.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下列可以印证该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戊戌变法的出现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7.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江城首义起风雷,万里神州荡浊埃。创立共和皇族废,三民硕果笑颜开。”该诗是为了纪念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9.右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③物质生活的变迁 ④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1955年,亚非地区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
A.“一边倒” B.独立自主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如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情况。该漫画的寓意是
A.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B.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积极性
C.“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D.工农业竞赛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
12.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B.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13.《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C.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D.万里长征,战略转移
14.“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绝不能袖手旁观。”
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态度。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底正式加入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5.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呈现了航天员升入太空从事科研的场景,涉及到载人航天技术。下列各项成就与这一技术密切相关的是
A.中国制成第一架飞机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D.“神舟5号”飞船成功往返
16.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汇编了一部法律文献,这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该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 B.《民法大全》
C.习惯法 D.《权利法案》
17.德尔菲神谕说苏格拉底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马克思说他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以下属于苏格拉底观点的是
A.“美德即知识” B.“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C.“人生而平等” D.“人是万物的尺度”
18.500年前,一位航海家率领五艘海船向西航行,最终只有一艘海船完成环球航行后返回到欧洲,他本人也在途中因与土著人发生冲突而丧生。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9.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阶级斗争”“暴力革命”“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物种起源》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C.巴黎公社革命 D.“四月提纲”的提出
20.如果说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的代表人物是
A.伽利略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21.1929年10月,当美国人还陶醉在繁荣的美梦中时,这一美梦却因残酷的现实而破碎。“残酷的现实”是指
A.世界大战爆发 B.经济危机
C.罗斯福新政 D.社会福利缩减
22.“既实现美国人道主义动机,又满足自己的经济需求,同时也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段话比较恰当地评价了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建立 D.欧共体的建立
23.帕尔默指出:“在1991年,一场几乎是不流血的革命在世界共产主义的心脏发生了,毁灭了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果。”这里所指的是
A.苏联解体 B.欧盟的成立
C.东欧剧变 D.两德统一
24.右图是二战后成立的某一著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会徽,该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布雷顿森林体系
25.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其文学体裁属于
A.古典主义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6分,27题14分,共30分)
26.(16分)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图2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辛亥革命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的政治走向。……从此,宪法精神被作为中国政治的最高精神和原则,成为近代政治制度的保障。以后的中国历史,尽管宪法的命运多舛,但宪法的精神一直维持不辍。
——刘庆楚《民族复兴史上的三大历史“飞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中央行政制度名称及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权力的共同之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确立了中国“民主共和”政治走向的法律文献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6分)
27.(14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关注官员的素质,内含治国理政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1分)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1分)
(2)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1分)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4分)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3分)
三、简答题(10分)
28.(10分)《人民日报》被视作中国社会的风向标,勾画着时代变迁的轨道。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刊有“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的口号。在前一天闭幕的政协会议上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施政纲领的全称是什么?(1分)
(2)195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过去的十年。写出这十年间我国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6分)
(3)199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祖国万岁》的社论。祖国统一大业在这一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什么?(1分)
(4)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请你畅想那一年10月1日的《人民日报》可能聚焦的主题。(2分)
四、探究题(10分)
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重大努力。(答出两条史实即可,4分)
(2)某同学在探究改革开放40年的阶段划分时,确定了下列5个时间节点:①1978年;②1984年;③1992年;④2001年;⑤2012年。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的一个时间并说明将其作为历史阶段划分节点的理由。(4分)
(3)从上述材料中提炼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答出一条即可,2分)
第Ⅱ卷 选考部分(共50分 文科生必做)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
记述
出处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吕氏春秋·观世》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史记·周本纪》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史记·殷本纪》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 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
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
2.周人灭商,所以有了“天命靡常”思想;东周伊始,礼崩乐坏,时人感到“天道远,人道迩”;孔子进一步提出“敬鬼神而远之”;孟子致力说明“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神权与王权已彻底分离 B.天道思想指导了政治变革
C.朴素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D.“百家争鸣”顺应了时代潮流
3.在秦帝国,郡下设县,县下依次设乡(亭)、里、什、伍等组织。郡县的自由民皆称“黔首”。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由此可见,秦朝
A.贵族等级制度被完全铲除
B.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地域关系形态
C.郡县制呈现出地缘性特征
D.政治制度建设蕴含着民主平等色彩
4.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用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5.终元一代,行省官发动叛乱或自行举兵约有三次。这三次短暂的反叛或举兵,均是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的组成部分,而且多半是在皇位空虚之际,行省官各保其主所致。这表明行省的设置
A.使国家的军政大权旁落 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C.容易引发皇族内部纷争 D.有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
6.清朝前期,乾嘉学者继承顾炎武考据学的方法,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政,涌现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和浙江学派等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他们都以考订实证为基本特征,标榜“汉学”,以别于官学、“宋学”。这反映了当时
A.经世致用深入人心 B.程朱理学遭受动摇
C.社会剧变思想活跃 D.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7.有学者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表面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坚固和此时对西方认识的不足,可是更深一层地看,实际上是过去高度发展成熟的农业文明在自身活力尚未完全释放净尽时即被外国强行打断的惯性表现”。这揭示出
A.洋务运动缺乏内在的需要 B.洋务运动着眼于求强求利
C.西学成为中国发展的动力 D.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性
8.胡适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那个名词就是‘科学’……直到民国八九年间梁启超先生发表他的《欧游心影录》,科学方才在中国文字里正式受了‘破产’的宣告。”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传播的科学与理性主义宣告破产
B.反映了科学理性主义已为马克思主义所取代
C.国人受到了西方一战后反现代化思潮的影响
D.社会的动荡导致中国各种社会思潮斗争激烈
9.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验
10.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标志马列主义和中国国情“第二次结合”的文献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11.以下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列表。材料反映此时中国
科学家
论述
方法
伽利略
没有它们(数学),人们就会在黑暗的迷宫中徒劳的徘徊
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朱载堉
凡天地造化,莫能远其数
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徐光启
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于度数
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A.固守于传统科学范式 B.囿于传统经学的藩篱
C.有近代科学精神萌生 D.积极地汲取外来文化
12.“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17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
A.“理性王国”成为共识 B.封建神学开始受到冲击
C.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 D.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13.在美国形成初期,美国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第一个新型国家”的公民。这不是一个法国大革命时宣扬的准宗教性的乌托邦社会,而是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的新型自由共和国。据此可知,美国
A.意图建立有效并且有限的政府
B.建国吸取了法国大革命的教训
C.民主政治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
D.首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14.英国文豪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曾真实地描绘了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童工、妓女、刑事犯罪、骗钱学校、高利贷剥削等等人间众生相。下列在创作风格上与狄更斯相似的作家是
A.雨果 B.易卜生
C.贝克特 D.泰戈尔
15.蒋勋在他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中曾这样写道:“他追求形式美感,此后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涌现了,现代绘画的浩荡潮流在他身后奔涌流注。”他应该是
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塞尚 D.毕加索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平帝时规定,对“从坐”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左官律》,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
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并分析两国法制一致的进步之处。(8分)
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 (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B
C
C
A
C
C
C
C
A
A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D
B
A
D
B
C
B
B
A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6分,27题14分,共30分)
26.(1)制度名称:三省六部制。(2分)影响:三省六部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古代官制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分)
(2)原则:三权分立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2分)共同之处: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2分)
(3)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意义: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
27.(1)察举制度开始于汉代。(1分)孝廉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1分)
(2)九品中正制。(1分)主要特点: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将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任答两点给4分)
(3)新规定指的是对不同的地区实行不同比例录取;(2分)
作用:这一措施有效解决了人才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2分)
(4)价值取向:自由开放、公平公正、以德取人、积极进取、勤学苦读等。 (3分)
三、简答题(10分)
28.(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分)
(2)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3)澳门回归。(1分)
(4)符合逻辑,言之成理即可。(2分)
四、探究题(10分)
29.(1)史实:国民革命运动、“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答出一点2分,共4分)
(2)示例: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③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④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⑤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时间选择2分,理由2分,共4分,只写时间,不说明理由不给分)
(3)精神财富:围绕着革命文化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分)
第Ⅱ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C
D
D
D
C
A
D
C
C
A
B
C
1.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建立后,武王、周公、成王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周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D项正确。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都符合史实,但材料未体现,史论不符,A、C两项排除。分封诸侯并非周初的权宜之计,而是西周的一贯制度。在西周中期和晚期,王室还陆续分封了为数不少的诸侯,B项错误。故选D。
2.C 【解析】材料未体现神权与王权已彻底分离,排除A。B项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根据材料“天命靡常”“天道远,人道迩”“敬鬼神而远之”“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可知,先秦时期要求治理天下要重视民情,体现出朴素民本思想,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百家争鸣”,排除D。故选C。
3.C 【解析】秦之后仍然存在贵族等级制,“完全铲除”不符合史实,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郡县制的推行打破了血缘关系形态。“郡县的自由民皆称‘黔首’。征服山东六国的秦人,在政治上没有特权,他们与山东六国人一样,均为帝国的臣民”可以看出,此时的政治已经成为地缘政治,不再是血缘政治,故C项正确。D项“民主平等色彩”不符史实,排除。故选C。
4.C 【解析】封建时代官吏的升黜取决于专制统治的需要,A项排除。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涉及监察体系的问题,B项排除。题干所给材料反映了东汉光武帝将民间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民谣作为官吏升黜的依据,体现儒学的“仁政”“民本”等理念对政府决策的影响,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两汉实行察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以士人的品德作为选官的标准没有变化,D项排除。故选C。
5.D 【解析】行省是中央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直接受中书省管制,
地方军政大权完全掌控在朝廷,A项错误。行省的设置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项错误。材料说明行省官举兵是因为以皇位争夺为中心的朝廷政治斗争而起,C项错误。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元代统治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共发生三次短暂的行省官叛乱或自行举兵事件,这表明行省制度下中央集权加强,利于维持社会的长期稳定,D项正确。故选D。
6.D 【解析】“深入人心”无法体现,排除A。程朱理学依然是统治思想,排除B。当时的进步思想只是局限于少数人,并未发动广大群众,也谈不上社会剧变,C项错误。据材料“清朝前期,乾嘉学者继承顾炎武考据学的方法,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政”结合所学可知,乾嘉学者继承考究实践的方法,其背景就是因为清朝前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D项正确。故选D。
7.D
8.C 【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在一战后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反思,并非真正是科学与理性主义的破产,故排除A、B两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在中国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启迪了中国的民众,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自由、民主、科学、文明的印象,C项正确。故选C。
9.A 【解析】孙中山的建国方案,想在中国建设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型国家——国家社会主义。在这个国家里,政治上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五权宪法为基础的民主立宪政体,经济上要发展民生主义,节制私人资本,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材料“杜渐防微”“欲办铁路……为民国富强之基”都反映了其经济要求,共同富裕,实现公平正义,故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材料“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中“第二次结合”应该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期的历史文献,即是从1949年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文献。在此期间毛泽东进行的正确探索主要有新中国即将成立时的理论指导、经济建设时的理论指导、关于国内矛盾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探索。1956年《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对苏联经验的借鉴及中国道路的探索,故D项符合题意。A项所述文献发表于土地革命时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两项所述文献发表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
11.C 【解析】传统科学注重实用,以经验总结为主,但材料强调实验,不能反映A。材料中实验的方法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藩篱,排除B。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朱载堉和徐光启都以实验为方法去支撑他们的论述,符合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说明此时中国有近代科学精神萌生,C项正确。材料没体现对外来文化的汲取,故D项错误。故选C。
12.C 【解析】材料神学“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说明上帝被认为是理性的化身,理性思维能够认知自然秩序,表明理性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能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C项正确;“理性王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与神学目标不一致,A项错误;材料“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士”等信息,不能说明神学开始受到冲击,B项错误;材料虽说明神学受到科学思维的影响,但不能证明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D项错误,排除。故选C。
13.A 【解析】依据材料“而是既希望避免导致共和国崩溃的离心危险,又希望避免随心所欲的集中权力的新型自由共和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意图建立有效并且有限的政府,故A项正确。B项不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说法本身错误,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故选A。
14.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狄更斯在他的作品中曾真实地描绘了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贫民窟、童工、妓女、刑事犯罪、骗钱学校、高利贷剥削等等人间众生相,
其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易卜生是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故B项正确;雨果是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排除A;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排除C;泰戈尔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排除D。故选B。
15.C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1)特点:汉代:刑法逐渐放宽;增加了对诸侯管理的立法;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6分)
古罗马:适用范围和内容因时而变(或“罗马法逐渐发展完善”);增加了对经济管理的立法;对酷刑的限制严格(或“酷刑只是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6分)
(2)背景:汉代:鉴于秦亡的教训,缓和社会矛盾,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汉初诸侯势力发展,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3分)
古罗马:伴随着扩张,罗马统治区域扩大,需要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3分)
进步之处:适应现实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减少或限制酷刑,对老幼及妇女给予一定照顾,体现出人道的一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