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C )(3分)
A.休憩(qì) 陶冶(yǐ) 阴晦(huì) 潸然泪下(shān)
B.妖娆(náo) 筛选(shāi) 卷走(juǎn) 向隅而泣(yú)
C.秾丽(nónɡ) 执拗(niù) 长髯(rán) 芳草萋萋(qī)
D.婵娟(chán) 折本(zhé) 撂下(liào) 洁白无瑕(xiá)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D )(3分)
A.累赘 举止泰然 大名鼎鼎 顶理膜拜
B.张惶 声斯力竭 振慑人心 命运莫测
C.蹩脚 洋洋大观 暗然失色 若无其是
D.挑衅 向隅而泣 孤陋寡闻 煞有介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分)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B.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5.(2016,广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3分)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16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6.(2016,广安)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C )(3分)
①因为尘埃和水汽的结合可以变成云滴,成片的云滴就组成了厚厚的云层。
②温度太高,不但人类无法忍受,就是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也会被“烤干”。
③有了尘埃,就使得近地面的低空多了一层保护膜。
④没有尘埃,地球表面将会热得不得了。
⑤云层具有“反光镜”的作用,可以将照在其上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反射回宇宙空间,从而有效地削弱了太阳的威势。
A.④③②①⑤ B.④⑤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⑤ D.③④②①⑤
7.根据课文内容默写。(8分)
(1)《忆秦娥·娄山关》一词中,用娄山关的险要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自豪之情的语句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沁园春·雪》一词中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李煜将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语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5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综合性学习。(4分)
光华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创意先锋。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彰显书法魅力
【活动二】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
李华:陈老师!您好!我是光华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我们学校想邀请您下周四下午3点钟到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2分)
敢做先锋 不当看客
①先锋是社会的先导、国家的栋梁。争做先锋,是青年的朝气所在,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歌德曾说:“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青春年华焕发出绚丽光彩,是每一位青年人的责任所系。青年人有梦想、不苟且、做先锋,才能铸就“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青春之中国”。
②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少披坚执锐、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年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裹挟、功利心态的侵蚀,选择做无所事事的过客或麻木不仁的看客,甘愿当空心人。当别人乐善好施时,他嘲笑人家;当别人坚守原则时,他轻视人家;当别人奋力打拼时,他鄙夷人家。当青春被负能量充塞,又何来那么一股子冲劲与闯劲?
③人的生命何其短暂,韶华何其难留,谁也没有资格去挥霍自己的青春。鲁迅先生说过,对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有很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决定不同的生命质量。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尽管道路充满泥泞,但“前进的”青年多了起来,就会带领和团结更多的人在坚守和平凡中创造非凡。
④陈毅同志曾经说:“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斗争锻炼中可以得到。”心中有梦,何惧远方。你曾经摔跤的地方,也许就是通往成功之途的出发地;你曾经努力的方向,也许就是你赢得人生精彩的前奏曲。青春的世界,在诗人看来,“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是青年改天换地的精神,这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⑤在这个筑梦圆梦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当敢做先锋,勤于追梦。如果青年一代在最该奋斗的年龄失去远航的动力、搏击的能量,历史就不会进步,事业就不会发展。对于青年人来说,经历了酣畅淋漓的奋斗,哪怕没有成为某一领域的“先锋”,依然可以领略到走出小天地后的大格局,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
9.本文的题目有何特点?(3分)
以对偶的句式呈现;表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0.第③段中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说说你的理解。(3分)
对本段的分论点进行论证。不同的精神状态决定不同的生命质量;“前进的”青年多了起来,就会带领和团结更多的人在坚守和平凡中创造非凡。
11.把第④段画线句中的两个“也许”删去行不行,为什么?(3分)
5
不行。删去后句子的含义就会绝对化。
12.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我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3分)
敢做先锋,不当看客;披坚执锐,勇于担当;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敢做先锋,勤于追梦。
(二)(14分)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⑧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出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选自《少年大世界》有删改)
1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回答。(3分)
一位十二三岁的男孩,每天坚持在小区门口卖豆浆。
14.根据“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态度变化,理清文章思路,完成填空。(2分)
A我以为父母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B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希望这是他将来的一笔财富
15.结合语境,理解第③段“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
5
有条不紊。”一句中“熟练”一词的含义。(3分)
写孩子对算账、找钱、舀豆浆做得熟练并做来顺手,说明他做这些事时间长,突出了孩子的能干。
16.第⑥段画线句“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外貌、神态,突出小孩成熟老练、自信坚强的形象。
17.结合卖豆浆孩子的经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如:学习孩子那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学习他为家长分担生活责任的品质。
(三)(14分)
孤独的老乡
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
5
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8.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怀疑→( 理解 )→[ 关心(或关爱、挂念) ]→认同
19.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汪”写出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黯然”写出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
20.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答到两点心理即可)
21.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50分)
2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人、物、亲身体验,让你难以忘怀;那些日子,有阳光有风雨,阳光照亮了你,风雨磨砺了你,普希金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