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9届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1.西周的官僚制度已相当完备,官僚机构庞杂,职官名目繁多。据统计,仅西周铜器铭文中提到的各类职官就有213种之多。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事寮和太史寮。此外,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这反映了西周
A. 官僚政治的形成
B. 国家机器逐步完善
C. 分封制逐渐成熟
D. 宗法制度渐趋完备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官僚制度已相当完备,官僚机构庞杂,职官名目繁多”反映了西周的国家官吏制度完备,说明国家机器逐步完善,故B正确;西周时期是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尚未形成,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分封制的问题,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宗法制度渐趋完备,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官僚制度已相当完备,官僚机构庞杂,职官名目繁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机器的角度入手,注意区别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不同,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常用字在逐步简化,产生了隶书,而且隶书已经遍及楚、秦、晋诸大国,使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包括法律的抄写、殉葬遗册、盟誓载书等,甚至有的私人印章也以隶书为之。但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此做法
A. 违背文字发展趋向
B. 阻碍了文化的交流
C. 使小篆取代了隶书
D. 不具有历史必要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字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秦始皇以小篆为法定文字,而小篆比隶书繁琐,这违背了文字发展趋向,故A正确;统一文字并不会阻碍文化的交流,故B排除;小篆并未取代隶书,而是两者并存,故C排除;统一文字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具有历史必要性,故D排除。
3.宋代为防止“有理者不获申,无辜者反受害”,规定司法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可以依法逐级申诉,从所属县,经州、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御史台、登闻鼓院,甚至可以通过专门机构直诉至皇帝。这反映出
A. 官僚机构日益臃肿
B. 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C. 司法实践严谨慎刑
D. 专制主义不断强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司法判决生效后,犯人及其家属可以依法逐级申诉”反映了宋代司法为了冤假错案,规定了逐级申诉制度,说明其司法实践严谨慎刑,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宋代官僚机构日益臃肿,故A排除;逐级申诉制度也不能说明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君主专制,无法体现专制主义不断强化,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犯人及其家属可以依法逐级申诉”,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逐级申诉制度体现司法严谨性的方面入手,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4.1573年,两艘载有中国商品的大帆船从菲律宾马尼拉成功地航行到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标志着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正式开始。一时间阿卡普尔科云集了“东方的丝绸、香料、细棉布……返航时则运回水银、可可和银币”。大帆船贸易使中国
A. 远洋贸易迅速发展
B. 朝贡贸易逐步解体
C. 外贸由入超变出超
D. 货币流通受到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东方的丝绸、香料、细棉布……返航时则运回水银、可可和银币”反映了大帆船贸易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使中国货币流通受到影响,故D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
说明中国远洋贸易迅速发展,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朝贡贸易逐步解体,故B排除;材料并未比较中国不同时期的外贸情况,不能体现中国外贸由入超变出超,故C排除。
5.作为一种政治势力,洋务派内部的情况十分复杂。在洋务运动中,中央的奕诉和地方上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间有矛盾,曾、左、李等人相互之间有矛盾,老牌的洋务重臣李鸿章与后起的张之洞之间也有矛盾。材料说明
A. 洋务派内部存在利益冲突
B. 洋务派缺乏共同政治主张
C. 地主阶级具有时代局限性
D. 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央的奕诉和地方上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间有矛盾……李鸿章与后起的张之洞之间也有矛盾”反映了洋务派内部存在复杂的利益冲突,故A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洋务派的政治主张,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地主阶级的时代局限性,故C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探讨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奕诉和地方上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间有矛盾……李鸿章与后起的张之洞之间也有矛盾”,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派内部矛盾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6.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
企业性质
工人人数
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
34000人
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
9000至10810人
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
5500至6000人
近代采矿业
16000至20000人
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
27250人
总计
91750至98060人
据此表可知,中国无产阶级
A. 分布在近代企业
B. 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
C. 集中于沿海地区
D. 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近代采矿业、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的工人人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企业都属于近代企业,故说明中国无产阶级分布在近代企业,故A正确;材料数据没有体现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中国无产阶级分布的地区,故C排除;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无产阶级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表格信息“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近代采矿业、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企业”的性质入手,即可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7.下图为中国近代某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 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 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
C. 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D. 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示意图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C正确;“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排除;百团大战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故B排除;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故D排除。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同点是
A. 市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B. 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C. 形成过程具有自发特点
D. 劳动产品分配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发挥市场对经济的作用,故B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并不具有自发特点,故C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排除。
9.克里斯提尼执政后的近200年期间,雅典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两次都发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沉重压力下,而且都是短命的。材料说明雅典
A. 民主逐步发展到顶峰
B. 民主政治能够减少战争
C. 战争与民主制度对立
D. 民主制度符合雅典国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克里斯提尼执政后的近200年期间,雅典仅有过两次推翻民主制度的尝试……都是短命的”反映了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适应了雅典国情,故D正确;伯
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故A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民主政治能够减少战争,而是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适应雅典国情,故B排除;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战争与民主制度对立,故C排除。
10.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伏尔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
B. 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平等
C. 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
D. 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消化、上厕所和思维”反映了人人都有平等的生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权利,实质上说明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的现象,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个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而是强调自然权利平等,故C排除。
11.据统计,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80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48%,而城市人口占52%。同期,法国、美国等仍然是农村人口占较大优势,而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的城市化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些“巨大的村庄”。材料说明
A.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
B. 英国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
C. 法美产业结构优于德俄意
D. 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将1851年英国农村人口与法国、美国、德意志、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城市人口占52%,说明城市化居于领先地位,故B正确;材料没有直接反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进程,故A排除;材料没有比较法美和德俄意的产业结构,故C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德俄意尚未开始工业革命,而是反映城市化的问题,故D排除。
12.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而到1995
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材料说明世界
A. 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B. 现代化进程有先后
C. 经济发展水平失衡
D. 经济多极化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扩大到38倍”反映了世界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失衡,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文明发展的多样性,故A排除;材料主旨显然不是说明现代化进程有先后,而是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失衡,故B排除;材料信息并不能体现经济多极化的形成,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扩大到38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的经济失衡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英国1623年制定的《垄断法》规定:“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发明必须是新产品;专利权人有权在国内独占制造和使用发明的物品和方法;专利权16年;专利权人不能抬高物价以损害国家利益、破坏贸易”。该法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完整的专利法。在英国影响下,欧美其他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专利法,有22个国家先后建立了专利制度。1883年,为解决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由此开创了国际保护知识产权的先河。
——摘编自熊英《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理论和法律制度传入我国。1859年,洪仁歼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凡是“益民”类的发明都应受到鼓励并给以保护,仿制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是我国最早的专利立法思想。1881年,郑观应向朝廷上书求给予上海织布局的机
器织布工艺以10年专利,得到光绪帝的赐予。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件专利。1898年光绪帝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规定:“发明、制造船械枪炮等超出原有产品者,或用新法兴办大工程者,皆准许集资设立公司,享专利50年”。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I944年,国民政府颁布并施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专利法。
——摘编自任建新《回顾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利制度实践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答案】(1)特点:国家立法确立专利制度;源于英国并逐渐影响欧美;制定国际公约。建立国际机构;时间早,具有开创性。
意义:有利于重知识、维护社会公正;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欧美各国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世界各国建立专利制度及国际合作产生重要影响。
(2)背景:欧美专利制度的影响;进步人士的推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3)措施:加大立法保护。不断完善专利制度;加大宣传力度;遵守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在英国影响下,欧美其他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专利法……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保护工业产权(包括专利权)的国际专利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立法、英国影响、国际公约、国际机构、开创性等方面概括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特点。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重视知识、社会公正、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专利制度、国际合作等方面简析欧美专利制度发展的意义。
(2)背景,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理论和法律制度传入我国……洪仁玕……发明都应受到鼓励并给以保护……光绪帝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欧美影响、个人推动、政府重视、工业发展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专利制度发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欧美其他国家也相继颁布了专利法……欧美国家相互合作,协商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材料二“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I944年,国民政府颁布并施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专利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立法保护、专利制度、宣传力度、国际公约、国际合作等方面指出专利制度实践中应当采取的措施。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变化(节选)
时期
饮食文化特色
先秦时期
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
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
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两宋时期
“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
元明清时期
忽必烈力主的“涮羊内”火锅风行全国,“乳扇”也由蒙古大军带到大理:朱棣迁都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所拟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阐述:先秦时期,中国饮食文化注重社会等级观念。折射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政治特征。秦汉时期,伴随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丰富中华饮食文化,隋唐实行科举制,饮食文化反映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体现交流频繁的时代特色。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传统饮食结构的变化。元明清时期,中华饮食文化吸收了蒙满民族气息并打上了新航路开辟后全球物种交流的时代烙印。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凝聚了时代气息,体现了开放性和包容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解析】
【详解】论题,据材料“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贵族饮食……外来食物……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根据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例如: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阐述,再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先秦时期宗法制与分封制特征、秦汉时期外来食物和烹饪技术、隋唐社会阶层流动、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元明清时期蒙满民族气息和全球物种交流等方面予以阐述。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第Ⅱ卷选择题区域内把所选的题号涂黑。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朝社会保障机构有福田院、居养院、安济坊与漏泽园等。福田又称作佛教徒的功德田。北宋福田院设在东京(今河南开封),由开封府直接派人管理,收养对象为首都一地的老幼残疾且无依无靠的贫困人口。宋徽宗多次下诏敦促各州府建立养老济贫机构,居养院、安济坊到宋徽宗时最为普及完善,遍及全国各州郡。到南宋时,发展出专业性的收养机构,如安老坊、婴儿局等。大宋律法《宋刑统》对社会保障救济作出规范,政府对执行不力的官员给予严厉惩办,并定期派“监司巡历检察”。宋朝的医疗济贫机构叫医药惠民局,北宋时创立,其中的安济坊作为专门性的扶贫机构,其职能是负责收治家庭贫困的病患者。漏泽园乃国家免费公墓,既安葬无名尸体,也允许无地无钱的贫民安葬自己的亲属于此。
——摘编自赵映椿《宋代社会保障救济制度述略》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实施社会保障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意义。
【答案】(1)措施:设立保障机构;政府积极推进;立法保障,定期考核;针对生老病死不同情况采取相应保障措施。
(2)意义:缓和矛盾。稳定政局。巩固统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后世有借鉴意义。
【解析】
【详解】(1
)措施,根据材料“宋朝社会保障机……发展出专业性的收养机构……《宋刑统》对社会保障救济作出规范,政府对执行不力的官员给予严厉惩办”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保障机构、政府推进、立法保障、定期考核、因事而异等方面概括宋朝实施社会保障的措施。
(2)意义,根据材料“收养对象为首都一地的老幼残疾且无依无靠的贫困人口……其职能是负责收治家庭贫困的病患者”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经济发展、后世借鉴等方面简析宋朝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意义。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华盛顿会议没有解决日美之间的矛盾,反而使两国在远东开始了一轮新的竞争。1940年春夏,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诱发了日本内部早已孕育的南进论的高涨。7月,日本陆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海军推进对美国的战备,并决定于8月挥戈南进。但在陆军部作战科的一次参谋会议上,反对南进的稳健派达到60%以上。7月26日,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和头等碎金属;12月,中国获得美国政府1亿美元的贷款。1940年末,苏联在远东布置了30个师团,而日本在朝鲜和满洲仅驻扎了12个师团:远东苏军拥有2800架飞机和2700辆战车,日军只有720架飞机和450辆战车。这加重了日本统治者的隐忧。直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才消除了日本统治者念念不忘的北方威胁。7月28日,日军占领了法属印支南部。10月,近卫文唐不敢承担对美战争的重责,自动辞职,天皇任命东条英机组阁。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祝曙光《探析延缓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最终选择“南进”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实施“南进”战略的影响。
【答案】(1)原因:日美矛盾不断激化;欧洲战局的变化;苏联远东军事实力的影响;苏德战争的爆发;政府人事变动。
(2)影响:日本扩大战线,在战略上陷于被动;推动美国政策调整;加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德军突袭北欧、闪击西欧,诱发了日本内部早已孕育的南进论的高涨……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航空汽油、润滑油和头等碎金属……这加重了日本统治者的隐忧。……天皇任命东条英机组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日美矛盾、欧洲战局、苏联影响、苏德战争、政府变动等方面指出日本最终选择“南进”战略的原因。
(2)影响,根据材料“12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扩大战线、美国政策调整、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等方面分析日本实施“南进”战略的影响。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主政西南军政两年多,他认为“单就国防问题考虑,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搞好民族团结的前提即尊重少数民族,为此,邓小平提出“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程度有机结合”。经济问题“关键就是首先要使他们在贸易中获得利益,然后帮助他们逐步地从农、工、牧、商等方面发展”。邓小平强调民主改革“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同少数民族商量”,“用开代表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民族隔阂和文化贫瘀现象,邓小平提出:首先要以卫生工作为中心:其二,办训练班着重宣传民族政策:其三,创办民族学院,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在他以后领导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更强调民族地区的“政策是要着眼于把这些地方发展起来”。
——摘编自雷志敏、张家燕《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意义。
【答案】(1)内容: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程度有机结合;帮助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发展经济;在平等基础上进行民主改革;注重卫生工作、政策宣传和干部培养以消除民族隔阂和发展民族文化。
(2)意义:有利于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改革开放时期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解析】
【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应该把少数民族工作摆在很高的位置……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地区自身发展程度有机结合……帮助他们逐步地从农、工、牧、商等方面发展……用开代表会议的方式解决问题……办训练班着重宣传民族政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安全、自治与发展结合、发展经济、民主改革、卫生工作、干部培养等方面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主要内容。
(2)意义,根据材料“政策是要着眼于把这些地方发展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权巩固、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积累经验等方面简析邓小平民族团结思想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