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题(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东枣庄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题(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 ‎1.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髙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A. 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B. 强调理性思考 C. 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D. 反对贵族专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髙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表明孔子重视人的主体地位,故A正确;根据“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可知,孔子强调人的自身实践,无法体现强调理性思考,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维护等级秩序,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贵族的信息,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 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 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 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 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周、汉、宋并不是相延续的朝代,所以无去体现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源远流长历代延续,故排除A;题意中的中国古代扶贫工作并没有不同地区的不同内容,无法说明因地制宜注重方法,排除B;题中的内容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扶贫工作进行精准分类,也没有反映扶贫工作的成效,排除C;周、汉、宋的扶贫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扶贫手段增多,故D正确。‎ ‎3.表:概述了唐代相关制度。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制度 概述 均田制 计口授田,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 租庸调制 项目分明,有田则纳粮,有身则服役(纳绢代役为庸),有家则征调(丝麻)‎ 帐籍制 每岁一造(人口)帐,三岁一造(户口)籍,户口异动,田亩还授,一一在册 A. 固化社会分工,限制阶层流动 B. 税则明确,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政策简单划一,忽视地方差异 D. 为民制产,构建农业社会的理想蓝图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分工,阶层流动”的相关信息,排除A;中国古代历来重农抑商,故“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表述错误,排除B;题干不能体现“地方差异”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材料“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有田则纳粮,有身则服役(纳绢代役为庸),有家则征调(丝麻)”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政策的灵活性;材料“每岁一造(人口)帐,三岁一造(户口)籍,户口异动,田亩还授”体现了政策对实际情况的考虑;据此可知,唐代通过相关制度,为民制产,构建农业社会的理想蓝图,故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有田则纳粮,有身则服役(纳绢代役为庸),有家则征调(丝麻)”“每岁一造(人口)帐,三岁一造(户口)籍,户口异动,田亩还授”,根据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4.明清时期的临清出现“舟车毕集,货财萃上”“十九皆徽商占籍(落户居住)”的现象。此材料可以用来佐证临清 A. 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 B.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 C. 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D. 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货财萃上”、“徽商占籍”说明临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重要的工商业市镇,故A项符合题意。宋代坊市制已经被打破,故B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雇佣劳动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点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越了以往的历史年代,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表现在:城市继续繁荣和商业市镇兴起、区域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5.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答案】B ‎【解析】‎ 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A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 点睛:‎2018年4月16日美国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无疑会重挫中兴的发展。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尽快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本题隐性契合民族工业的热点问题,强调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能受制于人。本题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6.1904年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银行,实行股份有限公司制,将资本银分为4万股,由户部认购2万股,其余2万股“无论官民人等,均准购买”,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新政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 B. 中国金融机构逐渐向近代转型 C. 中国民族企业首次采用股份制 D. 西方列强垄断户部银行管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末新政,A选项表述不准确,材料只是涉及新政中的部分知识,但是据史实新政涉及到官制、法律等政治内容,故错误;B选项,根据材料银行设置可以募股经营,股份公司是近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之一,故正确;C选项,根据“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可以推知这不是一个典型的民族企业,同时首次使用股份制表述太多绝对,材料中无法直接体现,故错误;D选项,根据“清政府批准设立户部银行”和“银行的负责人均由户部委派”可以推知是由清政府主持的,而无法得出列强主导,故错误。‎ ‎7.原国民政府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这一仗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军事意义。“这一仗”‎ A. 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B. 推动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C. 取得了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D. 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民国二十九年”可知是1940年,“朱德,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发动的百团大战,这一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D正确;A是淞沪会战意义;B是武汉会战意义;C是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点睛】民国纪年算法:1912+29-1=1940。‎ ‎8.下列言论的共同诉求是 地价之增益……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孙中山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毛泽东 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邓小平 A. 实现民族独立 B. 完成民主革命 C. 关注人民生活 D. 消灭封建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可知,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的民生主义,毛泽东提出废除地方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土地需要,邓小平主张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的主题皆为关注民生问题,故C项正确;三则材料皆未体现民族独立、政治革命的主张和任务,故AB两项错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未提出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反封建并不彻底,邓小平的主张中未体现反封建内容,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地价之增益……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根据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即可。‎ ‎9.《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 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 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 C. 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 D.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等信息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在维护贵族利益的同时,适当照顾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对贵族特权的限制,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侧重保护贵族利益,排除C项;D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0.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 说明 A. 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 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C. 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D. 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中央政府更有权威,立法权更集中,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政体,故AD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国联邦制不断发展的状况,故B项排除。‎ ‎11.世界第一部唐诗交响乐《大地之歌》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马勒1908年创作的,它以中国唐诗为背景,歌词来自于一本意译的中国抒情诗《中国之笛》。该曲的创作体现了 A. 全球化推动中西文化的借鉴与交融 B. 唐诗具有兼容并蓄的气度与品质 C. 跨界融合是滋生艺术生命力的根本 D. 杰出文艺作品须有中西贯通特征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借鉴交融,故A正确;B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跨界融合是滋生艺术生命力的根本”,排除C;D说法太绝对,杰出的文艺作品并不一定要中西贯通,排除D。‎ ‎12.下图是一幅政治漫画,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中间人物为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该漫画表明 A. 古巴成为美苏实现和解的纽带 B. 美苏在危机中保持克制与妥协 C. 苏联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 D. 小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生存困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漫画中赫鲁晓夫对肯尼迪说:“为了维护和平,我们必须相互拥抱”可知,美苏在危机中保持克制与妥协,B选项符合题意。古巴是美苏的矛盾点所在,A选项说法错误。材料未体现苏联在危机处理中掌握主动权,C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是二战结束以后的事件,D选项说法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明朝朱元璋“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让民间推荐年高德劭之人向民众宣读并讲解《大诰》《大明律》等,使民众知法畏法,不敢犯法;各地还普遍设立了“旌善亭”,以为表彰劝善之用。最终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 ‎——据陈鹏生主编《中国法制通史》等 材料二 面临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社会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严复有鉴别有选择地译述孟德斯鸠的《法意》等经典著作。严复认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的安定幸福,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法治的力量。严复主张依法治国,法律应当维护国民的自由权利,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构,以期伸张正义,维护公理。‎ ‎——林平汉《严复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贡献》‎ 材料三 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毛泽东确定“五四宪法”的重要使命。宪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步骤都做了规定。宪法在制定的时候就被确定为过渡性宪法,被作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它成为中国宪法史上不可逾越的界碑,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 ‎——据蔡定剑主编《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法制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说明“五四宪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 ‎(1)特点:将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条文中;礼法并用;以德辅法(重视德治);法律制度具有延续性。‎ 作用:推动儒家学说法典化;规范人们行为,稳定了社会秩序;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 ‎(2)进步性:主张依法治国;注重保障人民权利;健全法制,维护公理。‎ 背景: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西方启蒙思想(民主法治思想)的传入。‎ ‎(3)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推动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解析】‎ ‎【详解】(1)根据“两汉的经学大师用儒家经义解释现行法律条文,这些注释经过朝廷的批准而具有法律效力,经学与律学关系密切”可知两汉的法律条文中蕴涵着儒家思想;“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使儒家学说法典化”说明礼法并用,以德辅法(重视德治);根据材料可知,从秦汉到明清,法律制度绵延不绝,始终服务于统治阶级。作用:根据“直接把礼义道德规范纳入其中一些法律条文”得出推动儒家学说法典化,根据“得以教化大行,秩序安定”得出规范人们行为,稳定了社会秩序;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法律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封建统治。‎ ‎(2)进步性:根据“严复主张依法治国”得出主张依法治国;根据“法律应当维护国民的自由权利”得出注重保障人民权利;根据“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机构,以期伸张正义,维护公理”得出健全法制,维护公理。背景:结合所学,可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回答。‎ ‎(3)根据“宪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步骤都做了规定”,结合所学得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根据“宪法在制定的时候就被确定为过渡性宪法”得出推动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根据“它成为中国宪法史上不可逾越的界碑,成为现行宪法的母本”得出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与糖的相遇”‎ ‎“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近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发展。茶于1649年引进英国后,上流社会的女性流行喝下午茶,并以此作为高贵的象征。18世纪,茶已成为百姓的日常消费品了。茶之所以能成为日常消费品,是因为它已变成了与糖结合在一起的饮料。加了糖的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有提神作用。由于欧洲人对糖的需求源源不断,种植园主转向种植甘蔗和生产蔗糖。到1700年,美洲新大陆已经变成巨大的蔗糖工厂。加糖的红茶最终成为产业革命时期城市工人的生活必需品,工人阶级中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提高工作效率,在心理上更能适应工厂的劳动强度。英国茶的消费也日益增多,茶税从1700年的‎2万磅升至1800年的2000万磅。‎ ‎——摘编自(美)西敏思《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等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一种重大历史现象,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内容进行评述。(要求:写出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述准确全面、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1:‎ 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到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工厂制度的实施,人们开始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工业革命形成了工业资产积极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机器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使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但也带来--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贫富分化严重等。‎ 总之,工业革命极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进步促进了市场的形成,丰富了社会生活。‎ 示例2:‎ 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开辟了通往美洲、亚洲的新航路。使人类社会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为早期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欧洲殖民者加紧对殖民地进行剥削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但给殖民地带来了灾难。蔗糖贸易促进了大西洋贸易的发展,对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总之,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通过材料“茶与糖的相遇”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学生可以从这一角度寻找历史现象并评述,如:茶与糖的相遇反映了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然后,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国家早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但给殖民地带来了灾难等方面进行阐述即可。‎ ‎15.材料 宋代人事考核在机构建制和施行细则上更趋究备,制定有京朝官、文武官等不同层次官员的考课规定。出现了专司考课的“两院三级考课体系”:即审官院和考课院别负责京官和地方官考核;同时守令考县令、监司考知州、两院考百官工明确。考课的标准分别为三个等级:政绩优并者为上,职务粗理者为中,临事驰慢者为下。宋代重视封建官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多次修订考课标准。宋代注重对地方官考课,《神宗正史》记载的监司考课内容为:凡考监司以七事,一曰劝农桑,治荒废;二曰招荒亡,增户口;三曰兴利除害;四曰动有罪,平狱讼;五曰失案察;六曰屏盗贼;七曰举廉能。中央定期以此内容对地方官员的德行、劳绩等进行考评,决定地方官员的升迁罢黜。‎ ‎——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答案】‎ ‎(1)特点:考课体系更趋完备;考核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考核内容广泛,标准详细系统;考核程序严密;重视德行实绩。‎ ‎(2)作用: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激励官吏改善吏治;巩固和扩大宋代统治基础;对后世有借鉴作用。‎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宋代人事考核在机构建制和施行细则上更趋究备”得出考课体系更趋完备;根据“制定有京朝官、文武官等不同层次官员的考课规定。出现了专司考课的两院三级考课体系”“分工明确”得出考核机构健全,分工明确;根据“考课的标准分别为三个等级:政绩优并者为上,职务粗理者为中,临事驰慢者为下”“凡考监司以七事”得出考核内容广泛,标准详细系统,考核程序严密;根据“中央定期以此内容对地方官员的德行、劳绩等进行考评”得出重视德行实绩。‎ ‎(2)作用:根据“宋代人事考核在机构建制和施行细则上更趋究备”得出有利于提高政府效能;根据“中央定期以此内容对地方官员的德行、劳绩等进行考评,决定地方官员的升迁罢黜”得出激励官吏改善吏治;还可从巩固宋代统治基础、对后世有借鉴作用等角度分析总结。‎ ‎16.材料 一战之后,《凡尔赛条約》对德国的军事力量作了严格规定,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进而出兵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3年,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既得利益。‎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方式入侵波兰。‎9月3日,英国和法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 ‎【答案】‎ ‎(1)原因: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激化国际矛盾,德意日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2)教训:建立国际社会的制度性协调机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健全民主与法制。‎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激化内外矛盾;根据“德国不甘心这些严惩和限制。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制也充满怨恨”得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激化国际矛盾,德意日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根据“希特勒获得独裁权力后疯狂进行扩军备战”得出法西斯政权迅速崛起;根据“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得出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根据“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企图通过局部地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既得利益”得出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的教训,可从建立国际社会的制度性协调机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等角度分析解答。‎ ‎17.材料 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求学,离开祖国之前,他说:“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1949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辞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准备。但美国当局以钱学森离去“不利于美国的最高利益”,将其软禁五年之久。1955年,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自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钱学森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 ‎——摘编自穆森《钱学森爱国主义精神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学森能够回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 ‎【答案】‎ ‎(1)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钱学森的感召力;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热情;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重视。‎ ‎(2)贡献:推动了新中国航天、原子能开发和利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国防事业的现代化,有助于提升国际地位;其科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后世科学研究的基础;其教育主张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启发;其个人的科学品质和爱国情怀成为人们的榜样。‎ ‎【解析】‎ ‎【详解】‎ ‎(1)原因:依据材料“1949年,钱学森听闻中国解放,辞去美国空军科学顾问团和美国海军炮火研究所顾问职务,积极为回国做准备”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钱学森的感召力;依据“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后,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回到祖国”“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习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等信息得出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热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钱学森的感召力;根据“在中国政府与美国多次谈判”得出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还可从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重视等方面分析总结。‎ ‎(2)贡献:根据“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分析得出推动了新中国航天、原子能开发和利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国防事业的现代化,有助于提升国际地位;根据“他还积极投身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得出其科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后世科学研究的基础;根据“提出发展科技必须重视教育,培养熟悉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工、文、艺结合的现代人才”得出其教育主张为我国现代化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启发;根据“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服务”“ 给当代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得出其个人的科学品质和爱国情怀成为人们的榜样。‎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