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2分)( )
A.豁免huò 一泄千里xìe 遍稽群籍jí 蹑手蹑脚niè
B.癖性pǐ 山麓lù 万恶不赦shè 顶礼模拜mó
C.襁褓qiáng 阴霾mái 怡然自得yí 恍然大悟wù
D.涟漪yī 润如油膏gāo 引颈受戮 jǐng 猝不及防cù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西双版纳以民俗独特、风景秀丽、动植物种类繁多而闻名遐迩。
B.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C.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
D.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 据新华社报道,缅北地区发生军事冲突,已有至少两万余缅甸籍边民涌入中方境内临时避战。
B.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C.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之间还密切联系着。”在这两个句子中,“密切”一词都是形容词。
B.“遮住阳光”“梅花初绽”“祈祷一番”“心突突地跳”的短语类型分别是:动宾、主谓、后补、偏正
C.“大海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到我们身上。”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浪花泼溅”。
D.“我终于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在这个句子中,“明白”是补语。
5、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送 别》
李 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注],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醑(xǔ):美酒。
A.首联照应题目“送”,描写了渭城边纵酒言别的场景,在酒坊里长醉而不能入眠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
B.第二联用梨花来比喻雪,诗人希望自己的浓浓深情能像春天的梨花一样,让临别的友人忘却那冬天离别的苦闷冷清的感伤。
C.颔联描写了一幅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自然界的乐景衬托出了朋友之间深切的离别之情。
D.颈联中用了“倾壶醑”“赠马鞭”两个动作描写来表现内心,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情感之深厚,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
二、积累与运用(共14分)
6、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填空。(4分)
①按照内容性质,戏剧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 等。《威尼斯商人》就是英国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的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喜剧。
②乐府本是 (朝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就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后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辑录演奏的诗篇称为“乐府”或“乐府诗”。
7
③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不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A。
节选自《水浒》
这段文字中,A是 (填人名),这段故事叫做 。
7、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学校初四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4分)
【会诗词】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你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①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②远远游峰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① ②
【信中国】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经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儿孙们的一封信,心中要求儿孙们“做人如做酒”……其间按,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了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①
②
8、填空。(6分)
①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②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③ ,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衬静,表现环境清幽和内心宁静的句子是:
, 。
⑤王维《观猎》中,生动描写出放鹰纵马的壮观场面的句子是: , 。
⑥《陌上桑》中,描写罗敷服饰美的句子是: , 。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③进对④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絺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退守。②昆:兄。③种:指文种。④进对:进谏。⑤资:积蓄,准备。⑥絺(chi1):细葛布。⑦
7
爪牙之士:指勇敢的将士。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朝服衣冠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④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
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不求闻达于诸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13、【甲】文中邹忌和【乙】文中文种在进谏方式上有相同之处,二人都是通过 的方式委婉进行劝谏。文种以商人夏天酒宴积蓄皮货,冬天就要积蓄细葛布等“以待乏也”,暗示君王,平时就要 。(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4-21题。
(一)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洋的个如诗婚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才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士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 -到夏天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 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 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 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 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扬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午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米”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⑪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⑫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⑬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7
14.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6分)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幕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⑩⑪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杨晓雷
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到伊犁的当天下午,穿过宽阔的伊犁河,我们来到这里的林则徐纪念馆,只见门前冷冷清清,没有一个前来参观的人。走进展馆,里面仅一间的两百平米的展室,室内布置简陋,文物不多,四壁的图片及说明也大多见过,远不如虎门的气派。
②家住深圳,我几乎每年都要去虎门。那里的林则徐纪念馆与鸦片战争博物馆建在一起,规模庞大,展馆外还有林则徐销烟和虎门炮台遗址。每次去,总见到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故来前,对参观的事不太在意。犹如看戏,高潮过了,后面的戏,则容易被忽略。
③然而,或许是身临其境的缘故,当我越过千山万水,从发达繁荣的广东,来到偏僻遥远的边疆伊犁,当我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任两广总督的辉煌之地,来到他被革官免职、惨遭发配的偏僻遥远的流放地,再看这曾经熟悉的图片和文物,再去体验和感受林则徐的风雨人生,尤其是流放伊犁这段经历,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
④林则徐是在年近花甲之年被流放伊犁的。此时,他的仕途一落千丈,前途一片渺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眼烟云,从声名赫赫的两广总督到被皇帝革官免职;从威震四海的禁烟英雄到发配边疆的“罪臣”。因大功获重罪,真是千古奇冤!但更折磨人的是,处罚并非一步到位,而是“钝刀割肉”般地拖了一年半。从1840年9月到1842年3月,林则徐先后被革职查办、以“四品钦衔”遣戍伊犁、改遣开封协助王鼎治水,最终仍被流放伊犁,整个过程历时一年半,前后跨三个年度,其结果,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比一次伤心。尤其是最后一次,林则徐治水立了大功,按惯例应可将功折罪,但道光帝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不平,向皇上当面苦谏,不成,便自杀,成为一时震惊朝野的“尸谏”事件,然,道光帝依旧无动于衷。林则徐身心俱损,国难当头、报国无门的绝望,加上治水劳累、戍途奔波,林则徐走到西安时大病不起,休养两个月,到1842年8月才从西安启程,再次踏上流放伊犁的漫漫戍途。
⑤站在林则徐当年的流放地,我难以想象,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一个曾居高位的功臣,当年是怎样顶风冒雪,走过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走过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的。我耳隐隐听到,从大漠深处传来车轮碾压乱石的隆隆声,和天山峡谷中传来马车失陷的惊叫声。
⑥在流放伊犁三年多的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修建的“林公渠”至今还起作用;他积极推广的“林公井”(坎儿井),现仍造福百姓。
⑦从展馆出来,默默走在陌生的塞外边城,独自漫步静静的伊犁河畔,我陷入沉思。从广东到西安,从西安到伊犁,以及伊犁三年多流放的日子,如果说林则徐的身体还能勉强支撑下来的话,那么,他的心呢?从高官到流放、从英雄到“罪臣”,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心如何承受?这是一条比踩在他脚下的流放之路,更为难走、更为坎坷的路!
⑧“苟利国家生死以,届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他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⑨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⑩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本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品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流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困难。林则徐经历的是真正的大起大落,这是一般流放者永远无法达到和经历的“人生落差”,这是由他原有的高位和功绩决定的。他似乎更有理由,或更容易选择怨恨、消沉、放弃和绝望。但是,没有。在极端的逆境中,林则徐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他用自己的行动,跃过了新生命高度。流放伊犁,不仅未使林则徐倒下,反而给了他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反而给了他彰显英雄本色的机会,使他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
⑪
7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而以往的辉煌与显赫,似乎都是为此所作的铺垫和积蓄。就像瀑布,其精彩动人之处,并非上游河水的浩荡,也非中间崖的陡峭,而是水到断崖处,那奋不顾身的纵身飞泻。而此前的一切,似乎都为那悲壮的一跃,所作的铺垫,所制造的落差,所积蓄的能量!
18.文章的标题是“流放出生命的精彩”,请结合全文,回答“精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2分)
19.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第③段中划线句子“静观他辉煌之后的坎坷,和“高潮之后的戏”,心中的震撼和感动,却是我在虎门所不曾有过的”的作用和含义。(4分)
20.依据文章内容,如何理解第⑪段中“人生如戏”这句话?(3分)
21.简要回答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4分)作用是什么?(2分)
五、写作(50分)
味道何处不在?草木芬芳,那是自然之味;酸甜苦辣,那是生活之味……总有一些滋味,让人咀嚼回味一些滋味,让人刻骨铭心。 请以“有种滋味在心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600字以上。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7
2、A 解析:魂牵梦萦指思念;一挥而就指创作文章或书画快;难言之隐和苦衷重复。
3、B
4、D
解析:A第一个密切是形容词,第二个密切是副词;B“心突突地跳”是主谓;C主干是:大海泼溅
5、C 解析:A项,“诗人酒量之大、心境之豪放”虽合理但不符合诗人描写这一细节的目的,这里主要是表现诗人的离别之情。B项,“用梨花来比喻雪”分析不当,应是用雪来比喻梨花。D项,“欲以这些行为来挽留友人”无中生有。
二、语言积累与运用
6、(1)正剧 (2)汉代
(3)鲁智深(鲁达)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7、【会诗词】
(1)C (2)B
【信中国】
(1)让后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2)在海内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8、
(1)乡泪客中尽
(2)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3)淫漫则不能励精
(4)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5)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6)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三、文言文阅读
9、(1)穿戴 (2)认为 (3)管理、治理 (4)于是,就
10、譬 如 蓑 笠/ 时 雨 既 至/ 必 求 之
11、B
12、
(1)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
(2)如果能够听到您的这番话,又有什么晚的呢!
13、(1)类比或设喻说理、设喻类比、以事设喻
(2)招揽和培养谋士、勇士
四、现代文阅读
(一)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14.早晨的炊烟轻淡 午间的炊烟急速 傍晚的炊烟悠长
15.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今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2)“缠绕”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件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眼睛怎能不是浊湿的呢。
16.引用诗句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喜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17.(1)文中“这炊烟呀,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
(2)“花” 是美好的, “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
(3)“ 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
(围绕 “母爱”“乡情”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
(二)流放出生命的精彩
18.(1)林则徐在流放期间兴修水利,开荒屯田。(做的事精彩)(2分)
(2)林则徐在遭受流放的极端逆境中,仍旧保持着伟大而宝贵的英雄本色与人格魅力。(精神精彩)(2分)
19.
7
(1)结构上:这句话是这篇散文的文眼,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
(2)内容上:林则徐在经历了虎门硝烟的精神亮点之后,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在个人命运遭受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依然坚守慎独,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那份固有的伟大与高贵,正是这种精神,带给了作者震撼与感动,这种感受是在虎门不曾有过的。
20.林则徐的一生犹如一出戏。他在人生精彩的舞台上,演绎着低谷高潮(悲喜剧),虎门销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亮点,而被流放伊犁的经历,则是这出戏的高潮。(4分)
21.(1)①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与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的对比。
②“我”参观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与伊犁林则徐纪念馆的感受的对比。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与被流放伊犁的对比。
④林则徐流放伊犁时的“选择”的对比:没有选择怨恨、消极、放弃和绝望,而是忍辱负重,舍身为国。
⑤林则徐和“一般流放者”的对比。(4分,答对一点给1分)
(2)通过这些对比,更加鲜明地突出了林则徐遭流放后所表现出的强大的意志品质和动人的人格魅力,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