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头市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一模试题(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汕头市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一模试题(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9年汕头市普通高中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理综生物部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与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正常成分,但摄入过多时也可导致疾病。‎ B.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网架结构 C. 硅肺是由于硅尘破坏了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 D. 内质网是细胞内脂质合成的“车间”‎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器的功能 名称 功能 双层膜细胞器 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 单层膜 细胞器 内质网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液泡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坚挺 溶酶体 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无膜细胞器 核糖体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中心体 一般认为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有关 ‎【详解】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正常成分,但摄入过多时会在血管壁上形成沉淀,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A正确;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 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关,B正确;硅肺是由于硅尘在肺部滞留,无法通过自身清除功能,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的一种慢性疾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D正确。故选C。‎ ‎【点睛】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甲、乙两图是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图中B代表的含义分别是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B. 甲、乙两图中A点对应的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相同 C. 甲、乙两图中C点对应的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同 D. 保存酶制品最好选择两图中B点对应的温度和pH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B点对应的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为酶的最适温度;C点对应的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 乙图中,A点对应的pH值过低,C点对应的pH均过高,均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B点对应的pH下,酶的活性最高,为酶的最适pH。‎ ‎【详解】甲、乙两图中,在B点对应的温度和pH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大,酶的活性最高,分别表示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A正确;甲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乙两图中A点对应的pH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因此,甲、乙两图中A点对应的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相同,B正确;甲、乙两图中C点对应的温度或pH均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C正确;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保存酶制品最好在低温条件下保温,即甲图中的A点,D错误。故选D。‎ ‎【点睛】分析两个曲线图,明确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与凋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分化后的细胞可能会再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种类增多 C. 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D. 细胞凋亡过程中某些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增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实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人体内分化后的细胞可能会再进行细胞分裂,例如造血干细胞,A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C正确;细胞凋亡过程中,与凋亡调控有关的基因的表达会增强,D正确。故选B。‎ ‎【点睛】理解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某二倍体生物经适宜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组数目增加一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组加倍后,杂合子变成了纯合子 B. 染色体组加倍后,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C. 染色体组加倍后,形成了新物种 D. 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型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如果该二倍体生物是杂合子,染色体组加倍后,仍是杂合子,A错误;染色体组加倍使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为可遗传变异,B正确;染色体组加倍后为四倍体,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不可育。说明,四倍体与二倍体存在生殖隔离,形成了新物种,C正确;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型发生了改变,例如二倍体生物的基因型为Aa,经染色体组加倍后,基因型变为AAaa,D正确。故选A。‎ ‎【点睛】识记染色体数目变异,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便可解答本题。‎ ‎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大熊猫的最有效措施 C. 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D.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①就地保护就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②易地保护是将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详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A正确;就地保护就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有效的保护,B正确;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C错误;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导致动物也出现垂直分层现象,D正确。故选C。‎ ‎【点睛】理解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H、h)和乙遗传病(基因T、t)患者,系谱图如下(已知Ⅰ-3无乙病基因)。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 B. 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为HHXTY C. 如果Ⅱ-5和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36‎ D. 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5‎ ‎【答案】B ‎【解析】‎ ‎【分析】‎ Ⅰ-3和Ⅰ-4均无病,但他们的儿子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说明甲、乙两种遗传病均为隐性遗传病。由“Ⅰ-3无乙病基因”可知,乙遗传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2为甲遗传病的患者,但其父亲无病,说明甲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由分析可知,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A正确;由系谱图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hhXTX—,Ⅱ-1的基因型为H_XtY,故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HhXTY和HhXTXt,进一步可推测Ⅱ-5的基因型为2/3HhXTY或1/3HHXTY,B错误;由系谱图可知,Ⅱ-9的基因型为hhXtY,故Ⅰ-3和Ⅰ-4的基因型分别是HhXTY和HhXTXt,进一步可推测Ⅱ-6的基因型为1/3HhXTXT或1/3HhXTXt或1/6HHXTXT或1/6HHXTXt。C. 如果Ⅱ-5和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1/36。D. 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5,故选B。‎ ‎7.某研究小组利用伊乐藻进行了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实验装置及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组伊乐藻的净产氧量最大时对应的pH为________。当pH为3时,伊乐藻的净产氧量均为负值,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原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现计划用伊乐藻做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水而不是CO2。请你完成以下实验思路:向甲组伊乐藻提供C18O2和____________,向乙组伊乐藻提供_________________,置于光下培养,分析两组伊乐藻释放的氧气,结果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伊乐藻的生物量和pH值 (2). 5 (3). 此pH条件下,伊乐藻的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 (4). H2O (5). CO2和H218O (6). 甲组释放的氧气为16O2 乙组释放的氧气为18O2‎ ‎【解析】‎ ‎【分析】‎ 对图2进行分析可知,pH为3~5时,伊乐藻的净产氧量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pH为5~10时,伊乐藻的净产氧量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 ‎【详解】(1)由图2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pH和伊乐藻的生物量,因变量是伊乐藻的净产氧量。‎ ‎(2)从图2可以看出三组伊乐藻的净产氧量最大时对应的pH为5。当pH为3时,伊乐藻的净产氧量均为负值,说明pH为3时,伊乐藻的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 ‎(3)以伊乐藻为实验对象,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水而不是CO2。实验思路:向甲组伊乐藻提供C18O2和H2O,向乙组伊乐藻提供CO2和H218O,置于光下培养,分析两组伊乐藻释放的氧气,结果发现甲组释放的氧气为O2 乙组释放的氧气为18O2,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水。‎ ‎【点睛】先分析题图明确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然后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8.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__________,此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_______。‎ ‎(2)B由垂体细胞产生,但能够对甲状腺细胞起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患者误服了过量的B,则物质C的分泌量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若要验证B的生理作用,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去除甲状腺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增加 (2). 上升 (3). 甲状腺细胞膜上有B的受体,B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细胞时,与其细胞膜上的受体作用 (4). 不变 (5). 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口服时被消化道消化 (6). 不能 (7). 甲状腺细胞是B的靶细胞,因此,去除甲状腺不能验证B的生理作用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 ‎【详解】(1)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使细胞代谢速率加快,增加机体的产热量。此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2)B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细胞时,与甲状腺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时会被消化道消化,不会使甲状腺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不变。‎ ‎(3)甲状腺细胞是B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因此,去除甲状腺不能验证B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点睛】熟记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准确判断图中字母代表的激素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证明,该生态系统较为理想,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提高了经济效益。该生态系统所运用的生态学原理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使它更长期稳定发展,除了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各类生物要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物质循环 (2). 能量流动 (3). 农作物 (4). 将秸秆、粪便、沼渣中的有机物分解成可被植物重新利用的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5). 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分析】‎ ‎1、生物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制造的有机物。消费者和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详解】(1)在该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使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了经济效益。运用的生态学原理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在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起决定作用。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的作用是将秸秆、粪便、沼渣中的有机物分解成可被植物重新利用的二氧化碳和各种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3)生物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要使生态系统更长期稳定发展,除了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各类生物的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 ‎【点睛】识记生态系统的功能,结合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进行分析解答便可。‎ ‎10.果蝇中灰身(B)和黑身(b)、腿部有斑纹(H)与无斑纹(h)是两对相对性状。灰身腿部有斑纹的雌蝇与灰身腿部无斑纹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腿部有斑纹,49只为灰身腿部无斑纹,17只为黑身腿部有斑纹,15只为黑身腿部无斑纹,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B与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H与h基因位置未知。能否根据上述实验结果确定H与h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__________。如果能,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请利用现有的亲本及F1果蝇为材料,继续研究以确定H与h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写出可行方案,并与其实验结果。______‎ ‎【答案】 (1). 遵循 (2). 后代中:灰身:黑身=3:1,有斑纹:无斑纹=1:1,符合分离定律,后代中灰身有斑纹:灰身无斑纹:黑身有斑纹:黑身无斑纹=3:3:1:1,说明分离与自由组合不干扰,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 不能 (4). 让子代中有斑纹的雄性个体与无斑纹的雌性个体杂交,若后代雄性个体为无斑纹,雌性个体为有斑纹,则H与h只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个体均出现有斑纹和无斑纹,则H与h位于常染色上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由题意可知,后代中灰身∶黑身=(47+49)∶(17+15)=3∶1,有斑纹∶无斑纹 ‎=(47+17)∶(49+15)=1∶1,符合分离定律;后代中灰身有斑纹∶灰身无斑纹∶黑身有斑纹∶黑身无斑纹=47∶49∶17∶15=3∶3∶1∶1,说明分离与自由组合不干扰,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无法确定H与h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为了确定H与h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让子代中有斑纹的雄性个体与无斑纹的雌性个体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雄性个体为无斑纹,雌性个体为有斑纹,则H与h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雄个体均出现有斑纹和无斑纹,则H与h位于常染色上。‎ ‎【点睛】可采用假说—演绎法,即先假设基因位置,然后推测相应的结果来确定(2)的实验方案。‎ ‎11.使用聚苯乙烯制成塑料产品,其物理和化学结构稳定,在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人们至今没有找到处理这种白色污染的好办法。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接连发现多种“吃”塑料的虫子,并从虫子的肠道中找到了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下图表示获取微生物样品后的研究过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获取肠道微生物后先进行①~③的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获得目的微生物,①~③号瓶所用的液体培养基的成分共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④培养能获得单个菌落。若用平板划线法在培养基上划线,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_____________开始,划线后再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培养皿倒置,目的是________。‎ ‎(3)为了统计能降解聚乙烯的微生物数量,我们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但计数值往往偏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为了计数的准确性,我们往往只统计菌落数______________范围的平板。‎ ‎【答案】 (1). 增加目的菌株数量 (2). 以聚乙烯为唯一碳源 (3). 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4). 避免水滴污染培养基 (5). 小 (6). 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显示一个菌落 (7). 30-300‎ ‎【解析】‎ ‎【分析】‎ ‎1、选择培养基:在培养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能够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或促进目的微 生物生长,从而分离出特定微生物,例如用尿素作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来培养尿素分解菌。‎ ‎2、液态培养基常用于扩大化生产,观察细菌运动。‎ ‎【详解】(1)为了筛选出能降解聚乙烯塑料的微生物,需要利用以聚乙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从肠道获取的微生物。从肠道获取的能降解聚乙烯塑料的菌株数量较少,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即①~③),增加目的菌株的数量。‎ ‎(2)为了使聚集的微生物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因此用平板划线法在培养基上划线,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为了避免水滴污染培养基,划线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培养皿应倒置。‎ ‎(3)我们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微生物数量,当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显示一个菌落,因此计数值往往偏小。同时为了计数的准确性,我们往往只统计菌落数30~300范围的平板。‎ ‎【点睛】熟记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科学家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的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研制预防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 ‎(1)科学家研制疫苗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获得大量的A基因,通常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的A基因核苷酸序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操作步骤中需要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需有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为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合成A蛋白,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4)若要高效地获得A蛋白,通常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大肠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优点。在导入基因表达载体时常用____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 ‎【答案】 (1). 不同生物的基因的基本单位和双螺旋结构相同,一切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 PCR需要合成特定的引物,根据已知核苷酸序列来设计并合成引物 (3). 使DNA双链变性成为单链 (4). 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 (5). 抗原-抗体杂交 (6). 繁殖速度快;易培养;生成成本低等 (7). CaCl2溶液 ‎【解析】‎ ‎【分析】‎ PCR技术的反应流程:在高温下(如95℃),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成单链DNA;反应体系温度降低时(如55℃),引物与模板的单链DNA的特定互补部位相配对和结合;反应体系温度回升时(如72℃),DNA聚合酶以目的基因为模板,将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逐个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连接在引物之后,使合成的新链延伸,形成互补的DNA双链。如此进行多个循环,可以有选择地大量扩增需要的DNA片段。‎ ‎【详解】(1)由题图可知,研制预防非洲猪瘟病毒疫苗过程为:将编码A蛋白的基因与载体构建成A基因表达载体,并将A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内,让其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生A蛋白。该过程依据的理论依据是不同生物的基因的基本单位和双螺旋结构相同,一切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PCR技术需要引物、模板、Taq酶和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采用PCR技术进行扩增获得大量的A基因的前提是A基因核苷酸序列是已知,原因是PCR技术需要引物,根据已知核苷酸序列才能设计并合成引物。在操作步骤中需要加热至90~95℃的目的是使作为模板的双链DNA解旋成单链DNA。‎ ‎(3)为了鉴别和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步骤②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需有标记基因。为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合成A蛋白,可以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一抗体杂交,若有杂交带出现,表明受体细胞成功合成A蛋白。‎ ‎(4)在工程菌的培育过程中选择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是因为大肠杆菌具有易培养、繁殖速度快、成成本低等优点。在导入基因表达载体时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感受态。然后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点睛】熟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