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东区2019届高考生物一模试题(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天津河东区2019届高考生物一模试题(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河东区2019年高考一模考试 理综试卷(生物部分)‎ ‎1.下列关于细胞中物质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壁,控制物质进出的是细胞膜 B. 蔗糖、淀粉、维生素等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性激素的合成都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D.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分泌蛋白在糙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后,直接进入内质网,在内质网中经过折叠包装以小泡的形式从内质网中排出,然后,再与高尔基体的膜融合,经过一定的修饰之后,再从高尔基体上以出芽的形式被高尔基体的膜包被,以小泡形式逐渐接近细胞膜,再与细胞膜融合,蛋白排出细胞。胞内蛋白质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详解】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因此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A错误;蔗糖和淀粉属于糖类,糖类物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是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调节作用,B错误;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在内质网上合成,线粒体为合成过程提供能量,而高尔基体不参与这些物质的合成过程,C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存在于各正常细胞中,因此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2.叶肉细胞产生O2和消耗O2的场所分别是 ‎①叶绿体内膜 ②类囊体薄膜 ③线粒体内膜 ④线粒体基质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详解】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含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以进行水的光解,产生[H]与O2,因此产生O2的场所是②类囊体薄膜;叶肉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呼吸,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场所在③线粒体内膜,因此,本题答案选B。‎ ‎3.下列是关于科学家们的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罗伯特森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提出了生物膜“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 B.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 C. 沃森和克里克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 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2、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膜结构。‎ ‎3、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并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 ‎【详解】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膜,发现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推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A错误;摩尔根利用了果蝇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在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的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正确;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观察释放的O2的放射性情况,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 ‎4.下图是草原上食草动物对于牧草的净光合作用(净光合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 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为放牧量的最适点 B. 适量的食草动物能增加牧草的净光合作用 C. 该草场的最大容纳量在b点 D. 没有食草动物的草地比有食草动物的草地物质循环快 ‎【答案】D ‎【解析】‎ ‎【分析】‎ 总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 ‎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详解】通过图示分析看出a点牧草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最大,草场有机物积累强度最大,故a点为放牧量的最适点,A正确;通过曲线图看出,放牧量低于b点时,有食草动物的刺激比没有食草动物时牧草的净光合作用更强,放牧量超过b点时,净光合作用弱于无食草动物水平,因此适量的食草动物能增加牧草的净光合作用,B正确;b点时,有食草动物刺激与没有食草动物时牧草的净光合作用相等,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b点是草场最大容纳量,C正确;食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5.SV40病毒是一种感染猴细胞的病毒,其基因组DNA可以在寄主细胞中编码种大T抗原,用免疫荧光反应,可以定位大T抗原蛋白在寄主细胞的存在位置。此抗原中含有一段氨基酸序列(NLS),下表显示出NLS的作用。(Pro Lys Arg Val Thr分别代表4种氨基酸)‎ NLS野生型 Pro-Pro-Lys-Lys-Lys-Arg-Lys-Val 荧光在核内 NLS突变型 Pro-Pro-Thr-Lys-Lys-Arg-Lys-Val 荧光在细胞质中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LS可以引导T抗原蛋白进入寄主细胞的核内 B. 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控制NLS的基因发生了突变 C. 大T抗原蛋白的表达在寄主细胞的细胞核内发生 D. 免疫荧光反应的原理是抗原抗体杂交 ‎【答案】C ‎【解析】‎ ‎【分析】‎ 病毒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详解】由题干信息“NLS是大T抗原蛋白上的一段氨基酸序列,荧光可以定位大T抗原蛋白在寄主细胞的存在位置”,结合表格看出,NLS野生型的大T抗原蛋白在细胞核内存在,NLS突变型的大T抗原蛋白在细胞质内存在,推测NLS可以引导T抗原蛋白进入寄主细胞的核内,A正确;NLS野生型和NLS突变型的氨基酸序列中第三位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量不变,说明DNA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导致控制NLS的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大T抗原蛋白基因的表达,包含转录和翻译,其中翻译过程在寄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不在细胞核内发生,C错误;用相应的抗体与大T抗原蛋白特异性结合,从而产生免疫荧光反应,此方法称为抗原抗体杂交,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6.科学家在一个名为Squal lusa lburnoides(二倍体)的鱼种中发现了“孤雄生殖”现象。关于这种鱼类的“孤雄生殖”,科学家提出了下图中A、B、C三种可能的发生途径,甲、乙、丙分别代表这三种途径所得到的“孤雄生殖”后代的体细胞。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形成的过程中曾发生有丝分裂异常 B. 图中的二倍体精子是由于亲代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而形成的 C. 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可能完全相同 D. 甲、乙、丙中均只含有父方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 ‎【详解】图示中无核的卵细胞与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经过不正常的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二倍体生物甲,A正确;二倍体的鱼产生了含两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经过了不正常的减数分裂,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开,进入同一个细胞中),B错误;如果C途径中的两个精子来源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且不考虑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则图中丙细胞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错误;DNA是遗传物质,甲乙丙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于母方,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均来自于父方,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A。‎ ‎7.如图A、B分别是某真核细胞结构的局部图,其中的①~⑤过程及T蛋白、M蛋白转运至B结构过程与A结构密切相关,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B结构是___________(填细胞器),其中的b结构与a结构相比,在成分与功能上的显著不同点是b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过程①发生在___________期,此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最主要的两种物质)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3)从图中判断,M蛋白最有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__________(图中编号)过程。‎ ‎【答案】 (1). 线粒体 (2). 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较多 (3). (分裂)间 (4). 酶、ATP (5).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6). ④‎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形成RNA前体,然后在核内剪接成成熟mRNA,mRNA由核孔运出核外,结合核糖体进行翻译,形成蛋白质。‎ 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分析题图:①是核DNA转录形成RNA,②是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③是翻译形成蛋白质T,④是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⑤在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进入线粒体内,并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据此答题。‎ ‎【详解】(1)通过图示分析B的内膜有嵴,可生成H2O,故B是线粒体;其中a为线粒体外模,b是线粒体内膜,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该过程发生在 线粒体内膜上,需要多种酶催化,故b结构与a结构相比,在成分与功能上的显著不同是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较多。‎ ‎(2)①由DNA→RNA,是转录过程。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转录发生在细胞间期,因为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能解旋。转录过程在细胞核内进行,需要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ATP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3)由图可知,M蛋白通过TOM复合体的转运,最终进入线粒体内膜上,同时与水的生成有关,故推测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 ‎(4)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细胞质基质中T蛋白明显增多,而T蛋白参与图中④过程,该过程是T蛋白和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形成TOM复合体。因此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④过程。‎ ‎【点睛】本题以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的关系为载体,考查膜成分、转录和翻译、有氧呼吸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8.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快速、简便和高效地诊断单基因突变遗传病的新方法,成为特异性互补寡核苷酸法。该方法根据被检基因特定的DNA序列,人工合成两种特异性寡核苷酸分子探针(简称ASO),一种与正常的基因序列完全互补,另一种与突变的基因序列完全互补。下图是用该技术来早期诊断镰刀型贫血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图例。‎ ‎(1)扩增的常用方法为______,设计合成引物需要已知__________序列。引物长度般在20个左右的核苷酸,长度不能太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比较正常ASO和突变ASO,可以判断镰刀型贫血症的病因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_________到_________的替换。‎ ‎(3)若在滤膜上出现了图②的杂交斑,说明被检测的个体为_____________。‎ ‎(4)发生②杂交斑的个体与发生③杂交斑的个体结婚,生出不患病男孩子的概率为_____。‎ ‎【答案】 (1). PCR技木 (2). 目的基因的核昔酸 (3). 容易引起识别(复制)错误 (4). A-T (5). T-A (6). 携帯者 (7). 1/4‎ ‎【解析】‎ ‎【分析】‎ ‎1、获取目的基因(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动物、微生物);‎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DNA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 ‎5、PCR的过程:DNA变性(‎90℃‎‎-96℃‎):双链DNA模板在热作用下;氢键断裂,形成单链DNA;退火(复性)(‎25℃‎‎-65℃‎):系统温度降低,引物与DNA模板结合,形成局部双链;延伸(‎68℃‎‎-75℃‎):在Taq酶(在‎72℃‎左右最佳的活性)的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从引物的5′端→3′端延伸,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链。‎ ‎【详解】(1)扩增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是PCR(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时需要引物,它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故引物设计需要已知目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引物长度不能过长或过短,一般控制在20个左右的核苷酸,过短会影响PCR的特异性,容易造成非特异性扩增。‎ ‎(2)通过图示已知正常的ASO序列为GAAGAG,突变ASO序列为GTAGAG,两段DNA序列只有第二个碱基对不同,正常ASO序列第二个碱基对为A—T,替换成突变ASO序列第二个碱基对为T—A。‎ ‎(3)通过图示看出,②中两条链中都出现杂交斑,上面那条的杂交斑是与正常的ASO序列互补得到,下面那条的杂交斑是与突变的ASO序列互补得到,又因为镰刀型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故推测②是携带者。‎ ‎(4)若致病基因用a表示,非致病基因用A表示,则②基因型是Aa,③的基因型是aa,婚后生出不患病男孩子的概率为1/2×1/2=1/4。‎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遗传病相关知识,考生通过理解相关知识,通过图示分析作答。‎ ‎9.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吸食毒品和长期使用心理药物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1)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到神经元中,但可卡因(一种毒品)能使该转运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 胺数量________,使下一个神经元_________。‎ ‎(2)吸毒者和健康人的相关激素检测结果见表,雄性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 组别 GnRH (mlu/mL)‎ LH (mlu/mL)‎ PSH (mlu/mL)‎ T (mlu/mL)‎ 吸毒者 ‎6.78‎ ‎1.45‎ ‎2.87‎ ‎4.09‎ 健康人 ‎4.95‎ ‎4.66‎ ‎6.6‎ ‎6.69‎ 图中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_________调节的特点。据表中数据可知,图中的_________ (填图中数字)过程在吸毒者体内会减弱,说明吸食毒品最可能影响图中的_________ (器官),使其受损,导致舉丸酮(T)分泌量减少。‎ ‎(3)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的_________细胞,最终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答案】 (1). 增多 (2). 持续兴奋 (3). 分级调节与(负)反馈 (4). ②③④ (5). 垂体 (6). T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本图是性激素的调节过程,由图可知是雄性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垂体→睾丸过程表示分级调节,④过程表示反馈调节。‎ 分析表格:吸毒者和健康人相比较,吸毒者的LH、FSH、T的水平降低,对图甲来说②③④过程减弱造成的。‎ ‎【详解】(1)由题中信息,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转运体回收,但可卡因能使转运体失去作用,导致多巴胺无法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多。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多,会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 ‎(2)分析图甲信息可知:雄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相应激素的调控,而雄性激素的含量过多,又会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因此图甲过程体现了雄性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 节和负反馈调节的特点。表中信息表明:吸毒者的LH、FSH、T的水平低于健康人,说明图甲中的②③过程减弱;GnRH的水平高于健康人,说明T对下丘脑的反馈调节减弱,即图甲中的④过程也减弱。其中LH、FSH的水平与健康人比较差距最大,这两种激素由垂体分泌,故说明吸食毒品最可能影响图中垂体,使其受损,导致睾丸酮分泌量减少。‎ ‎(3)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而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性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毒品对人的毒害,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10.三倍体毛白杨(XY性别决定)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志娣教授为首的课题组,采用染色体加倍等技术,经过十五年研究所取得的新品种。三倍体毛白杨具有速生、优质、高效特点是纸张制造的理想原料,出浆率为普通杨树的两倍。三倍体毛白杨非常适合黄河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同时它的耐寒、抗旱、速生性的特点很适合三北地区防护林带栽种。‎ 下图为三倍体毛白杨的两种培育途径 ‎(1)II与I相比的优势为____________。‎ ‎(2)观察发现在雄性配子中含有两条结构相同的性染色体。产生2n雄性配子的原因为____________。‎ ‎(3)II途径中三倍体毛白杨的性染色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倍体毛白杨也解决了早春飞絮和花粉的烦恼,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大提高后代的变异率,加速优良后代的选育 (2). 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中,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3). XYY或者 XXX (4). 有性生殖能力较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形成,导致在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分离时,没有纺锤丝的牵引,分裂后的染色体无法到达细胞两端,也就形成不了子细胞,从而导致分裂结束时这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正常时的数目加倍。‎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上(或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 ‎【详解】(1)I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体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四倍体,再与二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II通过高温处理得到雄性染色体加倍的精子,雄性配子变异频率相对较高,与正常雌配子交配,得到三倍体。故II与I比较大大提高后代的变异率,加速优良后代的选育。‎ ‎(2)雄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观察发现雄性配子中含有两条结构相同的性染色体,结合精子的形成过程,可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都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从而形成2n雄性配子。‎ ‎(3)II过程雌配子正常减数分裂得来,性染色体是X,通过(2)知道雄配子中的性染色体可能是XX或者YY,故三倍体毛白杨的性染色体为XXX或XYY。‎ ‎(4)三倍体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奇数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会产生正常的配子,有性生殖能力较低,故三倍体的白毛杨不出现早春飞絮和花粉。‎ ‎【点睛】本题考查秋水仙素的作用,减数分裂相关知识。同时也考查考生读图的能力,考生通过掌握相关知识,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