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年3月高三年级综合练习数学试卷(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1.已知集合,,则等于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出集合A,B,然后对集合A,B取交集即可.
【详解】解:集合,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交集的运算,属于简单题.
2.复数z满足,那么是
A. B. C. 2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化简,再由复数模的计算公式求解.
【详解】解:,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考查复数模的求法,是基础题.
3.一个体积为正三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三棱柱的左视图的面积为
A. B. 8 C. D. 1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得三棱柱的底面是边长为4正三角形.又由体积为.所以可得三棱柱的高为3.所以侧面积为.故选A.
考点:1.三视图的知识.2.棱柱的体积公式.3.空间想象力.
4.右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三个实数a,b,c,要求输出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那么在空白的判断框中,应该填入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A. c>x? B. x>c? C. c>b? D. b>c?
【答案】A
【解析】
解:由流程图可知:
第一个选择框作用是比较x与b的大小,
故第二个选择框的作用应该是比较x与c的大小,
∵条件成立时,保存最大值的变量X=C
故选A.
5.已知向量,满足,且其夹角为,则“”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向量夹角的概念和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且其夹角为;
(1)由得:;
;又;;即;
是的充分条件;
(2)由得:;;
;;
是的必要条件;
综上得,“”是“”的充分必要条件.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和向量夹角的概念,考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6.如图,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A,B为正方体的两个顶点,M,N,Q为所在棱的中点,则在这四个正方体中,直线AB与平面MNQ不垂直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中位线定理和异面直线所成角,以及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正确结论.
【详解】解:对于A,AB为体对角线,MN,MQ,NQ分别为棱的中点,由中位线定理可得它们平行于所对应的面对角线,连接另一条面对角线,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可得AB垂直于MN,MQ,NQ,可得AB垂直于平面MNQ;
对于B,AB为上底面的对角线,显然AB垂直于MN,与AB相对的下底面的面对角线平行,且与直线NQ垂直,可得AB垂直于平面MNQ;
对于C,AB为前面的面对角线,显然AB垂直于MN,QN在下底面且与棱平行,此棱垂直于AB所在的面,即有AB垂直于QN,可得AB垂直于平面MNQ;
对于D,AB为上底面的对角线,MN平行于前面的一条对角线,此对角线与AB所成角为,
则AB不垂直于平面MNQ.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空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考查空间线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7.某学需要从3名男生和2名女生中选出4人,到甲、乙、丙三个社区参加活动,其中甲社区需要选派2人,且至少有1名是女生;乙社区和丙社区各需要选派1人则不同的选派方法的种数是
A. 18 B. 24 C. 36 D. 42
【答案】D
【解析】
由题设可分两类:一是甲地只含有一名女生,先考虑甲地有种情形,后考虑乙、丙两地,有种情形,共有
种情形;二是甲地只含有两名女生,则甲地有种情形,乙、丙两地,有种情形,共有种情形;由分类计数原理可得种情形,应选答案D。
8.若函数图象上存在两个点A,B关于原点对称,则点对称为函数的“友好点对”且点对与可看作同一个“友好点对”若函数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恰好有两个“友好点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求出当时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条件转化为当时,与的图象恰好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函数的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利用数形结合建立不等式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解:当时,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为,
即,,
设,,
条件等价为当时,与的图象恰好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则,,
当时,函数取得最大值,
当时,,.
由得,此时为增函数,
由得,此时为减函数,
即当时,函数取得极小值同时也是最小值,
作出当时,与的图象如图:
要使两个图象恰好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则,即,
即,
即,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与方程的应用,以及分段函数的图象,利用定义作出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利用数形结合建立不等式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综合性较强,考查学生的作图能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0分)
9.若x,y满足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由约束条件作出可行域,化目标函数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数形结合得到最优解,联立方程组求出最优解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得答案.
【详解】解:由x,y满足条件作出可行域如图,
由,得,
由图可知,当直线过可行域内点A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z最大.
联立,解得.
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线性规划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其中解答中正确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利用“一画、二移、三求”,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及推理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0.双曲线C:的渐近线方程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将双曲线化成标准方程,得到a、b值,即可得到所求渐近线方程.
【详解】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可得,
又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渐近线方程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11.等比数列中,,则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用首项和公比q表示出已知条件,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
解得.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2.已知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若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两点A,B,则______.
【答案】8
【解析】
【分析】
利用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可得.
【详解】解:由消去t可得,
其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为:为参数,
由得,得,
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中得,
设A,B对应的参数为,,
则,,
所以.
故答案为:8
【点睛】本题考查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考查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属中档题.
13.已知x,,求的最值.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解法:
甲:
乙:
你认为甲、乙两人解法正确的是______.
请你给出一个类似的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问题,使甲、乙的解法都正确.
【答案】①甲 ②见解析
【解析】
【分析】
乙解法中两次不等式取等条件不同,故乙错误,甲正确.
【详解】解:①甲正确,乙解法中两次不等式中取等的条件不相同;
②已知x,,求的最小值.
甲:,
乙:.
故答案为:甲.
【点睛】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特别注意“拆、拼、凑”等技巧,使其满足基本不等式中“正”(即条件要求中字母为正数)、“定”(不等式的另一边必须为定值)、“等”(等号取得的条件)的条件才能应用,否则会出现错误,属中档题.
14.一半径为4m的水轮,水轮圆心O距离水面2m,已知水轮每分钟转动按逆时针方向圈,当水轮上点P从水中浮现时开始计时,即从图中点开始计算时间.
当秒时点P离水面的高度______;
将点P距离水面的高度单位:表示为时间单位:的函数,则此函数表达式为______.
【答案】 (1). (2).
【解析】
【分析】
1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即可求出5秒后点P离开水面的距离; 2由题意求值,结合的情况可求出的值,即得函数解析式.
【详解】解: 1秒时,水轮转过角度为,
在中,,;
在中,,,
此时点离开水面的高度为;
2由题意可知,,
设角是以Ox为始边,为终边的角,
由条件得,其中;
将,代入,得,
;
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
故答案为: 1, 2.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与应用问题,理解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物理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0分)
15.在中,且满足已知.
求的大小;
若的面积为,,求的周长.
【答案】(1);(2).
【解析】
【分析】
利用正弦定理,再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求的值,从而求出B值;由的面积公式,
利用余弦定理求得b的值,再求的周长.
【详解】解:中,,
由正弦定理可得,
整理可得,
又A为三角形内角,,
所以,
由B为三角形内角,可得;
由的面积为,即,
所以,
又,
由余弦定理得 ,
所以,
的周长为.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正弦、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应用问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以及化简运算能力,是中档题.
16.在某区“创文明城区”简称“创城”活动中,教委对本区A,B,C,D四所高中校按各校人数分层抽样调查,将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后制成如表:
学校
A
B
C
D
抽查人数
50
15
10
25
“创城”活动中参与的人数
40
10
9
15
注:参与率是指:一所学校“创城”活动中参与的人数与被抽查人数的比值
假设每名高中学生是否参与“创城”活动是相互独立的.
Ⅰ若该区共2000名高中学生,估计A学校参与“创城”活动的人数;
Ⅱ在随机抽查的100名高中学生中,从A,C两学校抽出的高中学生中各随机抽取1名学生,求恰有1人参与“创城”活动的概率;
Ⅲ若将表中的参与率视为概率,从A学校高中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求这3人参与“创城”活动人数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答案】(Ⅰ);(Ⅱ);(Ⅲ)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Ⅰ由分层抽样性质估计A学校参与“创城”活动的人数.Ⅱ设事件A表示“抽取A校高中学生,且这名学生参与创城活动”,事件C表示“抽取C校高中学生,且这名学生参与创城活动”,则所求概率为:,由此能求出结果.Ⅲ将表中的参与率视为概率,从A学校高中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这3人参与“创城”活动人数,可求这3人参与“创城”活动人数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详解】解:Ⅰ该区共2000名高中学生,由分层抽样性质估计A学校参与“创城”活动的人数为:.
Ⅱ设事件A表示“抽取A校高中学生,且这名学生参与创城活动”,
事件C表示“抽取C校高中学生,且这名学生参与创城活动”,
则从A,C两学校抽出的高中学生中各随机抽取1名学生,
恰有1人参与“创城”活动的概率:
.
Ⅲ将表中的参与率视为概率,从A学校高中学生中随机抽取3人,
这3人参与“创城”活动人数,
,,
,,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
【点睛】本题考查频数、概率、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数学期望的求法,考查二项分布、相互独立事件概率乘法公式、分层抽样的性质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17.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6的菱形,且,平面ABCD,,F是棱PA上的一个动点,E为PD的中点.
Ⅰ求证:.
Ⅱ若.
求PC与平面BDF所成角的正弦值;
侧面PAD内是否存在过点E的一条直线,使得该直线上任一点M与C的连线,都满足平面BDF,若存在,求出此直线被直线PA、PD所截线段的长度,若不存在,请明理由.
【答案】(Ⅰ)详见解析;(Ⅱ).
【解析】
【分析】
证明平面PAC即可得出;建立空间坐标系,求出平面BDF的法向量,计算和的夹角的余弦值即可;取PF的中点G,证明平面,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证明:平面ABCD,平面ABCD,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又,平面PAC,平面PAC,
平面PAC,
又平面PAC,
.
解:设AC,BD交于点O,以O为坐标原点,以OB,OC,平面ABCD过点O的垂线为坐标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0,,0,,,3,,,
,0,,,
设平面BDF的法向量为y,,则,即,
令可得,即2,,
,.
与平面BD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取PF的中点G,连接FG,CG,
,G分别是PD,PF的中点,
,又平面BDF,平面BDF,
平面BDF,
,O分别是AG,AC的中点,
,又平面BDF,平面BDF,
平面BDF,
又平面CEG,平面CEG,,
平面平面BDF,
侧面PAD内存在过点E的一条直线EG,使得该直线上任一点M与C的连线,
都满足平而BDF,
此直线被直线PA、PD所截线段为.
【点睛】
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和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属于中档题.
18.如图,已知椭圆C:,,分别为其左、右焦点,过的直线与此椭圆相交于D,E两点,且的周长为8,椭圆C的离心率为.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与点,过P的动直线不与x轴平行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点是点B关于y轴的对称点.求证:
,A,三点共线.
.
【答案】(Ⅰ);(Ⅱ)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Ⅰ由三角形的周长可得,根据离心率可得,即可求出,则椭圆方程可求;Ⅱ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A、B分别为椭圆短轴两端点,满足Q,A,三点共线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化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利用向量证明.由可知Q,A,三点共线,即,问题得以证明.
【详解】解:Ⅰ的周长为8,,即,
,,,
故椭圆C的方程为
Ⅱ证明: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A、B分别为椭圆短轴两端点,满足Q,A,三点共线.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
联立,得.
设,,则,
,,
,,
.
与共线,则Q,A,三点共线.
由可知Q,A,三点共线,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直线方程、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化归与转化、特殊与一般、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
19.已知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
Ⅰ求实数a的值;
Ⅱ设
若函数在上恒成立,求实数b的最大值;
当时,判断函数有几个零点,并给出证明.
【答案】(Ⅰ)1;(Ⅱ)1;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Ⅰ求函数的导数,计算时的导数即可求出a的值;Ⅱ求的导数,讨论当和时的单调性,由单调性判断最值即可得到b的最大值;化简知0是的一个零点,利用构造函数法讨论和时,函数是否有零点,从而确定函数的零点情况.
【详解】解:Ⅰ函数,则,
由题意知时,,即a的值为1;
Ⅱ,
所以,
当时,若,则,,单调递增,所以;
当时,若,令,解得舍去,,
所以在内单调递减,,所以不恒成立,
所以b的最大值为1;
,显然有一个零点为0,
设,则;
当时,无零点,所以只有一个零点0;
当时,,所以在R上单调递增,
又,,
由零点存在性定理可知,在上有唯一一个零点,
所以有2个零点;
综上所述,时,只有一个零点,时,有2个零点.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问题,也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切线问题,以及判断函数零点的应用问题,是中档题.
20.给定数列,若满足且,对于任意的n,,都有,则称数列为“指数型数列”.
Ⅰ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分别为,,试判断,是不是“指数型数列”;
Ⅱ若数列满足:,,判断数列是否为“指数型数列”,若是给出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
Ⅲ若数列是“指数型数列”,且,证明:数列中任意三项都不能构成等差数列.
【答案】(Ⅰ)不是指数型数列,是指数型数列;(Ⅱ)数列是“指数型数列”;(Ⅲ)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Ⅰ利用指数数列的定义,判断即可;Ⅱ利用,,说明数列是等比数列,然后证明数列为“指数型数列”;Ⅲ利用反证法,结合n为偶数以及奇数进行证明即可.
【详解】Ⅰ解:对于数列,,
所以不是指数型数列.
对于数列,对任意n,,因为,
所以是指数型数列.
Ⅱ证明:由题意,是“指数型数列”,
,,
所以数列是等比数列,,
,数列是“指数型数列”.
Ⅲ证明:因为数列是指数型数列,故对于任意的n,,
有,,
假设数列中存在三项,,构成等差数列,不妨设,
则由,得,
所以,
当a为偶数时,是偶数,而是偶数,是奇数,
故不能成立;
当a为奇数时,是偶数,而是奇数,是偶数,
故也不能成立.
所以,对任意,不能成立,
即数列的任意三项都不成构成等差数列.
【点睛】本题考查指数数列的定义,考查反证法的运用,正确理解与运用新定义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