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分)
1.芜湖市繁昌窑被称为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
2.下列物质中,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是( )
A.氮气 B.铜 C.铁 D.银
3.缺乏下列元素,容易导致青少年得佝偻病的是( )
A.Fe B.Zn C.Na D.Ca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5.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金属材料的导电性 B.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C.金属材料的硬度 D.金属材料本身价格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一一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C.湖面上柳絮飘扬一一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一一分子间有间隙
7.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它被称为(或誉为)( )
①干冰②未来能源③21世纪能源④可燃冰⑤甲烷⑥酒精
30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S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C.:“+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9.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该实验中所得试管1和2中的气体质量比约为8:1
C.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B.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C.实验中可以用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11.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30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如表是20℃时实验得出的数据,根据该数据,则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②=④
B.溶液质量:①<②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2:25
12.下列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目的
检验碳酸盐
配制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
A.A B.B C.C D.D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分)
13.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农业活动中,人们常用 来改良酸性土壤.
(2)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
(3)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导电能力比纯铜 (填“强”或“弱”).
(4)“双吸剂”
30
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 .
14.(2分)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等领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
(1)人们把氧气叫做“养气”就充分说明氧气的重要性,氧气的作用主要是 和 .
(2)氮气可以作为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 这条性质.
(3)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下列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 E 臭氧
(4)列出两条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 .
15.(2分)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6.(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食品(图1)所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
(2)①海带中富含碘,该说法中“碘”是指 (填“元素”或“单质”)。
②营养成分表中的糖类物质属于 (填“无机”或“有机”)物。
③水果、蔬菜常用塑料保鲜膜保鲜,保鲜膜的材质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3)在图2﹣A实验通电时,a试管中液体呈碱性、b试管中液体呈酸性,利用此原理设计的图2﹣B所示的家用电解水器,可得酸碱性不同的水,其用途见下表C.请回答下列问题:
C.酸碱性不同的水用途
30
pH
水的应用
10.0
浸泡蔬菜
9.5
日常饮用
9.0
烹饪
6.0
洗头发
6.5
洗涤器皿
①电解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 。
②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
③表C中用于“浸泡蔬菜”的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显 色。
(4)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分)
17.(2分)过量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将其作为化工原料可造福人类。
(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木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 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
①SiO2属于 (填物质类别)
②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③写出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化学方程式 。
(3)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30
①香兰素由 种元素组成。
②由香兰素与乙醇混合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
18.(3分)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下:
(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这个反应过程中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这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满分12分)
19.(3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 ; 装置B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20.(2分)重庆一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出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置50g
30
、5%的NaCl溶液。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填图中字母),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A操作中玻璃棒作用为 。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 ②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③蒸发时待水分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3)配制NaCl溶液时,称量精盐发现天平指针偏左,应 (填序号)
A.增加适量砝码 B.减少适量砝码 C.增加适量精盐 D.减少适量精盐
(4)配制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粗盐溶解时不充分 ②过滤时滤纸破损
③蒸发时溶液飞溅 ④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21.(2分)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步实验
(1)第1步实验的目的是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第2步实验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溶液甲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
A.稀盐酸 B.FeSO4溶液 ;C ;CuSO4溶液 D.ZnSO4溶液
22.(2分)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30
着火点/℃
240
250~330
700~750
(1)实验1: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2: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红磷始终不燃烧,其原因是 。
23.(3分)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向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
(3)60s时,向烧瓶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则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
六.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4.(6分)某实验小组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为增加导电性,改用Ca(OH)2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实验时除两个电极均有气泡冒出外,溶液中还出现了白色浑浊,该小组对白色浑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②水减少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③与石墨电极有关。
【查阅资料】
①Ca(OH)2的溶解度:20℃时为0.16g,100℃时为0.07g。
②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
30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
取20mLCa(OH)2 饱和溶液加热至沸腾
溶液中未出现白色浑浊
2
取Ca(OH)2饱和溶液于烧杯中,加5ml水,通电3min
烧杯中溶液体积几乎无明显变化,溶液中明显出现白色浑浊
3
更换石墨电极为铜电极,取Ca(OH)2 饱和溶液于烧杯中,通电3min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铜电极变黑,溶液中未出现白色浑浊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2通电3min后得到的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猜想与假设②不成立,依据的现象是 。
(4)实验3中更换石墨电极为铜电极的目的是 。
【反思与评价】
(5)为除去实验3中铜电极上的黑色物质,需要的试剂是 。
(6)通过探究过程,用石墨做电极进行实验时,C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 。
30
2019年北京市延庆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1分)
1.芜湖市繁昌窑被称为中国青白瓷的发源地。在陶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干燥 D.烧结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干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结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中,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是( )
A.氮气 B.铜 C.铁 D.银
【分析】有“气”字头,“水”旁,“石”字旁的是非金属元素的是非金属元素。
【解答】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C、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元素组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定义。
30
3.缺乏下列元素,容易导致青少年得佝偻病的是( )
A.Fe B.Zn C.Na D.Ca
【分析】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
故选:D。
【点评】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熟记人体化学元素的分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属于化学性质,不属于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燃着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金属材料的导电性 B.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
C.金属材料的硬度 D.金属材料本身价格
30
【分析】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但还要考虑原料是否易得、价格、能否保护有限的金属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多种因素。
【解答】解:A、金属的导电性,不是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故选项正确。
B、金属的耐腐蚀性,是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故选项错误。
C、金属的硬度,是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故选项错误。
D、金属材料本身价格,即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是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需要考虑的因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金属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一一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C.湖面上柳絮飘扬一一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一一分子间有间隙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水结成冰,水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湖面上柳絮飘扬,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它被称为(或誉为)( )
①干冰②未来能源③21世纪能源④可燃冰⑤甲烷⑥酒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④⑤⑥
30
【分析】可燃冰是目前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其燃烧有着放热多、环保无污染等优点,被科学家们誉为“21世纪能源”。
【解答】解:可燃冰是目前发现的新型矿产资源,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和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其燃烧有着放热多、环保无污染等优点,被科学家们誉为“21世纪能源”。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8.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SO2:“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C.:“+2”表示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D.S2﹣:“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分析】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解答】解:A、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Na中的“2”表示钠原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中的“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1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S2﹣中的“2”表示一个硫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0
9.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该实验中所得试管1和2中的气体质量比约为8:1
C.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分析】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硫酸钠或稀硫酸以增强导电性。
【解答】解:A、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正极产生的气体较少是O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正确;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质量比为1:8,故说法错误;
C、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故说法正确;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0.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B.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30
C.实验中可以用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气体膨胀逸出,影响实验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熄灭后,等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因为立刻打开弹簧夹,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集气瓶内外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不可以用硫代替红磷进行实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时,为了使集气瓶内氧气充分反应,应取用过量红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固体种类
NaCl
NaCl
NaNO3
NaNO3
NaNO3
固体的质量/g
30
60
30
60
90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如表是20℃时实验得出的数据,根据该数据,则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②=④
B.溶液质量:①<②
C.溶质质量分数:①=③
D.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2:25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固体是否能完全溶解在水中,然后根据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解答。
30
【解答】解: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所以①③④能完全溶解,且为不饱和溶液;而②中只能溶解36g氯化钠形成饱和溶液,⑤中只能溶解88g硝酸钠形成饱和溶液。
A.溶液②中溶质的质量为36g,④中溶质的质量为60g,故错误;
B.溶液①的质量为:30g+100g=130g;溶液②的质量为:36g+100g=136g,溶液质量:①<②,故正确;
C.溶液①和③均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30g溶质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D.溶液⑤是在100g水中溶解了88g硝酸钠,所以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8:100=22:25,故正确。
故选:A。
【点评】解题时要根据溶解度做出判断,哪种溶液中的溶质能完全溶解,哪一个有剩余,然后再根据选项要求解答。
12.下列实验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目的
检验碳酸盐
配制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验证与氧气接触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实验
A.A B.B C.C D.D
【分析】A、稀盐酸能和碳酸盐、比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气体;
B、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计算溶质质量和水的质量;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D、红磷着火点比白磷着火点高。
【解答】解:A、实验过程中,即使产生气泡,也不能说明固体是碳酸盐,这是因为比较活泼的金属,例如铁、锌等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配制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时,把10g氯化钠溶解在90mL水中恰好形成10%的氯化钠溶液,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30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气逸出装置,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实验过程中,即使红磷和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这是因为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分)
13.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农业活动中,人们常用 熟石灰 来改良酸性土壤.
(2)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C (填字母).
(3)黄铜是铜锌合金,其导电能力比纯铜 强 (填“强”或“弱”).
(4)“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 水和氧气 .
【分析】(1)根据熟石灰呈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解答;
(2)性质决定用途,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合金的特性解答;
(4)在通常情况下,铁能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解:
(1)熟石灰呈碱性,能够与酸反应,在农业活动中,人们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2)黄金饰品是利用了黄金性质稳定,色泽好的性质,铝蒸锅是利用铝导热性能好,钢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3)黄铜是铜锌合金,金属锌为负极,金属铜做正极,其导电能力比纯铜强;
(4)铁粉能够吸收包装袋中的水和氧气,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答案:
(1)熟石灰;
30
(2)C;
(3)强;
(4)水和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的用途,性质决定用途,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金属的性质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4.(2分)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等领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
(1)人们把氧气叫做“养气”就充分说明氧气的重要性,氧气的作用主要是 支持燃烧 和 供给呼吸 .
(2)氮气可以作为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 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 这条性质.
(3)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下列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 D
A 二氧化硫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 E 臭氧
(4)列出两条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 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
【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和作用分析解答;
(2)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3)根据列入空气污染的气体分析解答;
(4)根据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分析;
【解答】解:(1)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并能给人提供呼吸,故填: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常作为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故填: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
(3)列入空气污染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等,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D;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有: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大力植树造林等.故填: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点评】此题考查氧气、氮气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学们需要提高认识.
15.(2分)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
【分析】根据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会生成碳酸钙进行分析.
【解答】解: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
30
【点评】确定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且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16.(5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食品(图1)所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 维生素 。
(2)①海带中富含碘,该说法中“碘”是指 元素 (填“元素”或“单质”)。
②营养成分表中的糖类物质属于 有机 (填“无机”或“有机”)物。
③水果、蔬菜常用塑料保鲜膜保鲜,保鲜膜的材质属于 合成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3)在图2﹣A实验通电时,a试管中液体呈碱性、b试管中液体呈酸性,利用此原理设计的图2﹣B所示的家用电解水器,可得酸碱性不同的水,其用途见下表C.请回答下列问题:
C.酸碱性不同的水用途
pH
水的应用
10.0
浸泡蔬菜
9.5
日常饮用
9.0
烹饪
6.0
洗头发
6.5
洗涤器皿
①电解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30
②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
③表C中用于“浸泡蔬菜”的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显 红 色。
(4)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分析】(1)蔬菜、水果主要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
(2)①海产品种富含的碘是指元素;
②根据有机物、无机物的定义判断;
③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
(3)①电解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者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与结论进行分析;
③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
(4)简易净水器主要通过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而可溶性的杂质仍溶解在水中,得到的不是纯净的水。
【解答】解:(1)维生素主要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
故答案为:维生素;
(2)①海产品种富含的碘是指元素;
②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除外),糖类中含有碳元素所以糖类属于有机物;
③保鲜膜的材质属于合成材料;
缺少钙元素成人会得骨质疏松症,儿童会得佝偻病,AC;
故答案为:①元素;②有机;③合成;
(3)①由于水的导电性很弱,硫酸钠能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电解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②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正极产生的是O2,负极产生的是H2,体积比是1:2,故b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③酚酞试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①增强水的导电性;②氧气;③红;
(4)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水还有一些可燃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混合物。
【点评】
30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5分)
17.(2分)过量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但将其作为化工原料可造福人类。
(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木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2CO2 。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 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图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
①SiO2属于 氧化物 (填物质类别)
②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9 。
③写出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的化学方程式 H2O+CO2=H2CO3 。
(3)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①香兰素由 3 种元素组成。
②由香兰素与乙醇混合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 无水乙醇 。
【分析】(1)根据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①根据二氧化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进行分析;
②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和进行分析;
③根据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3)①根据香兰素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②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
③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30
【解答】解:(1)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2)①二氧化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所以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②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和,所以NH4H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1+1+12×3=79;
③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H2O+CO2=H2CO3;
(3)①通过分析香兰素的化学式可知,香兰素由3种元素组成;
②由香兰素与乙醇混合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③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所以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无水乙醇。
故答案为:(1)C+O2CO2;
(2)①氧化物;
②79;
③H2O+CO2=H2CO3;
(3)①3;
②物理;
③二氧化碳、无水乙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3分)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下:
(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
(2)乳化池中,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这个反应过程中会 放出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这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
(3)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
30
【分析】(1)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2)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解答。
(3)碳化塔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2)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放热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3)碳化塔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
(1)CaCO3CaO+CO2↑;
(2)放出;化合反应;
(3)Ca(OH)2+CO2=CaCO3↓+H2O。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掌握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满分12分)
19.(3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集气瓶 。
(2)实验室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E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 BC ; 装置B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30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酒精灯,②是集气瓶;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所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为E;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BC; 装置 B 中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故答案为:(1)酒精灯,集气瓶;
(2)2KClO32KCl+3O2↑,E;
(3)BC,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0.(2分)重庆一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出实验,并用所得精盐配置50g、5%的NaCl溶液。
(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 CBA (填图中字母),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A操作中玻璃棒作用为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
(2)关于粗盐提纯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④ (填序号)
30
①将粗盐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 ②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③蒸发时待水分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
(3)配制NaCl溶液时,称量精盐发现天平指针偏左,应 D (填序号)
A.增加适量砝码 B.减少适量砝码 C.增加适量精盐 D.减少适量精盐
(4)配制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②④ (填序号)
①粗盐溶解时不充分 ②过滤时滤纸破损
③蒸发时溶液飞溅 ④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湿
【分析】(1)根据实验操作的步骤以及仪器的用途来分析;
(2)根据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主要事项来分析;
(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来分析;
(4)根据溶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验误差分析来分析。
【解答】解:(1)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取出药品,称量,把粗盐和水转移到烧杯中,加入水搅拌溶解,再过滤,蒸发即可得到精盐,所以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CBA;在蒸发结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填:CBA;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受热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①粗盐不能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进行称量,应该在天平左右两盘上放相同大小的白纸,然后将粗盐放在白纸上称量,故错误;
②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不用放在石棉网上加热,故错误;
③蒸发时,待出现较多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依靠蒸发皿本身的热量就可将水分蒸干,切不可将水分全部蒸干,故错误;
④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重新过滤,故正确。
故选:④;
(3)称量精盐发现天平指针偏左,说明精盐的质量偏大,所以要减少适量精盐直到天平平衡;故填:D;
(4)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或水的质量偏大造成的。
①粗盐溶解时不充分对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错误;
②过滤时滤纸破损会导致得到了氯化钠不纯,其中含有杂质,这样会造成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③蒸发时溶液飞溅对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错误;
④
30
配溶液时称量的精盐仍潮,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水的质量偏大,这样会造成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正确。
故选:②④。
【点评】本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粗盐提纯的步骤、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1.(2分)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步实验
(1)第1步实验的目的是 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铜丝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AgNO3═Cu(NO3)2+2Ag 。
(2)第2步实验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溶液甲可以是 ABC (填字母序号)。
A.稀盐酸 B.FeSO4溶液 ;C ;CuSO4溶液 D.ZnSO4溶液
【分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
(2)第2步实验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铜丝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2)第2步实验中,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溶液甲可以是稀盐酸,因为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可以是CuSO4溶液溶液,因为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可以是硫酸亚铁溶液,铜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不能是ZnSO4溶液溶液,因为铁、铜均不与硫酸锌溶液反应。
故答案为:
(1)验证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丝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Cu+2AgNO3═Cu(NO3)2+2Ag;
30
(2)A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2分)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
物质
红磷
木材
无烟煤
着火点/℃
240
250~330
700~750
(1)实验1: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烧 。
(2)实验2: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红磷始终不燃烧,其原因是 没有与氧气接触 。
【分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来分析,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三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解:(1)木块的着火点较低,无烟煤块的着火点较高,所以在铜片两端分别放置木块和无烟煤块,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烧;故填:木块燃烧,无烟煤块不燃烧;
(2)将红磷置于铜片上,用沙土覆盖,点燃酒精灯持续加热,由于红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红磷始终不燃烧,故填:没有与氧气接触。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要根据题意细心分析。
23.(3分)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30
(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
(2)向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红色溶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至小于或等于7 。
(3)60s时,向烧瓶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则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Na2CO3 。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显酸性溶液pH小于7,显中性溶液pH等于7,显碱性溶液pH大于7。
【解答】解:(1)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故填:NaOH+HCl═NaCl+H2O。
(2)向烧瓶中缓慢注入稀盐酸,能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红色溶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至小于7。
故填:红色溶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至小于或等于7;
(3)60s时,溶液pH小于7,向烧瓶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则烧瓶内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故填:NaCl、Na2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六.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4.(6分)某实验小组用石墨做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为增加导电性,改用Ca(OH)2饱和溶液进行电解,实验时除两个电极均有气泡冒出外,溶液中还出现了白色浑浊,该小组对白色浑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①溶液温度升高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②水减少导致Ca(OH)2析出而出现白色浑浊。
③与石墨电极有关。
30
【查阅资料】
①Ca(OH)2的溶解度:20℃时为0.16g,100℃时为0.07g。
②在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硫酸反应。
【进行实验】
实验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
取20mLCa(OH)2 饱和溶液加热至沸腾
溶液中未出现白色浑浊
2
取Ca(OH)2饱和溶液于烧杯中,加5ml水,通电3min
烧杯中溶液体积几乎无明显变化,溶液中明显出现白色浑浊
3
更换石墨电极为铜电极,取Ca(OH)2 饱和溶液于烧杯中,通电3min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铜电极变黑,溶液中未出现白色浑浊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白色浑浊不是由于溶液温度升高使Ca(OH)2析出导致的 。
(2)实验2通电3min后得到的溶液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猜想与假设②不成立,依据的现象是 实验2中烧杯中溶液体积几乎无明显变化,溶液中明显出现白色浑浊 。
(4)实验3中更换石墨电极为铜电极的目的是 验证出现白色浑浊与石墨电极有关 。
【反思与评价】
(5)为除去实验3中铜电极上的黑色物质,需要的试剂是 稀硫酸 。
(6)通过探究过程,用石墨做电极进行实验时,C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 通电时,产生的氧气与石墨反应生成CO2,CO2和Ca(OH)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 。
【分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30
加热条件下铜能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碳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解:(1)加热至沸腾,溶液中未出现白色浑浊,说明白色浑浊不是由于溶液温度升高使Ca (OH)2 析出导致的。
故填:白色浑浊不是由于溶液温度升高使Ca (OH)2 析出导致的。
(2)实验2通电3min后,烧杯中溶液体积几乎无明显变化,说明水没有明显减少,得到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故填:不饱和。
(3)实验2中烧杯中溶液体积几乎无明显变化,溶液中明显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溶液变浑浊不是由于水减少导致的,猜想与假设②不成立。
故填:实验2中烧杯中溶液体积几乎无明显变化,溶液中明显出现白色浑浊。
(4)实验3中更换石墨电极为铜电极的目的是验证出现白色浑浊与石墨电极有关。
故填:验证出现白色浑浊与石墨电极有关。
(5)为除去实验3中铜电极上的黑色物质氧化铜,需要的试剂是稀硫酸,这是因为稀硫酸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故填:稀硫酸。
(6)用石墨做电极进行实验时,Ca(OH)2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通电时,产生的氧气与石墨反应生成CO2,CO2和Ca(OH)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
故填:通电时,产生的氧气与石墨反应生成CO2,CO2和Ca(OH)2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