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西芮城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 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C.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村庄的脊梁 李光彪 依我看,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 我从小出生在云南楚雄千里彝山的脊背上,村庄的脊梁如母亲温暖的背,用彝家刺绣的花裹被背着我长大。‎ 故乡的村庄以一条三四百米长、近千级的石梯为轴,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在半山腰。凸凹不平的石阶如祖先的脊梁,背负着山村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 村庄躺在山坡上,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至今,也只有稀稀疏疏五十多户人家。分布在石梯左右的房屋和院落,就像村庄发达的肌肉。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石梯静静地地承载着村庄的早晨与黄昏,承载着村庄的快乐与忧伤。‎ 在我枯萎的记忆里,那架从村脚延伸向村头的石梯,是村庄的主轴,是村里人茶余饭后的乡村文化演展舞台。每天晚饭后,村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石梯上,找块合适的石板坐下,三五成群凑在一起,吹牛聊天,谈古论今。天南海北,家长里短,家事村事,好事坏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很多花边新闻,都会在石梯上联播,在石梯上群发。谁买了一套新衣服、一双新胶鞋,谁家娶了新媳妇,谁家添人增口,都会在石梯上一一登台亮相。人闲手不闲的村里人,有缝针线纳鞋帮的;有吸水烟筒抽烟、砸烟锅吃草烟的;有吹竹箫、弹三弦、唱调子对山歌的。不论是谁,不分才艺高低,那些无师自通的民歌手,都会在石梯上层出不穷,比拼展演 。父亲是个二胡手,经常在石梯上边拉二胡边唱放羊调、爬山调、过门调……悠扬的二胡声响彻石梯,萦绕在山村的上空。‎ 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谁家丢了一只鸡,几个鸡蛋,瓜菜水果被人偷摘了,就会有人在石梯上拉开嗓门,高音喇叭似的指桑骂槐,骂那些手脚不干净的人。这一招还真管用,骂过之后,知情的人就会悄悄提供线索,做了亏心事的人,也会逐渐猛然醒悟,转过弯悄悄物归原主,慢慢变得干净起来,和和睦睦相处。也有些人家,有时会端着腌菜、葵花瓜子等零食,一一散发给来石梯上玩耍凑热闹的人吃。见者有份,哪怕是一块粑粑,一根甘蔗,只要能进嘴的东西,寄生在石梯上的人,都可以尝到人情味。‎ 石梯是透明开放的。有些哺乳期的妇女,拉起衣服,就敞胸露乳当众给自己的婴儿喂奶。有些婴儿,从小生下地娘就缺奶水,经常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向奶水充足的妇女讨几口奶吃。那架石梯如村庄硕大的乳房,大公无私地喂养着村庄的每一个人。‎ 石梯是村庄的主动脉。从早到晚都有人从它的脊梁上走过,听到脚步声、咳嗽声、说话声,远远的石梯也就能猜出是谁来了。出工收工、上山砍柴、下田干活,牛羊出圈、放牧归村,谁早谁迟,谁勤劳、谁懒惰,一切的一切,夜以继日守候着村庄的石梯,都历历在目,铭记在心。‎ 石梯从不嫌贫爱富。在石梯的眼里,没有贫富之分,不管你是穿皮鞋、布鞋、胶鞋、凉鞋,还是赤脚从石梯上走过,石梯总是那样默默无语。来的都是客,不管是谁,你看上石梯的哪一块石头,屁股一坐,就是最好的板凳。石梯从不喜新厌旧,不管你离家多少年,不管你多长时间没来,天长日久迎接着一茬茬降临人间的孩子,娶进门的媳妇,送走一茬茬命归黄泉的老人。岁月沉浮,一代又一代,村庄的人去的去,来的来,石梯总是依旧躺在那里,毫无怨言地在风雨中、在朝朝暮暮中静静的等着你。‎ 村庄在老去,我也在长大。如今的村庄,很多人家都建盖了单家独院的新房子,那一条条如石梯血管和肠道的村间道路,也不断变宽,打成了光滑的水泥地板,连接到各家各户。村中那架曾经热闹非凡的石梯,也逐渐门可罗雀。偶尔有人走过,几声稀疏的脚步,几乎再也看不见昔日全村人坐在石梯上聊天吹牛,谈笑风生的情景。我一屁股坐在当年那块下棋的石板上,牛角棋、豆腐棋盘的线纹还清晰可见。我等了很久,想等一个村里人下棋,一直没有人来,只有一条狗伸长脖子向我汪汪狂吠。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以石梯为线索,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描写故乡事,抒发故乡情, 语言朴实而贴切,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 文章以“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梁”开头,既高度凝练地概括了作品的主旨,奠定了沉郁的基调,又自然引出下文对作者故乡的深情追忆。 ‎ C. 文章第5段写到村里人在石梯上吹牛聊天、谈古论今、纳鞋抽烟、吹拉弹唱等生活情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富足和民风的淳朴。  ‎ D. 做了亏心事的人,面对石阶会猛然醒悟;家有零食的人,会在石梯上散发给玩耍的人吃。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  ‎ ‎5.“村庄的脊梁”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村庄的脊梁?(5分)‎ ‎6.文章结尾一段有何丰富的含意?请结合文本具体阐释。(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钱穆:凤鸣高岗 ‎1931年,钱伟长投考清华大学,中文科目的试题是《梦游清华园》,他用这个题目做了一篇赋,得了满分,阅卷老师不能改动一个字。同时他也考了历史,试题的要求是:写出二十四史的名字、作者、卷数、解释人是谁。应考者中,只有他得了满分。‎ 钱伟长能有远超同侪的文史功力,归功于四叔钱穆对他的熏陶。‎ 著书乱世 ‎1938年,云南蒙自,西南联大文学院在此落脚。日本并吞中国的野心,令战争席卷中华大地。敌我力量悬殊这一现实,使一群当时处于中国最顶层的知识人,感觉到中国可能有亡国之虞。他们在困窘与恐惧中思考中国该何去何从。‎ 钱穆就是其中的一员。   ‎ 在好友陈梦家的鼓励和一再要求下,‎ 钱穆答应撰写一本通史。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国史大纲》。  ‎ 钱穆的弟子严耕望曾说:“近六十年来,中国史坛甚为兴盛,名家大师辈出。论根底深厚,著作宏富,不只先生一人。但先生才气磅礴,识力深透,文笔劲悍,几无可伦比。”  ‎ ‎《国史大纲》出版后,钱穆在重庆等地进行了多场演讲,阐扬传统文化,激励军民抗战士气,声誉日高。严耕望感叹,“国家多难,书生报国,此为典范,更非一般史家所能并论。”‎ 任教燕园 ‎1929年,顾颉刚回到家乡苏州,拜访了当时为苏州中学国文教师的钱穆,借去了钱穆正在撰写的《先秦诸子系年》手稿。回家读了之后,顾颉刚认为,钱穆已经不适合再在中学教书了,便推荐他到中山大学任教,可惜未能成行。  ‎ ‎1930年,钱穆到燕京大学任国文讲师,刚进学校,他就展现出了强烈的“中国意识”。有一次,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设宴招待新同事,钱穆以初来乍到的身份,向校长进言:我一向听说,燕京大学是教会大学里中国文化程度最高的,现在看来是徒有其名,因为我一进校门就看到M楼,S楼,所谓的中国文化在哪里呢,建议改用中国名字。  ‎ 满座为之默然。后来,燕京大学召开会议讨论,最后采纳了钱穆的建议,把M楼改为穆楼,S楼改为适楼,其他建筑以此类推。至于校园里那个景色秀丽的湖该用哪个名字,大家争论不休,最后钱穆命名为“未名湖”——1949年后,燕京大学被撤销,北京大学迁到燕大,自那以后,未名湖成为北大的代称。‎ 传统人物 钱穆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名“传统人物”,确切来说,是做一名中国传统人物。  ‎ 在北大,钱穆和胡适的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其中一个吸引点就是两人的观点往往相反。胡适批判传统文化,钱穆则推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 钱穆毫不客气地表达对胡适的不认同。一次,商务印书馆约请胡适编写一本中学国文教材,胡适邀请钱穆合写。钱穆拒绝了,明确告诉胡适:“你我关于中国文学的意见迥异,如果各写一本书让读者比对着来读,那样会对读者有益,但合写一本则不行。”  ‎ 大致来说,抗战之前,钱穆还是与主流学派保持了和而不同的状态。日本人全面侵华的枪声响起,钱穆终于爆发,开始严厉批评新风气。对菲薄传统风气的深忧,遍见于钱穆抗战后所著的书中。在20世纪的学人中,我们很难看到第二个人,像他这样不厌其烦地劝人要多读中国书、要做一个中国人。这也成了他身上一大争议点所在。  ‎ ‎1986年6月,钱穆在素书楼结束了一生的教学生涯,媒体蜂拥而至,关注这位耆宿的告别杏坛之作。钱穆对在场的学生说:“或许再过十年二十年,我的姓名都被人遗忘了。现在哪人再讲梁任公?……照这样子,将无历史可讲。……求新求变,那真是值得惊心动魄的。”‎ ‎  争议声中,这位老人的温厚与深忧,往往被低估。‎ 集大成者 抗战前,李埏入读北京师范大学,恰逢在北大任教的钱穆过来兼课。在上大学前,李埏已经读过《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背过不少秦汉文章。当时他认为自己还有些基础,不料听了钱穆几节课下来,不禁怅然若失,“‎ 我简直是一张白纸啊!过去的读书,那算是什么读书呢?过去知道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小堆杂乱无章的故事而已。”  ‎ 世人尝道钱穆读书之勤、著述之丰,然而他的天分同样不容忽略。龚鹏程认为,钱穆先生天资过人,“他注《公孙龙子》只花了7天,写《庄子纂笺》也只费了两个月,这都不是普通人能办到的事。钱先生给人的印象是苦学成名,他也从不炫耀,其实如此捷才,可谓并世无两。”‎ 相关链接:‎ ‎①如果只看钱穆晚年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容易觉得这是一个守旧不前的人。事实上,在江南的成长阶段,钱穆就非常关注国内最新的学术动态与思想潮流,自言逐月阅读《新青年》。他的弟子余英时说:“钱先生对于新知识的态度,与中外一切现代史学家比,都毫不逊色。‘五四’时人所看重的一些精神,如怀疑、批判、分析之类,他无一不具备。”  ‎ ‎②思想峻厉、处世温煦,并存于钱穆身上。在叶龙的记忆中,钱穆很能克制自己的情绪,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在西南联大时,每逢周末,学生成群结队地去钱穆宿舍问学,钱穆一一耐心作答,没有丝毫厌倦的神态。他告诉学生李埏:“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 ‎              (选自2015年《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 A. 钱穆在燕京大学任教时,曾向当时的燕大校长司徒雷登建议,更改学校大楼的名字,他为燕京大学命名的“未名湖”,后来成为了北大的名胜。‎ B. 作为一名“传统人物”,对于菲薄传统风气的深沉忧虑,遍见于钱先生的著书中。 ‎ C. 钱穆要求自己做一名“中国传统人物”,反对让人惊心动魄的求新求变。 ‎ D. 除了勤奋苦学的态度之外,龚鹏程认为,钱穆的天分也不容忽视,这一点从他为《公孙龙子》作注就能看出来。‎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开篇写钱伟长,体现了钱穆对他的影响与熏陶,侧面衬托了钱穆的学问深厚,引出下文对传主钱穆的正面叙写。‎ B. 钱穆的学生严耕望认为老师在抗战时期弘扬民族精神,是知识分子的典范,其他的史学家都比不上他。‎ C. 与主流学派不能保持和而不同的态度,严厉批评新风气,劝人多读中国书,做中国人,即是他身上一大争议所在。‎ D. “现在哪人再讲梁任公?”钱穆在告别杏坛时所说的这句话,流露出了钱穆对梁启超的高度肯定,也表达了自己对新风气的态度。 ‎ E. 钱穆先生不仅根底深厚,著作宏富,而且才气磅礴,识力深透,文笔劲悍,近六十年来在中国史坛几乎无人可与之并论。‎ ‎9. 孔子说:“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相关链接信息第二则中,钱穆将其化用为“我宁愿失言,也不肯失人”。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阐释钱穆这句话的含义。(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沈有容爱护百姓。朗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 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唐代,属于古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 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星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C.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D. 尾联出句表达诗人对朝廷的关切,对句则描写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从中可见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E. 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寓情于景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首联的作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 ‎(1)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现出一个政治改革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 ‎(2)庄子在《逍遥游》中点明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受外界评议影响的两句是“ , ”。‎ ‎(3)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第II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这次辩论赛中,来自各大学的辩手们都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得到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 ‎②社会对校园欺凌的严重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投鼠忌器,使得多数校园欺凌最终沉没水底,私下消化。‎ ‎③8月12日,天津港海瑞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附近大量房屋倒塌,不少住户毁家纾难,陷入困境。‎ ‎④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⑤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⑥我父亲曾在茶余饭后评价过:“你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做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选字过于生僻拗口了!”‎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①②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B.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C.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广告中吹嘘:这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无任何毒副作用,只要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三至六个疗程,就能彻底根治糖尿病。‎ ‎19. 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请根据内容将其张贴到对应的地方。 ‎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  ②挽岳母 ③挽母 B.①挽岳母 ②挽母 ③挽伯母 C.①挽伯母 ②挽母 ③挽岳母 D.①挽母 ②挽伯母 ③挽岳母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国戏剧中的“丑角”, ① ,有忠厚老实的,也有尖刁促狭的,是戏曲中表现面最广泛的行当。诚然,多数的丑角 ② ,似乎丑人都是坏人,但是,丑陋的人物类型中也有属于值得表彰的好人,也有厚道本分的丑角,如《盔甲》中的时迁。我国的戏曲是一种唯美的艺术形态,美始终是其一贯追求的目标。但是,没有丑,也就没有美, ③ ,美的表现必须以丑的衬托来实现,所以丑角在戏曲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功能。‎ ‎21.下面是某项技能训练的成绩曲线图,请简要概括练习成绩变化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 ‎① ‎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5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入学考试有这么一道题目:“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会怎么做?”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参加了这次阅卷,答案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我会留一块作为晚餐。本杰明批注道:你很节俭。有的干脆说,统统吃掉。本杰明笑一笑,批道:你真可爱。忽然,有一个答案吸引了他,上面写道:“‎ 假如我有两块面包,我会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本杰明教授在卷末为他批了几行字:世人都知道面包的好,却不知道一朵水仙花的妙。我可爱的孩子,你小小年纪已经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不为物质所累,堪成大器。这位学生的名字就是沃伦·巴菲特,当年刚刚20岁。‎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D【解析】 A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包容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民族记忆的冲突,不是说两者没有冲突。B只是“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具有相同进程,另外,“油画艺术”应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C“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错,参见原文“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 ‎2.B【解析】 文章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不是。‎ ‎3.D 【解析】 “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推理不严密,绝对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A(B项“奠定了沉郁的基调”错,本文的基调应为真挚朴实;C项“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富足”解读有误,不合实际;D项“乡下人人性的丑陋与崇高由此彰显无遗”过度解读,此处着重表现的是乡村人际关系的和睦,民风的淳朴。)‎ ‎5.第一问:石梯(石阶)。(1分)‎ 第二问:①故乡的村庄横卧在近千级石梯之中;②石梯是村里人各种活动的舞台;③石梯是验证乡村人品德的试金石;④石梯见证了乡村的发展变迁。(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即可给4分)‎ ‎6.①体现了村庄及村里人的生活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好。②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热闹、融洽的乡村生活的怀念。③流露了作者对淳朴乡风日渐消逝的怅惘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B【解析】B 原文信息“对菲薄传统风气的深忧,遍见于钱穆抗战后所著的书中”,少了时间上的限制 。‎ ‎8. A、E(答对一项给3分,答对两项给5分)‎ ‎【解析】B原文强调一般的史学家比不上他。C原文信息:大致来说,抗战之前,钱穆还是与主流学派保持了和而不同的状态。D“现在哪人再讲梁任公?”意旨不在臧否人物,而是表达对历史的一种“温情与敬意”。‎ ‎9.【解析】这句话表现出钱穆先生的温厚与深忧。失言指的是在求新求变的时代背景下不厌其烦地劝人要做中国人,严厉批评新风气时所表达的看似不合时宜的话。(2分)不肯失人指的是处世温煦,评议他人时,口不出恶言,对待学生问学毫无厌倦;治学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爱国情感方面,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解析】 根据句子结构,“有容白当事”一句中,“当事”做“白”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项;“悟”与“呼”表示两种行为,前者是“麻郎醒悟”,语意已经完整,后者则是“叫来高寀的使者”,语意完整,故中间要断开,可排除C项;“索还”指“讨要”,中间不能断开,“所赂寀金”意为“贿赂高寀的金钱”,语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 译文为:‎ 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麻郎醒悟,叫来高寀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寀的金钱,扬帆而去。‎ ‎11.C 【解析】文中的“海外”指远离内陆的地方,不是指国外。‎ ‎12.C【解析】 由原文“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可知,“想用奇兵”的是福建巡抚金学曾,这里对象有误;且“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于文无据。‎ ‎13(1)译文为: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白银而已。(“去”:离开;“息肩”:平息;“赉”:赏赐。每点1分,句意2分。)‎ ‎(2)译文为:没有多久,镇江果然丢失了,水师就不再前进。第二年,广宁失守,辽民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无何”:没有多久;“明年”:第二年;“走避”:逃走躲避。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时就会骑马击剑,爱好用兵的谋略。万历七年考中武生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看见他认为他不是平凡之人,任用他为昌平的千总。又受到总督张佳胤的赏识,调到蓟镇的东路军,管辖南方士兵的后营。‎ 十二年秋天,朵颜长昂带领三千骑兵侵犯刘家口。有容半夜率领二十九名勇猛的士兵迎击,身中两箭,斩首六级,贼寇退走了才回来,由此知名。十四年跟随李成梁出塞,抵达可可毋林,斩杀敌人无数。次年再次出塞,也有功劳。成梁攻打北关,有容冲入敌阵,坐骑一再更换一再死去,最后攻下了那座城。‎ 随从宋应昌支援朝鲜,要求回来。分封日本的事情失败,福建巡抚金学曾想用奇兵攻打他们的巢穴,起用有容防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寇劫掠各村寨,有容打败了他们。倭寇占据东番。有容防守石湖,计划全部歼灭他们,带了二十一条船出海,遇到风,存下十四条船。经过澎湖,与倭寇相遇,打死数人,放火烧沉他们六条船,斩首十五级,夺回男女三百七十多人。倭寇于是离开东番,海上平息了十年。捷报上达,文官武将们都论功受赏,有容只是受赏白银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的红毛番酋长韦麻郎驾驶三艘大船到澎湖,要求互通贸易,他们是征收商税的使臣高寀 召来的。有容告诉当权的人,自己请求前往劝说他们。见到麻郎,指明陈述利害关系。麻郎醒悟,叫来高寀的使者,讨回贿赂高寀的金钱,扬帆而去。从浙江游击将军任上调到天津,又调任温、处参军,被罢免回家。四十四年,倭寇侵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求特别设立水师,起用有容统领,在东沙擒获倭寇。‎ 泰昌元年,辽东事务棘手,朝廷开始设立山东副总兵,驻守登州,就任命有容担任这个职务。八月,毛文龙在镇江打了胜仗。诏令有容统帅水师万人,偕同天津的水师直达镇江策应。有容叹息说:“率领一支部队,去抵抗正嚣张的敌人,我知道那是不可能成功的。”没有多久,镇江果然丢失了,水师就不再前进。次年,广宁失守,辽民逃往各岛避难,每日盼望登州的部队救援。朗先下令,敢摆渡一个人过来的斩首。有容反对,立即命令几十艘船开往各岛,几万人获得了救援。当时金、复、盖三卫都空虚没有人,有人要据守金州。有容说金州孤立地远处海外,登州、皮岛都与它远隔大海,声援不到,不可据守。等到文龙取得金州,没有多久又丢失了。四年,有容因为年老请求退休,回到家中,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14.A B( A项“属于古体诗的一种”错,律诗是近体诗。 B项,应该是“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15.①点题。出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内容,对句点明“野泊”的原因。②奠定全诗情感基调。出句一个“乱”字已显出诗人对荒乱时世的感慨,对句中的“逋逃”则传出漂泊无家的愤激之情。③统领全诗,引出颔联和颈联。颔联紧承首联出句,进一步写望月所见所闻;颈联则紧承对句,抒发怀归之情。④呼应尾联,尾联所写的兵荒马乱的情景正与首联“乱”字遥相呼应。(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A. 【解析】①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②投鼠忌器:想扔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东西。比喻欲除恶而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使用正确。③毁家纾难:指不惜捐献所有家产,牺牲自我,帮助国家减轻困难、解救国难的行为。用于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④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用于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⑤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使用正确。⑥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使用正确。‎ ‎18.C. 【解析】解析:A项,“慷慨的歌词”与“唱响着”搭配不当;分句间关系不当。B项,句式杂糅,删掉“为名”,或将“借口”改为“以”;D项,“彻底”与“根治”重复。‎ ‎19.C。试题分析:根据①联中“犹子”推断该联不是挽母,根据②联中“北堂”“萱花”‎ 可知为挽母,北堂: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萱花亦指母亲,出自明朝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东壁:室东侧壁,《仪礼·士丧礼》:“君反之,复初位,众主人辟于东壁,南面。”桐叶有指兄弟的意思。根据③联中“东床”的典故可以推断为挽岳母。"东床快婿"亦可称 "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坦腹"、"东床娇客"。郗鉴在建康时听说琅邪王氏的子侄都很英俊,就派门生送信给王导,想在琅邪王氏家族中挑选女婿,王导让送信的门生去自家的东厢房随便选择。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值得称赞,他们听说来选女婿,都仔细打扮了一番,竭力保持庄重,只有一个青年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吃胡饼,唯独他神色自若,好像漠不关心似的。"郗鉴说:"这人真是好女婿!"郗鉴打听这个青年是谁,原来是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郗璿嫁给了他。‎ ‎20.(6分)‎ 答案示例:①表现的人物类型非常广泛;‎ ‎②比较适合表现心术不正类型的人物(或:表现的是容貌与品行都不好的人物);‎ ‎③美与丑是对立统一的。‎ ‎【评分说明】意思相同即可。第①处关键词是“人物类型”第②处为人物的特点;第③处关键词“美与丑的对比”要体现出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说明。‎ ‎21.(5分) ‎ ‎【解析】(1)总体不断提高 (2)有起伏 (3)增幅渐小(增速渐慢或前快后慢)(答出两条给4分,答出三条给5分,字数超过减1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立意参考:(1)追求物质财富,但心灵不为物质所累;(2)眼中有诗意的人,才是金钱的真正主人;(3)美好愿望和轻盈的智慧是一种美好的境界;(4)充满诗意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5)有精神追求的心灵才是饱满的灵魂。‎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