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市2018届高三语文3月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西太原市2018届高三语文3月模拟试题(一)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太原市2018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明代文学的一个特色是集团林立,流派纷呈,标新立异,争讼不息。‎ ‎ 明代以前,文人的结合往往是具有较多共同特点的作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而成,且围绕着一时的文学大家或权势人物组成一个圈子。明初,先后以文坛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和李东阳等台阁文人为核心,其他文人也以趣味相投,自相结合,或窗下切磋以攻文,或林下逍遥以娱老,各文人集团之间尚未形成相互攻讦的风气。‎ ‎ 成化、弘治以后,统治集团日见腐败,词臣的文柄旁落,逐步由“文章之贵贱操之在上,其权在贤公卿”,转变为“操之在下,其权在自立”的局面,也改变了原来台阁创作追求雍容典雅之风。而城市的发达,也有利于文人相对集中,并滋长着一种文酒风流、空疏不学的风气。文人们聚集在一起,往往只是在宴谈谑浪、此唱彼和寻求情感上的沟通和文化上的满足。由于空疏不学,则入主者偏执一端,不可一世,批评他人,抹煞一切;出奴者,便一无定见,随波逐流,容易为时风所左右,为他人所笼络。以弘治、正德年间的前七子为代表,文士的集合改变了过去以兴趣相组合的模式,形成了以主张相结合的风气,这标志着名人流派观念的自觉。但往往由此而造成了“各立门庭,同时并角,其议如讼”的局面。万历以后,国事日非,文人结社多指斥朝政,党同伐异,本来文艺性、学术性的团体渐渐打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如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团体复社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因此,明代的文学团体,尽管标榜不同,或以地域分,或以社所名,或以时代称等,但究其性质,主要就是兴趣型、主张型、政治型三大类。当然,这也只是就大致的倾向而言,因为他们大都是一种松散的结合。‎ ‎ 明代文学史上,特别受人注目的就是“主张型”的文学团体和他们所引起的文学争论。文学争论在分门立户、相互否定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暗暗地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变通和发展。如针对前七子师法秦汉古文而积剽袭模拟之弊,“唐宋派”王慎中等在心学和文学通俗化的思潮影响下,提倡学习与明代语言差距较小的唐宋散文,自由地表达作者独立的主体精神,在作品中能见到“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但由于他们过于追求理正法严,不 免失之于沉滞,不久就遭到了王世贞等后七子的反击。但这绝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唐宋派毕竟打破了“文必秦汉”的神话,为后来的公安派的崛起做好了准备,而且后七子中的王世贞后来也悄悄地肯定了归有光等人的文章,摒弃成见,会通众说,归于和平。这有力地证明了通过争论而取得的“双美”共识。‎ ‎ 明代文人集团的林立和各种流派的纷争就这样既是现实创作的反映,又反过来推动了创作与流派的发展;既使作家更加自觉地追求和凸显流派的风神,又使各派的文风在相互交流、相互调剂的过程中沿着相反相成的规律不断演进。沿着这一方向,在以后的文学史上,文人们的集团意识和流派观念更加自觉,更加明确。‎ ‎ (摘编自《明代文学:众多的文学群体及文学的论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代的文学团体成员往往围绕一时的文学大家或权势人物组成兴趣型集团。‎ ‎ B.明代初期,以一些台阁文人为核心的文学集团,其文学创作追求雍容典雅之风。‎ ‎ C.前七子入主出奴,改变了过去以兴趣相结合的模式,标志着名人流派观念的自觉。‎ ‎ D.唐宋派提倡学习唐宋散文,它打破了“文必秦汉”的神话,后来也得到了后七子的肯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立足明代文学史,从文学团体类型和流派纷争两方面论述了明代文学的一个特色。‎ ‎ B.文章二、三段结合文人群体在不同时期的文学表现,比较详尽地阐释出其大致的类型。‎ ‎ C.文章第四段以文学争论中的相互否定又相互渗透,证明通过争论可以实现“双美”共识。‎ ‎ D.文章大体呈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观点,再结合明代文学的特色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统治集团的日见腐败、词臣的文柄旁落和城市的发达,是成化、弘治以后文人以主张相结合形成集团的主要原因。‎ ‎ B.万历以后,文人结社多指斥朝政、党同伐异,有一定的政治主张,作为有全国影响的团体复社,其鲜明的政治色彩也会影响其文艺性、学术性作品。‎ ‎ C.后七子中的王世贞后来也悄悄肯定归有光等人的文章,说明不同流派在争论过程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观点。‎ ‎ D.随着文人们的集团意识和流派观念更加自觉和明确,为了追求和凸显流派的风神,文人们会越来越对立,纷争会越来越激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长城砖 蔡贡民 ‎ ①挡不住内当家再三敦促,我踏进了养兔专业户老寿山的门槛。‎ ‎ ②老寿山原本是油瓶酱罐底朝天的苦恼人,如今成了村上独一无二的财神爷。他的兔种远近闻名,以至于“若要发财兔,去找老寿山”成了村民的口头禅。‎ ‎ ③这会儿,他正坐在堂屋里和几个小伙子摆龙门阵,说的是《孟姜女哭长城》。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又喜欢听戏看书,肚里装满了前朝后代的故事,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吹起牛皮来却浑身是劲,引得村里的小伙子都喜欢围着他转。‎ ‎ ④“哦,村长大人驾到。”见我进门,老寿山眉开眼笑。那几个小伙子见他有正经事,便走了。‎ ‎ ⑤我道明来意,他把我引进兔房,随手抓起两只苗兔,看过雌雄,又回到堂屋,用带钢针的钳子,在兔耳上打上数码,然后扔进我带来的纸盒。‎ ‎ ⑥“什么价钱?”我明知故问。‎ ‎ ⑦“嘿嘿,”老寿山乜视我一眼,笑里分明藏着刺儿,“我这人呀,只认孔方兄,不识世故情。上至父母官,下到小百姓,一视同仁,二十元一只,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放!”‎ ‎ ⑧老家伙,赚钱赚红了眼,忘了当初要补助时的寒酸相啦?你光棍一条,要那么多钞票带到棺材里去?我不情愿地掏出八张伍圆,抖在他面前。‎ ‎ ⑨哗啦啦,门外刮进一阵风,掀动了贴在墙上的画片,吹飞了桌上的钞票。‎ ‎ ⑩老寿山扑向墙根,扶正画片,掀下图钉重新揿牢。这是一幅水墨长城图,万山丛中,巍巍长城如苍龙腾飞,不见头,也不见尾,煞有气派。不过,我看着总觉得它贴在这里挺不协调。老寿山钻在桌下拣钞票,见我盯着图画,又使出了耍嘴皮的功夫:“我中华人杰地灵,唯有这长城名扬四海。老夫也算不虚度此生,上去逛过两回,可惜呀,那些不肖子孙,毁了长城盖私屋,看他们有何面目见祖宗!”‎ ‎ 他喋喋不休地东拉西扯,我听得直皱眉头,拎起纸盒想去,从门外探进一颗小孩脑袋,随即一声:“村长在这里。”话音未落,进来了两位中年汉子。其中一位握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村长,太感谢你们了!修长城的两万元捐款,我们已收到啦,今天特来登门致谢。”说着,又使劲地握了握我的手。‎ ‎ “这……这是怎么回事,别搞错了吧?”‎ ‎ 来人给我一张收据,市、县、乡、村,都没错;又看看汇款单上撕下的附言,上面写的是“爭作長城一塊砖”,七个字中,有三个繁体字。在我们村,除了老寿山,还有谁会把“块”字写成“塊”?‎ ‎ “寿山伯,你为咱村扬了名啦!”‎ ‎ “扬名?”老寿山拣完了地上的钞票,掸着票面上的尘土,又刺我一句:“名是能用钞票买的?”‎ ‎ 来人看出了苗头,瞪大眼珠打量起老寿山来。我心情复杂了。两万元!放在我们村,可办多少事哪!‎ ‎ 见鬼,还想这些干啥!我自责着。回头看老寿山,他正对着长城图出神。我这才发现,画两旁,还有一幅对联,显然是老寿山的手笔:“生就中华魂,死作长城砖。”‎ ‎ (选自《微型小说佳作欣赏》,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两段以“我”去养兔专业户老寿山家买苗兔引出对老寿山身份的介绍,为下文写他捐款修长城的情节做了铺垫。‎ ‎ B.小说第③段中“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一句,不仅交代了老寿山曾有过求学经历,更为后文“我”依字推断汇款人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 C。“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有关老寿山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便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示出来的。‎ ‎ D.小说通过老寿山从昔日靠吃补助的懒汉变成勤劳致富并捐资修长城的先进人物的故事,表现出当今农村经济建设中农民不断进步的主题。‎ ‎5.小说中的老寿山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5分)‎ ‎ ‎ ‎ ‎ ‎6.结合全文,请简要说明小说的标题“长城砖”有什么丰富的含义。(6分)‎ ‎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从公安部交管局召开的全国视频会获悉,今年以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严抓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现象治理,查处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同比上升3.4倍,因不礼让斑马线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8%和9.3%。‎ ‎ 公安部数据显示近3年来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中,约9成是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为进一步整顿城市交通秩序,公安部交管局要求各地创新管理举措。各地要安排民警、辅警在行人过街流量大和未设置交通信号灯的斑马线处执勤,适时组织执法小分队加强重点路段、路口整治,加大现场查纠力度。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还要对非机动车道、人行横道及信号灯和标志标线进行全面排查整改,确保交通信号设施有效、科学、规范。‎ ‎ 公安交管部门还将联合其他相关部门一同参与,如会同交通运输等部门,组织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驾驶人带头遵守让行规定;会同文明办、团委等部门,动员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以及文明交通志愿者参加文明交通劝导和体验活动等。‎ ‎ ‎ ‎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要认真分析本地斑马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零容忍、全覆盖、严执法,像治理酒驾一样,深入推进不礼让斑马线治理,牵引城市交通秩序整体提升,带动市民文明素质和法治意识整体提升。‎ ‎(摘编自新华社《今年因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造成伤亡的事故同比下降》,有删改)‎ 材料二:‎ ‎ 从长沙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辖区分布情况来看,岳麓区、雨花区、开福区事故数量最多,占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数的80%。‎ ‎ 从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时间分布情况来看,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高发时段为夜间18~24时;雨花区则为上午6~12时居多,其余时段分布较为平均。‎ ‎ 从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受害人年龄分布情况来看,除天心区外,其他区域,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受害人年龄以50岁以上居多。‎ ‎ (摘编自红综合《大数据告诉你“斑马线上的安全”有多重要》,有删改)‎ 材料三:‎ ‎ 江苏宿迁是一个地处苏北,在全国知名度并不高的地级市。然而,交通治理工作却走在了全国前列,甚至已经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私家车礼让率高达90%以上。取得这样的成绩,根本原因就在于交管部门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不断创新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手段和新方法,对不礼让斑马线的行为严管重罚,从而使私家车主逐渐养成了礼让斑马线的文明习惯。‎ ‎ (摘编自萍乡文明《礼让斑马线不应“公”“私”有别》,有删改)‎ 材料四:‎ ‎ 礼让斑马线的本意是深化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法治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让人人都可以享受秩序交通带来的好处。我们不该单单纠结于目前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应从自身做起,遵守秩序。对于交警来说,应对如何礼让行人有权威解读:对于司机来说,积极了解政策;对于行人来说,也不应有恃无恐,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斑马线的文明需要保证司机与行人之间的平衡。对司机的违法行为坚决惩戒,同时对于行人的违法行为也绝不姑息。只有建立起车与人共同对规则的遵守和敬畏,心中都有了“火线”,才能真正实现斑马线文明。‎ ‎ (摘编自胶东在线《礼让斑马线彰显城市文明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第一段引用公安部交管局会议提供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对机动车在斑马线前不礼让现象的治理效果明显。‎ ‎ B.材料二介绍了长沙市发生涉及行人交通事故的一些数据,并分别从辖区、时间和受害人年龄三方面介绍了这些事故的分布情况。‎ ‎ C.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是江苏宿迁交通治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严管重罚是该地区交通管理的主要手段。‎ ‎ D.根据材料四可知,礼让斑马线的真正实现需要设定规矩并人人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市民的交通法治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从材料一看,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中,多数是机动车的责任,说明要实现斑马线文明,应重点解决司机违规问题。‎ ‎ B.根据材料二统计图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长沙市发生的涉及行人事故中,死亡人数超过受伤人数的三分之一。‎ ‎ C.在涉及行人事故占一般程序交通事故比率和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占涉及行人事故比率中,死亡率均超过受伤率。‎ ‎ D.根据材料二中提供的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岳麓区与开福区在夜间18 - 24时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50岁以上行人造成的事故率应该较高。‎ ‎ E.虽然四则材料针对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现象各有侧重点,但是材料一、四侧重介绍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而材料二、三却侧重分析事故原因。‎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在“礼让斑马线”这个问题上交管部门和司机、行人应有的做法。(4分)‎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自其祖始居婺州。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械、朱熹,讲索益精。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除太学博士,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且言:恢复大事也,规模当定,方略当审。陛下方广揽豪杰,共集事功,臣愿精加考察,使之确指经画之实,孰为先后,使尝试侥幸之说,不敢陈于前,然后与一二大臣定成算而次第行之,则大义可伸,大业可复矣。”召试馆职。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迁著作郎,以末疾请祠归。诏除直秘阁。时方重职名,非有功不除,中书舍人陈骙驳之,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寻主管冲佑观。明年,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卒,年四十五。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注】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惶涣然冰释。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譬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考定《古周易》《书说》,皆行于世。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 (节选自《宋书·吕祖谦传》)‎ ‎【注】关、洛,宋代理学的两个学派。关学指以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氏讲学于关中雨得名;洛学指二程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 B.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 C.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 D.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荫补,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特殊待遇。‎ ‎ 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 C.圣学,一般指圣人治学之法、修学之道、成学之径、饱学之意,有时特指孔子之学。‎ ‎ 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吕祖谦学养深厚,治家有方。深受家庭影响,熟悉历史文化,其考定的一些著作皆流传于世,其居家之政也成为后世楷模。‎ ‎ B.吕祖谦重视实绩,不务虚事。他认为要伸张大义,恢复大业,就要实实在在谋划,不断积累事功,循序渐进,不要让那些抱侥幸心理的学说得逞。‎ ‎ C.吕祖谦读文知人,鉴别力强。他曾读过陆九渊的文章,十分喜欢,后来他负责礼部考试时看到一份答卷,断定陆九渊所写,后来证明确如其言。‎ ‎ D.吕祖谦重视修身,勇于改变。他年轻时性格急躁,读了孔子的话时有所感悟,进而改变急躁,宽容了原来的仇人,受到朱熹的赞赏。‎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 ‎ ‎ ‎ (2)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涣。‎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①。三拊当时顽石②,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 【注】①士雅与刘琨,均为东晋爱国将领。②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 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暗指金瓯有缺。‎ ‎ C.“鞭霆力”和“昆仑”都借喻抗金力量,表达了词人要驱逐金人、一雪国耻的决心。‎ ‎ D.“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 ‎ E.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 ‎ 15.“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6分)‎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 (1)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 ‎ 句是 , 。‎ (2) ‎《逍遥游》中,作者认为“无所待”的最高境界就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一些地方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对容易从数字上反映出来的、能够吹糠见米的成绩十分用力,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不感兴趣。‎ ‎ ②国民党军队一路溃败,从福州往厦门方向逃奔,士兵们一个个筚路蓝缕,狼狈不堪。‎ ‎ ③本公司承诺十九天完成家装工程,拖一天罚一千元,一言九鼎,决不食言。‎ ‎ 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如履薄冰,居安思危,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 ⑤一些运动员在不完全了解国家乒乓球队管理模式调整具体内容的情况下,意气用事,擅自退赛,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 ⑥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尤其是微型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前景稍微靠谱一点,而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前景微乎其微。‎ ‎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从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看,在中国未来的10年内依然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可是这个行业需要洗牌,需要价格和利润回归正常。‎ ‎ B.高中语文课标强调,课内必读书目中传统的经典作品必须应占1/2以上,因为高中孩子学习古诗文的能力毕竟增强了。‎ ‎ C.之前很多旅客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多不解,通过报道,很多旅客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多支持和理解,也使春运旅客的进站秩序更加良好。‎ ‎ D.新时代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追求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就要淡化GDP,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上。‎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明华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 B.失物启事:“本人不慎于早6点左右在菜市场遗失一部手机,请捡到者速速归还。”‎ ‎ C.节日贺卡:垂念师恩,永世不忘。值此春节到来之际,恭祝恩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D.邀请函:诚邀你1月20日上午8:00来本公司参加公司庆典,务必准时。‎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过去,搜寻外星生命的大多数研究都将目光对准氧气, ① :如果一颗遥远行星上存在甲烷和二氧化碳,且没有一氧化碳,那么其上很可能存在生命。 ② ?因为二氧化碳和甲烷代表碳原子相反且极端的氧化水平,非生物过程很难在不产生一氧化碳(中间物)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如果某颗行星富含一氧化碳, ③ 。这种新认识可能带来新突破,人类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发现外星生命。‎ ‎① ‎ ‎② ‎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修改方式,修改另外两处问题。(5分)‎ ‎ ‎ ‎ 当今社会,从学生到家长,几乎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种名校情结无可厚非,因为只要进了名校就会有好前途。在名校,因为优秀的同学相互激发,成绩无疑会大幅提高。上名校还可以建立有利的社会关系,日后从事政治或商业活动,丰富的人脉必定助你功成名就。‎ ‎ ①因为进了名校就常常有好前途。‎ ‎ ② 。‎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一份答卷,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这个时代的答卷人。作为时代新人,我们也要面对新时代这个“出卷人”为我们命制的答卷。这份答卷既有如何规划我们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题,也有如何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来调整我们步伐的社会实践题,还有如何树立远大理想、无愧历史担当的深入分析题。你正在思考哪类题?你准备如何答好这类题?‎ ‎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太原市2018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B (A.原文是“明代以前”。C.改变模式、标志自觉的不是前七子,而是以前七子为代表的文士的集合。D.应该是得到王世贞的肯定)‎ ‎2.(3分)B (不是“文学表现”,而是不同时期、不同文学集团的结合模式)‎ ‎3.(3分)D (“文人们会越来越对立,纷争会越来越激烈”没有依据)‎ ‎4.(3分)D (原文并未说明老寿山过去是懒汉,因而这个主题的概括也没有依据)‎ ‎5.(5分)‎ ‎ ①热爱传统文化。能讲古今事,崇敬传统文化。‎ ‎ ②有民族自尊心。因长城名扬四海而倍感自豪,为他人毁长城盖私屋气愤不已。‎ ‎ ③负有担当精神。匿名捐钱修长城,写对联表明心志。‎ ‎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5分)‎ ‎6.(6分)‎ ‎ ①“长城砖”是修造长城普通而又重要的材料,“长城砖”是老寿山的象征,他如长城砖一样平凡,但又有着勇于担当的精神。‎ ‎ ②“长城砖”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平凡的人民群众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 ‎ (每点3分,只要有道理可以酌情给分)‎ ‎7.(3分)B(从三方面介绍的是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的分布情况,不是涉及行人交通事故的分布情况)‎ ‎8.(5分)AB (C下折线显示未超过;D不能简单合并时间和年龄两方面信息得出这一结论;E材料二侧重从长沙全市城区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事故的数据分析得出斑马线上的安全很重要的结论,而材料三则侧重说明对不礼让斑马线行为严管重罚的效果)‎ ‎9.(4分)‎ ‎ 交管部门:创新管理举措,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 司机行人:了解政策,遵守交规。‎ ‎ (每点2分)‎ ‎10.(3分)C ‎11.(3分)D (免丧为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12.(3分)D (没有“宽容了原来的仇人”的意思)‎ ‎13.(10分)‎ ‎ (1)在此之前,被召试的人大多很早就到学士院打听题目,唯独吕祖谦不这样做,但他写的文章特别典雅优美。(“先是”“率”“典美”各1分,大意2分)‎ ‎ (2)祖谦学习把关洛之学作为尊崇师法的对象,能多方查考典籍,其学问广博无边(不见边际)。(“宗”“旁稽”“涯涘”各1分,大意2分)‎ ‎14.(5分)C D (C“昆仑”指金人的老家;D诗意是天意向宋,就缺优秀的爱国将领,也没有悲观的情绪)‎ ‎15.(6分)‎ ‎ ①该句意思是说,初夏正需一场及时雨,以清洗从北方刮来的尘土。‎ ‎ ②用了比喻的手法。“雨”比喻宋军,“北尘”比喻金人的统治。‎ ‎ ③形象地写出了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心情。‎ ‎16.(5分)‎ ‎ (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2)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 (每空1分)‎ ‎17.(3分)B ‎18.(3分)D (A“依然”前缺主语;B“必须”“应”保留一个;C应去掉“也使”,“支持”和“理解”位置对调)‎ ‎19.(3分)A ‎ 20.(6分)‎ ‎ ①但现在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 ②为什么不能有一氧化碳呢 ‎ ③就不可能有生物存在 ‎ (每点2分)‎ ‎21.(5分)‎ ‎ ②因为优秀的同学互相激发,成绩有望大幅提高 ③丰富的人脉有可能助你成功 ‎ (修改对一处给2分,修改对两处给5分)‎ ‎22. (60分)‎ ‎ 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 ‎ ‎ 吕祖谦,字伯恭,是尚书右丞吕好问的孙子。从他祖父时候起,其家便居住在婺州。祖谦学问来自家庭,熟悉传统文献。成人后,吕祖谦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等人交往密切。并与张械、朱熹等理学名流成为好友,并一起探讨,学问做得既深又细。起初,吕祖谦受父荫进入仕途,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遂调南外宗教,服母丧期间,吕祖谦住在明招山上,由于他有名声,所以四方名士、学子都前去向他求教、问学。不久,吕祖谦被授为太学博士,当时中都官在等待引见皇上、正式赴任前按规定补外,遂以添差官的身份教授严州,旋又被朝廷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在任职期间,他曾建议皇帝留意圣学,并说:“要恢复大业,应当定规模,审方略。陛下正广揽豪杰,共同积累成绩,我愿精加考察,将政策方略拟定好,并分清主次,排定先后,使那些侥幸之言无立足之地,然后与一、二位大臣商定后按顺序颁布实行。这样一来,就可伸大义,复大业了。”吕祖谦被召试馆职。召试前,许多人到学士院打听题目,独吕祖谦不这样做,但召试结果,吕祖谦的文章特别典雅优美。吕祖谦曾经读过陆九渊的文章,且非常喜欢,但并不认识这位后生,在负责礼部考试的时候,吕祖谦阅鉴一份答卷后说:“这肯定是江西小陆的文章。”揭开弥封一看,果如其言。人们因此都叹服吕祖谦有精湛的鉴别才能。父亲死后,守孝期满,主管台州崇道观。吕祖谦升著作郎后,因病请辞归。吕祖谦受诏升直秘书阁。当时很重职名,不是有功之人不能升任,所以中书舍人陈揆不同意起草诏书。孝宗批旨说:“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之书,取舍精当,有益治道,因此特受朕之器重,应当马上起草任命诏书。”陈揆不得已照办。不久,吕祖谦主管冲佑观。又过一年,升为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去世,终年四十五岁,谥号“成”。吕祖谦把关洛之学作为师法的学问,能多方查考典籍,学问广博无边(学问看不到边际)。平生心平气和,不标新立异,一时间,许多杰出人士皆对其心悦诚服。小时候,性情较为急躁,有一天,当谈到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忽然觉得平时那种急躁之情消失了。朱熹为此曾说:“如果能像吕祖谦那样学习,就能改变自己的气质之性。”吕祖谦所追求的是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患病后,其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其居家之政,可成为后世楷模。但他考定《古周易》、《书说》等,皆流传于世。吕祖谦晚年会友之地称为“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去世后,郡人于此为他建了祠堂。‎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