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7—2018学年下学期2017级
第二次双周练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18年3月29日
一、客观题(每题2分,共48分)
1.据《汜胜之书》记载:“汤有旱灾……教民粪种,负水浇稼。”这最能说明
A.人们掌握了原始灌溉技术 B.人们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C.奴隶遭受沉重的压迫 D.农业生产已使用粪肥
2.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种现象给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
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 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
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土地私有制
3.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由此可见,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封闭性 B.落后性 C.脆弱性 D.分散性
4.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管子·乘马》中说:“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西方有学者甚至指出,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 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封建小农经营效率高,可与资本主义农业比肩
B.“困顿”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
C.封建小农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D.“高效”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5.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 B.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C.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D.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6.宋代江苏吴郡“地沃而物夥……其稼,则刈(收割)麦种禾,一岁再熟”。这说明
A.垄作法得以推广 B.代田法的普及
C.一年两熟制出现 D.一年三熟制产生
7.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集体耕作
8.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意思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各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9.《后汉书》注文中说:“……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此处描写的生产工具主要功能是
A.灌溉 B.排涝 C.冶铁 D.挖煤
10.《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11.明朝嘉兴府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12.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13.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
14.南京云锦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15.文物是无声的历史,解说可使其增光添彩。下列对有关文物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A.甲骨文——商朝——“蚕”“丝”“帛”等字样——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B.阳陵虎符——秦朝——“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阳陵是一位拥有一定兵权的将领
C.水排——东汉——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炼——我国冶铁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D.秘色瓷——唐朝——青瓷中的精品——定窑生产
16.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将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 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
C.求助于市舶使 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
17.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18.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说明
A.官商结合是晋商获利的主要途径 B.封建国家官营商业的发展出现新路径
C.商帮兴起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D.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9.宋代有“榜下捉婿”的习俗,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商大贾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其情景简直就是抢。这说明
A.宋代商人地位的提高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科举制度庸俗化
20.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这~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21.“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
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
22.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
23.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 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 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24.明清时期山西外出经商者众多,达到“挟轻资牵车走四方者,十室九空”的地步,但是依旧“壮者服贾,老者归田”。这主要说明
A.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重商主义观念盛行
C.重农抑商观念影响深远 D.社会逐利风气不断增长
二、主观题(其中第25题22分,26题18分,27题12分,共52分)
25.(22分)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率先在山东省内5个城市进行试点,停止向商业银行投放1元券纸币,转由硬币替代。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图1战国时各国的货币 图2北宋的交子 图3施复夫妇成为机户
(1)图l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的什么特点?这种情况是怎样结束的?(4分)
(2)图2反映了我国货币在二北宋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3)图3中施复夫妇和其他人各自的身份是什么?他们被称为什么?他们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4分)
(4)图1、2反映了我国货币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与图3所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什么内在联系?(8分)
26.(18分)步骤一:阅读以下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9分)
步骤二:下面这段材料反映出清朝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清朝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
(6分)
材料 雍正帝认为“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另外清朝统治者还认为“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步骤三:通过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你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温庭筠《烧歌》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一、三,指出我国古代如何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4分)
(3)想一想,为解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当前还有什么更好的措施?(4分)
2017—2018学年下学期2017级
第二次双周练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C
B
B
C
D
C
C
D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C
A
D
C
A
C
A
A
D
C
25.(22分)
(1)货币不统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4分)
(2)特点:金属货币向纸币转化。原因:北宋时商业空前繁荣,贸易更加频繁,为便于交换与携带,纸币出现。(6分)
(3)身份和称谓:施复夫妇是早期的资本家,被称为“机户”;其他人是早期的雇佣工人,被称为“机工”。关系:雇佣关系。(4分)
(4)趋势:由不统一到统一,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联系: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从而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8分)
26.(18分)
步骤一:农业的进步:引进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粮食总产量增加;经济作物(棉花等)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3分)
手工业的进步:生产工具、技术改进;手工业品质量提高(3分)
商业的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出现了全国性大商贸城市(3分)
步骤二:重农抑商政策。(2分)
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认为农业是根本,工商业为末业,没有意识到工商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工商业发展会造成社会不稳定;(2分)
②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
步骤三启示: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者亡。(3分)
27.(12分)(1)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日渐突出。(4分)
(2)材料一:放火烧山,开垦山地,增加耕地面积。材料三:改进生产工具,进行精耕细作。(4分)
(3)加大科技投入,科学种田,提高亩产量;改进农作物品种等;适当控制人口(任答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