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压轴试卷(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压轴试卷(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绝密★启封前 ‎2019江苏省高考压轴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这本质上说明(  )‎ A.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             B.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 C.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             D.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 ‎2.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  ) ‎ 家庭人口 ‎ 项目 ‎ 数量(单位:钱) ‎ ‎5人 ‎ 收入 ‎ 粮食 ‎ ‎8500 ‎ 支出 ‎ 赋役 ‎ ‎2989 ‎ 日常开支 ‎ ‎7950 ‎ 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 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             D.小农经济的根基脆弱 ‎3.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  ) ‎ 地区 ‎ 时间 ‎ 赴试人数 ‎ 分配名额 ‎ 录取比例 ‎ 苏州 ‎ 庆历中 ‎ ‎200 ‎ ‎4 ‎ ‎50:1 ‎ 绍兴二十六年 ‎ ‎2000 ‎ ‎13 ‎ ‎153:1 ‎ 福州 ‎ 绍兴二十六年 ‎ ‎3400 ‎ ‎62 ‎ ‎56:1 ‎ 淳熙十年 ‎ ‎15000 ‎ ‎62 ‎ ‎242:1 ‎ A.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            B.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 C.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            D.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 ‎4.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C.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D.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5.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  )‎ A.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D.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 ‎6.《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 ‎ “田产均耕”的土地制度,按人口平分土地,土地所有权归公。它一方面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另一方面作出“剩余归公”的原则规定,农民剩余劳动所生产的一切都收归国家。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契合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实现土地和产品平均分配           D.严重脱离农民实际要求 ‎7.下表是华商工矿企业部分经济统计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表明(  ) ‎ 年份 ?类别 ‎ 棉布产量(万匹) ‎ 面粉日产能力(包) ‎ 发电量(万度) ‎ 生铁(万吨) ‎ ‎1934年 ‎ ‎926.5 ‎ ‎434110 ‎ ‎59100 ‎ ‎6 ‎ ‎1935年 ‎ ‎896.8 ‎ ‎428020 ‎ ‎66300 ‎ ‎1 ‎ ‎1936年 ‎ ‎1092 ‎ ‎452218 ‎ ‎77295 ‎ ‎2 ‎ A.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          B.工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工业各行业产量持续增长          D.民族工业受制于官僚资本 ‎8.史家陈旭麓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这种选择(  )‎ A.坚持攻打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B.是从城市向农村的自觉退却 C.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代表        D.无视国情对革命的制约影响 ‎9.下列两幅抗战时期的漫画反映了(  ) ‎ A.正面战场英勇抗战情形         B.敌后战场始终是中流砥柱 C.全民族抗战的巨大作用         D.侵华日军即将无条件投降 ‎10.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说明蒋介石(  )‎ A.力主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        B.承认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改变了对大陆的敌视政策        D.秉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11.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由此可知(  ) ‎ 时间 ‎ 农业实产量 ‎ 实征农业税 ‎ 农业税占实产量% ‎ 合计 ‎ 正税 ‎ 附加 ‎ 合计 ‎ 其中:正税 ‎ ‎“一五”时期 ‎ ‎8017.80 ‎ ‎933.21 ‎ ‎847.45 ‎ ‎85.76 ‎ ‎11.60 ‎ ‎10.60 ‎ ‎“二五”时期 ‎ ‎6983.20 ‎ ‎833.32 ‎ ‎745.66 ‎ ‎87.66 ‎ ‎11.90 ‎ ‎10.70 ‎ ‎1963~‎ ‎5004.50 ‎ ‎374.02 ‎ ‎333.42 ‎ ‎40.60 ‎ ‎7.50 ‎ ‎6.70 ‎ ‎1965年 ‎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 A.农业税已逐渐成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二五”时期农业税比例上升 C.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呈总体下降趋势 D.到1965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12.右侧是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一幅照片。该照片可表明(  ) ‎ A.近代文明礼仪被普遍接受          B.民众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 C.妇女是生活时尚的引领者          D.近代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13.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1984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育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  )‎ A.提出了“双百”方针            B.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C.恢复了高考制度              D.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14.公元前406年,八位雅典将领率军击败斯巴达海军,取得了阿吉纽西海战的胜利;因为风暴导致船舶搁浅,一两千名雅典船员因此丧生。雅典人认定八位将军要对此负责。除两名将军逃亡外,其余六名将军回到雅典后因为救援失败经投票被处以死刑。“阿吉钮西审判”说明(  )‎ A.雅典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          B.雅典公民法制观念淡薄 C.直接民主导致权力的滥用          D.集体协商防止决策失误 ‎15.新航路的开辟,使一些“新发现地区”成为人们注目的对象。这不仅是由于好奇,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西、葡殖民者涌入这些地区,将大量的财富运回本国。这些黄金白银的迅速获得,是纯粹的人为之举,很难再用传统的上帝意志来解释。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刺激了殖民掠夺的欲望           B.违背了上帝的旨意 C.增强了征服自然的信心           D.传播了基督的福音 ‎16.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          B.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 C.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17.钱乘旦《西方“民主”的历史与现实》中说:“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但民主制度并没有到来。光荣革命解决了一个人统治国家的问题,但创造的是‘少数人的统治’,几十个大贵族通过议会来进行统治。这个制度在英国历史上叫‘旧制度’。 ”这种“旧制度”被淘汰开始于(  )‎ A.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B.17世纪晚期政党政治开始 C.18世纪初责任制内阁形成          D.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18.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19.1939年,美国公共舆论研究所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23%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不受欢迎的新政措施,28%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受欢迎的新政措施。据此,下列判断最可靠的是(  )‎ A.前面的数据较为可信              B.前后两个数据都不可信 C.后面的数据较为可信              D.前后两个数据都可信 ‎20.2018年11月,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建立“欧洲联军”。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坚持让欧洲分担北约的“军费负担”,俄罗斯总统普京则认为, 欧洲是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他们想在国防和安全方面保持独立主权是很自然的。材料表明(  )‎ A.欧洲联军和北约源于“冷战”            B.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C.霸权主义正威胁世界和平              D.美苏在欧洲展开激烈争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 (13分)会馆产生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明清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从成员构成看,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 ‎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 材料二 会馆作为同乡会,其基本职能就是“联桑梓,敦乡谊”,为流寓异地的同籍商人营造良好的乡缘人际关系。工商会馆的同乡联谊活动与商业经营联系密切,有力推动了工商会馆向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因此,很多工商会馆到清代便已转化为定期的商品交易市场。同籍商人还通过会馆集议行规业律,规范商业行为,又通过会馆仲裁商业纠纷,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体现了高度的商业自觉。加之,中国商人多数是力农致富,经商发家,对乡土有浓郁的眷恋情结,在异地发家后,他们往往通过“炫耀郡邑”,张扬故乡的文化,以为自己争得荣耀和社会地位。会馆从不同层面综合反映了明清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历史变迁。 ‎ ‎——摘编自宋伦《明清工商会馆的产生及其社会整合作用——以山陕会馆为例》 ‎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会馆的产生原因及其显著特征。(4分) ‎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影响”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2. (14分)马克思主义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能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 ‎——《苏联兴亡史》 ‎ 材料三 邓小平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早在1979年11月26日,他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1985年10月,邓小平又指出:“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 ‎ ‎——魏礼群《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 材料四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恩格斯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 ‎ ‎(2)据材料二,分析1921年列宁“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一举措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举措的意义。(5分) ‎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认识的发展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主要观点的理解。(5分)‎ ‎23. (13分)英国是世界史上最早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现代化模式。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到18世纪初,国王手中的特权越来越少,议会逐渐成为国家政治权力的中心。在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君主“统而不治”的时代渐渐拉开了序幕。但议会下院的这种“中心”地位在事实上是虚假的,因为下院受上院控制,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贵族手中,所以18世纪也被称作是“贵族的世纪”。 ‎ 材料二 在18世纪早期的农业社会中,土地是英国主要的财产形式,由土地贵族集体掌握政权,因而克服了专制的王权,显然具有某种合理性。但这种贵族政治自工业革命开始后就越来越不合理了,由此而引发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改革法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1832年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第一步。这以后,改革就在不断进行,直至20世纪完全确立现代民主制度。 ‎ ‎——以上材料摘编自钱乘旦主编《英国通史》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权力机制,指出推动英国进入君主“统而不治”时代的主要因素。(4分) ‎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导致英国贵族政治越来越不合理?据材料二,归纳1832年议会改革解决的英国议会制度的问题。(5分) ‎ ‎(3)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政治现代化转型的演变趋势及其成功经验。(4分)‎ ‎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 日本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不仅是促成明治维新成功的重要因素,而且也影响到近代日本国家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 对领土狭小且海岸线漫长的日本来说,外国人以及他们船队的出现很容易被大多数民众发现。在19世纪,日本的舆论一直是从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认识。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它早已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接受西方方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震动。维新武士们在摧毁幕府,重建天皇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在政治上转向西方民族主义的理念,这个理念还能够被抹上神道的色彩。日本在一个军事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士兵更倾向于保卫一国的领土而非保卫一套思想观念,这一点与民族主义也有关联。因此,日本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就形成了民族主义,找到了一个协调文化传统与当下冲突的途径,即通过维新追求“富强”的道路。这一新发现的民族主义也深深影响了“自由主义”的宪法运动。 ‎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5分) ‎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近代民族主义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5分)‎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恩格斯说过:“每一个阶段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 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时,首先批判地吸收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亲密战友明确指出,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 ‎——摘编自贾高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理论来源,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条件。(5分) ‎ ‎(2)据材料,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2分) ‎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3分)‎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 历史学界关于夏仍有争论,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推动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不断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 ‎ 地区 ‎ 年代(距今) ‎ 长江上游 ‎ 黄河 ‎ 上游 ‎ 黄河 ‎ 中游 ‎ 黄河 ‎ 下游 ‎ 长江 ‎ 中游 ‎ 长江 ‎ 下游 ‎ 西辽河 ‎ ‎6000 ‎ ‎? ‎ 仰韶文化早期 ‎ 北辛 ‎ 文化 ‎ 汤家岗 ‎ 文化 ‎ 马家浜 ‎ 文化 ‎ 赵宝沟 ‎ 文化 ‎ ‎6000—5800 ‎ 仰韶文化 ‎ 庙底沟文化类型 ‎ 大汶口 ‎ 大溪 ‎ 文化 ‎ 崧泽 ‎ 文化 ‎ 红山 ‎ 文化 ‎ 文化早期 ‎ ‎5800—5300 ‎ ‎5300—4700 ‎ 马家窑 ‎ 文化 ‎ 仰韶文化晚期 ‎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 ‎ 良渚 ‎ 文化 ‎ 小河沿 ‎ 文化 ‎ ‎4700—4300 ‎ 庙底沟 ‎ 二期文 ‎ 化 ‎ ‎4300—3800 ‎ 宝墩 ‎ 文化 ‎ 齐家 ‎ 文化 ‎ 中原龙山文化 ‎ 山东龙山文化 ‎ 后石家河文化 ‎ 钱山漾广富林类型 ‎ 雪山二期文化 ‎ ‎3800—3500 ‎ 三星堆文化 ‎ 寺洼 ‎ 文化 ‎ 二里头文化 ‎ 岳石 ‎ 文化 ‎ ‎? ‎ 马桥 ‎ 文化 ‎ 夏家店 ‎ 下层文化 ‎ 二里岗文化 ‎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聚落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宫殿区(约12万平方米)出现纵横交错的大路,兴建起了大型宫室建筑。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铸铜作坊和绿松 石作坊可能都已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了并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 ‎ ‎——摘编自许宏《最早的中国》 ‎ 材料三 中国考古学因重建古史而起。殷墟使用甲骨为材料占卜,得以保存。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简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所以,当考古学家在历史记忆中夏的时空范围找到二里头时,争论无可避免。 ‎ ‎——摘编自孙庆伟《追迹三代》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你认为黄河流域哪些考古文化遗存与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化传承?(2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实质,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特征。(6分) ‎ ‎(3)据材料三,指出重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科学解读二里头文化,还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2分)‎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 平遥古城展示了明清时期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画卷。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平遥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多为清代所建,也有部分为明代遗存。这些四合院华丽精美,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四合院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场所,关上大门便把外界的尘嚣留在高墙之外,在园中赏花载木,宁静养心,满足了道家遁世的渴求;打开大门又可以投身世俗生活之中,实现了儒家出世的愿望。严谨的空间序列、对称的布局、沿轴线空间等级的递进,反映了宗族合居中尊卑、长幼的等级差别。 ‎ ‎——摘编自宋昆主编《平遥古城与民居》 ‎ 材料二 清道光三年,在平遥诞生了票号鼻祖——日升昌。平遥票号无论从时间、数量、规模上都可谓全国之冠,从清朝中期至六、七十年代平遥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日升昌票号建筑群体现了山西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也吸收了晋中商业店铺的风格,使用功能、空间利用和建筑艺术和谐统一。 ‎ ‎——摘编自谢璞《世界遗产中的早期本土银行建筑》 ‎ 完成下列要求: ‎ ‎(1)据材料一,概括平遥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平遥民居具有高超建筑艺术的原因。(4分) ‎ ‎(2)据材料二,说明平遥古城的经济地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升昌票号建筑群整体布局的特点和保护原则。(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 ‎【解析】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从本质上说明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大宗和小宗的区别不复存在),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不是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故A项错误;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趋向崩溃,故B项错误;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也不是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故C项错误;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2.【答案】D ‎ ‎【解析】A项未涉及精耕细作,与材料中“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有“粮食”,有耕无织,故B项错误;C项忽视了材料中“赋役”,不符合题意“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的“5人”可知是小农经济,表格中的支出超过了收入,说明了小农的生活艰难,故D项正确。‎ ‎3.【答案】A ‎ ‎【解析】解试合格者人数增加,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录取比例变小,说明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显著增加,考试难度加大,也就是说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增加,故A项正确;名额分配苏州和福州人数不同,无法说明确保公平公正,故B项错误;宋代南方成为经济重心但不是文化重心,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赴试人数显著增加,表明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故D项错误。‎ ‎4.【答案】B ‎ ‎【解析】元杂剧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与材料的内容元杂剧尽力求俗不符,故A项错误;“(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表明元杂剧尽力求俗,这是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故B项正确;元杂剧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与材料的内容元杂剧尽力求俗不符,故C项错误;社会环境相对宽松与材料的内容元杂剧尽力求俗不符,故D项错误。‎ ‎5.【答案】C ‎ ‎【解析】何心隐是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弟子,没有超越宋明理学的范畴,故A项错误;何心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故B项错误;“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表明何心隐主张每个人都有发展人的自然权利,但需要有所节制,故C项正确;何心隐代表的地主阶级,不是新兴阶级,故D项错误。‎ ‎6.【答案】D ‎ ‎【解析】题干中“抓住土地所有权不放,……剩余归公”体现违反农民作为小私有者的阶级属性,故选D项;“剩余归公”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项;它建立的是小农经济,并且“剩余归公”没有显示鼓励发展私有制之意,排除B项;产品是归公的,排除C项。‎ ‎7.【答案】A ‎ ‎【解析】1934年到1936年,棉布产量,面粉日产能力,发电量,生铁产量,都有增加,表明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故选A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工业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1934年到1936年,棉布产量,面粉日产能力都有波动,不是持续增长,排除C项;表格没有涉及到官僚资本,排除D项。‎ ‎8.【答案】C ‎ ‎【解析】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可知这种选择是在 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系列城市斗争失败后,故选C项;根据材料“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可知这种选择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系列城市斗争失败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A项;根据材料“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这种选择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一系列城市斗争失败后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适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排除D项。‎ ‎9.【答案】C ‎ ‎【解析】游击战是在敌后战场,故A项错误;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中流砥柱,故B项错误;漫画表明游击战和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形成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故C项正确;侵华日军即将无条件投降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10.【答案】D ‎ ‎【解析】蒋介石谴责台独,反对“两个中国”说明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材料没有涉及推动第三次国共合作,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提及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没有改变对大陆的敌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D项正确。‎ ‎11.【答案】C ‎ ‎【解析】据“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中实征农业税分析可知,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呈总体下降趋势,故选C项;据“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中农业税占实产量可知,农业税比重未超过11%,表明农业税并非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A项;依所学,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我国农业税征收的情况,而未涉及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排除D项。‎ ‎12.【答案】D ‎ ‎【解析】近代文明被普遍接受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民众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照片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相片中主要体现是男性服饰的特点,无法体现妇女是生活时尚的引领者,故C项错误;相片中的服饰既有长袍马褂,也有西服等,体现的是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 ‎13.【答案】D ‎ ‎【解析】据材料“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育增长)”可知科技与教育作用比较突出,在此背景下中国采取科教兴国战略,故选D项;依所学,1956年推出“双百方针”,与材料表述不相符,排除A项;依所学,颁布《义务教育法》的目的在于扫除青壮年文盲,排除B项;依所学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与材料表述时间不相符,排除C项。‎ ‎14.【答案】C ‎ ‎【解析】有功之人“经投票被处以死刑”,体现直接民主的弊端,故选C项;题干没有体现废除特权,无从体现平等,排除A项;经过程序进行说明有法制观念,排除B项;该审判就是失误,排除D项。‎ ‎15.【答案】A ‎ ‎【解析】“是纯粹的人为之举”说明刺激了殖民掠夺的欲望,故A项正确;“很难再用传统的上帝意志”并不能说明违背上帝的旨意,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强调征服自然,故C项错误;“很难再用传统的上帝意志”“是纯粹的人为之举”并不是传播了基督的福音,故D项错误。‎ ‎16.【答案】A ‎ ‎【解析】依据材料,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利用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的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应该是印刷术的革新促进了新教思想的传播,故选A项;宗教革命的发生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印刷革命促进了宗教革命但不是宗教 改革的必要条件,排除B项;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宋代平民毕升发明的,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科技进步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没有体现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的相互促进,排除D项。‎ ‎17.【答案】D ‎ ‎【解析】“旧制度”被淘汰是指贵族的统治被削弱,开始于1832年的议会改革,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故选D项;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扩大了议会的权力,没有削弱贵族的统治力量,排除A项;17世纪晚期政党政治没有削弱贵族的统治力量,排除B项;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开始统而不治,排除C项。‎ ‎18.【答案】A ‎ ‎【解析】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A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论》指出的,故B项错误;“和平夺取政权”是《四月提纲》提出的,故C项错误;宣言发表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19.【答案】D ‎ ‎【解析】依据材料,1939年民意调查,23%不欢迎“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而28%的受访者最欢迎“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根据所学知识,“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会有23%不欢迎它,但这项措施的实施却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失业者的利益,所以有28%的受访者会欢迎它,所以前后两个数据都可信,故选D项;依据所学知识28%受访者欢迎此项措施的数据统计也是可信的,排除A项;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前后两个数据都是可信的,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站在资产阶级的角度,23%的受访者不欢迎此项政策也是可信的,排除C项。‎ ‎20.【答案】B ‎ ‎【解析】法国、美国和俄罗斯对欧洲联合的意见不一致,说明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进一步加强,故选B项; “欧洲联军”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后,排除A项;题干体现不了威胁世界和平,排除C项;2018年苏联已经不存在了,排除D项。‎ ‎21.【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明清时期伴随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全国许多地区的工商业者就已经建立了会馆、公所等组织”得出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据材料一“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由同一籍贯的商人组成,因而其名称往往都冠有地名”得出浓郁的乡土情结;第二小问特征,据材料一“会馆大多对成员的地域籍贯有较严格的要求”得出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据材料一“会馆起初只是同乡会性质的组织,后来则逐渐发展成为同籍商人聚议商务贸易的行会性组织”得出由同乡会变为行会组织。 ‎ ‎(2)首先明确观点,明清时期工商会馆的影响,然后结合史实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进行论证,积极作用方面,联络同乡,增进情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形成定期商品市场;限制不正当竞争,规范商业行为);张扬故土文化,增强凝聚力。消极影响方面,容易形成地域隔阂和行业藩篱,不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未能转化为新的经济因素,实现社会转型。‎ ‎【答案】‎ ‎(1)原因:传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浓郁的乡土情结。(2分) ‎ 特征: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由同乡会变为行会组织。(2分) ‎ ‎(2) ‎ ‎9分 ‎ 论点方面(2分) ‎ 论据方面(6分) ‎ 论证方面(1分) ‎ 一等 ‎ 明清会馆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未能实现 ‎(1)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 联络同乡,增进情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形成定期商品市场;限制不正当竞争,规范商业行 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社会转型。(2分) ‎ 为);张扬故土文化,增强凝聚力。(4分) ‎ ‎(2)未能实现社会转型。 ‎ 容易形成地域隔阂和行业藩篱,不利于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未能转化为新的经济因素,实现社会转型。(2分) ‎ 表达流畅。(1分) ‎ 二等 ‎ 论证过程中提出观点;简单抄材料(1分) ‎ 按点给分 ‎ 层次较分明,史论能结合。(1分) ‎ 三等 ‎ 观点片面;(1分) ‎ 按点给分 ‎ 要点式列举(0分) ‎ 四等 ‎ 论点不合理;无论点(0分) ‎ 按点给分 ‎ 要点式列举(0分) ‎ ‎22.【考点】《共产党宣言》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斯大林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解析】‎ ‎(1)据材料一“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使工业……保持和发展”得出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高度发展。 ‎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结合所学得出。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得出,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等角度回答即可。 ‎ ‎(3)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三“邓小平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得出,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小问理解,据材料四“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得出。‎ ‎【答案】‎ ‎(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高度发展(生产力极大丰富)。(4分) ‎ ‎(2)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市关系来恢复经济。(2分)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苏俄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3分) ‎ ‎(3)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3分)理解:科学的理论需同具体团情相结合;科学的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2分)‎ ‎23.【答案】‎ ‎(1)权力机制:国王和议会共享政治权力。(1分) ‎ 主要因素: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限制王权;政党政治的兴起;责任内阁制的完善。(3分) ‎ ‎(2)理解:工业革命造就工业财富,工业资本家崛起;新的工人阶级人数众多,没有政治权利。(2分) ‎ 问题:选举权狭小;议席分布不合理;选举方式腐败。(3分) ‎ ‎(3)演变趋势: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权力重心不断下移。(2分) ‎ 成功经验:和平、渐进;立法改革。(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权力机制,材料一“国王的权力依然很大,在某种程度上君主仍是权力的中心”得出国王和议会共享政治权力。第二小问主要因素,从材料一“《权利法案》只是对王权加以限制”得出颁布《权利法案》等法律限制王权;从材料一“辉格党人长期把持政权、托利党人退居乡间时期”等得出政党政治的兴起;从材料一“形成了内阁对议会下院负责的制度”得出责任内阁制的完善。 ‎ ‎(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工业革命对阶级力量变化的影响可得工业革命造就工业财富,工业资本家崛起;新的工人阶级人数众多,没有政治权利。第二小问问题,从材料二“扩大选举权,增加选民人数。伦敦和北部工业区的大中城市议席席位得以增加”和“消灭了衰败选邑,贵族操控下院议员选举的影响力减少”可得选举权狭小;议席分布不合理;选举方式腐败。 ‎ ‎(3)第一小问演变趋势,材料一可得从君主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从材料二可得权力重心不断下移。第二小问成功经验:从两则材料可得和平、渐进;立法改革。‎ ‎24.‎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答案】‎ ‎(1)主要因素:民族危机的刺激;文化选择相对自由;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中下级武士领导维新运动。(5分) ‎ ‎(2)影响:推动日本获得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崛起为东方强国;日本教育和军队强调效忠天皇;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保留大量封建专制残余;推动日本踏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5分)‎ ‎【解析】‎ ‎(1)据材料“19世纪,日本的舆论一直是从对外来威胁的感知走向对国家认同的认识”得出民族危机的刺激;据材料“日本在文化选择方面相对自由,它早已引入了中国文化的元素,接受西方方式并不会带来多大的震动”得出文化选择相对自由;据材料“维新武士们在摧毁幕府,重建天皇权威,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的过程中,能够在政治上转向西方民族主义的理念”得出倒幕运动成功,推翻幕府统治,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据材料“日本在一个军事统治阶级的领导下,士兵更倾向于保卫一国的领土而非保卫一套思想观念,这一点与民族主义也有关联”得出领导维新运动的是中下级武士。 ‎ ‎(2)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民族主义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积极方面,民族主义维护了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使得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消极影响,日本保留了天皇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推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答案】‎ ‎(1)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分) ‎ 条件: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壮大。(2分) ‎ ‎(2)关系:层层递进。(1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1分) ‎ ‎(3)时代价值: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理论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第二小问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经济条件是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条件是社会矛盾激化,工人运动兴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 ‎(2)据材料“正是借助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得出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 ‎(3)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时代价值一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探索历史的奥秘]‎ ‎【答案】‎ ‎(1)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2分) ‎ ‎(2)实质:形成早期国家、出现阶级分化、文化影响向外辐射。(3分)特征: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3分) ‎ ‎(3)依据:文字。(1分) 方法: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1分)‎ ‎【解析】‎ ‎(1)材料一中可以找到:中原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 ‎ ‎(2)第一小问实质,材料二中“大型宫室建筑。……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可得形成早期国家、出现阶级分化、文化影响向外辐射。第二小问特征,据所学可得,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 ‎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应该是有文字”得出文字。第二小问方法,材料三中“殷墟使用”和所学可得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答案】‎ ‎(1)文化内涵:儒家传统礼制;儒道融合。(2分)原因:晋商的崛起;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2分) ‎ ‎(2)地位:出现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一度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业中心。(2分)特点:前店后宅;呈中轴线左右对称。(2分)原则:真实性、完整性;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2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文化内涵,结合材料一“满足了道家遁世的渴求;……实现了儒家出世的愿望……反映了宗族合居中尊卑、长幼的等级差别”得出儒家传统礼制;儒道融合。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可得晋商的崛起;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 ‎(2)第一小问地位,据材料二“诞生了票号鼻祖——日升昌……是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得出出现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一度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业中心。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体现了山西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也吸收了晋中商业店铺的风格”和所学得出前店后宅;呈中轴线左右对称。第三小问原则,据所学可得真实性、完整性;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